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docx

    • 资源ID:12929211       资源大小:44.29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docx

    1、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附件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一、适用范围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二、技术要求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

    2、成的。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一)封面(1)报告名称统一为:四川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2)报告提

    3、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二)封二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盖章),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三)正文目录第一章 绪论页码第一节目的、任务及依据页码第二节 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页码第三节 自然地理页码第四节 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页码第五节 周边矿井开采情况页码第二章 矿井地质工作页码第一节 以往地质勘探工作页码第二节 矿井地质与水文地

    4、质工作页码第三节 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页码第三章 矿井地质 页码第一节 地层页码第二节 含煤地层 页码第三节 构造页码第三节 岩浆活动页码第五节 岩溶陷落柱页码第六节 地质构造评价页码第四章 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页码第一节 煤层页码第二节 煤质页码第三节 其它有益矿产页码第五章 矿井水文地质页码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页码第二节 矿井充水条件页码第三节 矿井涌水量及预计页码第四节 主要水害及防治措施页码第五节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页码第六节 供水页码第六章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页码第一节 开采方法及顶底板条件页码第二节 特殊开采页码第三节 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页码第四节 地温与地压页码第五节 环

    5、境地质页码第七章 资源储量估算页码第一节 估算范围和工业指标页码第二节 估算方法和参数的确定页码第三节 资源储量类别及块段划分原则页码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页码第五节 资源储量变动对比与利用情况页码第六节 开拓、准备、回采煤量情况页码第八章 结论页码第一节 主要地质成果页码第二节 问题与建议页码资料总目录页码(四)附图目录顺序号 图号 图件名称 比例尺(五) 附件目录顺序号 附件名称 页码(六)附表目录顺序号 附表名称 页码 (七)正文文字编排要求1、章名:黑体小二居中2、节名:黑体小三居中3、文字:宋体小四,字符间距为“标准”4、行距为固定值22磅5、选用纸张A46、页边距上、下、左、右均

    6、为2.5cm,装订线为0 cm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目的、任务及依据简要叙述现矿权人名称、矿山名称及其变化过程。矿井所在行政区划,经济属性,行业管理隶属关系,矿井设计单位、设计能力,建井、投产时间,最近核定能力。上一次提交地质报告的名称、时间、审批情况,本次报告的名称、所使用资料的截止日期、工作时间、资源储量估算基准日。编制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全面系统的总结该时段所做的各项地质工作,依据生产积累的地质资料,对井田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归纳和总结,客观、准确地反映地质工作成果,为煤矿合理组织生产、实现安全生产,制定生产计划、发展规划和进行技术改

    7、造提供更充分更可靠的地质技术资料。任务是对相关因素进行重新评价,修编图纸等。本次报告所依据的现行主要法规、所依据的主要地质资料名称及批复文件。本报告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第二节 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条件1.交通位置简述矿井所在行政辖区及地理位置,矿井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简述经过本井田的铁路、主要公路和水路交通情况。附位置交通示意图,插图中要有线段比例尺,矿井应基本位于图的中央并醒目。2.井田位置与范围简述井田与所在煤田的位置关系,现井田的自然边界线、技术边界线及采矿许可证核定的平面境界拐点情况(附拐点坐标表),周边矿井名称与周边矿井的边界关系。现持采矿许可证编号、有效

    8、期年限、批准的井田长宽及面积、开采煤层及上下限标高、地理极值坐标等。第三节 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简述矿区及井田的地形、地貌类型。地面极值标高、坡度,地形起伏的总体特征。井口标高、地面工业广场地坪标高。2地表水系简述矿区地表河流的位置、名称、长度、宽度、流向、枯水与沣水季节、最小与最大流量、河堤情况等。水库的名称、位置、库容量。冲沟的发育情况。塌陷积水区的位置、面积、最大积水深度。矿区地表水系的径流情况,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要说明观测时间、观测位置、资料来源等)及与井口、工广标高的相对关系。3气象简述历年平均气温、极值气温;历年最大冻土深度、最早冻结日期、最晚解冻日期;历年平均降水量、极值降水

