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师招聘考试教宗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专题复习笔记.docx

    • 资源ID:12963616       资源大小:34.03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师招聘考试教宗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专题复习笔记.docx

    1、教师招聘考试教宗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专题复习笔记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宗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专题复习笔记1、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2、课程的类型: (1)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划分) (2)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划分)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划分) (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按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3、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需求 (2)学科知识水平 (3)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4)课程理论4、课程理论流派: (一)知识中心课程理

    2、论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巴格莱 基本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的知识。 评价:优点:(1)按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编制课程,有利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继承人类文化遗产 (2)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局限性:(1)以知识为中心编制课程,容易把各门知识割裂开来 (2)编制的课程完全从成人的生活需要出来,不重视甚至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不利于因材施教 (二)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理论)

    3、(代表人物:杜威) 基本主张:(1)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制 (2)课程强调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学生的发展,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 (3)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及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 评价:优点:(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满足了儿童的兴趣,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去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局限性:过分夸大儿童

    4、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与顺序,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三)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 基本主张:认为设计课程要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来确定教育目标,主张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界限,但不按学生的活动来组织课程;要兼顾儿童的年龄特征,但不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作为编制课程的基本出发点,而以社会现实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评价:优点:(1)重视教育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的联系,以社会需要来设计课程,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2)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局限性:(1)它片面强调社

    5、会需要,忽视制约课程的其他因素,如科学本身的系统性及学生本身的需要(2)忽视各门学科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系统知识(3)夸大教育的作用,许多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造成的,单靠教育是不可能解决的。5、课程目标: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6、课程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3)学科知识及其发展7、课程内容: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理解的三种观点:(1)课程内容即教材 (2)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3)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8、课程内容的组织

    6、方式: (1)直线式与螺旋式 (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3)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9、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和条件 类型:(1)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区分) (2)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按功能特点区分) (3)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课程资源(按学科科目分) (4)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按存在方式区分) (5)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按存在形态区分) (6)可预设的课程资源、不可预设的课程资源(按形成过程区分)10、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

    7、定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 (3)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 (4)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 (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6)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11、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有: (1)课程目标(2)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3)社会发展(4)科学文化知识12、课程组织的要素: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13、课程组织的原

    8、则:(1)连续性 (2)顺序性 (3)整合性14、课程的设计模式: (1)目标模式 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学校应当追求的目标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 课程评价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2)过程模式(斯滕豪)15、课程实施: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16、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1)忠实取向 (2)相互调适取向 (3)创生取向17、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1)改革本身因素 (2)学校内部因素 (3)学校外部因素18、成功有效的课程实施的特征: (1)课程实施是极其复

    9、杂的过程,它不但包含教材的改变,也包含组织的革新、角色或行为的变化,实施者对实施的课程也应有理解并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新课程有关的知识 (2)单凭行政命令或权威机构的运作,不能保证课程实施的成功,因为这种动作仅掌握影响课程实施成败的部分因素 (3)课程实施需要周详的计划,对于实施目标、实施策略、调适的设计及实施的评价,都应有妥善安排 (4)课程实施应当更重视教师的角色,让教师扮演共同决定者的角色 (5)课程实施应安排足够的时间,以便让可能的效果显示出来 (6)影响课程实施成败的因素很多,实施者应周全地加以剖析,努力促使这些因素成为助力而非阻力19、课程评价: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

    10、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课程评价的功能:导向、诊断、决策、促进发展20、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一)目标评价模式:步骤: (1)建立课程计划的目的和目标 (2)按照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界说每一个目标 (3)确定让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指行为的情境 (4)选择和编制相应的评价工具 (5)设计获取学生行为记录的方式和使用的计分单位(6)收集反映学生行为变化的有关信息 (7)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行为目标作比较 (二)CIPP评价模式:步骤:(1)背景评价 (2)输入评价 (3)过程评价 (4)成果评价21、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课程结构的变革

    11、(2)课程标准的变革 (3)教师角色的变革(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4)学习方式的变革 (5)课程评价的变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6)课程管理的变革22、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23、教学的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4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三项工作:(1)备教材 (2)备学生 (3)备教法 三个计划:(1)学年或学期学科教学进度计划(2)单元(课题)教学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 (二)上课 基本要求:(1)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3)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4)语言艺术 (5)教学进程组织严密、结构紧凑(6)板书规范 (7)态度从容自如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5、教学原则: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来。包含四方面的含义: (

