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八文言文整体阅读二史传教师用卷.docx

    • 资源ID:12959592       资源大小:42.09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八文言文整体阅读二史传教师用卷.docx

    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八文言文整体阅读二史传教师用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八)文言文整体阅读(二)(史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

    2、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柿蔽江而下。

    3、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浚博坟典坟:典籍B.皆望风自引而去 去:离开C.邈遂妻之 妻:男子的配偶D.寻拜浚为龙骧将军 寻:不久解析:妻:嫁给。答案:C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

    4、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B.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C.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D.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解析:原文标点: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5、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浚志向远大。曾在盖房时,在自家大门前留有几十步宽以备容下长戟幡旗,受到众人的嘲笑。B.王浚严明法令。王浚任巴郡太守时,因张弘杀害益州刺史皇甫晏,被调任广汉。他将张弘绳之以法,深得百姓爱戴。C.王浚工作得力。武帝谋伐吴时,他受命大造连舫大船,巨船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开通向四方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D.王浚敢于进谏。武帝谋划伐吴之事,但朝廷百官却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力主伐吴。解析:根据“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将张弘绳之以法,是在益州任职时所为,而非在广汉任职时。答案:B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6、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译文:(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译文:答案:(1)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风俗的人,用威严信用待人,异族境外,大多前来归顺投降。(关键词:怀、辑、威信、徼)(2)假如孙皓突然死了,更换了贤明的国君,文官武将各自有了合适的位置,那么吴就变成强敌了。(关键词:令、卒、更、所、强)参考译文: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地人。家世中有人做过太守。王浚博览古籍,姿容相貌俊美,不注重名声品行,不被乡里人称道。后来才改变了节操,开通豁达,很有大志向。曾盖房,大门前留有几十步宽。有人问他为什么留下太多地方,王浚说:“我想使门前容下长戟幡旗。”众人都笑他,王浚说:

    7、“陈胜说过,燕雀哪知道鸿鹄的志向。”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不廉洁的人,都听到消息自行离去。刺史燕国人徐邈有个女儿淑贤有才,挑选丈夫尚未出嫁。徐邈于是广泛地召集下属官吏,让女儿在里面观看他们。女儿指着王浚告诉母亲,徐邈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后来参征南军事,羊祜深深理解厚待他。羊祜兄长的儿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浚做人的志向太过分,奢侈不节制,不能过于信任,应该对他有所限制。”羊祜说:“王浚有大才,我将要帮他实现愿望,必定可以任用。”转任车骑从事中郎,有见识的人说羊祜能推举有良才的人。被任命为巴郡太守。巴郡与吴国边境相邻,兵士们以劳役为苦,生男孩大多不养活。王浚于是使条令严厉,使徭役宽松,那些生育的

    8、人,都让他们休整并免除徭役,这样活下来的有几千人。转任广汉太守,实施恩惠仁政,百姓依赖他。等到贼人张弘杀了益州刺史皇甫晏,朝廷调王浚任益州刺史。王浚设计谋划,全部诛杀了张弘等人,因为有功被封为关内侯。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风俗的人,用威严信用待人,异族境外,大多前来归顺投降。征召授职为右卫将军,授官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很知道王浚有奇谋,于是暗中上表留王浚,于是又任益州刺史。武帝谋划伐吴,下诏令王浚修造舟船。王浚于是建造大船相连的船,一百二十步见方,载两千多人。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开通向四方的大门,城上都可以骑马往来。又在船头上画上鹢鸟的头及怪兽,用来恫吓江神。舟船的规模之大,自古没有过。王浚在蜀

