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临沭兰陵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与解析.docx

    • 资源ID:12937288       资源大小:40.96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临沭兰陵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与解析.docx

    1、山东省临沂市莒南临沭兰陵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与解析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莒南、临沭、兰陵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一、请对下列命题做出判断。(每题0.4分,共12分)1.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密切相连,教育机会均等,没有性别差异,这与我们所倡导的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是一致的。 ( )2.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是意志努力的集中表现,其往往能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与成功和失败的体验相联系。 ( )3.学校管理者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把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到学校目标所确定的方向上来,使之在确定的目标下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这指的是学校文化的导向作用。 ( )4.桑代克用“小鸡啄米

    2、”实验证明了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经济、文化的关系。 ( )6.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它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之一。 ( )7.“教育既有培养创新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儿童的心灵。”这说明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 )8.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创造性。 ( )9.中国古代所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西方中世纪所说的“牧师代表上帝的旨意”等,都明显的反映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性。 ( )

    3、10.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演示直观教具或组织教学性的参观等,使学生形成对事物正确认识的方法,这一类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参观法、实习作业法三种。 ( )11.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之上,也称之为“基于问题的教学”,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12.记忆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有三个基础环节:识记、保持、和再现(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 )13.把注重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的教师领导风格称为参与式领导。 ( )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

    4、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 )15.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种年龄特征表明个人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16.感觉和知觉同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认识,都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 )17.通过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写座右铭等来提升学生道德的方法称之为实际锻炼法。 ( )18.鲁班发明锯、杜里埃发明内燃机汽化器说明功能固着是创造想象产生的重要条件。 ( )19.小学生阅读发展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较大,并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5、总体来说,女生优于男生。 ( )20.近代社会,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教育对象的普及化,教育目的中增加造福社会的现实内容,这体现了教育的世俗化。 ( )21.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稳定,比较笼统、模糊,容易对学习的形式感兴趣并从中获得满足。 ( )22.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将性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性,但多数人并非典型的内倾或外倾,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 ( )23.投射测验以弗洛依德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相对于自陈式测验,它对施测者的要求更高。 ( )24.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 )25.奥苏贝

    6、尔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就是发现学习。 ( )26.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要想一个测验的效度高,其信度必须得高,但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 )27.有意识地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比如“运用黄金分割的原理为校报设计一个页面”,这种迁移是一种高路迁移。 ( )28.态度的结构包含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和态度的行为成分,其中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态度的核心。 ( )29.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相等的待遇,不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修。 ( )30.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

    7、件,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影响学习进程、影响学习结果。 ( )二、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每题0.5分,共20分)31.“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标志”,这集中体现了古代教育的( )特征。 A.阶级性 B.等级性 C.刻板性 D.象征性32.提出教学的“高速度、高难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教学理论流派是( )。 A.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B.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教学理论 C.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D.布卢姆的掌握教学理论33.“一塔湖图”是对北京大学校园内三个著名景点的概括,即:博雅塔、未名湖和北京大

    8、学的图书馆。湖光塔影,可以说是北京大学校园最具有代表性、最醒目的一景。博雅塔雄健挺拔,体现着北大人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未名湖柔波荡漾,象征着北大厚德载物的阴柔之美。那么北大的博雅塔、未名湖就校园文化来说属于( )。 A.精神文化 B.观念文化 C.规范文化 D.物质文化3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强调发展人的潜能;罗杰斯提出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来说,他们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适应生活论 D.教育准备生活论35.我国唐朝时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官学体系,比如“六学二馆”,按照教育制度的历

    9、史发展,这属于( )。 A.制度化教育 B.非制度化教育 C.后制度化教育 D.前制度化教育36.为了讲好一堂课,教师经常要“绞尽脑汁”地考虑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及教学方法的有效组合,因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集中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连续性和广延性37.记忆一段长材料时存在着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其中的前摄抑制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38.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学者是( ),被誉为“现代课程之父”的教育家是( )。 A.杰克逊,泰勒 B.博比特,泰勒 C.博比特,杜威 D.泰勒,斯塔弗尔比姆3

    10、9.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的教材编排方式是( )。 A.直线式排列 B.螺旋式排列 C.分支平行式排列 D.综合式排列40.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等),每个人都拥有这些能力,只不过组合方式不同,导致了个体之间的差别。这一理论对教学原则提出的要求是( )。 A.直观教学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启发诱导41.期末考试后,拿到考试成绩的小王将本学期的考试成绩与上学期进行对比,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习成绩有了一个大的提高,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加

