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3苏教版.docx

    • 资源ID:12824718       资源大小:28.3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3苏教版.docx

    1、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3苏教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3)(一)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选自列子黄帝)【注释】狙(j)公:养猴子的老人。狙:称猴。口:口粮。俄而:一会儿,不久。匮:缺乏。驯( x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诳(kung ):欺骗,瞒哄。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芧( x):像树的果实,俗

    2、称“橡实”,一种粮食。【阅读指津】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朝三暮四”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狙亦得公之心( ) (2)损其家口( ) (3)充狙之欲( ) (4)与若芧( )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爱狙,养之成群 B. 能解狙之意 C.先逛之 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 4.你从狙“朝

    3、三暮四”而怒,“朝四暮三”而喜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管仲、隰( x)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霜业。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阳:山之南、水之北。阴:山之北、水之南。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不难:不以为耻辱。难,耻辱,羞耻。师于

    4、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师,学习.请教,以为师,意动用法。【阅读指津】 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春往冬反( ) (2)夏居山之阴( )(3)遂得道( ) (4)乃掘地(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乃放老马而随之 B. 蚁冬居山之阳 C.以管仲之圣 D.

    5、故时有物外之趣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4. 这个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帷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顷岁:近年来。孙莘老:人名,字复明,号莘老。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溢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乘间:乘机,乘着间隙。工:精妙,巧妙。疵:瑕疵,引申为缺点。见:通“现”,发现。 【阅读

    6、指津】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写作的诀窍就是要勤奋读书,还要多练。刻苦训练,学会寻找题材的能力,作文才能写得更好。想做好一件事,没有捷径,唯有靠自己脚踏实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2)无它术( ) (3)世人患作文字少( ) (4)即求过人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2)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 (3)多作自能见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2)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4.欧阳

    7、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四)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释】履:鞋子。使:命令,派遣。肆:店铺。私:私吞。进:交给。过:拜访,探访。绝:断绝。逾(y):过了。踵(zhng):到,走到。缪(mi):通“谬”,错误,荒谬。 【阅读指津】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如果我们能

    8、在了解真相后勇于承认错误,这是难能可贵的。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 (2)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 ) (3)吾固疑之( ) (4)而悔谢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 (2)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友人”与楚人绝交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内容分析文中的“友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一行尊法 初,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者,家甚殷富,奇一行,不惜金帛,常前后济之,约数十万,一行常思报之。至开元中,一行承玄宗敬遇,言无不可。未几,会王姥儿犯杀人,狱未具,姥诣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君上执法,难以情求,

    9、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 (选自酉阳杂俎) 【注释】一行:唐代天文学家、佛学家,原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祖父张公谨是唐代开国功臣,被封为郯国公。父亲张擅为武功县令。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一行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经史,为逃避武三思的拉拢,21岁出家为僧。取法名一行。姥(m):年老的妇人。奇:认为奇特。惜:不舍得。济:接济。开元:唐玄宗年号。敬遇:礼遇。具:备、办。诣:到,往。君上:皇上。情求:以私清相求。情,私情。戟(j):戟原为一种兵器。文中形容手指像戟一样笔直地指着。从:跟从,跟随。 【阅读指津】 文中的一行,受老妇的恩惠,却没有报答恩

    10、人,似乎有违于中华民族“有恩必报”的传统美德。这是为什么?当国法与私情摆在面前让他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国法,宁愿做一个“负心人”,使他的恩人“戟手大骂”。国法与私情,孰轻孰重,他摆正了位子;公与私,孰取孰舍,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这在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行常思报之( ) (2)会王姥儿犯杀人( ) (3)狱未具( ) (4)一行从而谢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未几,会王姥儿犯杀人,狱未具,姥诣一行求救。 (2)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君上执法,难以情求,如何? 3.本文用什么方法写一行的“尊法”? 4.作者描写人物,寥寥几笔,神貌情

    11、态毕现。请各找出描写一行、王姥的句子。 (六)寇准雅量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得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亡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初:当初。入相:当了宰相。僚属:下属的官。及:到了的时候。罢还:免去官职归来。罢,被免官,停职。严:这里作尊敬解。大为具待:盛情款待。具,备办。待,接待。霍光传:载于班固汉书。霍光传中有“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之语。霍光,西汉大臣,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异母之弟。莫谕