    9、造船,砍削下的木片遮盖了江面向下游漂流。不久授王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当时朝廷的议论都劝阻伐吴,王浚就上书说:“我多次查访吴楚的异同,孙皓荒淫凶暴,荆扬的人不论贤愚没有不抱怨的。况且观察时机运数,应该迅速征伐。如果现在不讨伐,天意的变化难以预料。假如孙皓突然死了,更换了贤明的国君,文官武将各自有了合适的位置,那么吴就变成强敌了。我造船七年,逐渐会有腐朽败坏的,再说我已七十岁,离死已不远。这三条有一项不顺,就难于图谋了,诚恳地希望陛下不失时机。”皇帝深深接受他的看法。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方国珍,黄岩人。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力逐奔马。世以贩盐浮海为业。元至正八年,国珍杀怨家,遂

    10、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亡入海,聚众数千人,劫运艘,梗海道。太祖已取婺州,使主簿蔡元刚使庆元。国珍谋于其下曰:“江左号令严明,恐不能与抗。况为我敌者,西有吴,南有闽。莫若姑示顺从,藉以观变。”众以为然。于是遣使奉书进黄金五十斤,白金百斤,文绮百匹。太祖复遣镇抚孙养浩报之。国珍请以温、台、庆元三郡献,且遣次子关为质。太祖却其质,厚赐而遣之;复使博士夏煜往,拜国珍福建行省平章事,弟国瑛参知政事,国珉枢密分院佥事。国珍名献三郡,实阴持两端。煜既至,乃诈称疾,自言老不任职,惟受平章印诰而已。太祖察其情,以书谕曰:“吾始以汝豪杰识时务,故命汝专制一方。汝顾中怀叵测,欲觇我虚实则遣侍子,欲却我官爵则称老病。

    11、夫智者转败为功,贤者因祸成福,汝审图之。”是时国珍岁岁治海舟,为元漕张士诚粟十余万石于京师,元累进国珍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国公,分省庆元。国珍受之如故,特以甘言谢太祖,绝无内附意。及得所谕书,竟不省。吴元年克杭州。国珍据境自如,遣间谍假贡献名觇胜负,又数通好于扩廓帖木儿及陈友谅,图为掎角。太祖闻之怒,贻书数其十二罪,复责军粮二十万石。国珍集众议,郎中张本仁、左丞刘庸等皆言不可从。有丘楠者,独争曰:“彼所言均非公福也。惟智可以决事,惟信可以守国,惟直可以用兵。公经营浙东十余年矣,迁延犹豫,计不早定,不可谓智。既许之降,抑又倍焉,不可谓信。”国珍不听,惟日夜运珍宝,治舟楫,为航海计。九月,太祖已破

    12、平江,国珍乃遣子关奉表乞降。太祖览而怜之,赐书曰:“今者穷蹙无聊,情词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选自明史列传十一)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藉以观变藉:凭借B.汝顾中怀叵测 顾:只是C.欲觇我虚实则遣侍子 觇:侦察D.既许之降,抑又倍焉 倍:背叛解析:顾:反而,却。答案:B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方国珍多疑无信的一组是且遣次子关为质国珍名献三郡,实阴持两端特以甘言谢太祖,绝无内附意遣间谍假贡献名觇胜负郎中张本仁、左丞刘庸等皆言不可从吾当以汝此诚

    13、为诚A.B.C.D.解析:方国珍的奸诈;张本仁、刘庸陈述自己的观点;太祖的希望。答案: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国珍杀死仇家获罪,他与兄弟方国璋、方国瑛、方国珉一起逃亡到海上,聚集数千部属,开始抢劫过往船只。B.方国珍能洞悉周边形势,江左难以对抗,吴、闽又构成威胁,所以只能表面顺从,以此为契机来观察形势。C.朱元璋不但没有接受方国珍的人质,而且还给予厚赐送还人质,另授予方国珍兄弟数人官职,想借此探听他的虚实。D.方国珍屡屡食言,朱元璋对其有怨恨,但还是赦免了他的罪过,并封赏他食禄而不赴任的虚职,显示出君王的器量。解析:朱元璋此举想拉拢方国珍。答案:C8.把文中画