    11、。按照评价所采用的标准,小王的评价是一种(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群体内差异评价42.我国明代东林党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书院的精神强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43.按照大脑半球优势理论,负责运算推理、音乐欣赏的分别是( )。 A.左半球、左半球 B.左半球、右半球 C.右半球、左半球 D.右半球、右半球44.在飞驰的列车上,在广告墙上看到一个非常有用的电话号码,为了暂时记住这一电话号码,下列策略合适的是( )。 A.复述策略 B.计

    12、划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45.王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学生的心智技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王老师的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 )。 A.教书育人 B.为人师表 C.关爱学生 D.爱岗敬业46.人们认为山东人身材魁梧、正直豪爽;浙江人聪明伶俐、随机应变;而提到重庆女孩首先浮上脑海的就是“泼辣”二字,丝毫不顾其中是否有被冤枉的“例外”。这属于社会知觉的( )。 A.晕轮效应 B.刻板效应 C.系列位置效应 D.投射效应47.看到天空的浮云,我们会自然的想到:像山峦,像奔马,像羊群,这属于(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13、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48.在回答“大前天是星期五的前一天,后天是周几?”这一问题时,有人能很快给出答案,而有人则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反映了思维的哪些品质?( ) A.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B.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C.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D.思维的逻辑性与形象性49.“由两个1组成的最大数字是11。”“由三个1组成的最大数字是111。”“由四个1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许多高中生给出的答案是1111,而不容易想到是11的11次方,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是( )。 A.心向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动机水平50.动物园和旷野荒郊的老虎带给人的情感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14、这可以用( )给出合理的解释。 A.坎农巴德理论 B.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C.外周情绪理论 D.沙赫特和辛格的二因素理论51.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王维的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主要体现了下列哪种需要?( )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审美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52.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对个体而言,其发展的顺序是( )。 A.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C.生物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D.生物自我生理自我心理自我53.教数学的王老师为了让学生每天都进行数学学习,经常搞突然袭击:不提前通知、不定时进行数学测验,这与桑代

    15、克提出的哪一学习定律相违背?(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频因律54.初中生小张的学习动机是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小王的学习动机是为了老师的表扬和父母的奖励。两位同学的学习动机分别属于( )。 A.认知内驱力;自我认知的内驱力 B.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55.不管犯多少错误或遇到多大的困难,仍能坚持学习钻研,往往主动的寻求挑战不断提高。以上描述是对下列( )定向学生的描述。 A.掌握目标 B.成绩目标 C.纪律目标 D.人际目标5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6、其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 A.个人自身的成败经验 B.个人获得的替代经验 C.个人体验的情绪唤醒 D.他人的语言行为暗示57.婴儿偶尔发出类似妈的声音,妈妈便报以微笑和爱抚。于是孩子学会了叫妈妈。这是一种( )。 A.无条件反射 B.经典性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第一信号源58.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关系繁杂。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新版的红楼梦,往往会将其中主要人物的关系图制作出来。这属于学习领域中的( )。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监控策略59.小明背诵一首古诗从头到尾读了8遍,便记住了。结合你对过度学习的理解,( )遍最为经济高效。 A.10 B.12 C

    17、.14 D.1660.我国古代的六艺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古希腊的七艺课程(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属于(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拓展性课程 D.隐性课程61.儿童在知道了白菜、萝卜、西红柿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派生类学习 C.相关类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62.海因兹偷药这一道德两难故事,问小明为什么偷药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会被警察抓起来,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识发展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准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63.评价时以学生所在的班级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学生在班级中的

    18、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这种评价属于(B)。 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64.桂林山水的作者是谁,说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是一种什么水平的提问( )。 A.知识水平 B.理解水平 C.应用水平 D.评价水平65.初三(6)班的班主任王老师,最近因家事繁琐,同时学校学生临近中考工作繁杂,这段时间总是跟同事闹别扭,跟同学发脾气,这说明王老师在下列哪一项素养上有待提升( )。 A.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B.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素养 C.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养 D.教师的身心素养66.当两条直线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出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条直线向另一条直线做连续运动。这种现

