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八单元单元能力测试.docx

    • 资源ID:12892622       资源大小:78.52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八单元单元能力测试.docx

    1、第八单元单元能力测试单元综合测试(八)(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真的小草。这种真菌和幼虫的关系属于()A共生B寄生C竞争 D捕食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真菌侵入虫体,从虫体获取营养物质,因此,真菌和幼虫的关系属于寄生。答案:B2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是同时起作用的,但是各种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同等重要的。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2、A在干旱地区,水分的多少往往是影响陆生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B在河流湖泊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往往是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C农田生态系统是完全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D在森林中,光照往往是影响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分层现象的关键因素解析: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答案:C3(2011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显微镜下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解析:标志物脱

    3、落,致使第二次捕获的含标志的个体减少,计算结果会偏大,A错误;血球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数量时,统计对象包括计数室方格内的和大方格线上的菌体(只计数大方格的相邻两条边线上的酵母菌),如果只计算方格内的,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小,B正确;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或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如在较密集的地方取样或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均会使计算结果偏大,C、D错误。答案:B4(2010西城抽样测试)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下降,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产卵能力下降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幼年个体数比例下降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4、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解析: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导致种群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影响出生率,使种群的密度下降。答案:D5(2010江西五校联考)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体长分布、种群生物量(该种群所有生物个体的有机物总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右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与生物量呈线性关系B种群密度愈大,个体的体长愈小C个体体长的差异,随着种群的生物量增加而逐渐变小D个体间的种内斗争,在种群密度低于每平方米400只时最强烈解析:由图可知,生物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基本维持不变,并不旦线性关系;但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个体的体长变小。在种群密度大于

    5、500只/平方米时,生物量保持不变,但体长仍然变小。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才越激烈。答案:B6(2011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是()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数量一定增长 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 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的繁殖期个体数 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 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A BC D解析:种群数量包括各个年龄组个体数之和,不能通过某个年龄组个体数来判定种群数量的增减,错误;种群数量由出生率和

    6、死亡率及迁出率和迁入率决定,当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定增长,正确;动物如果对捕捉器形成了条件反射,不利于再次捕获,故不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正确;如果食物分布均匀,种内斗争会使种群均匀分布,正确;个体没有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等属于种群的特征,正确。答案:C7(2011河北省唐山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联合考试)右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为某种群个体数,下列有关该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b点以后个体的出生率为0B若该图表示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过程中的菌体数量变化,b点以后应将培养基的碳氮比调整为3 1C若该图表示青霉菌种群生长的曲

    7、线,则青霉素在各个阶段都产生D若该图表示某微生物生长曲线,则bc段个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最为稳定解析:b点以后,种群数量不再变化,说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若曲线表示谷氨酸棒状杆菌数量变化,菌体大量繁殖时,碳氮比为4 1,b点以后开始大量生产谷氨酸,应将碳氮比调整为3 1。青霉素属于青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在一定的阶段才会产生。在菌体生长的对数期,即图中db段,个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较为稳定。答案:B8(2010邯郸高三摸底)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下列条件会使种群X值增加的是()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B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C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 D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解析:

    8、家鼠常打洞穴居,因此地面进行硬化后不利于其生存,种群K值减小;北极狐与旅鼠之间为捕食关系,引入北极狐后会使旅鼠种群K值减小;大熊猫主要以嫩竹为食,干旱环境中的竹子不易生出嫩枝叶,因此使得大熊猫食物缺乏,种群K值减小;干旱环境有利于蝗虫产卵(产于土壤中)与繁殖,因此会使东亚飞蝗种群K值增加。答案:B9某物种在迁入一新的栖息地后,一段时间内的种群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具体情况如图所示,图中入的含义为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与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时期有、两个阶段B第阶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种内斗争逐渐激烈C第10年的种群数量比第25年的种群数量大D第18年到第2

    9、5年间种群的“J”型增长模式不能长期维持解析:、阶段入大于1,种群数员一直在增加,到第10年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第10年以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并且下降一直持续到第25年,之后维持稳定状态,所以V阶段数量稳定,而阶段数量并不稳定;阶段种群数量在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有所降低;第18年到第25年间种群数量没有增加,只是减少的速度逐渐降低。答案:C10(2010石家庄一模)如图中A、B、C、D、E、F分别代表某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B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C阳光、空气、水和所有生物构成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若C种群灭绝,则E种群的数量短时

    10、间内可能增大解析:图中既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又有各种生物,因此该图可表示一个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10%20%流向下一个营养级,B、C、F都是第二营养级,三者获得的能量之和占A种群同化的能量的10%20%;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不包括阳光、空气、水;若C种群灭绝,则B种群的数量增多,因E以B和D为食,则短时间内E种群的数量可能增大。答案:D11(2010桂林高三摸底)生物群落、含有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和

    11、最小的是()群落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924001111025202020500023540500006520103200A.和 B和C和 D和解析:大规模虫害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群落中的物种5,6,7,8的数量很容易由数量1减到0,说明群落受影响最大;群落中物种数量都较多,受影响最小。答案:A12(2011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右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