    13、1)教学原则是为教育目的的实现而服务的 (2)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起着指导作用 (3)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是教学原则确定的基础 (4)教学原则从属于教学目的,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26、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 教学原则不同于教学规律,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规律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教学过程中固有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只能发现、掌握、利用规律,而不能取消、改造和制造规律。教学原则不同,它是由人们制定的,是属于主观意识形态的东西。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客观依据和基础,科学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和反映。所以,正确地认识二者的关系有利于教师科学地实施教学活动

    14、。27、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 (5)量力性原则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28、现代教学方法的特征主要有: (1)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 (2)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指导 (4)注重学生心理及其学习动机的激发(5)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网络资源平台的运用(6)继承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29、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讲读、讲述、讲演、讲评) (2)谈话法 (3)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精心阅读教科书、参考

    15、书、做好读书笔记) (4)演示法 (5)参观法 (6)实验法 (7)练习法 (8)实习法 (9)讨论法(10)发现法30、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 (3)学生年龄特征31、教学过程: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按照确定的原则、目标、形式和程序启动、互动,从而现实地生成和开展教学的过程。32、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3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3)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规律 (4)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

    16、律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心理准备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效果35、教学组织形式: (一)班级授课制 含义: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基本特点:(1)在教学人员的安排上,以“班”为基本的活动单位 (2)在教学活动程序的安排上,以“课”为组织的单位 (3)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以“课时”为基本单位 优越性:(1)它有效地扩大了教育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2)它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 (3)它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它有利于学

    17、生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 局限性:(1)它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二)个别化教学 含义:指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能力、兴趣、学习进度和认知方式特点等而设计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它并不单纯意味着个体的独自学习 特点:(1)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再照顾到班上学习速度慢或学习速度快的学生,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2)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及辅导必须以该生的学习准备、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等为依据 (3)教师的作用主要

    18、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学和独立钻研 (4)学生的学习由教师“扶着走”向独立过渡 优点:(1)个别化教学可使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力水平和学习速度,有利于因材施教 (2)它可调动每个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使差生不致失去信心,优生不致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中受益 (3)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自负学习责任、独立钻研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4)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灵活性大 缺点:(1)若长期把个别化教学形式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会削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竞争意识的形成 (2)若用单一途径和固定不变的学习方法,学生可能会感到单调

    19、无味,以致削弱对学习的热情,容易疲劳 (3)个别化教学不适合所有的学生,特别是有些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可能会拖延学业 (4)个别化教学“代价昂贵”,需要比其他教学形式花多得多的时间、精力、财力和物力 (5)个别化教学不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运用个别化教学形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1)学习的步调 (2)教学目标 (3)学习活动或材料 (4)评价学生的手段 (5)个别辅导 (三)分组教学 含义:按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类型:能力分组、作业分组36、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 (2)反馈调节功能(3)区分和鉴别功能 (4)激励功能 (5)导向功能37、教学评价类型: 按评价

    20、的标准:(1)相对评价 (2)绝对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 按教学活动中的作用:(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 按评价的主客体不同:(1)他人评价 (2)自我评价 按评价范围的不同:(1)单项评价 (2)综合评价38、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科学性和可行性统一原则 (3)主体性原则 (4)一致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5)定期性评价与经常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6)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39、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40

    21、、常见的教学模式: (1)范例教学模式 :步骤的四个阶段:阐明“个”阶段、 阐明“类”阶段、掌握规律和范畴的相互关系的阶段、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阶段(2)抛锚式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4)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复习旧课激发学生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5)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41、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一)导入技能:(1)衔接导入法(2)悬念导入法(3)情境导入法(4)激疑导入法 (5)演示导入法(6)实验导入法(7)实例导入法(8)典故导入法 (二)提

    22、问技能:过程分以下阶段:(1)拟题阶段(2)引入阶段(3)列题阶段(4)听答启发(5)评价阶段(三)讲授技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讲授的科学性 (2)讲授的适应性 (3)讲授的教育性 (4)讲授的启发性 (5)讲授的情感性(四)板书技能: (1)板书的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发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影响学生的学习品质 (2)板书的内容:教学材料的内在逻辑结构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的补充说明 (3)板书的主要格式:提纲式词语式表格式结构式图示式板画式 (4)板书的基本要求:内容精炼、重点突出语言科学、准确条理清晰、布局合理形式多样、启发思维书写规范、流畅、示范

