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教案 1.docx

    • 资源ID:12934542       资源大小:107.95KB        全文页数:8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教案 1.docx

    1、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教案 1马说精品教案教材解读“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是韩愈杂说系列作品中的第四篇,大约写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当时,作者25岁即已高中进士,初登仕途,却一直不得重用,心情郁郁,所以怀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教材编排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抒写怀才不遇、壮志

    2、难酬的愤懑不平,同时引发学生对当代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思考。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文章的寓意。3.学习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来表述自己观点的写法。4.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重难点突破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作者的情感。难点:学习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来表述自己观点的写法。教法与学法教法:1.诵读品味法:读品结合,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以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

    3、化的品质。2.自主学习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3.创造性学习法: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学法:1.自主学习法: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合作探究法: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了解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教学准备教师:韩愈图片、课文朗读录音、多媒体课件及有关资料

    4、。学生:1.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2.初步感知文意,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第一阶段:激情导入,学情诊断1.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过不被人赏识的经历吗?我觉得自己做得已经很好了,可是怎么就没有人鼓掌或者夸奖呢?大家肯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现在,给大家一个说心里话的机会,畅所欲言吧.(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看它是否说出了你们的心声。(板书课题:马说)【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兴趣。2.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5、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等等。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3.写作背景。(多媒体出示)马说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之间。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6、。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作者25岁已高中进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于是写下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抒发内心的不平之气。第二阶段:自主探究1.听课文朗读录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顿节奏和重音。(1)正确识记字音。骈(pin)死于槽枥(l)之间 才美不外见(xin)食(s)之不能尽其材(2)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停顿、情感。举例: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教师范读,读出痛惜之情,然后全班齐读。请学生读第2段,注意重音、停顿、情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教师范读,读出愤

    7、慨之情,然后学生齐读。请学生读第3段,注意重音、停顿、情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教师范读,读出感叹之情,然后学生齐读。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地读,体会文中11个“不”字的语气。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4.男女学生各一名代表朗读,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5.译读积累: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独立圈点、总结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教师提示学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1)注意积累下列重点词。(多媒体出示句子,师生共同解决)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即使)(一起)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吃)(有时)食马者不知其

    8、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犹,尚且)(同样)(怎么)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驱赶)(正确的方法)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拿着)(鞭毛)(面对)(2)重点句子翻译。马之千里者。日行千里的马。(之,定语前置的标志)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不识千里马吧!6.交流探究:或翻译全文,或交流重点词可,或提出质疑。【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利用自主探究、教师点拨的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第三阶段:合作探究分组梳理文言

    9、现象,遇到疑难之处可小组讨论探究解决;若仍不能解决,则由师生共同解决。分组梳理后,展示探究的成果。汇总后,多媒体出示:1.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3)食之不能尽其材。(4)其真无马邪?2.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 食不饱,力不足(1)策 (2)食 执策而临之 一食或尽粟一石 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3)虽 (4)能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虽有千里之能(5)而 执策而临之 马之千里者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之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古今异义(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古义: ;今义: )(2)安求其

    10、能千里也(古义: ;今义: )明确:1.(1)“食”同“饲”,喂 (2)“见”同“现”,显现; (3)“材”同“才”,才能、才干; (4)“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2.(1)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2)动词,吃;名词,饭.(3)表假设,即使;虽然.(4)名词,才能,能力;能愿动词,能够。(5)表转折的连词,但是;表修饰的连词;表承接的连词。(6)助词,的;结构助词,定语后量的标志,无义;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音节助词,不译。3.(1)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动词,是。(2)古义:怎么;今义:安全。【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解决

    11、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梳理、归纳的习惯。4.当堂背诵课文并整理笔记。第四阶段:检测小结1.解释句中加线的词。(1)不以千里称也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枥之间C.马之千里者 D.虽有千里之能3.用原文相关语句填空。(1)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面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 , 。(2)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 。(3)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而感叹的句子是: ?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

