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污水厂废水的二级生物处理.docx

    • 资源ID:12926940       资源大小:205.12KB        全文页数:20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污水厂废水的二级生物处理.docx

    1、污水厂废水的二级生物处理第四章 废水的二级生物处理1. 什么是废水的二级处理?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使出水的有机污染物含量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微生物处理法,具体方式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因此,二级处理又称二级生物处理或生物处理。污水经过一级处理后,已经去除了漂浮物和部分悬浮物, BOD5的去除率约25%30%,经过二级生物处理后,BOD5去除率可达90%以上,二沉池出水能达标排放。2. 什么是废水的生物处理?在自然水体中,存在着大量依靠有机物生活的微生物。它们不但能分解氧化一般的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稳定的化合物,而且还能转化有毒物质。生物处理就是

    2、利用微生物分解氧化有机物的这一功能,并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环境,使微生物大量增殖,以提高其分解氧化有机物效率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所有的微生物处理过程都是一种生物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进行两种转化:一是从液相中溢出的气体,二是变成剩余生物污泥。在生物反应中,微生物代谢有机污染物并利用代谢过程中所获得的能量来供细胞繁殖和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好氧条件下,微生物将有机污染物中的一部分碳元素转化为CO2,厌氧条件下则将其转化为CH4和CO2。然后,这些气体从液相分离出来。同时微生物得到增殖,增殖的絮凝状细菌细胞成为剩余污泥。生物处

    3、理法分为好氧、缺氧和厌氧等三类。按照微生物的生长方式可分为悬浮生长、固着生长、混合生长等三类。3. 如何选择废水的二级生物处理流程?污水经一级处理后,用生物处理法继续去除其中胶体状和溶解性有机物及植物性营养物,将污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简单物质的过程,称为二级处理。二级生物处理的主要机理是利用微生物代谢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自身获得能量和增殖。二级生物处理可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和各种工业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法除了主要去除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BOD5)外,还可以收到脱氮和除磷的效果,使出水水质稳定改善,最终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规定的浓度。当含有有机物的工业废水拟选用生物法处理时,可按照

    4、图4-1所描述的程序开展工作。图4-1 选择生物法处理污水的程序示意图4. 废水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负荷:提高负荷值(包括污泥负荷Ns、容积负荷Nv和水力负荷),可加快污泥的增长和有机质的降解,但过高负荷值的情况下,出水水质往往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反之,负荷过低,又会形成反应器的能力过剩。因此,生物处理反应器的负荷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还要注意,处理目标不同,系统运行的负荷也是不相同的,比如去除有机物、去除N、P和达到污泥稳定化等不同要求所采用的负荷差别很大。温度: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关系密切,好氧微生物在1530oC之间活动旺盛,当温度高于35oC或低于10oC时,对有机

    5、物的代谢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当温度高于40oC或低于5oC时,甚至会完全停止。厌氧微生物的最佳温度是35oC左右和55oC左右,偏离这两个温度,反应效率会显著下降。pH:好氧微生物生长活动的最佳pH 值在6.58.5之间,范围相对较宽,而厌氧微生物的活动要求的最佳pH 值在6.87.2之间,即只有在7左右相当窄的范围内有效。为了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必须将进水的pH值和反应器内的pH值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氧含量:好氧菌、兼性菌和厌氧菌对其各自的活动环境的氧含量的要求是有很大差异的。空气曝气池出口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应保持在2mg/L(纯氧曝气法要保持在4 mg/L)左右,A/O工艺的A段容

    6、解氧浓度要保持在0.5mg/L以下,而厌氧微生物必须在含氧量极低、甚至绝对无氧的环境下才能生存。营养平衡:无论好氧微生物还是厌氧微生物细胞,其主要组成物质都是碳、氢、氧、氮等几种元素,约占90%97%,其余的3%10%为无机元素,其中磷的含量最多,约占这部分物质总量的50%。细菌体内各种元素的比例的通式为C5H7NO2,碳可占菌体干重的比例超过50%。但微生物为了进行各种生命活动,还必须不断从其生存环境中摄取除了碳以外的其他各种营养物质。如果废水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不平衡,就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处理效果。有毒物质:有些化学物质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有毒害作用,如:重金属及其盐类均可使蛋白质变性