    23、性强板书与讲解相结合(五)结课技能: (1)结课的类型:认知型结束开放型结束 (2)结课的过程:简单回忆提示要点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3)结课的原则:结束时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并使之条理化归纳总结要紧扣教学目标,提示知识结构和重点重要的事实、概念、规律等结束时要进行总结深化和提高结束时要提出问题或采取其他形式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归纳总结要简明扼要,有些内容要拓展延伸,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结束可采取多种形式,既巩固知识又余叶无穷(六)“三笔字”技能 (1)粉笔字技能 (2)钢笔字技能 (3)毛笔字技能42、说课: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

    24、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43、说课的类型: (1)研讨性说课 (2)评价性说课(灵活性、广泛性、实效性) (3)检查性说课 (4)主题性说课 (5)示范性说课44、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说体系、结构 说大纲 说目的 说教材 (2)说教法 (3)说学法 (4)说教学程序设计: 说课型的结构设计 说课堂教学设计流程(5)说效果45、说课的评价: (1)评说教材 (2)评说教学 (3)评说

    25、教学程序 (4)评说效果46、教学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47、面对复杂的教学智慧类型,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努力: (1)理解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内涵 (2)重视教师的实践缄默知识 (3)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48、论文是指系统地讨论或研究某个问题的文章。49、教育论文的结构要求: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50、撰写教育论文的一般步骤:选择论题 收集资料 确立主题 安排结构 修改润色 投稿发表51、教育叙事的特点: (1)事件的真实性 (2)事件的典型性 (3)情节的完整性 (4)具有问题性 (5)讲究细节性 (6)结构的灵活性 (7)具有感悟性 (8)

    26、教育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52、教育叙事的分类:(按照写作的文本分) (1)叙议式 (2)反思式 (3)陈述式 (4)比较式 (5)点评式 (6)质疑式53、教育叙事的标准: (1)事件真实 (2)描述的情境有意义,反思的视角独到,引人思考 (3)叙述清晰,细节描写生动,提示人物的心理,细腻刻画冲突情节 (4)叙述的问题对他人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54、教育叙事的写作规范: (1)正确认识教育叙事的文体 (2)注重一事一得 (3)注意细节描写 (4)养成善于观察与勤于思考的习惯 (5)博览群书,注重学习55、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矮小活泼。教育随笔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

    27、形式有:教学笔记、教学后记、读书笔记、教学札记、教育教学随感录等56、教育随笔的特点:随便,随时,随手,随心57、教育随笔的结构:(1)借事说理 (2)夹叙夹议58、教育随笔的写作要求:(1)要新颖、独创(2)要做教育的有心人(3)小中见大 (4)列举事例要具体生动 (5)借助语言文字为文章增色加彩59、教育案例的特征: (1)固定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2)固定的写作内容和选材特点 (3)注重分析、强调典型60、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1)叙事更强调叙述,案例更强调分析 (2)叙事研究一般只叙述一个故事,但案例可研究分析多个事件(3)叙事强调事件的完整性,而案例可以是在事件中的某个片段

    28、,强调局部的完整(4)叙事中对事件的记录强调形象生动描述,需要场景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而案例中没这么多要求(5)叙事与案例的结构不同61、写教育案例的作用: (1)有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去 (2)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研究,提高听、评课教研活动的实效 (4)有助于老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62、教育案例的结构要素: (1)标题(2)引言(3)背景(4)主题(5)案例问题(6)情境与细节(7)问题的解决(8)反思与评价(9)附录63、教育案例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1)关于确定主题 (2)关于

    29、教育案例 (3)关于案例分析(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实事求是、要有独到的见解)(4)常见的毛病及对策:主观色彩太浓(要尽可能客观) 叙述过于详繁(进行概括、提炼,突出中心) 案例描述过于平淡(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重事例叙述,缺理性分析(深入分析,透视哲理)64、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或表达困惑,以便日后矫正或引起他人思考的文字(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教师发展的基础)65、如何写好教学反思:(1)教学实例(简)(2)得失(成败)分析(3)理性思考(重点)66、教学反思的内容: (1)记成功之举 (2)记“败笔”之处 (3)记教学机智 (4)记学生见解 (5)记再教设

    30、计67、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4)从转换时空处反思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68、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69、教学工作计划特点:(1)预见性和可行性 (2)指导性和可变性70、教学工作计划的表现形式:(1)条文形式(2)表格形式(3)文件形式71、教学工作计划的格式:(1)标题 (2)正文 (3)落款72、教学工作总结的撰写要点:(1)要实事求是,不是主观臆造 (2)要把握好教学工作总结的中心 (3)要善于总结典型的问题和经验 (4)教学工作总结中既要有记叙,又要有议论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招聘考试教宗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专题复习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