    12、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解析:丁为无机环境,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d过程为呼吸作用,b过程为光合作用;甲为生产者,生产者在食物链中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碳元素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反复流动。答案:A13(2011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

    13、而循环利用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解析:粪便中的有机物会被分解者利用,不会流向植物,且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循环的,A、B错误;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C正确;次级消费者获得能量的多少与初级消费者的数量无直接关系,D错误。答案:C14(2010西城抽样测试)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蛇在此食物网中

    14、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解析:根据上述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青蛙和蜘蛛都以蝗虫为食物,青蛙还捕食蜘蛛,所以二者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蛇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生物群落在上述的食物网的基础上还应该包括这个环境中的所有其他生物。答案:B15(2010西城抽样测试)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单位为kcal/(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利用图中A的所有能量B辐射的太阳能中仅有1%左右的能量被生产者利用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和被分解者利用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解析:A中的落叶、

    15、排泄物和尸体能被分解者利用,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是各个营养级自身消耗的能量。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A16(2011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增多,净光合产量增加,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减弱。答案:B17(2010兰州诊断考试)如图

    16、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对该图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的利用而进行的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C该图不够完善,甲中缺少因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解析: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某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处有:流入下一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该营养级生物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D项错误。答案:D18(2010邯郸高三摸底)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M为空气中的SO2,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和过程加剧B若M为空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

    17、中过程中的循环形式是CO2C若M为空气中的N2,则过程可表示固氮蓝藻的固氮作用;过程一般不存在D若M为环境中的NH3,则过程可表示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过程表示另一些厌氧型细菌的作用解析:若M为空气中的SO2,则过程不存在;若M为空气中的CO2,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若M为环境中的NH3,则能进行过程的是异养厌氧型生物,而不是生产者。答案:C19(2010重庆二调)在建设“森林重庆”时,欲通过人工造林使荒坡逐渐演替为森林。下列对演替过程中图中曲线和曲线的生物学含义的描述全都正确的是()A为土壤中的有机物量,为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B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

    18、性C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D为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态。由荒坡逐渐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植物的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弱。答案:C20(2011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该生态系统()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 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A BC D解析:

    19、长白山生态系统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比较复杂(或营养结构比较复杂)、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正确;长白山生态系统已经处于森林阶段,不会有大量物种的更替,错误;生产者所含的能量最多,并不意味着其个体数量就最多,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2010重庆卷)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

    20、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和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结构。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代表的类似。解析:本小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和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

    21、考生的识图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对新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由组1、组2和组3的实验结果,可推测C曲线可代表乙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则B曲线可代表甲和乙混合培养时甲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D、E曲线代表组3情况下乙、丙两种水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情况。(1)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根据题意,容器中的生物没有迁入和迁出。由图可知,容器中乙种群数量是600只,其种群密度为600/2030(只/mL)。(2)两种鱼的生存场所不同,它们之间不存在竞争,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D和E代表的类似。两种鱼都生存在水的底部,一种在河流中央底部,另一种在临近河岸底部,体现的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所描述的情景和

    22、组2情景相同,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B和F代表的类似。答案:(1)出生率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30只/mL(2)D和E水平B和F22(2010河南高三调研)某地由于引入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图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数量应记为_株。(2)用样方法对该植物和本地原有四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请在相应的坐标图中绘出该引入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在曲线上用字母标注出所引入的植物)。年份ABCDE19911000.33.03.03.219929.20.72.12.0

    23、2.819938.01.81.10.41.719946.85.10.30.01.319955.58.70.00.00.519964.09.60.00.00.419973.29.60.00.00.2(3)引入植物造成的后果称为生物入侵,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4)某研究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入侵植物,把该植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混合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乙为该入侵植物,甲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Bt1t3时间段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Ct2、t4时,甲、乙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5)研究小

    24、组利用该植物又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在实验田中划出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均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该植物。待成熟后分别统计平均单株荚果数、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结果如下表所示:区域号12345植株数量2004006008001000荚果数/株8.36.14.62.72.1种子数/荚果6.05.96.25.96.0结果反映的规律之一是:平均单株荚果数_;结果反映的另一规律是:平均单荚中种子数_。比较不同区域收获种子的总量,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应做到合理密植。解析:(1)对样方进行计数时,若有植物正好处在边界线上,只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2)用描点法作图。(3)见答

    25、案。(4)在t2和t4时刻,种群的增长率达到最大值,此时种群的数量还没有达到最大值,C错误。(5)见答案。答案:(1)15(2)曲线图见下图。(3)生存环境适宜、缺少天敌(4)C(5)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不随种植密度变化而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3(2010广西八桂联考)如下图所示生物圈中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1)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除a过程吸收X气体外,还有部分X转化成的其他物质进入土壤或水体,并以_的方式被A吸收,再用于合成蛋白质等有机物。X气体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_。(2)若此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请在图中补充缺少的箭头。限制我国西北地区a过程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完成a过程的能量来源是_。解析:(1)矿质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植物体;SO2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其排放量超出了生物圈的自我净化能力。(2)生产者和消费者也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地区,光照充足,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答案:(1)主动运输SO2的排放量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2)水太阳能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八单元单元能力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