    14、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煜既至,乃诈称疾,自言老不任职,惟受平章印诰而已。译文:(2)国珍受之如故,特以甘言谢太祖,绝无内附意。及得所谕书,竟不省。译文:答案:(1)待夏煜到后,他就诈称有病,自言年老不能任职,只接受平章印诰罢了。(关键词:既、乃、老、而已)(2)方国珍也受之如故,而对太祖却以甜言蜜语加以谢绝,表示绝无依附之意。收到太祖的信件,竟然不反省。(关键词:特、谢、内附、竟、省)参考译文:方国珍,黄岩人,身材高大,面色黝黑,体白如瓠,力量赛过奔马。世代以行船海上贩盐为业。元至正八年,方国珍杀死仇家,与他的哥哥方国璋,弟弟方国瑛、方国珉逃亡海上,聚集数千人,抢劫过往船只,阻塞海路。

    15、太祖攻取婺州,派主簿蔡元刚出使庆元。方国珍与其部下商量说:“江左号令严明,恐怕不能与他对抗。况且与我为敌的,西边有吴,南边有闽。不如暂且表示顺从,借此以观其变。”下属觉得他说的正确。于是,方国珍派使者给太祖送信,并进献五十斤黄金,一百斤白银,一百匹华丽的丝织物。太祖又派镇抚孙养浩回访他。方国珍请求进献温、台、庆元三郡,并派次子方关作为人质。太祖拒绝接受人质,而且给予恩赐,将他送回;又派博士夏煜前去,授予方国珍为建行省平章事,弟弟方国瑛为参知政事,方国珉为枢密分院佥事。方国珍名义上奉给三郡,实则心存二心,待夏煜到后,他就诈称有病,自言年老不能任职,只接受平章印诰罢了。太祖觉察到这个情况,便写信给

    16、方国珍说:“我开始认为你是识时务的豪杰,这才命你专制一方。你却心怀叵测,想探听我的虚实便派你的儿子来,想推却所封官爵则自称年老有病。历来聪明者可转败为功,贤能者可因祸得福,你好好审视打算。”当时方国珍年年修造海船,为元朝漕运张士诚的十多万石粮食到京城,元朝因此多次晋升方国珍,直到授予他为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国公,分管庆元,方国珍也受之如故;而对太祖却以甜言蜜语加以谢绝,表示绝无依附之意。收到太祖的信件,竟然不反省。吴元年攻克杭州后,方国珍据境自如,派遣间谍借向朱元璋进献之名,侦查对方力量,又屡次通好扩廓帖木儿和陈友谅,企图互为掎角。朱元璋获悉之后大怒,派人送去书信,历数他的十二条罪状,又索取军粮二

    17、十万石。方国珍为此召集部属商议,郎中张本仁、左丞刘庸等都认为不能顺从。只有丘楠独自争辩说:“你们所言都不是方国珍的福气。只有明智可以解决事情,只有讲信用可以守卫疆土,只有正直有理才可以用兵。方国珍经营浙东十多年,可总是拖延不决,犹豫再三,计不早定,这不可以说是明智。既然答应朱元璋投降,却又违背他,这不可以说是有信用。”方国珍不听劝告,只是日夜运送珍宝,修造船只,为避走海上做准备。九月,太祖已经攻克平江,方国珍才派儿子奉表请求投降。太祖看后,觉得方国珍可怜,便赐信说:“今天你已走投无路,又情词恳切,我理当以你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你不要自起疑心。”于是催促方国珍入朝拜见,当面责备他说:“你来得

    18、不是太晚了吗?”方国珍磕头拜谢,朱元璋授予他广西行省左丞的职位,只享受俸禄而不上任。几年之后,方国珍在京城去世。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进士高第。历知南康军、海州,提点淮南广东刑狱、广南转运使,入直集贤院。时封孔子后为文宣公,无择言:“前代所封曰宗圣,曰奉圣,曰崇圣,曰恭圣,曰褒圣;唐开元中,尊孔子为文宣王,遂以祖谥而加后嗣,非礼也。”于是下近臣议,改为衍圣公。出知袁州。自庆历诏天下立学,十年间其敝徒文具,无命教之实。无择首建学官,置生徒,郡国弦诵之风,由此始盛。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学士,知郑、杭二州。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初