    9、量及其年份、历史一次最大降水量及其日期、雨季时间;历年最大积雪深度、最早霜、雪日期;年平均气压、极值气压;年平均相对湿度,极值相对湿度;年平均蒸发量、极值蒸发量;全年主导风向、最高风速。4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所属分区,概述历史上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大震级及地震烈度。第四节 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1.矿权设置第一次持有采矿许可证的核发单位、矿权人、矿山名称、证编号、面积、载明的开采煤层、上下限标高、有效期限、井田边界拐点数目。采矿许可证的历次沿续情况(换证原因、可采煤层及井田边界变化情况)。现持有效生产许可证的核发单位、矿权人、矿山名称、编号、面积、载明的开采煤层、上下限标高、有效期限。2生产建

    10、设情况建矿批文、依据地质报告名称及审查批准情况;矿井设计单位、设计能力、参与设计开采的煤层及资源储量情况、服务年限;矿井建设单位、开工时间、投产时间、现核定能力,历年的采出量、损失量、动用量及采区回采率情况。3主要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井筒数目、井口坐标、井底标高、井筒特征等内容。水平划分情况,已报废水平及现生产水平情况。采区划分情况,已报废采区及现生产采区情况。开采顺序、煤层群分组与开拓联络方式,采煤方法、工艺及顶板管理方法。提升系统及装备情况。排水系统的分级情况、各级泵房装备情况、水仓容积,矿井涌水的处理、利用及外排情况。通风方式,主要通风机型号、配用电机。通风阻力、总进风量、总需风量、等

    11、积孔。运输方式,主要运输设备。供电系统:地面电源及线路,地面主变电器型号、台数、下井电压,井下主变电所的个数、位置。压风系统:地面、井下压风机台数、型号,主要供风管路规格。地面煤炭加工方式及外运方式。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及通讯系统。矿井单产、单进、采掘工作面个数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五节 周边矿井开采情况简述本矿井与周边矿井(包括闭坑矿井)的位置关系,自然边界、技术边界等情况。分矿井简述矿权人名称、矿山名称、矿井设计单位、设计能力,建井、投产时间,最近核定能力,井田长宽及面积、开拓方式,水平划分、采煤方法、载明煤层、上下限标高,现已开采动用煤层、动用范围、矿井涌水情况、采空区积水、矿井瓦斯等级、煤

    12、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井田边界煤柱的留设情况,明确相互间是否存在不安全隐患,有超层越界行为的要说明现已采取的措施及保证情况(附周边矿井示意图)。第二章 矿井地质工作第一节 以往地质勘查工作按资源勘查阶段、矿井建设阶段及矿井生产阶段分别总结(附分时段的勘探工程量统计表)。主要说明勘探施工单位、工作时间、目的任务、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量(孔数、累计钻探工程量),电测井孔数、工程量,水文孔个数、工程量,抽(放、注)水试验层次,煤岩样采集化验,二维、三维地震位置、有效控制面积、测线线距、累计测线长度、物理点数目、提交报告名称、审查批准情况、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及工程质量情况(测井参数、见煤点质量、

    13、测斜方法及质量、封孔质量标准及等级评价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跨井田的地质工程量及提交的资源储量要进行分割,最后统计本井田的地质工程量及单位面积地质工程量,对是否滿足矿井生产需要要有结论性意见。第二节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1.地测管理总结执行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的工作情况;地质编录方法、地点、工作量;完成的水平、采区地质报告、采掘工作面地质说明书、采后总结工作量及审批情况;各种图纸绘制情况;已建立和完善的各种地质档案、台帐、卡片、报表及保管制度情况;矿井涌水量及地下水动态观测站的设立、日常观测情况;采前地质预测预报的方法及地质效果;历次资源储量简测、检测、核实报告的提交及审批情况;

