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赤壁赋》教学案例与反思.docx

    • 资源ID:12864789       资源大小:22.7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赤壁赋》教学案例与反思.docx

    1、赤壁赋教学案例与反思 赤壁赋教学案例与反思 赤壁赋 教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的背景与主题 1. 案例的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是我校的一个省级课题, 因此学校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出了 很多新的理念, 也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实践这些新的理念提供了 很多便利的条件。 转变教学方式, 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重新审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形式, 一直是我们教学中思考、 实践和反思的话题。 古代散文教学是语文传承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 但是传统的古文教学在教师的教学方式、 评价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很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 因此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古文教学是我们在省级课题之下的一个子课

    2、题。 如何走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古文教学之路?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尝试以宋代美文赤壁赋 为载体, 通过研究性学习, 利用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来带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古文学习园地。 2. 案例的主题 苏轼的赤壁赋 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 文质兼美, 情理并茂。 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 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 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 文章如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 但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宋文, 其他三篇则是唐文-

    3、李密的陈情表、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的愚溪诗序。 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 而宋代散文则重在情感和理趣。 但无论是意境、 情感或是理趣, 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 即揣摩意境, 感悟情感, 探讨理趣。 这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 因此, 在对赤壁赋 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 二字,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 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 感悟和熏陶, 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 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1) 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2) 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 了 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并

    4、以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 意象 和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为教学重点。 教学中, 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 多看, 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 重在整体感知, 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 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外搜集资料, 写好发言稿, 课堂上以交流、 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案例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生课前预习 1. 阅览相关材料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是飞鸿踏雪泥-浅谈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 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 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 熟读课文, 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 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3.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

    5、平, 将学生按平均水平分为若干小组(4-6 人之间)。 说明: 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学会收集材料, 学会整理材料, 养成预习的习惯, 初步感知课文,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作者和解题: 以苏轼图片导入, 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 教师明确: 1. 黄州的苏轼: 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 黄州、 惠州、 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 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 的方法。 2. 解题: (1) 赤壁的有关话题: 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 (2) 赋的特点的演变: 骚赋-大赋-小赋-

    6、骈赋-律赋-文赋 说明: 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筛选信息的重要性。 展示课前所学, 得到认可, 激发兴趣。 三、 第一环节: 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 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 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 第二环节: 以诵读为纽带, 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1. 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 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 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 找出骈句, 用心读。 2. 学生提出疑问, 教师提示重要知识, 举例: 词类活用-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 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

    7、上 句式-定语后置: 客有吹洞箫者 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说明: 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 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 五、 第三环节: 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生默读, 检查学生有无动笔勾画) 教师点拨: 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 -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节 -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 -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 -忘情尘世的洒脱 说明: 此步骤重在倡导学生学会自学, 学会合作。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从而在语感上进行强化, 促进课文的背诵。 从读到理解文意, 再从理解文意到背诵, 、 落实教学目标。 六、 第四环节: 通过以上的分析, 再让学生齐读课文,

    8、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 探讨景、 情、 理的关系(再细读,小组讨论)。 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 1、 文章写了怎样的景? 2. 文章写了怎样的情? 3. 文章写了怎样的理? 4. 总结情、 理、 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七、 课堂演练, 强化双基(略) 八、 布置作业: 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1) 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 中有月亮 的句子, 欣赏本文中的水月 的意象, 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 参考: 永遇乐、虞姜人、江城子#8226; 密州出猫、卜算子#8226;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念奴娇#8226; 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赋 等。 (2) 分析主客的形象, 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9、(3) 寻找材料, 看古人(主要是陶渊明、 李白等) 的人生观。 第二课时 一、 评析文中的水月 意象 1. 苏轼在他许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 意象, 仅以月 为例, 有哪些?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 并进行分析(以下为节选): #8224; 明月如霜, 好风如水, 清景无限。 ( 永遇乐) #8224; 夜闲风静欲归时, 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 ( 虞姜人) #8224;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于狼。 ( 江城子#8226; 密州出猫) #8224;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 卜算子#8226;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8224;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 念奴娇#8226; 赤

    10、壁怀古) #8224;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 后赤壁赋) #8224; 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记承天寺夜游) 2. 课文中都有哪些月亮? 与前面同学们搜集的有什么异同之处?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拨: 现实中的水月 -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 -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 -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3. 学生分析苏轼描写月亮的变化发展过程。 讨论明确: 以被贬黄州为界, 被贬前, 他是一个愉悦轻松、 激情满怀的苏轼。 明月高在景中呈宁静、 轻松之态。 到他密州时, 到达极致, 豪情万丈, 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喷薄欲出。 月 成了祥

    11、乐、 宁静、澄澈、 优秀、 高洁、 圆满、 理想的化身。 被贬后, 他的心态发生大转变。 出现在景中的月也是静的,然而却是孤寂的静。 冷清的静。 甚至让人产生羽化登仙的虚无感、 人生如梦的飘渺感。 苏轼由会换雕弓如满月 的豪情状态轻而为抱月而长终 的遗此独立。 但苏轼毕意是大家, 总能于逆境中化解苦闷, 随缘自适, 超脱放旷。 说明: 这一部分重在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 在搜集材料、 分析材料上得以锻炼, 并且通过提供解读的平台, 培养学生知人论文、知人论世 的能力。 二、 主客是否为两个人? 面对眼前的景物, 他们有怎样的看法? 从中看出他们对待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将原