    7、或与酶的-SH基结合而使酶失去活性,醇、醛、酚等有机物能使蛋白质变性或脱水而使微生物死亡。还有一些微生物生理上所需要的元素,当其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反而会对产生毒害作用。如果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含量超过限度,就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处理效果。5. 细菌活动与溶解氧的关系是怎样的?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氧有不同的反应。好氧细菌以分子氧作为生物氧化过程的电子受体,因此只有在有氧情况下才能生长和繁殖。好氧性细菌根据被其氧化的底物不同,又可分为好氧性异养菌和好氧性自养菌。好氧性自养菌在呼吸过程中以还原态的无机物氨氮、硫化氢等为底物;好氧性异养菌则以有机物为底物,在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正是利用这类细菌来氧化分解

    8、废水中的污染物。好氧呼吸过程中,底物被氧化得比较彻底充分,获得的能量也较多。厌氧性细菌的生长不需要分子氧,在有氧的情况下会产生超氧化物游离基和过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由于厌氧菌缺少分解这些物质的酶,无法消除这些毒物的作用,所以他们暴露在空气中,生长会受到抑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厌氧处理系统中的产甲烷细菌是这类细菌的代表,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为分子量最小的有机物甲烷。兼性细菌是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的细菌,他们在有氧时以氧为电子受体进行好氧呼吸作用,无氧时则以代谢中间产物为受氢体进行发酵作用。A/O系统起脱氮作用的A段大量存在的反硝化细菌就是这类细菌的代表,它们在好氧条件下,能同其他好氧性

    9、细菌一样利用分子氧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当在缺氧条件下(溶解氧小于0.2mg/L,NO3-N大于0.2mg/L),它们能利用有机物和NO3-进行无氧呼吸,结果是有机物被NO3-中的氧所氧化,NO3-本身被还原为分子氮,达到同时去碳和脱氮的效果。6. 细菌活动与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是怎样的?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表明水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氧化环境具有正电位,还原环境具有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方法通常是用一个铂电极与一个标准参考电极同时插入待测水中,通过一个敏感的伏特计上显示出来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即是其氧化还原电位。水中的各种微生物对氧化还原电位的要求不同。专性好氧微生物要求的

    10、氧化还原电位环境为+300+400mV;一般的专性厌氧微生物要求的氧化还原电位环境为-200mV-250mV,专性厌氧产甲烷菌要求的氧化还原电位为-300mV-400mV,最适宜的氧化还原电位为-330mV;兼性微生物氧化还原电位在+100mV以上时,进行好氧呼吸,而在+100mV以下时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好氧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的正常氧化还原电位为+200mV+600mV,而二沉池出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有时会降到0以下。氧化还原电位除了受水中溶解氧浓度和pH值等因素影响外,向水中投加抗坏血酸(Vc)、硫二乙醇钠、二硫苏糖醇、谷胱甘肽、硫化氢及金属铁还原剂,可以使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11、。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可以将氧化还原电位降到-300mV,而铁可以将氧化还原电位维持在-400mV。7. 使用生物处理法时为什么要保持进水中N、P及一些无机盐的含量适中?无论好氧微生物还是厌氧微生物细胞,其主要组成物质都是C、H、O、N、P等元素,另外还有S、K、Mn、Mg、Ca、Fe、Co、Zn、Cu等无机元素。其中N是构成微生物体的重要元素,可占菌体干重的10%,菌体蛋白质、核酸等分子中都有N元素。氨态氮比较容易被细菌利用,因此在用生物法处理缺氮废水时,可以向水中投加尿素、硫酸铵农用化肥。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和酶中还含有少量S、P。P和S是核酸的重要组分,可占菌体干重的1%2%,S

