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历史学专业原始社会课程教案.docx

    • 资源ID:12943113       资源大小:44.56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学专业原始社会课程教案.docx

    1、历史学专业原始社会课程教案 历史学专业原始社会课程教案 (5000字)第一章 原 始 社 会 (距今约200万年前前2070年)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史源和经典;掌握旧、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文化遗存及旧、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状态;掌握远古神话和传说;掌握氏族公社理论。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旧、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文化遗存;旧、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状态。难点:氏族公社理论;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三、考核要求:我国原始群和氏族公社阶段的基本情况;仰韶文化、半坡遗址、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名词概念;北京人的体质特点和智人对人类的贡献;母系氏族公社与父系氏族公社的异同;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四、

    2、史源:考古学、民族学 五、阅读书目:摩尔根古代社会;林耀华中国原始社会史;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二册远古卷;宋兆麟中国原始社会史 六、原始社会史提要: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迄今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在国家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原始社会。 中国原始社会开始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期,至4000多年前进入奴隶社会。中国原始社会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初期原始人群阶段(约170万年10万年前);发展、繁荣期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约10万年6000年前);衰落或解体期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约6000年4000多年前)。随着社会缓慢的演进和发展,人类逐步渡过了蒙昧和野蛮时期而

    3、跨入了文明的门开槛。 中国是原始人类和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原始社会文化,丰富多彩、延续发展、自成体系,在世界人类开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学习原始社会史的四个要点 : 生产力状况(主要使用石制工具,又称石器时代,先后分为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社会组织形态(先后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人体形态(先后为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和现代人时期)、婚姻形态(先后为杂交、同辈群婚血缘婚、族外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是学习原始 社会史的四个要点。原始社会是以血缘为纽带组织起来的人类的共同体,把握婚姻形态是揭开原始社会史的一把钥匙。早期智人,又称为古人;晚期智人,又称为新人;现

    4、代人或真人 下面分述四个要点 一、工具的使用和制造,即生产力状况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点是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恩格斯说:“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把猿变成人的根本动力是劳动。最初,人类与野兽搏斗时,会随意拣起木棒和石块帮助自己,这是最早的使用工具。在长久的生活中,人们开始感到随意拣起的木棒石块有不合适的地方,于是就开始对木棒和石块进行一些有意的加工用一石块对另一石块进行打制加工,使其变得锋利些、有形状点,于是人类进入制造工具的第一个阶段旧石器时代,这一时代大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人们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过着采集和渔猎生活,相当于从原始人群到母系氏族出现阶段。 随着时

    5、间的推移,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也在不断的积累,逐渐对生产工具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初步打制的基础上,再对石器进行磨制加工,磨出精美实用的形状和锋利的刀刃,于是人类进入了制造工具的第二个阶段新石器时代。这一时代约开始于一万年前,相当于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阶段。使其时代的结束是因为青铜时代的开始,也即原始社会即将解体、阶级社会已经诞生之时。 二 社会组织形态的进步(先后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人类在刚刚诞生的最初阶段,由于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气候严酷,野兽成群,而生产力又极其低下,仅靠采集天然植物和捕捉兽类来维持生命,单独的个体是绝对无法生存的,当时的人类通常是十几人、几十人组成群体,居住在

    6、同一地带或同一地穴中,共同捕捉野兽。共同抵御野兽袭击,共同与寒取暖,这种“原始群团”就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态。随着人类缓慢的进步,人口渐有增长,原始群团也渐为膨胀,逐步为“血缘家族”所取代,在血缘家族内,人类已排除了杂乱性交,婚姻是在家族内同辈人中间进行的,父母与子女间已有了血亲概念。人类再缓慢进步,人口不断增长,血缘家族经过几代人后逐渐分解为一个以一老 祖母为核心、率领着许多儿女、孙儿女后代的小家族,这就是“母系氏族”。母系氏族阶段,婚姻已排除了家族内婚姻,进步到这一氏族的一群兄弟姐妹和另一氏族的一群兄弟姐妹实行群婚。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导致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

    7、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而男子由此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劳动者,经济地位的提高必然要求政治地位提高,男子在家族中居于主导地位,妇女则降为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家庭妇女,于是以男子为核心的父系氏族公社代替了母系氏族公社。在父系氏族里,父亲(男子)为了确认自己的子女,使自己继承人的血统纯正,而要求女子只能与一个男子有婚姻关系,因此人类开始由群婚向“单偶婚”过渡。父系氏族时期,生产工具加速进步,生产力持续提高,使劳动有了富裕和积累,人类开始出现贫富分化,对劳动产品和劳动力的掠夺和占有也随之出现,最终导致了阶级产生,宣告了原始社会的解体。 三、人体形态的变化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现代人 近代以