    12、先的四组分为两组, 分别从客和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 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 生命渺小 明确: 苏轼将儒与道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 2. 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诵全文。 一读旁白, 一读苏子, 一读客。 读出课文情感的变化。 3. 结合诗歌单元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 谈谈苏轼、 陶渊明、 李白对传统人格超越。 学生展示自己事先搜集好的材料, 并结合相关分析, 得出: 陶渊明-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是带性使气的(参考) 李白-安能摧眉要事权贵, 使我不开心颜-是深感痛苦的(参考) 苏

    13、轼-水逝去而常流, 月盈亏而永生-是洒脱旷达的(参考) 说明: 利用小组讨论, 减少任务量, 加大课堂的容量, 并且通过竞争激发了兴趣。 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情感的体悟。 同样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加深学生对古人人生观的理解, 通过对比感受人的多姿多彩, 感受传统文化的神奇。 三、 苏轼这种听任自然, 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 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 (也就是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 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 学生讨论出现的情况: 1. 苏轼这番话看起来很超脱, 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 所以所谓的听任自然, 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 2. 我不这么认为。 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

    14、乐观旷达的, 因为当时他被流放到这偏远的黄州, 又几 乎丧失人身自由, 但他不讲丧气话, 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 这很不简单。 3. 他与陶渊明的心境还是有区别的, 陶渊明是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 里小儿, 他是真正厌世。 苏轼的思想从本质看是很矛盾的, 在念奴娇 中拿周瑜比, 现在与曹操比, 都是感叹人生短暂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有所作为。 4. 我认为听任自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 苏轼不是意志消沉, 不去幻想, 而是顺乎自然积极去适应现实, 在现在竞争社会中, 要立足于社会, 我们同样要积极地去适应现实, 投身到激烈的竞争中去。 5. 在现代社会, 一毫而莫取 的

    15、观点显然行不通, 你不去争取, 只有被别人吃 掉。 6. 你的理解是断章取义了 , 他说这话有前提苟非吾之所有 , 如果用这种态度做官, 那现在会少很多贪官, 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7.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作为成语现在还用, 如果说是对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 破坏, 显然是不对的; 而作者享受的只限于清风、 明月, 所以不至于破坏生态。 小结: 同学们不是只停留在读懂字词句上, 而是立足于时代来评判古人的文章, 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 今天我们学习赤壁赋, 我们不仅走进了作品, 也走近了苏轼, 感悟到了 一种人生的美。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余秋雨先生写给苏东坡的一段话, 和大家互勉。

    16、 学生齐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 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 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说明: 通过生生之间心灵的碰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培养对他人关注的意识, 利用优美的文字唤起对人生的感悟。 四、 请学生给本课做个结语 出现的精彩总结: (1) 文章有赋的情韵, 散文的笔调, 打破了赋在句式、 声律和对偶上的束缚, 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带韵的散文, 兼具诗的情韵和散文的理意, 体

    17、现了韵文的优美、 绵长的特色。 (2)赤壁赋 清风和明月交织, 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 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 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 为我们展现了 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他描写了 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 抒发宇宙无穷、 人生短促的感慨, 并以水月为喻, 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 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 (3) 面对逆境, 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胸怀放宽广一些。 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 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 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说明: 还学生自主的权利, 同时也是对课堂的总结。 五、 布置作业 结合苏轼

    18、的词, 分析词中所蕴涵的对人生(生命), 对苦难的理解。 写一篇评论文章 800 字以上。 参考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 卜 算子黄州定惠院寓 居作 等( 提供网 址: /htmpage/39/3963/该网站为词集, 没有具体分析) 教学反思 本案例力图体现重在自主, 重在发现, 重在探究 的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首先, 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 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 还是对意境的感悟, 都不是(或很少是) 由教师传递、 告知的, 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发现的。 在课堂上, 鉴赏主体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 思考权、 发言权, 这就为主体发现 提供了 保证, 学

    19、生不再是名义上的、 形式上的主体, 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 利用了 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课外的分组、 结合话题指导材料搜集、 筛选, 对于改变学生原来被动的接受和教师教什么我听什么的学习方式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中, 有好多学生都谈到这样的学习非常轻松, 并且可以涉猎到更感兴趣、 更广泛的知识。 第三, 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 依*材料, 依*学生小组的合作、 探究和竞争, 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 利用现代媒体, 利用网络, 利用发放的资料, 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 打开

    20、了 克服重难点的大门。 我觉得, 这对于古文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第四, 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学中, 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 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 通过研究学习的形式, 通过互相间的探讨, 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 化为简单的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 得到了 落实, 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提高了 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 1. 学生的课外预习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 有效地掌握, 毕竟学生的学习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接受型上, 习惯很顽固。 2. 阅读大量的资料, 对于教学进度的完成是一个挑战。 (当然, 教会学生方法, 改变学生的习惯比任何都值) 3. 改进的想法是打算结合网络, 以利于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注意事项

    本文(《赤壁赋》教学案例与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