    14、采用的新科技方法;地测方面取得的科技成果。2生产补勘(包括地质、水文)补勘的原因、目的、补勘的地点范围、设计的编制和审批、施工时间、单位、完成的具体工作量、取得的主要成果、提交的报告及报告的审批。3基础工作两带观测;岩移观测;矿压观测;瓦斯、煤尘爆炸、煤层自燃样采集监测;地形补测、重测。第三节 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原地质报告是指上一次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建井地质报告或精查、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有扩层扩界的矿井还包括相关补勘报告。说明原地质报告的提交、编制单位、时间,报告审查批准情况。所采用的勘探类型、方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性可采性、煤类、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自燃倾向

    15、性的主要结论及生产验证情况;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参数选取、各类边界线的圈定情况及估算结果的可靠性。第三章 矿井地质第一节 地层由老至新,按新的地史年代划分,详细说明井田各时代地层的分布、出露、揭露情况;极值厚度、平均厚度、厚度的变化、主要岩性及沉积特征变化、古生物组合特征、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附井田地层综合柱状图)。第二节 含煤地层由老至新详述井田含煤地层的时代、极值厚度、平均厚度、主要岩性、岩相、标志层特征及其沿走向、倾向的变化情况等。含煤层层数、编号原则、煤层累计总厚度、含煤系数;含可采煤层(全区可采、大部可采、局部可采)的层数、累计厚度、可采含煤系数。第三节 构造简要说明井田所在的大地构造

    16、位置、主要构造格局、主要构造线的展布方向、分组及切割关系,岩浆活动的年代、主要岩性、最高侵入层位等(附区域构造纲要示意图)。详细说明井田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按断层的展布方向分组情况,落差100m、10050m、5030m、3010m的断层数量,落差10m的断点数及小断层组合情况,二、三维地震勘探区的断层控制情况。对落差10m的断层要按条描述各断层的性质、位置、走向、倾向、倾角、落差、延展长度、揭露断点深度、断层带的铅直厚度、上下盘错动方向。巷道揭露断点位置、所见主要地质现象,对生产的影响。与其它断层的切割关系。控制查明程度(查明、基本查明、初步控制、推断)。主要褶曲构造的名称、性质、位置、两翼

    17、地层产状、轴向、倾伏方向 (附井田构造纲要示意图、主要构造特征一览表)。第四节 岩浆活动主要叙述井田内岩浆岩的时代、岩性、产状、发育分布规律,钻孔及井巷的揭露情况、分析评价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瓦斯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侵入规律。(附岩浆岩侵蚀可采煤层范围示意图)。第五节 岩溶陷落柱叙述岩溶陷落柱的查明情况及岩溶陷落柱的位置、层位、平面与剖面形态、长短轴尺寸、充填物大小、充填物岩性特征、富导水性,对煤层、煤质、生产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处理方法。多个层位揭露同一岩溶陷落柱的要说明陷落柱轴的偏倾情况、上下大小关系。一个矿井揭露多个岩溶陷落柱的要总结分析其发育分布规律,矿井生产所选用的探测手段及其探

    18、测效果。第六节 地质构造评价综合确定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第四章 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第一节 煤层 1.可采煤层分层叙述赋存层位、两极厚度、平均厚度、上下与其它可采煤层及主要标志层的极值层间距、平均层间距;钻孔见煤点总数、可采点数、不可采点数、沉缺点数、断缺点数、剥蚀点数,计算可采煤层可采性指数、煤厚变异系数,煤层赋存面积,占井田面积的比例,可采区面积、可采区占煤层赋存面积的比例、可采区的分布情况;夹矸层数、夹矸厚度及岩性,结构情况(简单、较简单、复杂、极复杂);对煤层的稳定性、可采性、结构复杂程度要有明确的结论(附可采煤层特征表)。对工作面已开采实见钻孔要对钻

    19、孔揭露厚度与工作面实见厚度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原因。在开拓开采中实际揭露煤层情况要详细阐述,要与原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为直观表现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可采范围,可附主要可采煤层分布范围及厚度等值线示意图,对煤层间距变化大的煤层可插入煤层间距等值线示意图。2.煤层对比论述煤层对比依据,煤层对比方法,对煤层对比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第二节 煤质对以往煤质分析资料要统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质量分级国家标准,煤炭灰分分级(GB/T15224.1-1994);煤炭硫分分级(GB/T15224.2-1994);煤炭发热量分级(GB/T 15224.3-1994)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煤中磷分分级煤炭行业标准(MT/T562