    8、来,考古学上收获很大,所发掘的材料已使我们基本上搞清了人类进步各个阶段中身体各部位进化的程度。 人类在完成由猿到人的进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劳动,恩格斯的英明论断“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得到了大量考古材料的证实。由猿到人身体形态的最初变化就是必须以后肢站立,使身体直立,使前肢能适应采集工作,所以四肢最先进化,尤其是手的进化和手腕的灵活程度居于最先。“猿人”已具备了人的特征:能制造工具(旧石器时代早期)能直立行走,但骨壁很厚,髓腔较小,脑量较少,头部保留了较多的原始性质:额头低平,眉脊粗大,吻部突出,几乎无下巴,牙齿粗大无纹理。生存年代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到三、四十万年前。 随着时间的缓慢流逝

    9、,人类的身体形态也在逐渐进化,由四肢的进化促进了头部的进化,约一万年前,人类的体态已与现代人一致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可分为“直立人”和“智人”两个阶段,直立人是猿人的学名,可分为早期直立人(早期猿人)和晚期直立人(晚期猿人,即170万年前至三、四十万年前)属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可直立行走,会制造工具,脑量较少 智人即“智慧的人”,为人类发展史的第二个阶段,又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早期智人也即古人阶段,与现代人已很接近,但仍保留有许多原始性质。 会保存天然火种,并会人工取火,婚姻为“班辈婚”,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生存年代大约距今二、三十万年至五万年前,晚期智人亦即新人,身体形态基本上和现

    10、代人相似,文化上已有了雕刻和绘画,出现了装饰艺术,生存年代大约从五万年前开始到现代,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现在,现代人则应指新石器时代以后到现在的人类,即从一万年前到今天的人类。 四、婚姻形态的进步:(先后为杂交、同辈群婚血缘婚族外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原始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人类共同体,把握婚姻形态是揭开原始社会史的一把钥匙,人类的繁衍是靠婚姻形式进行,从原始社会至今,人类扽婚姻形式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杂交乱婚:人类在最初形成期,婚姻方面与动物的唯一区别是正面性交,原始人因生存环境恶劣、生产力低下而结成原始群团,群团内的人一般有血缘关系,他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婚姻

    11、是在群团内任意进行的,没有父母子女兄妹亲属的禁忌。 班辈婚:漫长的生存进化中,人类社会逐渐有了父母子女间的血亲概念,也初步认识到了乱交的弱点,于是,婚姻只在同辈的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中进行,子女与父母辈,孙子女同族父母辈的婚姻关系遭禁止,被排除。 族外婚:即排除了同一个家族内的婚姻,而实行这一家族内的一群兄弟姐妹和另一家族的一群兄弟姐妹之间的群婚,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阶段。 对偶婚:是群婚向单婚制过渡的中间环节,族外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一个男子在一群妻子中有一位主要的妻子,而他也是这个女子在一群丈夫中的主要丈夫的婚姻形态。我国云南省的纳西族,是母系氏族及对偶婚的“活标本”。 单偶

    12、婚:即一夫一妻制,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劳动产品已有了剩余,出现了财富的积累。父亲是家庭财富的主要生产者,他为了保证其继承人血统的纯洁,而要求女子只能与一个男子有婚姻关系,因此单偶婚代替了群婚。 在漫长的几百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终于完成了由猿到人由野蛮到文明的最艰难的进步,种种考古资料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摇篮之一。 参考书目: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史记五帝本纪 杨堃:原始社会发展史 宋兆麟、黎永芳、杜耀西:中国原始社会史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尚钺:尚氏中国古

    13、代通史(上、下)。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 辽宁人民出版社大学自学丛书:先秦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辽宋金元史、明清史。 王玉哲主编: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 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开篇原始人群 一、关于人类的起源 围绕着人类起源问题,数千年来一直存在着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直到今天,在世界不少地方乃至一些发达国家,仍有许多人宣扬上帝造人的“特创论”见吴汝康、林圣龙关于人类起源问题,哲学研究1978年12期。基督教的旧约全书创世纪说:上帝用了5天的时间创造了万物,“第六日乃照己像, 抟土为人,名曰亚当。后取亚当的肋骨变为妇人,名曰夏娃。现在世界上的

