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高三冲刺模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 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错在“不可或缺”,原文说的是“这两种方式,无论哪一种,或是混合作用都导致了孝的产生”。2.A【解析】B项,第四自然段没有阐述发展过程。C项,文章引述曾国藩的话旨在说明孝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D项,谈儒家之孝时,没有讲怎样传承。讲怎样传承的是最后一段。3.C【解析】曲解文意。错在“敬爱之心不足”。“不足”是“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求”,但毕竟是“有”的,而原文指的是“不敬”,即没有敬爱之心。4.D【解析】发现照片,他没有害怕,他觉得有些荣光。5 眼前这“天安门雄伟的门楼”就是祖国母亲的化身,看到这久违的门楼,他有些激动。天
2、安门城楼是工匠们技巧与审美心的结晶,它引起了瑞全的敬仰之情。日本人对他的搜查激发了他内心的民族气节,看到门楼,他捍卫祖国尊严的决心得到了强化。(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6.小说节选部分主要使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请简要分析使用它的好处。直接表现了人物丰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瑞全回城,一方面因想念故乡与女友而激动, 一方面又以战士的身份要求自己要镇定,心理描写揭示了他复杂又矛盾的内心世界;便于塑造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真实细腻地再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与思考过程,充分展现了瑞全的精神面貌与心理变化过程;情节发展显得紧凑。以心理描写为主线,随着瑞全的回忆与思考展现情节,省去了许多具
3、体情节的交代,使得情节发展自然又紧凑;引人入境,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感。心理描写更容易拉近读者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读者往往随着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心潮起伏,对瑞全的成长与心理变化过程更有认同感。(每点2分,三条即可。意思对即可。)补充试题:小说最后一段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分析。(6分)完成了人物想象的升华:用心理描写具体展现了瑞全由矛盾到镇定的变化过程,瑞全的形象逐渐定格为革命战士。廓清了情节发展的倾向:其内容是瑞全发现“盯梢者是高第”情节的发展,与前文瑞全回城的目的形成呼应,确定瑞全抗战付出行动的方向。明确了抗战的主旨:显示瑞全的抗日信念即将化为具体行动,寓含着抗战必胜的愿望,这就强化了抗
4、日的主旨。设定了想象的空间:引发了读者对瑞全的形象和瑞全之后行动的想象,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每点2分,三条即可。意思对即可。)7.B【解析】“均高于基准精熟度水平”于文无据。文章只说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测试中的平均分高,没有说都高于基准精熟度水平。8.A、E【解析】A项曲解文议,“学生的财经素养高,则其PISA阅读与数学评估的成绩好,反之则成绩差”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财经素养高的学生“可能”成绩优异,并非一定成绩优异。E项无中生有,五年级以后“这与财经素养的性别差异一致”于文无据。(每项2分。)9.家庭:及时给孩子传递传递财政价值观、习惯和技能的知识,并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财务活动,如
5、贷款利息的计算、信用卡的管理等。学校:继续在基础学科的学科学习中渗透基本财经问题;开设独立的财经课程,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财经素养;个人:学好基础学科,尤其是通过数学、阅读培养解决财经问题的基本技能;尽可能参与一些财务实践活动,提升财务决策能力,管理好自己的银行账户。(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10.B【解析】“无人”正好做“寂若”的宾语,而“比”是“等到”,后面跟表示时间的“暮”很恰当。所以应在“无人”后断开,由此排除C、D。“日中”跟在“卧”后面,“芳卧日中”则指马芳在太阳照耀下卧,不合常理。“日中”如果放在“不起”前面,则与上下文“比暮、达旦、明日”等相呼应,与上下
6、文意相合,由此排除A项。11.C【解析】马芳因自己的赫赫战功而给子孙辈带来封赏。12.D【解析】“屡战屡胜”不当,曾“战镇山墩不利,夺俸”。13(1)马芳假装(明里)为(被)他所用,而暗地(私下、偷偷)从小路逃回。 (阳,为,潜,间道,各1分,句意1分。)(2)马芳知敌人有诈,率(用)百骑迫近埋伏的地方,将作战部队分成三部分,依次轮番攻击敌人。(3)(薄,伏所,三分,以次,各1分,句意1分。)14.D、E【解析】D“只能聊以舞剑自慰”理解错误,此句并不能显示作者是在舞剑。所谓“悲愤犹争宝剑寒”,意思是,作者在悲愤之中,仍然有与他人比一比宝剑是否锋利的心思。E“远戍的博,鏖战皋兰”不是梦境,是作