    12、,这个成语是 。检测小结答案1.(1)著称; (2)有时; (3)犹,尚且;等同,一样。2.C 解析:C项中的“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余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3.(1)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2)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4.怀才不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所要表现的主旨。2.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复习导入检查文学常识、课文背诵、重点词的解释及句子的翻译。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韩愈的马说。现在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抢答:1.本文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世称“ ”。2.用现代汉语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点名背诵课文。明确:1.唐 韩愈 韩昌黎2.(1)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里。(2)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3)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抢答这种学习形式的开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习兴趣,便于其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第二阶段:自主探究1.

    14、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韩愈,齐读全文,读出感情,读出节奏。2.师生对话,思考、解答下面的问题:(1)这是一匹怎样不幸的千里马?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出相关内容。明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教师点拨:这里要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惋惜。(2)这是一个怎样无知的食马者?请你结合下面的提示找出相关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读出相关内容。(多媒体出示问题)喂养的方法驾驭的方法对马的了解对马的感叹明确:喂养的方法: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驾驭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对马的了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对马的感叹:“天下无马!”教师点拨:这里要读出什么感情?讽刺和

    15、批判。(3)阅读下面的资料,探究问题。(多媒体出示)材料一:韩愈从19岁到23岁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均以落榜告终。25岁时进行第四次科考,终于考中了进士。考中进士后不能立即做官,还需通过“仕考”。韩愈从26岁到28岁考了三年,年年不中。韩愈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材料二:25岁中进士。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大量诗文作品:马说师说进学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代语言巨匠,其语句形成成语的有:一视同仁、异曲同工、垂头丧气、袖手旁观、弱肉强食、落井下石、牢不可破、杂乱无章、名存实亡、再接再厉留下大量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

    16、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师:看了这两则材料,同学们觉得韩愈是千里马吗?(学生齐答)那为什么会有和千里马相似的遭遇呢?那么马说到底是在说谁呢?(齐答:说的是韩愈自己)这篇文章名义上是在写马,其实是在写人。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问题:(多媒体出示)千里马比喻 食马者比喻 伯乐比喻 这种写法叫做: 讨论后,明确: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明主;这种写法叫作借物喻人、托物寓意。【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力求让学生深入文本,一步步理解内容和写作手法;拓展的材料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可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三阶段:合作探究1.体会情感

    17、。(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什么情感?讨论后,明确:作者采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把浅薄愚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把人才比作“千里马”,将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比作“伯乐”,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甚至埋没人才的不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2)课文三个自然段都用“也”结尾,作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如有不同,不同在哪里?讨论后,明确:不同。第1自然段的“也”是陈述语气,表达了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惋惜、沉痛之情;第2自然段的“也”带有反问语气,表达了对摧残人才的统治者的痛恨,对千里马的无限同情;第3自然段的“也”是感叹语气,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不识人才、摧

    18、残人才的统治者的批判、讽刺。(3)这篇短文仅一百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嗦。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讨论后,明确:首先描绘千里马不遇伯乐的可悲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接下来描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谴责之情;最后总结了不识马的人“不知马”的表现,深刻嘲讽之情跃然纸上。2.语言赏析。师:本文语言流畅,讲究文采,特别是排比、反问句式的运用,增强了文章气势。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讨论后,明确: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连用四个“不”字,道出了食马者的无知。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

    19、愚妄。“安求其能千里也”和“其真无马邪”两处反问,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设计意图】通过深入剖析文章,使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了富有特色的语言,也提高了自身的鉴赏能力。第四阶段:拓展延伸讨论:1.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2.马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你是千里马,你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赏识呢?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引导,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答案示例:1.当今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国家和社会要鼓励人们创新、创造,善于发现人才,并重用、赏识人才,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2.杜牧虽然怀才不遇,却成就了万世诗名;刘禹锡虽