    12、还是污泥中自养性硫细菌的能源,K、Mn、Fe、Co、Zn、Cu等无机元素也是某些细菌生理活动所必须,已有许多报道称:厌氧生物处理系统通过适当投加这些微量元素的一种或几种,有时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无论工业废水还是城市污水的生物处理过程中,C、H、O三种元素都不缺乏,大多微量元素因微生物需要量很少,一般也不缺乏。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工业废水中,往往会出现N、P、S及某些微量元素比例过低或缺少而影响生物处理效果的现象,只有设法保持进水中N、P及一些无机盐的含量适中,才能保证微生物的活性,进而确保生物处理效果。8. 常用鉴定和评价废水可生化性的方法有哪些?不论选用那种生物处理法,废水的可生化降解

    13、性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判断指标。如果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较低,则必须在采取一定措施、设法提高可生化性后,才能使用生物处理法。鉴定和评价废水可生化性可通过鉴定和评定污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来判断,具体方法见表4-1。表4-1 污水可生化性的评定方法分类方法方法要点方法评价根据氧化所需氧量水质指标法采用BOD5/CODCr作为评价指标:0.45好,0.30.45较好,0.20.3较差,0.2不宜比较简单,可粗略反映废水的可降解性能,但精度较差。瓦呼仪法根据废水生化呼吸线与内源呼吸线的比较来判断废水的生化降解性能。测试时,用活性污泥作为接种物,接种量SS为13g/l。能较好地反映微生物氧化分解特性,但因为试

    14、验水量较少,结果存在一定偏差。根据有机物去除效果静置烧杯筛选试验以10mL沉淀后的生活污水上清液为接种物,90mL含有5mg酵母膏和5mg受试物的BOD5标准稀释水作为反应液,两者混合在室温下培养一周后,测试受试物浓度,并以该培养液作为下周培养的接种物,如此连续四周。操作简单,但耗时较长,且在静态条件下混合及充氧效果不好。振荡培养试验法在烧杯中加入接种物、营养液及受试物等,在一定温度下振荡培养,在不同反应时间测定反应液内受试物含量,依此评价受试物的生化降解性能。生物作用条件好,但吸附对测定有影响。半连续活性污泥法采用试验组与及对照组两套反应器间歇运行,测定反应器内CODCr的变化,通过比较两套

    15、反应器的结果来评价。试验结果较为可靠,但仍不能完全模拟处理场运行条件活性污泥模拟试验法模拟连续流活性污泥法生物敞开工艺,通过对比和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套反应器的结果来评价。结果最切近实际,但方法也是最为复杂。根据CO2CH4量斯特姆测试法采用半连续活性污泥上清液为接种液,反应时间28天、温度25oC,以CO2的实际产量占理论产量的百分率来判断。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有机物的无机化程度,但测试系统较为复杂史氏发酵管测定厌氧产CH4的速率将受试物与接种物放如100mL的密闭容器内,测量所产CH4的体积。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CH4、用NaOH吸收CO2,CH4生成快且累计量大的易生化降解。根据微生物生理生

    16、化指标可利用ATP测试法、脱氢酶测试法、细菌标准平板计数测试法等。结果可靠,但测试程序较为复杂。影响污水生化降解性能的主要原因,除了和其中所含有机物的种类及每种有机物的性质、含量有关外,还与处理系统的实际环境(PH值、温度、DO值、营养物质含量等)及微生物的种类和活性(微生物的来源、数量、龄期、种属间的关系等)。因此,有些污水即使经过上述方法鉴定和评价后,结论是难于生化降解,也有可能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驯化培养或引入某些特殊种类的细菌后,污水的生化降解性能得到提高。经过人工筛选,将针对某类或某种有机物具有特殊分解作用的细菌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来,并予以培养繁殖后,专门用于含有这些有机物的污水的生物处