7、者十年之前的亲身经历。(对一项2分,对两项5分。)15. 这句诗的意思是,没有料到自己如今竟然不得不对边关大事袖手旁观。借事抒情,“谁料”二字表达了对如今只能“袖手看”的不满与遗憾。与前句“无穷事”形成照应,诗人为国家的艰难尽心尽力的凌云壮志无法实现,其心情之悲痛苍凉,溢于字里行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6.(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不耻相师;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7. B【解析】唇齿相依,指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文段中的梦想中没有悲伤、忧患,所以本词不合语境,可改为“息息相关”;忠贞
8、不渝:忠诚坚定,永不改变。使用对象不当,不关涉“节操”;可改为“始终不渝”。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和而不同:不同的方面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相互苟同。18. C【解析】A项搭配不当。“见证”应改为“证实”。B项语序不当。“带动了梁家河村乃至周边村落的就业”与“壮大了本村集体经济”应互换位置。D项中途改换主语。第一句的主语尚未有谓语部分,第二句就把主语换成了乐器。19.C【解析】“再接再厉”不用于身份对等的对方。20如何缓解这种紧张状态 而且能够促进身体健康 温柔地对待世界。(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处前面说的是“紧张”,后面说的是
9、“方法”,两相联系,就是缓解紧张状态的方法。处后面提到的是“因为”,其内容是人身体健康的原因,所以此处应填身体健康这一结果。从处前后内容看,讲的都是温柔地对待什么,后面“对待”的对象是“你”,则处“对待”的对象就是“世界”。21.参考答案:如果我说真话,那么穷人喜欢我;如果我说假话,那么富人喜欢我;我或者说真话,或者说假话;总之,有人喜欢我。22.(略)附参考译文: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时被(为所)北方少数民族掳掠去,让他放牧。马芳暗中(私,阴,潜)用曲木做箭弓,削箭矢习射,俺答打猎,猛虎在他前面怒吼,马芳一箭将老虎射死。于是俺答授予马芳上等弓矢和好马,让他在左右侍候。马芳(明里)为他所
10、用,而暗地从小路逃回。周尚文镇守大同,对马芳从敌方逃回感到惊奇(意动),安排他任队长。马芳多次防御敌寇有功,应该被封官,因他的父亲贫穷,都改为受赏来供养他父亲。嘉靖二十九年(1550)秋天,敌寇侵犯怀柔、顺义。马芳驰马斩敌将,授职为阳和卫总旗官。敌寇曾经进入威远,在盐场埋伏骁勇骑兵,而用二十骑兵挑战。马芳知敌人有诈,用百骑迫近埋伏的地方,将作战部队分成三部分,依次轮番攻击敌人。马芳军奋勇跳跃,敌人骑兵惊退十里,马芳军共斩敌人首级九十多。其后,又在新平抵御敌人。敌寇扎营在野马川,约定作战日期(克战)。马芳估计敌寇要逃遁,紧急追逐他们,斩敌更多。部队正在庆贺,马芳急忙策马说:“贼寇来了。”命人赶快
11、守住险要,而自己断后。过了不一会儿,敌寇果然成群到达。马芳战斗得更加尽力,敌寇才退去。不久,在泥河进行战斗,又大破敌寇。马芳逐渐升迁为指挥佥事。因功,马芳晋为都指挥佥事,充任宣府游击将军。又因功,破格升迁为都督佥事,隶属总督为参将。在镇山墩作战失利,马芳被夺去俸禄。之后,袭击敌寇有功,他又被加俸二级,任右都督。不久因功晋为左都督,赐给蟒袍。偏将被加封左都督,是从马芳开始的。 三十六年(1557)马芳迁为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兵逼近界岭口,马芳和总兵官欧阳安歼敌数十人,俘获骁骑猛克兔等六人。敌寇不知道马芳在,马芳去掉头盔给敌寇知道,敌寇大惊说“:是马太师!”于是敌寇退去。捷报传到朝廷,
12、朝廷赐荫庇马芳后代为总旗官。四十五年(1566)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兵入侵西路,马芳在马莲堡迎击他们。堡坍塌,军众人请求将这个地方堵塞起来,马芳不同意。众人又请求登台,马芳也不同意。马芳下令开堡四门,偃旗息鼓,寂静得就像没有人一样。等到日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马芳卧睡,太阳当中还不起来,敌人骑兵窥探者不断,不知马芳要干什么。第二天,马芳一跳而起,登城,指示军众说:“敌军多回头看,将要离去。”他勒兵追击,大破敌人。隆庆初年,有人为辛爱出谋,用五万骑兵侵犯蔚州,引诱马芳出来,再用五万骑兵袭击宣府城,可以获得成功。马芳预先伐木护城,敌寇到达后不能登上城,于是解散退去。不大一会儿,马芳率参将刘潭等人出独石塞外二百里,袭击敌人军帐于长水海。马芳回到塞,敌人追赶的人到达鞍子山。马芳迎战,又大败敌军。马芳又被荫子千户。万历元年(1573),阅视侍郎吴百朋揭发马芳行贿之事,马芳被勒令闲住。之后,马芳被起用为佥书前军都督府。顺义王要赏,声言要背弃盟约,又用马芳镇守宣府。七年马芳因病请求回到家乡。又过了两年马芳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