    20、然身居陋室,安贫乐道的美德却流芳百世;东坡居士虽然常遭贬谪,却修炼出了空前绝后的乐观豁达;韩愈虽然没有遇到伯乐,但是,他用他的诗歌,他的文章,他一生的言行,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怀才不遇就做自己的伯乐!【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了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整体印象,从而认识到这是个时代的悲剧。然后再联系到今天的生活,拓宽了其对人才的认识,也更好地实现了本文的情感目标。第五阶段:检测小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21、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 )2.文中第1自然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3.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检测小结答案1.(1)有时 (2)同“饲”,喂 (3)用鞭子驱使 (4)面对2.祗辱于

    22、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4.示例: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及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板书设计23.马说韩愈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痛惜)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嘲讽)生活中有許多衣服,如运动服、礼服、制服、休闲服、家居服、洋裝、西裝、嬉皮裝等,这些衣服用途各异,形式也琳瑯满目。是是有一件衣服,让你很喜欢穿它?或者有一件衣服,是你很讨厌的?又或者,你心里藏着一袭你曾穿过却很想拥有的服裝?又或者,你一直不曾忘记那一件已经丟掉却別具意义的服裝?请以“衣服”为题,写一篇800字的写

    23、人记事的文章,述说在你的生活经验中,衣服与你之间的故事。【答案】衣服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觉得说得很对。 记得那个一个冬天的下午,我放学了,可爸爸有事没来接我,妈妈便代替他来了。北风呼呼地刮着,就像一条条鞭子抽打着我的身体,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用颤抖的声音对妈妈说:妈妈,我好冷啊!妈妈摸了摸我的手,冰凉冰凉的。妈妈马上把自己的外套脱了下来,一边帮我穿上,一边轻轻地对我说:来,快把外套穿上,这样应该就好多了吧!我点了点头,看看妈妈,不禁疑惑起来,妈妈把外套给我了,她不冷吗?我便仰起头来,天真地问妈妈:妈妈,您把外套给我了,您不冷吗?当然不冷了。妈妈摸摸我的头,微笑着说。那时的我很小,还真把

    24、妈妈的话当真了。 一路上,妈妈不停地往手里哈暖气。我也觉得好玩,便也跟着做了起来,根本就不知道妈妈有多么冷。 回到家,我和妈妈都去睡觉了。我一觉醒来发现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就去妈妈房间催妈妈起床。我跑来,拉着妈妈的手,想要把她拉到厨房里去。可就在我触碰到妈妈手指的一瞬间,只觉得很烫,奇怪地问:咦,妈妈,您的手怎么会这么烫呢?难道是发烧了?快拿体温计量一下吧!一量体温,果然发烧了,我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连忙把爸爸叫来,让他带妈妈去医院。 到了医院,妈妈挂上了盐水。忽然,我猛地回过神来,妈妈发烧不就是在回家的路上着凉的吗?妈妈很怕冷,我和爸爸都知道。今天那么冷的天气,妈妈还把她的衣服给

    25、了我一件,等于她只穿了一件衣服。一路上我也发现妈妈不停地哈暖气,怎么就没想到妈妈有多冷呢?我真笨!这时,眼泪从眼眶中,涌了出来,怎么也控制不住它。 我坐在妈妈旁边,拉着她的手说:妈妈,对不起,您发烧都是因为我&妈妈一脸轻松地对我说:不哭不哭,你看,妈妈不是好好的吗?不哭了,不哭了啊!我半信半疑地说:真&真的吗?妈妈点点头:当然是真的。我的3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 妈妈,我爱你。也许这五个字被别人说过前次万次,但我还是要说一 声。因为,只有这五个字,才能表达我此时的心情。【解析】试题分析: 这是一篇带材料命题作文。材料中关键句“是是有一件衣服,让你很喜欢穿它?或者有一件衣服,是你很讨厌的?又或者,