    17、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这种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实用技术,逐渐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并已开始在某些领域得到应用。9. 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按照微生物对氧需求程度的不同,生物处理法可分为好氧、缺氧、厌氧等三类;按照微生物的生长方式不同,生物处理法可分为悬浮生长、固着生长、混合生长等三类。好氧是指污水处理构筑物内的溶解氧含量在1mg/L以上,最好大于2mg/L。厌氧是指污水处理构筑物内基本没有溶解氧,硝态氮含量也很低。一般硝态氮含量小于0.3mg/L,最好小于0.2mg/L。缺氧指污水处理构筑物内BOD5的代谢有硝态氮维持,硝态氮的初始浓度不低于0.4mg/L,溶解氧浓度小于0.7

    18、mg/L,最好小于0.4mg/L。悬浮生长型生物处理法的代表是活性污泥法,固着生长型生物处理法的代表是生物膜法,混合生长型生物处理法的代表是接触氧化法。10. 什么是水力停留时间?什么是固体停留时间(污泥龄)?水力停留时间HRT是水流在处理构筑物内的平均驻留时间,从直观上看,可以用处理构筑物的容积与处理进水量的比值来表示,HRT的单位一般用h表示。固体停留时间SRT是生物体(污泥)在处理构筑物内的平均驻留时间,即污泥龄。从直观上看,可以用处理构筑物内的污泥总量与剩余污泥排放量的比值来表示,SRT的单位一般用d表示。就生物处理构筑物而言,HRT实质上是为保证微生物完成代谢降解有机物所提供的时间。

    19、而SRT实质上是为保证微生物能在生物处理系统内增殖并占优势地位且保持足够的生物量所提供的时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为了产生代谢作用而需要与有机污染物有足够的接触时间,所需要的代谢时间与待处理的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性质有关。简单的低分子有机物如VFA、单糖和乙醇等要求的代谢时间较短,可以在数分钟内代谢完成;而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如氯代烃类难以生物降解,要求的代谢时间较长,有时需要数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因此为了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降低到一个合理的程度,必须使生物处理构筑物具备合理的水力停留时间。处理较易降解的城市污水时,HRT为数小时即可,而处理一些难以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时,HRT有时要达到几天。为保证

    20、反应器内有足够的生物量和特定微生物能增殖,生物处理工艺的SRT都比其HRT要长得多,好氧处理在10天左右,而厌氧处理有时在30天以上。一般来说,要同时保证生物处理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固体停留时间SRT。11. 什么是污泥负荷?什么是容积负荷?两者有什么联系?污泥负荷是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单位是kgBOD5/(kgMLSSd),一般记为F/M,常用Ns表示。容积负荷是指单位有效曝气体积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单位是kgBOD5/(m3d),一般记为F/V,常用Nv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要想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首先要求其周围环境中含有足够的BOD

    21、5,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其中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稳定物质,同时自身得到增殖。如果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过低,虽然可以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但同时会使活性污泥处于过氧化状态、沉降性能也会变差,导致出水悬浮物含量升高。如果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过高,又会造成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不彻底,出水水质变差。另外,污泥负荷与污泥膨胀的关系直接相关,不仅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过高会导致污泥膨胀,污泥负荷在1kgBOD5/(kgMLSSd)左右时也极易发生污泥膨胀。因此正常运行的曝气池污泥负荷一般都在0.5kgBOD5/(kgMLSSd)以下,高负荷曝气池污泥负荷都在1.5kgBOD5/(kgMLSSd)

    22、以上。针对不同水质,包括曝气池的污泥负荷在内的各种参数都要经过运行实践来确定。12. 什么是有机负荷率?有机负荷率可以分为进水负荷和去除负荷两种。进水负荷是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或单位有效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即进水有机负荷可以分为污泥负荷Ns和容积负荷Nv两种。去除负荷是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质的数量,或单位有效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质的数量。因此,去除负荷可以用进水负荷和去除率两个参数来表示。有机负荷率是影响有机污染物降解和活性污泥增长的重要因素。较高的有机负荷率将加快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率与活性