    12、:不明白。谕,了解,明白。 【阅读指津】 寇准,字平仲,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寇准与张咏友情深厚,寇准出任宋真宗的宰相时,张咏任益州刺史。寇准是“奇才”,但“学术不足”,他当了宰相仍虚心请教,值得称颂。张咏示意他读一读霍光传,起初寇准不解其意,回到家里一翻书,读到“不学亡术”时,方恍然大悟:张咏这是在说我啊!于是欣然接受。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其僚属曰( ) (2)咏适自成都罢还( ) (3)准送之郊( ) (4)咏徐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2)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3.张咏示意寇准读一读霍光传的弦外之音是什么? 4.本文

    13、表现了寇准的什么品质? (七)汉世老人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吝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选自笑林) 【注释】恶衣蔬食:衣食粗劣。侵:接近。或人:有人。丐:施予,给予。寻:不久,过了一会儿。慎:千万,切切。效:仿效。俄:不久,一会儿(表示时间短暂)。没官:被动语态,此意为被官府没收。内帑(tng):旧时指国库。 【阅读指津】 本文以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吝啬鬼

    14、的形象。尤其是后半部分面对丐者的乞讨,老人“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随步辄减”,字字千钧,把每一步中老人的心理活动都囊括在内。其点睛之笔是“闭目以授乞者”一句,“闭目”二字把老人痛苦难舍的真实心理写得活灵活现。而且这一笔又与前面“随步辄减”遥相呼应,一气呵成,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最精彩的妙笔是“倾家赡君”四字,把一个富有而吝啬的伪君子写到了极处。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聚敛无厌( ) (2)或人从之求丐者( )(3)比至于外( ) (4)我倾家赡君(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2)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

    15、相效而来。 3.文中说老人“性俭啬”,请从文中找出一例。 4.根据文意,我们得知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八)于中丞捕盗 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于中丞成龙:即于成龙,清代名臣。中丞,官名。按部:巡视。

    16、妆奁(lin):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借指嫁妆。窬(y):从墙上爬过去。刺史:古代官名,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谕:告诉。设:如果。再:两次。袭:量词,指成套的衣服。 【阅读指津】 在我国古代文言小说中,写断案的占一定比例,聊斋志异即如此。与前人的作品比,聊斋志异的这类作品写得更好,其原因之一是抓住了精彩的细节。古今作案的人,在作案前后往往周密筹划以掩饰罪行,但总会有千虑之一失,这就是可以找到其罪证的某一个关键的细节。破案者找到这个细节,就可以使真相大白。这就是说,只有认真调查研究,善于从细节人手,才能审断无误。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适巨绅家将嫁女( ) (2)刺史无术( )

    17、 (3)阖城户口( ) (4)乃阴嘱吏目(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 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2)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3 .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于成龙和盗贼的主要特点。 (九)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耳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

    18、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艾子杂说) 注释】齐王:齐威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临朝:指帝王到朝廷上处理政务。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丁壮:即壮丁,指壮年的男子。即墨: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大行:即太行山,主峰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南。轩辕:山名,在今河南省堰师县东南,接巩、登封二县界。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逶迤(wi y):斜行,曲折前进。用以形容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窥:指从缝隙或隐蔽处偷看,以窥伺可乘之机。征戍:旧称远征和守卫边疆。侵虞:侵犯。逸:

    19、安乐。艾子:艾子杂说的作者苏轼虚构的人物。踣(b):跌倒,倒毙。应候:顺应时令。 【阅读指津】 齐王看到筑大城防御敌国的好处,却没有想到筑城会给人民带来多大的危害。所以艾子借雪中饿民的故事讽谏齐王,不要只看到将来的好处而不惜把人民都折磨死。那样,所谓将来的好处便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顶多也不过是望梅止渴罢了。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岁苦支备( ) (2)征戍侵虞之患( ) (3)今旦大雪( ) (4)臣怪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2)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3.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一

    20、)朝三暮四1. (1)懂得(2)减少(3)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4)给2. AC(A、C项都是代词,代指猕猴;B项是结构助词,的;D项是结构助词,不译)3. (1)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2)给你们的橡实(即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4.我们不能只看事情的表面现象,一定要看到问题的实质。【译文】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老头。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狙公打算限制猴子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狙公)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实(即橡子),早上三个

    21、晚上四个,够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二)老马识途1. (1)通“返”,返回(2)住,居住(3)于是。就 (4)挖2. A(A项中的“之”是代词,指“老马”;其余三项是结构助词,“的”)3. (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2)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4. ( 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2)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

    22、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两者回答出一点即可。意思对即可)【译文】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国,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齐军)走到山里时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蚂蚁窝上的土高一寸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三)欧阳修论作文1. (1)曾经(2)