    20、-1996)。选用煤质测试成果应包括地质勘查煤芯煤样及矿井生产煤层煤样的全部资料,应注意新旧分析标准间的换算关系,两者差异较大的要有专门文字说明。1.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叙述各可采煤层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条痕色、光泽类型、断口类型、内生裂隙发育程度、外生裂隙发育程度及充填情况、构造类型(附煤层物理性质表)。叙述各可采煤层的宏观煤岩组分及宏观煤岩类型(附宏观煤岩类型特征表),显微组分及显微煤岩类型(插附微观煤岩组分定量表)。叙述煤的变质阶段、变质类型及变化规律。2煤的化学性质叙述各可采煤层原煤、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水分、灰分、挥发分等),阐述煤的元素组成,评价煤的全硫、磷、砷等有害元素含量及

    21、水平方向和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煤质分析成果表,列出各指标的两极值、平均值和采样点数。等级,灰分、硫分等煤质指标变化较大时,应附相关煤质指标的等值线图。附生产期间煤样化验成果表、各煤层煤质指标表、各煤层灰成分和灰熔点测定表、各煤层各种硫含量系数表、各煤层脱磷系数表等。3.煤的工艺性能叙述各可采煤层发热量、粘结性、低温干镏半焦产率、煤的二氧化碳反应性、热稳定性、抗碎强度、煤灰成分、灰熔融性、灰粘度、结渣性和焦油产率等项目的试验结果并进行评价。 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相应的图表。如:各煤层粘结性指标表、各煤层焦油产率表等。4.煤的可选性叙述可选性试验成果(筛分试验、浮沉试验)并

    22、评价煤的可选性。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相应的图表。如筛分试验结果表、粒级浮选试验表、理论净煤回收率表等。部分矿井没有煤的可选性试验成果,可参照周边矿井,但要注明参照矿井名称。5.煤类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2009)确定各煤层的煤类,叙述各可采煤层的煤类及其确定依据,叙述各煤层各煤类分布范围和煤类变化界线确定原则。6.煤的风化和氧化叙述确定煤的风、氧化带的方法,风、氧化带煤的一般煤质特征,煤的风、氧化带的分布范围。评价风、氧化带煤利用的可能性。说明勘查阶段确定煤的风、氧化带的分布范围,垂深与生产实际揭露的变化情况。7.煤的工业用途评价对各可采煤层的煤质进行总结评价。对煤的工业用途

    23、和综合利用前景作出评价,指出煤的最佳利用途径。说明近几年煤的实际产品品种及主要供应去向。第三节 其它有益矿产叙述井田内与煤系煤层共生、伴生的有益矿产种类、质量、赋存规律及相关化验测试结果,评述其利用价值。第五章 矿井水文地质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叙述井田所处区域地表的主要水系,水文地质单元及其区域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等水文地质特征。说明区域内与井田水文地质有关的主要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性、水质、水温、补给水源等水文地质特征。第二节 矿井充水条件1.大气降水简述井田地形、地貌类型。地面极值标高、坡度,地形起伏的总体特征。井口标高、地面工业广场地坪标高。历年平均年降水量

    24、、极值降水量、雨季时间,大气降水是否能直接渗漏到井下、大气降水量与矿井涌水量的关系等。2.地表水简述矿区地表河流的位置、名称、流向、最大流量及流量变化情况。水库的位置、名称、库容量。冲沟的发育情况。塌陷积水区的位置、面积最大积水深度。矿区地表水系的径流情况,历史最高洪水位(值、来源)及与井口、工广标高间的关系。要着重说明地表水与矿井涌水量的关系。3.主要含水层分层叙述各含水层岩性、赋存位置、露头或隐伏露头的位置、含水层两极厚度、平均厚度、上下与其它含水层、可采煤层的极值层间距、平均层间距;孔隙或裂隙或岩溶的发育分布规律;完成的抽(放、注)水试验时间、静止水位标高、抽(放、注)水试验单位涌水量、