    19、象称之为( )。 A.真动知觉 B.似动知觉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67.用餐时味觉可因食物的颜色温度而受到影响,这体现的是( )规律。 A.视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不同感觉相互影响 D.不同感觉相互补偿68.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疾病,地质学家根据珠峰地层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推断在遥远的过去这里曾是一片汪洋。这突出反映了思维的哪一特点( )。 A.直观性 B.表象性 C.概括性 D.间接性69.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兴办私学,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局面,按照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这属于( )。 A.非职业化阶段 B.职业化阶段 C.专门化阶段 D.专业化阶段70.某中学生用韦氏

    20、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验得分90分,常模均分84分,常模标准差10分。请问这位同学的智力商数是( )。 A.109 B.106 C.100 D.96三、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题0.8分,共8分)71.下列描述属于教师知识素养中的本体性知识的是( )。 A.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B.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 C.学科的发展脉络与思维方式 D.学科教学所需的教育心理知识72.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下列可以归入隐性课程的是( )。 A.校风学风 B.校园环境教室设置 C.学校管理体制班级运行方式

    21、 D.学校的人际关系状况73.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 A.学习辅导 B.生活辅导 C.择业指导 D.心理治疗74.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正常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被其批判为幼稚心理学和伤残心理学的心理学派是( )。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构造主义心理学75.教育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学生犯了错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胆汁质的同学犯了错误,要冷处理对其批评要有说服力 B.多血质的同学犯了错误,要热处理对其批评要严厉 C

    22、.粘液质的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 D.抑郁质的学生犯的错误,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76.下列人格测试中属于投射式测验的是( )。 A.MMPI B.16PF C.RIBT D.TAT77.下列教师行为违背法律的是( )。 A.学生上课说话,老师对其挖苦辱骂 B.考试不及格,老师罚抄试卷100遍 C.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老师对其进行批评 D.学生上自习睡觉,班主任找其谈话78.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它以( )为根本特征。 A.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B.形成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

    23、C.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D.形成人的健全个性79.以下关于新课程改革课程设置的叙述描述,正确的是( )。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D.从小学到高中设置选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80.下列心理现象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是( )。 A.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B.听到禽流感感到害怕 C.谈虎色变 D.学生听到铃声走进课堂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莒南、临沭、兰陵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解析一、请对下列命题做出判断。(每题0.4分,共12分)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别。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有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

    24、性。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公有的,由此决定了儿童是公有的,也是公育的,教育机会对所有儿童都是均等的,不存在阶级等级之分。而教育的全民化是指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亦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教育的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生教育。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因此,不能将原始社会的教育与教育全民化、民主化等同。故表述错

    25、误。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意志行动的过程包括:(一)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动机斗争、确定目的或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等环节。(二)执行决定阶段行动计划制订后,执行计划,采取有效的行动,是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是意志努力的集中表现。故表述错误。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文化的导向作用。学校文化的导向作用指的学校管理者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把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到学校目标所确定的方向上来,使之在确定的目标下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故表述正确。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桑代的试误说。桑代克用猫开笼取食实验证明了学习过程是一种

    26、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苛勒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他认为习得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故表述错误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故表述错误6.【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因素有:(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其中,认知失调是指当个体的经验与观点和他人或社会广泛认同的道德标准不一致的时候,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与社会道德标准的平衡,

    27、这样个体就形成了新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故表述正确。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正如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所指出的,“教育既有培养创新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儿童的心灵。”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一,过重的学业负担、唯“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二,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第三,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由此可见,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阻碍作用。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故表述正确。8.

    2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特点。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处世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榜样。所以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师范性,故表述错误。9.【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中国古代所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西方中世纪所说的“牧师代表上帝的旨意”等,都明显的反映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性及专制性。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反映,也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故表述正确。10.【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

    29、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题干中所说的实习作业法属于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而不是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故表述错误1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包括:抛锚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支架式教学、探究学习。其中,抛锚式教学也称情景教学、实例式教学。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与学习共同体中成员的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故表述正确。1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过程。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

    30、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遗忘、回忆与再认三个环节。故表述正确。1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故表述正确1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的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故表述正确。1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以下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

    31、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其中,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种年龄特征表明个人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而非不平衡性。故表述错误。16.【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知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和知觉同属于认识过程的初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临沂市莒南临沭兰陵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与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