    14、一切人类,都是亚当的子孙后代”。中国也有上帝造人的传说,说远古有个女神女娲氏,因为感到寂寞,就按照自己的模样,用黄土捏成了一些泥人,然后吹口气,泥人就变为活人,这就成了人类的祖先。后来统治者把这些神话传说宗教化了,用来麻痹、欺骗人民,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是上帝造人还是人造了上帝?这本来是很简单的道理。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无法抵御一些自然灾害,希望有一种神灵来相助,出于“无情世界的有情”这个心理,于是按照自己 的愿望创造了上帝。例如,非洲的神,一般都是黑皮肤;欧美的神,通常都是高鼻梁;中国的神则穿着华夏的服装。这说明神是人造的。 唯物论者对人类起源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早在2000

    15、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人是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的,过着流浪结群的生活。后来,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写了物种起源一书,阐述了进化论观点,揭示了生物起源和发展的规律。认为不同的物种可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1863年,达尔文的学生赫胥黎发表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阐述了人猿共祖的观点,认为人是由猿发展而来的。摩尔根以自己在易洛魁社会15年的调查和40年的研究,于1877年发表了古代社会一书,进一步丰富了由猿到人的理论。但是,人类是怎样从猿发展来的呢?这个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恩格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1876年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该文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

    16、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如果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把人从上帝的手中解放了出来,那么恩格斯关于劳动在由猿到人转变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个论断,则把人从动物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奠定了原始社会史的科学基础。 古猿怎么会演变成人类呢?据研究,有三个原因:第一,古猿的生理结构最接近于人类;第二,与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有直接关系;第三,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约二三百万年以前,由于宇宙星球变化产生的后果,地球内部岩浆发生剧烈变化,引起地壳的异常变化,有些海洋在隆起,有的陆地在沉沦,火山在喷射,风雪在呼啸,一片片森林被毁灭,一群群动物四处逃遁。后来,地球

    17、又经历了一个冰川横行的时期,从两极而来的冰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赤道冲去,淹没了大块森林和陆地,但在行进中遇到重重阻力,未能到达亚热带地区。自然界发生的这种巨大变化,改变了许多古猿的生存环境。 古猿本来是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有些地区的森林没有遭受到这场“自然灾害”,生活在这里的古猿继续沿着猿的方向缓慢的向前发展,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猿类。那些丧失了森林的古猿不得不从树上来到地面,开始过着流浪的生活。在艰难的生活道路上,有些古猿死去了,活着的古猿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逐渐学会了利用前肢来采集食物和捕捉动物,并用前肢采折树枝和选取石块作武器,以 抵御野兽的侵袭,这就要求用后肢来支撑身体和行走。于是,出现了前肢

    18、与后肢分工的趋势。这种分工的结果,导致了前肢的进一步解放和后肢分工的趋势。而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则引起了整个身体结构的变化,大脑开始发达。在长期演进过程中,慢慢地产生了初级的意识,要求把看到的事物和联合行动的愿望表达出来。经过简单呼叫、姿势召唤的长期演进,逐渐地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从而由一定的音节和一定的内容相结合的语言产生了。语言在劳动之后并与劳动一起,成为由猿到人的推动力。经过漫长的过程,这些古猿终于学会了用制造的工具进行劳动,于是就由猿变成了人。恩格斯说:“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是人、猿区分的主要标志。 二、中国是人类起源和发

    19、展的摇篮之一 中国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一个摇篮。早在1000多万年以前,被视为人猿共同祖先的古猿就在我国土地上生活着。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猿人化石,我国南北各地多有发现。 1956年,在云南省开远发现了10枚古猿的牙齿化石。最近几年,又在云南的禄丰发现了古猿的两具完整的头盖骨和下颌骨,并在长江下游的江苏发现了古猿化石。据鉴定,都属于腊马古猿类,生活时间均在1000万年以前。 古猿演变成猿人,尽管还遗留某些猿的特点,但已经是人。从这时起,就开始了人类的历史。1965年在云南的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了猿人的两颗门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属于直立人类型。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

    20、古人类化石和活动遗址,从而表明,中国人的历史要从170万年以前写起。 1963年至1964年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蓝田人,距今约115万年至110万年前;1927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110万年前;1927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1958年在广东韶关马坝乡发现的马坝人、1956年在湖北长阳发现的长阳人、1954年在山西襄汾丁村发现的丁村人,这些古人类化石距今20万年至10万年前。此外,在贵州桐梓、安徽和县龙潭洞、甘肃泰安大地湾等均发现了猿人化石或原始社会遗址。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遗址,有两个特点:一是分布广、数量多;二是古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化