    26、你心里藏着一袭你曾穿过却很想拥有的服裝?又或者,你一直不曾忘记那一件已经丟掉却別具意义的服裝?”,提取关键词“喜欢”“讨厌”“曾穿过却很想拥有”“不曾忘记那一件已经丟掉却別具意义”审题立意。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

    27、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以“生活处处有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7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答案】生活处处有风景生活处处有风景,生活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风景画卷,虽无墨也成画,虽无词也成歌,虽普通亦独特。岁月带领我们走过春夏秋冬,可是,你是否注意过这些风景?你是否欣赏过这些风景?你是否珍惜过这些风景? 生活处处有风景。东风吹来,春天

    28、悄悄地走来。春雨绵绵,淅淅沥沥,把小城从梦中唤醒,轻轻滋润着万物。春风抚摸着潮湿的书卷,书卷上仿佛流传着千年的笔墨书画。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翠柳上的两只黄鹂唱着歌曲,一行白鹭飞上青天,满是春意盎然。在湖边,清澈的湖水倒影着小孩子们放纸鸢的身影生活处处有风景。夏风把我引进了夏天的风景之中。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朝阳照耀着那红艳异样的荷花。晚上,夜空中撒满了星星,像无数只小眼睛,又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小水滴。明月坐在云地毯上,给调皮的星星讲故事。在树林里,蝉似乎在唱着催眠曲,万物都睡了,静静地在夜里做着梦生活处处有风景。夏日谢幕,凉爽的秋风吹来,秋天也在悄悄地跟来了。小城脱下碧绿的草衣,披上了火红的落

    29、叶服。树林里,叶子还是抵御不住诱惑,离开树妈妈的怀抱,投向奇幻的大地,可是却一去不复返了。田野里,丰收的麦子如金色的海洋般,果树上的果子你挤我推,谁都不让谁。瞬间,勾勒出一幅秋画生活处处有风景。秋叶已落,雪花纷纷,冬日的钟声敲响。白雪皑皑的雪山上银装素裹,山上的鸟儿飞尽了,路上人烟稀少,只有那孤舟里老翁独钓,在寒冷的江上,冷冷清清直到残冬已去,又是万紫千红,难道春天还会远吗?光阴如逝水东流,谁把年轮偷换?过往的风景一幕一幕,转瞬即逝,如轻烟,过会儿就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过会儿就被初阳蒸融了。此刻,我们是否注意过这些风景?是否欣赏过这些风景?是否珍惜过这些风景?无论如何,归根结底,我们应该做生

    30、活的有心人,多去看看吧,生活处处有风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写这篇作文时,要注意提炼出材料中的“写作点”,也就是根据这个题目确定与之相关的写作思路,这是写好本文的关键。题目中“生活处处是风景”的关键词是“风景”,可以是纯自然风景,可以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总之这种美好的、和谐的关系就是我们眼中的风景。所以,我们可以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色,展示生活的美好;可以通过故事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歌颂生活的和谐;当然也可以写人性的善良来抒写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友好,赞美“人文”风景的美好。从文体上说,学生易于写作的是记叙文,散文,但不要写

    31、成诗歌。参考立意:(1)生活中自然景观的美好。(2)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和谐。(3)生活中人与人的和谐友好。(4)只要心怀美好,生活中处处是风景。结构层次:本文开篇点题“生活处处有风景”,连用三个反问句提出问题,吸引阅读兴趣 。接着文章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征描写景色,这些景色有自然风光,有诗文中描写的美景,还有自己想象的美景,层次清楚,语言富有文采,读来美不胜收。文章结尾扣题,“我们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去看看吧,生活处处有风景”首尾照应,结构严谨。素材:(1)生活处处是风景,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这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认知。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感悟美的心灵。敞开虚掩的心扉吧。学会倾听,回归自然,用智慧升华思想,用感动温暖心灵,在生活的风景中自由地奔跑。(2)大自然的风景如诗如画,让人赞叹不已,但这些只是人


    注意事项

    本文(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教案 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