    19、,词臣作诰命,许受润笔物。王安石与无择同知制诰,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安石闻而恶之。熙宁初,安石得政,乃讽监司求无择罪。知明州苗振以贪闻,御史王子韶使两浙,廉其状,事连无择。子韶,小人也,请遣内侍自京师逮赴秀州狱。苏颂言无择列侍从,不当与故吏对曲直,御史张戩亦救之,皆不听。及狱成,无贪状,但得其贷官钱、接部民坐及乘船过制而已。遂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安石犹为帝言:“陛下遣一御史出,即得无择罪,及知朝廷于事但不为,未有为之而无效者。”寻复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卒。无择为人好义,笃于师友,少从孙明复学经术,又从穆修为文章。两

    20、人死,力求其遗文汇次之,传于世。以言语政事为时名卿,用小累锻炼放弃,讫不复振,士论惜之。论曰:沈遘以文学致身,而长于治才。沈括博物洽闻贯乎幽深措诸政事又极开敏吕夏卿号称史才尤精谱谍之学宋之缙绅士各精其能学不苟且故能然也。李大临官居缴驳,克举其职;祖无择治郡所至,能修校官,是皆班班可纪者。然大临以论李定绌,无择以忤安石废弃终身,即是亦足以知二人之贤矣。(选自宋史列传九十)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年间其敝徒文具 徒:只是B.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权:掌管C.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 馈:赠送D.克举其职 克:战胜解析:克:能够。答案:D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21、确的一项是A.沈括博物/洽闻贯乎幽深/措诸政事/又极开敏/吕夏卿号称史才/尤精谱谍之学/宋之缙绅士各精其能/学不苟且/故能然也 B.沈括博物洽闻/贯乎幽深措诸政事/又极开敏吕夏/卿号称史才/尤精谱谍之学/宋之缙绅士/各精其能学/不苟且故能然也C.沈括博物洽闻/贯乎幽深措诸政事/又极开敏吕夏/卿号称史才/尤精谱谍之学/宋之缙绅士各精其能学/不苟且故能然也D.沈括博物洽闻/贯乎幽深/措诸政事/又极开敏/吕夏卿号称史才/尤精谱谍之学/宋之缙绅/士各精其能/学不苟且/故能然也解析:原文标点:沈括博物洽闻,贯乎幽深,措诸政事,又极开敏。吕夏卿号称史才,尤精谱谍之学。宋之缙绅,士各精其能,学不苟且,故能然

    22、也。答案: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廷想册封孔子的后代为文宣公,祖无择认为孔子被尊为文宣王,把祖先的封号加给后代有违礼制,后改封后代为衍圣公。B.庆历年间,祖无择出任袁州知州,设立学官,收学员,改变了州中诵读风气,为朝廷重视,加官龙图阁学士,郑州、杭州知州。C.祖无择因小事被王安石憎恨,王安石当政时,暗示监察官员找祖无择的罪状,后因苗振贪污受到了牵连,最终被贬为庶民。D.祖无择少时跟孙明复、穆修学习,后来将他们的遗作编纂成书,流传于世,而祖无择兴办教育的事实足以载入史册,彪柄千古。解析:“后因苗振贪污受到了牵连,最终被贬为庶民”不符文意,原文是被贬为忠正军度副

    23、使。答案:C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尊孔子为文宣王,遂以祖谥而加后嗣,非礼也。译文:(2)陛下遣一御史出,即得无择罪,及知朝廷于事但不为,未有为之而无效者。译文:答案:(1)尊孔子为文宣王,(如今再)把祖先的谥号加封其后代,这不合礼制。(关键词:谥、加、非礼)(2)陛下派一个御史出去,就查到祖无择的罪状,由此可知朝廷只是有事不去做,没有做了而没有成效。(关键词:遣、即、知、但)参考译文: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进士考试名列前茅。历任南康军、海州知州,任淮南广东刑狱、广南转运使,到京城进入直集贤院。当时封孔子的后代为文宣公,祖无择说:“前代已封为宗圣、奉圣、崇圣、恭圣、褒圣