    23、污泥的增长速率,降低曝气池的容积,但处理水的水质未必能够达到预定的要求。较低的有机负荷率将使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率与活性污泥的增长速率降低,曝气池的容积加大,但处理水的水质可能提高,并达到相应的要求。13. 什么是冲击负荷?冲击负荷指在短时间内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负荷超出设计值或正常运行值的情况,可以是水力冲击负荷,也可以是有机冲击负荷。每一种生物处理工艺都有其最佳水力负荷或有机负荷,也都能忍耐一定程度的冲击负荷。但是,如果冲击负荷过大,超过了生物处理工艺本身能承受的能力,就会影响处理效果,使出水水质变差,甚至导致处理系统瘫痪。14. 什么是生物选择器?其作用有哪些?生物选择器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丝状

    24、菌的过度繁殖,避免丝状菌在微生物处理系统中成为优势菌种。也可以说,就是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确保沉淀性能好的菌胶团细菌等非丝状菌占优势。生物选择器的工作原理是在好氧或厌氧生物反应器之前,设置一个停留时间较短的反应器,使回流污泥和未被稀释的废水在其中接触,即在选择器中维持较高的F/M值。在高F/M值下,沉淀性能好的微生物可以优先在选择器基质浓度高的区域吸收利用基质,并在整个悬浮活性污泥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生物选择器的类型有好氧选择器、缺氧选择器和厌氧选择器三种。好氧选择器内需要进行进行曝气充氧,使之处于好氧状态,而缺氧选择器与厌氧选择器只进行搅拌。好氧选择器实际上是在曝气池的首段划出一格,其容积按

    25、水力停留时间20min计,通过对污水进行充分曝气,让菌胶团细菌在DO较高、营养充足的条件下充分吸收利用有机物,限制丝状菌的过度繁殖。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前端,设置一个好氧选择器,其控制污泥膨胀的效果非常明显。缺氧选择器与厌氧选择器的设施和设备完全一样,两者的功能取决于生物处理系统活性污泥泥龄的长短。泥龄长时,发生完全的硝化,选择器内硝酸盐浓度高,此时为缺氧选择器;反之,泥龄短时选择器内既无溶解氧又无硝酸盐,即成为厌氧选择器。缺氧选择器中菌胶团细菌利用硝酸盐化合性氧源进行繁殖,而丝状菌则因无法利用化合性氧源而受到抑制,增殖速度落后于菌胶团细菌。大多数丝状菌是绝对好氧的,因此在厌氧选择器内

    26、受到抑制,而大多数菌胶团细菌是兼性菌,在厌氧条件下能进行厌氧代谢,继续增殖。但厌氧选择器中菌胶团细菌厌氧代谢会产生硫化氢,硫化氢的存在为丝硫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好氧生物处理15. 什么是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将污水中复杂的有机物降解,并用释放出的能量来完成微生物本身的繁殖和运动等功能的方法,是处理污水的最常利用的方法。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可分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两大类。在好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过程中,污水中呈溶解状态的有机物首先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被微生物吸收;固体与胶体有机物先被微生物所吸附,后在微生物分泌的外酶作用下,分解成溶解状物质,再渗入到微生物细胞内。进

    27、入细胞内的溶解状有机物,在内酶的作用下,一部分被氧化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如CO2、H2O、NH3、NO3-、PO43-和SO42-等,同时释放出能量,微生物利用这部分能量作为其生命活动的能源,将另一部分有机物作为其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使微生物得以增殖。为保证污水中有足够的微生物,以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则必须为微生物保持足够的营养物质,即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应有一定的浓度。实践证明,好氧生物处理中有机物浓度(以BOD5计)一般为100500mg/L,同时还要有足够的氮和磷,三者的比例关系是BOD5:N:P=100:5:1,如果污水中的氮或磷不能满足需要(有机物浓度一般都能满足