    21、石和遗址都有,自成系统。从而生动而有力地证明,中国 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摇篮之一。 三、原始人群前期中国历史的开端 原始人群是人类最初的社会组织形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人类学家根据原始人类的体质进化程度,又将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分为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三个阶段。原始人群前期是猿人,原始人群后期是早期智人,氏族公社时期是晚期智人。晚期智人属于现代人类型。 (一 )中国境内的猿人发现时间、地点、内容、价值 约170万年前,宇宙洪荒,野兽出没,大地在沉睡中开始苏醒。我国云南高原普照,森林苍翠,呈现出一派生机昂然的景象。位于金沙江畔的元谋县更是草木繁盛,流水淙淙,气候宜人。就在这里,我们最早的祖先“

    22、元谋人”诞生了。从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序幕。 1965年在云南元谋的一个小盆地发现了猿人同一个体的一左一右两颗上中门齿化石,据研究,为一青年男性,称为“元谋人”,据今约170万年。在同一地点,还发现元谋人使用过的多件石制品,均为打制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吹砸器等。在元谋人化石产地的地层中,发现有大量的炭屑,其中两处较密集,有些伴随在炭屑中的动物骨头有被火烧过的痕迹。元谋人是早期类型的直立的代表,可能懂得用火了。 1963年至1964年在陕西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村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称为“蓝田人”,据今约115万年至110万年。 1927年在北京房山县周口店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称为“北京人”,据今

    23、约70万年至20万年。 1984年在辽宁营口县金牛山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称为“金牛山人”,据今约20万年至10余万年左右。金牛山发现的相当完整的头骨、手骨和足骨等化石,提供了猿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具体形态结构。 巫山人:1984年发现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洞苞西坡,这种文化遗存称为龙骨坡文化,巫山人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其生存年代距今约为204万年到200万年间。 猿人结伴而行,以采集植物的果实、根、茎和猎取鸟兽为生活资料, 以经过打制的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相当于旧石器时代初期(考古学以石器是打制还是磨制,区分为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主要居住在山洞中。 原始人群

    24、虽然有群居点,但为了寻找食物,不得不经常迁徙。全国南北,都留下了他们生活的足迹。 迄今发现的猿人化石中,北京人最有代表性。 (二)北 京 人 北京人是1927年开始在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龙骨山洞穴中发现的。先后发现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还有一些头骨的残片及下颌骨、牙齿等。经鉴定,是属于40个以上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 北京人的四肢发展比较进步,尤其是上肢,手腕的灵活程度和现代人很接近。但头部却比较落后,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眉脊骨前突并且左右相接,骨壁较厚,脑容量小,平均为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平均为1450毫升,类人猿脑量平均为415毫升),吻部突出,下颏后缩,牙齿粗大,这些特征表明北京人头骨

    25、的原始性。北京人手的发展比头骨进步,因为手是劳动的器官,劳动促进了手的进化。北京人体制形态上发展不平衡的事实,证明了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北京人体态比元谋人和蓝田人进步,和现代人相近。北京人身躯比现代人稍矮,男性平均高度约162米,女性约152米。 在北京的洞穴中,还发现了10多万件石器和石片,有使用过痕迹的就有2万多件。都是打制石器,已有了不同的打击方法,且有经过修理加工过的迹象。说明北京人已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 北京人洞穴里发现有多处灰烬,有的成堆,有的成层,叠压得很厚。灰烬里有火烧过的兽骨。这说明北京人已经懂得用火和保存火种。用火来照明、取暖和烧烤

    26、食物,并用以防御猛兽。 熟食增强了人们的体质,特别是促进了大脑的发展。使人们突破了一些自然的限制,扩大了活动范围。因此,火的使用“直接成为人的新的解放手段”,是人类社会“有决定意义的进步”之一。 北京猿人及其文化遗址的发现,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不仅提供了极重要的科学资料,补足了由猿到人之间的缺环,有力地驳斥了中国人种“外来 说”的谬论,表明我国历史的悠久和古文化的灿烂,并对了解原始人群前期的历史面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三)猿人的婚姻形态和社会组织 婚姻是社会的产物,婚姻形态的演进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猿人处于乱婚阶段,就是不分父母、兄弟姐妹和老少,群居杂交。猿人的两性关系已根本区别于动物

    27、的非迎面交配的方式,是由猿到人的重大进步。但这是人类婚姻的低级形态,猿人不懂得两性相爱,还残存着从动物界带来的遗风,这种遗风不利于人体素质的发展。血亲杂交和当时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得猿人的寿命较短。北京人洞穴里的40个人的群体中,死于14岁的儿童竟占40%。这说明,原始社会并不是人类的“黄金时代”。 猿人以血缘为纽带过着群居的生活,以数十人为一群体,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故称原始人群。这是人类最初的组织形式。原始人群起始阶段,既没有产生领导,也没有权利的概念。但是,以强凌弱的事时有发生,也曾出现过食人现象。“彼此平等,和谐友好”,并不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的认识和社会的构