    24、;唐开元年,尊孔子为文宣王,(如今再)把祖先的谥号加封其后代,这不合礼制。”于是近臣们议论,改为衍圣公。出任袁州知州,自从庆历年间下诏全国都建立学校,十年之间诏令只是空有其名,并无教育人的实效。祖无择首先设立学官,收学员,州中诵读的风气,因此开始兴盛。任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代理知开封府,晋升为学士,任郑、杭二州知州。神宗即位,主持通进司、银台司的工作。起初,词臣写诰命,允许接受润笔财物。王安石和祖无择一同任知制诰,王安石推辞一家人所送的财物未成,又不愿意接受,就放在院署梁上。王安石服丧离职,祖无择把财物作为公费开支。王安石听说了就非常憎恨他。熙宁初年,王安石当政,就暗示监察官员

    25、找祖无择的罪状。明州知州苗振因为贪污闻名,御史王子韶视察江浙,查访到苗振的情况,事情牵连到祖无择。王子韶是个品行不好的人,他请求派内侍从京城把祖无择押赴秀州监狱,苏颂说祖无择身居侍从官员之列,不应当和以前的属吏当面去辩论是非,御史张戩也营救祖无择,朝廷都不听从。等待案件审查完毕,祖无择没有贪污情况,仅查到他借官府的钱、接见所辖百姓让座和乘船超礼制罢了。于是贬为忠正军节度副使。王安石对皇帝说:“陛下派一个御史出去,就查到祖无择的罪状,由此可知朝廷只是有事不去做,没有做了而没有成效。”不久,祖无择恢复官职为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任信阳军,去世。祖无择为人仗义,对师友诚实,年

    26、少时跟从孙明复学习经术,又跟从穆修学写文章。两人死后,祖无择努力访求他们的遗作编纂成书,让这些著作在世上流传。祖无择凭借言语和政治才能成为当时著名的公卿,因为小缺点被罗织成罪被放逐弃用,人生最后阶段不能再振作,士人谈论起他都替他感到惋惜。评论说:沈遘以文学进身,而在治政方面擅长。沈括知识渊博,见闻丰富,贯通深奥的事理,办理各种政事,又极通达聪明。吕夏卿号称良史之才,尤其精通于谱谍之学。宋朝的著名官员中,士人都各有其精通的才能,对学问毫无苟且,所以能如此。李大临的官职在封驳诏敕,他能尽其职守;祖无择每到所治之州,能够兴办学校,这些都是可以载入史册的。然而李大临因为谈论李定事被罢黜,祖无择触犯王安

    27、石而终身被废弃,这就足以知道二人的贤德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垣护之字彦宗,略阳桓道人。少倜傥,不拘小节,形状短陋,而气干强果。从高祖征司马休之,为世子中军府长史,兼行参军。永初中,补奉朝请。元嘉初,为殿中将军。随到彦之北伐,彦之将回师,护之为书谏曰:“外闻节下欲回师反旆,窃所不同。何者?残虏畏威,望风奔迸,八载侵地,不战克复。方当长驱朔漠,穷扫遗丑,况乃自送,无假远劳。宜使竺灵秀速进滑台助朱脩之固守,节下大军进拟河北,则牢、洛游魂,自然奔退。且昔人有连年攻战,失众乏粮者,犹张胆争前,莫肯轻退。况今青州丰穰,济漕流通,士马饱逸,威力无损。若空弃滑台,坐丧成业,岂是朝廷受任之

