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对点练13.docx

    • 资源ID:12963629       资源大小:17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对点练13.docx

    1、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对点练13题组1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2015衡水检测)1952年,各种所有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占19.1%,合作社经济占1.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0.7%,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占71.8%。据此可知中国当时()A.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 B.社会主义改造已开始C.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D.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2.(2015扬州第一次统考)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

    2、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3.(2015洛阳调研)“1954年入秋以来中国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B.三年自然灾害C.三大改造中存在着“左”倾冒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4.(2015北师大附中月考)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

    3、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占到45%,而其他语种的只占6%。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5.(2015昌乐一中月考)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因此,他提出“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这反映出毛泽东()A.在经济恢复工作中,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B.在所有制结构上,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C.在变革私有制上,主张采取强制措施D.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题组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6.

    4、(2015平顶山检测)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7.(2015信阳一中期中)19531957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苏联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到“一五”计划完成时,已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中苏两国经济建设成就均得益于()A.社

    5、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指令性计划的实施C.对农业改造的成功进行D.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相互支持8.(2015德州二次联考)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题组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9.(2015曲阜一中月考)1955年11月国家正式印制使用的粮票,具有“第二货币”的美称。改革开放

    6、后,粮票被国家陆续收回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粮票的废除说明()A.粮食产量已自食有余B.经济管理体制的巨大转变C.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D.放松了对粮食生产的管制10.(2015枣庄统考)据有关资料显示: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具体到各年,动乱最严重的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9.6%,1968年比上年又下降4.2%。其余各年均为正增长。如果上述史料真实可信,那么这一时期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邓小平的“全面

    7、整顿” D.领导集团的团结奋进11.(2015新泰一中期中)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下列关于“这份土地”的表述正确的是()A.集体耕种 B.农民所有C.无偿使用 D.集体所有12.(2015广东六校联考)“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材料中“新阶段”是指()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增强企

    8、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2015梁山一中月考)数字中国网:“第一次从统制经济转为计划经济,第二次从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经济体制转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计划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B.改变了各种所有制成分及其比例结构C.“一五”计划完成与中国入世成功可分别视为转型标志D.转型前后社会主义性质发生变化14.(2015台州第一次联考)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

    9、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题组4历史图片类选择题15.(2014上海高考)下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A.土地改革B.“文化大革命”C.粉碎“四人帮”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6.(2015南京调研)下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发行的股票。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

    10、.国民经济的调整B.“一五”计划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完成D.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17.(2015黄冈检测)如图所示票证曾经是百姓购买粮食的重要凭证粮票。这种粮票的发行与使用反映了当时()A.百姓生活受制于计划经济B.浙江省粮食销售秩序井然C.“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发展的破坏D.国家因为天灾而粮食短缺18.(2015镇江调研)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对下图奖状反映的历史信息,理解准确的是()A.实事求是,注重科学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C.大炼钢铁,遵循规律D.“左”倾浮夸,急于求成“四审、三判、二补”完美解读历史图片选择题(1)对图片要“四审”:一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准确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

    11、片所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定位答题方向;三审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之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类别。(2)对被选项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二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三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一是要以图补文,因为有些信息在文字中交代的不明确,却在图片中给出了补充,这可能是判读信息的关键所在;二是要以文补图,这是图片题最主要的一种信息提供方式,因为大多数图片不可能全面地展示相关信息,这就需

    12、要通过题干文字或图片名称来给予补充说明,这是判读信息最不该忽视的地方。通过图文信息的互补,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以准确解答。答案精析训练1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C结合材料中时间信息“1952年”可知A项错误,1952年土地改革已经完成;B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开始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可以分析出当时个体和私人经济比重占主导,D项错误,故选C。2.D材料“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是“一五”计划的任务,即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体系;而材料“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

    13、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反映的是为保证前一任务的完成,需要变革生产关系,而且两者应同时进行。这正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突出特点,故应选D。3.C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与材料所给的时间不符,排除D; 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但是存在着在改造的过程中过急过粗的问题,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农民积极性的提高,所以答案选C。4.D数据体现出“优先发展工业”“向苏联学习”的特点,与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国情一致,故选D。5.B两个“绝种”实际上是反对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私有制,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6.C从题干所述事例,说明当时存在浮夸风、高产风等虚假

    14、现象,这反映了“大跃进”的特征,故选C项。A项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D项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都与题干所述情景不符。7.B把握时间信息“1953”,此时中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对农业的改造的确对两国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后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过激的行为,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排除C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但中国并未对苏联建设有太多支持,排除D项;中苏两国均实行计划经济,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经济,故选择B项。8.B根据材料“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可判断是处于“人民公社”时期,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

    15、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9.B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粮票的废除说明经济体制发生了大变化,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10.B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因。A、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发生于1975年,故排除A、C、D三项;这一时期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该体制在一定时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1.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了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

    16、的。“这份土地”实行分户经营,故A项错误;“这份土地”仍然归集体所有,故B项错误,D项正确;农民要缴纳农业税,故C项错误。12.D由材料“经历以来,改革进入新阶段”排除A、C两项。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肯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B项,D项为正确选项。13.D两次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的根本目的均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D项说法有误。14.B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而新经济政策是以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为目标,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

    17、经济服务的,故应选B。15.D“三面红旗”是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下进行的,“三面红旗”宣传的实质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16.D根据所学知识,195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确定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故选D项。17.A图中的定额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划经济下百姓的生活状况,A项正确。仅从一张定额粮票看不出销售秩序,B项错误。C、D两项与粮票的发行、使用无直接关系,排除。18.D奖状中“男女老幼总动员”“钢铁产量翻两番”反映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了以急于求成和浮夸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


    注意事项

    本文(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对点练13.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