    28、成形式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循序发展的。 在长达100多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原始先民们用极其简单和粗糙的工具,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并在长期劳动中逐步克服自身的弱点,艰难而缓慢地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四、原始人群后期向氏族公社过渡 原始人群后期为早期智人阶段。早期智人的体质形态、社会组织形式、生产工具和婚姻形态均比猿人进步。早期智人是由原始人群向氏族公社过渡的时期。 (一)中国境内的早期智人 中国境内先后多处发现早期智人化石,代表性的有在广东韶关马坝乡狮子山发现的马坝人、在湖北长阳赵家堰发现的长阳人、在陕西大荔段家甜水沟发现的大荔人、在山西襄汾丁村发现的丁村人等。其中,丁村人更具有典型意义。这些早期

    29、智人化石,生活时期据今约一二十万年,属于旧石器时 代中期。 早期智人的脑壳变薄,脑量增大,前额增高,眉脊骨变小,嘴部后缩,下颏较明显,其体质特征已逐渐接近现代人。他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较前提高,活动领域有了进一步扩大。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是尖状的割切器和刮削器,制作技术已有提高,并呈现出定型化的趋势,表明已出现了按年龄和性别的初步分工。他们过着以狩猎为主的生活,开始学会了用长矛和陷井的方法猎取大型野兽。 (二)丁 村 人 丁村人遗址是1956年在山西发现的。其化石属于同一个体的两枚门齿和一枚臼齿。同时还发现有2000多件石器和许多动物化石。 丁村人生活在汾水中游,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林间动

    30、物成群,河 中鱼群跳跃。在这样的环境中,丁村人过着渔猎兼采集的生活。三棱尖状器和球形投掷器,是丁村人具有代表性的石器工具。他们仍使用打制石器,但比起北京人已有很大进步。 (三)血缘婚姻和血缘家族的出现 早期智人时期的婚姻关系,已开始摆脱了原始的杂交状态,进入血缘 婚阶段。虽然仍是原始人群的群婚性质,但婚姻关系只能在同辈中进行,父母和子女间不得通婚。由这样的婚姻关系而结合成的社会组织称做“血缘家族”。这是人类婚姻形态的一大进步。早期智人时期已经过着“血缘家族”的生活。 “血缘家族”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群的开始瓦解并向氏族公社过渡。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 原始社会的全盛时期是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在原

    31、始人群阶段,人类的体质形态、婚姻形态等许多方面,还受着生物规律的影响。生产力十分低下,社会发展相当缓慢。到了母系氏族公社阶段,人类已进入晚期智人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分工已经出现,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都呈现出原始社会最繁荣的景象。 一、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 (一 )中国境内的晚期智人 中国境内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和遗址更为普遍,代表性的有1922年以来在河套地区发现的河套人、1956年在广西来宾麒麟山发现的麒麟山人、1958年在广西柳江通天岩洞中发现的柳江人、1963年在山西朔县峙峪村发现的峙峪人、1933年至1934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中发现的山顶洞人等。其中,山顶洞人更具有典

    32、型意义。这些晚期智人的遗迹,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此外,在四川的资阳和汉源、辽宁的凌源和建平、吉林的榆树、江苏的泗洪、台湾的台南、云南的丽江和青藏高原等地都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 晚期智人的体质形态比早期智人进步,体质上的原始性已经消失,标志着现代人开始形成。生产工具又有了新的改进,掌握了两头打制和挖制的技术,修制石器的经验比较丰富,出现了用途广泛的各种类型的石器和骨器。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领域的扩大,人们的生活比过去已大有改善。与物质生活相适应,当时的人们已有了美的要求,出现了原始艺术的萌芽。在山西朔县峙峪遗址中发现有石镞,说明晚期智人时期已经知道使用弓箭。恩格斯说:“由于有了弓箭,猎物便成了日常的食物,而打猎也成了普通劳动部门之一”;“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晚期智人制造并使用弓箭,表明古人类在征服自然方面的一大进步,并标志着蒙昧时代进入了高级阶段,以后过渡到野蛮时代。 (二)山 顶 洞 人 山顶洞人的化石,共出土了8个个体,其中较完整的头骨3个,一为男性老人,两为女性,距今约18万年。 山顶洞人的体质和外貌,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其脑容量已接近于现代人的脑容量。 山顶洞人的石器,基本上还是以打制为主,但制作比较精细,已经有了磨光、刮削、钻孔、刻纹和着色等新的技能。最能反映山顶洞人制作技术提高的是骨针。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学专业原始社会课程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