    25、渗透性系数、矿化度、水温、水质类型。井下生产揭露点、出(突)水点的位置、标高、出(突)水量、历时变化、采样分析及后期处理情况,对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分析总结该含水层水的历史动态变化规律、与其它含水层的水力联系、主要补给途径和部位及排泄方式。各主要含水层实际揭露情况、揭露前采取哪些防治水措施、取得的效果。附各含水层相关参数一览表、各出(突)水点情况表、各含水层水位变化情况表。4.隔水层分层叙述各隔水层的岩性及组合特征、赋存位置、两极值厚度、平均厚度,与上、下含水层的间距。对其隔水性能要有客观评价矿井生产阶段的实际隔水效果。5.导水断层叙述导水断层的性质、落差、两盘含水层的对口情况、破碎带宽度、断

    26、层带抽水试验、连通试验的时间、静止水位标高、单位涌水量、渗透性系数、矿化度、水温、水质类型。井下生产中对导水断层的探查情况,采取的防治水措施、取得的效果,实际揭露情况。6.封孔不良钻孔叙述钻孔封闭质量定级标准。封孔不合格钻孔的位置、原因、分析其对生产的影响程度,采取的措施。启封钻孔的个数、孔号、时间、位置(附钻孔启封情况表、封孔不良钻孔统计表)。7.古(采)空区积水说明井田内小煤矿、老窑及周边矿井、本矿井的开采情况、古(采)空区积水情况(上下限标高、积水面积、积水量),分析其对矿井充水的影响程度。若存在空区积水威胁,需评价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能否沟通空区积水。 对古(采)空区积水疏放情况(

    27、范围、水位标高、积放水量、时间等)、古空积水留设防水煤柱情况。插积水古(采)空区情况表。第三节 矿井涌水量及预计说明最近一次地质报告资料截止日期以后的分月、水平涌水量情况,(附表),统计历年矿井平均涌水量,对涌水量变化大的月份要说明变化原因,对矿井涌水量的具体构成要有定量分析。叙述矿井涌水量与大气降水量关系并附表,附矿井涌水量相关因素曲线示意图。对主采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要分层进行矿井涌水量预计。说明确定涌水量计算范围、标高、计算方法、选择计算公式和确定参数的依据,叙述涌水量计算结果并评述其可靠性。涌水量计算结果可靠性评述内容应包括:应用的参数,是实测的参数还是经验的参数,可靠程度如何。单孔抽

    28、水试验,其影响半径是经验公式计算的结果,因此,计算的渗透系数属于半实测的参数。大井或集水廊道的影响半径,一般是经验公式计算的结果,属于经验的参数。矿井涌水量计算的公式是理论公式,还是经验公式。不常见的公式,要说明它的出处。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否适合报告使用的稳定流或是非稳定流矿井涌水量计算公式。计算的结果可能偏大还是可能偏小,讲明原因。计算的矿井涌水量考虑了哪些充水因素,没有考虑哪些充水因素。报告提交的矿井涌水量精度,是否可以满足矿山设计、生产要求。第四节 主要水害及防治措施叙述矿井存在的主要水害及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威胁情况;叙述矿井开采以来受水害的影响情况,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水害事件,主要突水实例(包括突水时间、性质、水源、水量及对生产影响程度,采取的防治水措施),主要水害类型及对采掘的影响。对于受底板水威胁的煤层、要按煤矿防治水规定计算出突水临界水头值,安全开采标高。对于受顶板水威胁的煤层,要煤矿防治水规定计算开采后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确定采高和开采上限。叙述矿井现有排水系统、各级泵房、管路及水仓配置情况、排水能力及其验算结论。叙述矿井已采用的防治水害的原则、方案、方法、工程量、技术经济效果、存在问题及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提出具体的水害防治措施。第五节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按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的六条标准评价确定矿井水文地质


    注意事项

    本文(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