    23、办法(3)弊病,毛病(4)超过2. (1)代同,代指“欧阳修”(2)代词,代指“文章”(3)代词,代指“疵病”(文章的缺点)3. (1)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好。(2)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4.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好。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显得更加有意味。(四)疑人窃履1. (1)恰好,恰

    24、逢(2)通“值”,价值(3)本来,原来(4)道歉2. (1)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而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2)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3.楚人正穿着自己被人偷走的鞋子。4.当友人解了事情的真相后立即就主动上门向楚人道歉,请求对方原谅,由此看出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译文】从前有个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国人,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而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地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断绝了关

    25、系。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五)一行尊法1. (1)报答(2)恰逢(3)案件(4)道歉2. (1)不久,恰逢王老太太的儿子犯了杀人罪,还没有判刑,王老太太去请一行救她的儿子。(2)老太太您要金银财宝,应该以十倍来回报;朝廷执法,不好以私情相求,怎么办呢?3.把他放在矛盾冲突中:受王姥之恩,“常思报之”;可是有了报恩的机会,他又放弃了。4.一行:长思报之,从而谢之。王姥:常前后济之,诣一行求救,戟手大骂,终不顾。【译文】从前,一行和尚小时候家里很穷,邻居家有一个姓王的老太太,家

    26、里非常殷实富足,认为一行很奇特,不吝钱物,经常前前后后救济他,大约几十万钱。(他)常常想着要报答王老太太。到了开元年中,一行得到皇上的恩宠,在皇上面前没有什么话不可以说的。不久,恰逢王老太太的儿子犯了杀人罪,还没有判刑,王老太太去请一行救她的儿子。一行说:“老太太您要金银财宝,(我)应该以十倍来回报;(但)朝廷执法,(我)不好以私情相求。怎么办呢?”王老太太指着他大骂说:“我认识你这个和尚有什么用!”一行跟在王老太太身后并向她道歉,王老太太始终没有回头理睬他。(六)寇准雅量1.(1)对说(2)恰逢(3)到,往(4)慢慢地2.(1)寇准是个奇才,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2)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

    27、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3.婉言劝告寇准刻苦研读,提高学问。4.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等品质。【译文】当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被封为丞相,就对他的同僚们说:“寇准是个奇才,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等到寇准出任陕西地方官,张咏也正好被罢官从成都还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等张咏要离开的时候,寇准送他到市郊,并问他:“先生有什么话要教导寇准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你不可不读啊!”寇准不懂他的意思,回去后,把霍光传取出来阅读,读到“不学亡术”时,笑着说:“这是张公教导我啊。”(七)汉世老人1. (1)满足(2)乞求,请求(3)等到(4)资助2. (

    28、1)天一亮就起床,天黑了才睡觉;他经营产业,聚敛钱财从不满足,自己却不舍得花钱。(2)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别人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3.“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或:“闭目以授乞者。”4.通过讽刺汉世老人的吝啬,告诫人们钱财乃身外之物,不要为钱财所累(或不要过于看重钱财)。【译文】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年纪大了却没有孩子。家里非常有钱,但他生性吝啬。衣食粗劣,(平时总是)天一亮就起床,天黑了才睡觉;他经营产业,聚敛钱财从不满足,自己却不舍得花钱。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从厅堂往外面走,边走边往下扣减。等到走出门后,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

    29、给乞丐。一会儿又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免别人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老人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财充入国库。(八)于中丞捕盗1.(1)恰逢(2)办法(3)全(4)暗地里2.(1)夜里被盗贼穿墙打洞席卷一空。(2)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3.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4.于成龙: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盗贼: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译文】中承于成龙巡

    30、视到高邮。恰好有一个富绅家即将嫁女儿,嫁妆非常多,夜里被盗贼穿墙打洞席卷一空。当地刺史束手无策。于成龙命令关闭各个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公差头目把守,严格搜查行人的物品。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细搜查,务必找到赃物。于成龙暗地里叮嘱公差头目: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过了中午抓获了两个人,全身之外,并无其他随行物品。于成龙说:“他们是真正的盗喊。”这两个人不停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脱掉两人的衣服搜查。发现外衣里面套着两身女装,都是富绅家嫁妆的衣物。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九)齐王筑城1. (1)每年(2)隐患,祸患(3)早晨(4)对感到奇怪2. (1)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能不欢欣踊跃地参加呢?(2)老百姓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3.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译文】齐王一天上早朝,环顾对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军备费用。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城。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轩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3苏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