    28、),则需要人工适量投加。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和合成新的细胞物质过程中,需要消耗氧。好氧微生物细胞生长的典型范围是每氧化1kgBOD5,生成0.30.6kg细胞物质,同时消耗的氧量范围是0.51.4倍的BOD5去除量。因此,好氧生物处理系统中,除了靠自然复氧外,主要依靠人工曝气或其他方式充氧。16. 什么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是由好氧菌为主体的微生物群体形成的絮状绒粒,绒粒直径一般为0.020.2mm,含水率一般为99.2%99.8%,密度因含水率不同而有一些差异,一般为1.0021.006g/m3,绒粒状结构使得活性污泥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一般为20100cm2/mL。成熟的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

    29、凝聚沉淀性能,其中含有大量的菌胶团和纤毛虫原生动物,如钟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并可使BOD5的去除率达到90%左右。正常生长的活性污泥呈茶褐色,菌胶团絮体发育良好,个体大小适宜,稍具泥土味。17. 活性污泥是怎样组成的?活性污泥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组成,组成比例因处理污水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有机成分占75%85%,无机成分仅占15%25%。活性污泥中有机成分主要由生长在其中的微生物组成,活性污泥上还吸附着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及被处理废水中含有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污水、回流污泥在曝气的搅动下形成曝气池中的混合液,这是活性污泥在水中的基本形态。好氧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主要由细菌组成,其数量

    30、可占污泥中微生物总量的90%95%左右,在处理某些工业废水的活性污泥中甚至可达100%。此外污泥中还有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微型动物,在处理某些工业废水的活性污泥中还可见到酵母、丝状真菌、放线菌亦及微型藻类。一般认为,活性污泥中的细菌主要有菌胶团细菌和丝状细菌,它们构成了活性污泥的骨架,微型动物附着生长于其上或游弋于其间。可以说,细菌、微型动物及其他的微生物加上废水中的悬浮物和一些溶解性物质等类杂质混杂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很强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的絮凝体,即活性污泥。18. 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结构是怎样的?活性污泥由不同大小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良好沉降性和传质性能的菌胶团以结构丝状菌为骨架、胶团菌

    31、附着其上,并且具有不断生长的特性,增长过程和老化过程中脱落的碎片及其他游离细菌被附着或游离生长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捕食。少量以无机颗粒为核心形成的致密颗粒也可能存在于系统之中,并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结构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胶团菌附着于其上而形成的,结构丝状菌喜低氧状态,在胶团菌的附着下,不断生长伸长,形成条状和网状污泥;没有丝状菌为骨架的絮体颗粒很小,附着于累枝虫等原生动物尸体上的絮体易产生反硝化作用,它们都易随二沉池出水流失。胶团菌与结构丝状菌之间相互依存,丝状微生物形成了絮体骨架,为絮体形成较大颗粒同时保持一定的松散度提供了必要条件。而胶团菌的附着使絮体具有一定的

    32、沉降性而不易被出水带走,并且由于胶团菌的包附使得结构丝状菌获得更加稳定、良好的生态条件,所以这两大类微生物在活性污泥中形成了特殊的共生体。结构丝状菌与胶团菌构成此消彼长的关系,即结构丝状菌位于胶团菌内部特别是菌胶团较厚时有利于其生长,从而伸长使得包裹在外层的胶团菌不致于过厚形成厌氧状态,其有利条件可能是内部的低氧状态,而一旦结构丝状菌暴露在混合液中时,正常环境条件不利于其生长,待胶团菌包附之后才重新再次生长,如遇供氧不足等条件时,结构丝状菌大量伸出,则发生结构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结构丝状菌与胶团菌在活性污泥中形成共生关系,而非结构丝状菌与胶团菌之间存在着拮抗关系,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性得益于大环境中微生态群落的相对稳定。实际经验表明,当细菌处于碳氮比高的条件下,絮凝体的结构就比较好。当细菌处于碳氮比低或高温、营养不足的环境时,细菌体外多糖类胶体基质或纤维素类基质会被作为


    注意事项

    本文(污水厂废水的二级生物处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