    28、旨。”彦之不纳,散败而归。太祖闻而善之,以补江夏王义恭征北行参军、北高平太守。以载禁物系尚方,久之蒙宥。又补衡阳王义季征北长流参军,迁宣威将军、钟离太守。随王玄谟入河,玄谟攻滑台,护之百舸为前锋,进据石济;石济在滑台西南百二十里。及虏救至,又驰书劝玄谟急攻,曰:“昔武皇攻广固,死没者亦众。况事殊曩日,岂得计士众伤疲,愿以屠城为急。”不从。玄谟败退,不暇报护之。护之闻知,而虏悉已牵玄谟水军大艚,连以铁锁三重断河,欲以绝护之还路。河水迅急,护之中流而下,每至铁锁,以长柯斧断之,虏不能禁。唯失一舸,余舸并全。留戍靡沟城。还为江夏王义恭骠骑户曹参军,戍淮阴。加建武将军,领济北太守。率二千人复随张永攻碻

    29、磝,先据委栗津。虏杜道俊与伪尚书伏连来援碻磝,护之拒之,贼因引军东去。萧思话遣护之迎军至梁山,伪尚书韩元兴率精骑卒至,护之依险拒战,斩其都军长史,甲首数十,贼乃退。思话将引还,诳护之云:“沈庆之救军垂至,可急于济口立桥。”护之揣知其意,即分遣白丁。思话复令度河戍乞活堡以防追军。(选自宋书列传第十)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所不同窃:私下B.况今青州丰穰 穰:丰收C.不暇报护之 暇:空闲D.诳护之云 诳:假装解析:诳:欺骗。答案:D1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垣护之英勇善战的一组是形状短陋,而气干强果以载禁物系尚方,久之蒙宥护之百舸为前锋,进据石济每至铁锁,以长柯斧

    30、断之,虏不能禁虏杜道俊与伪尚书伏连来援碻磝护之依险拒战,斩其都军长史A.B.C.D.解析:写垣护之的相貌;写垣护之受到惩罚;是写敌寇。答案:D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垣护之年少时,豪爽洒脱,不拘小节。他跟随到彦之北伐,到彦之撤兵,他认为应该长驱直入。B.垣护之常不得志。无论是随从到彦之北伐,还是随从张永进攻碻磝,其主张均没有被主将采纳。C.垣护之作战英勇。在主将进攻滑台失利后,他无所畏惧,保护了水军的船只,并奉命留守靡沟城。D.垣护之洞察时势,富有谋略。他跟随主将出征时,能准确地分析战争形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解析:垣护之跟随张永攻打时,并没有向主将提出建议,更

    31、不用说“没有被主将采纳”。答案:B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残虏畏威,望风奔迸,八载侵地,不战克复。译文:(2)昔武皇攻广固,死没者亦众。况事殊曩日,岂得计士众伤疲,愿以屠城为急。译文:答案:(1)目前残余的敌寇畏惧我军的威势,望风而逃,被侵占八年之久的国土,用不着交战就攻克收复了。(关键词:残、迸、载、克)(2)以往武皇攻打广固,战死的人也很多。况且目前的情况和往日的不一样,怎么能考虑士兵的伤亡和疲劳的情况,希望把攻克滑台作为最迫切的任务。(关键词:昔、曩、计、屠、愿、急)参考译文:垣护之字彦宗,略阳桓道人。年少时,洒脱豪爽,不拘小节。他身体矮小,面貌丑陋,但有气魄才干,坚强果敢。垣护之随从高祖征讨司马休之,任世子中军府长史,兼任行参军之职。永初中,补任奉朝请。元嘉初,任殿中将军。随从到彦之北伐时,彦之准备撤兵,垣护之写奏章进谏说:“外面传闻将军将要撤回军队,我私下里不赞同。为什么呢?目前残余的敌寇畏惧我军的威势,望风而逃,被侵占八年之久的国土,用不着交战就攻克收复了。(大军)正应该长驱直入,迅速挺进北方沙漠地带,彻底清除残余的势力,何况现在是他们自己送死,可使我军免去远征的辛劳。将军最好能派遣竺灵秀迅速向滑台进兵,协助朱脩之加强防守,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八文言文整体阅读二史传教师用卷.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