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目标原则.docx

    • 资源ID:12821887       资源大小:20.0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目标原则.docx

    1、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目标原则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目标原则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原则一、经济社会学的社会系统理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一国或地区的发展中,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一直受到特别关注。经济社会学被视为思考经济与社会关系的三种主要视角之一(Hoton1992)。经济社会学萌芽于19世纪中叶,自创立至今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的演化阶段,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新探索,形成了以下三个核心性的命题:(1)经济行动是社会行动的一种特定类型;(2)经济行动是社会性存在的,即具有社会性的定位;(3)经济制度是一种社会性的建构(RCadSwedbegMakGaovetc,r1994)。

    2、可见,经济社会学重点关注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其研究内容主要有:经济行为中的社会方面;经济系统和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学着眼于社会学视角下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相互关系以及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作用进行系统和客观的研究。事实上,经济与社会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和制约、又相互依存和促进的本质联系,在两者关系中,经济社会家特别强调其中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联系。在经济社会学理论的四个研究途径(建构主义、功利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和批判结构主义)中,以社会系统理论为表现形式的结构功能主义和社会均衡理论就体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观点。孔德认为,理性秩序是经济社

    3、会协调和谐发展的基础(L德,18301842)斯宾塞认为,协调与一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C斯宾塞1873)迪尔凯姆强调社会的一致性和结构的整合性迪尔凯姆1895)帕森斯的“AGL(适应、目标达成、整合、维模)”模式,经济、政体、社区共同体、价值系统四个子系统协调一致地充分发挥各自功能的前提下,整个社会就能协调、和谐地运转(帕森斯,195619841989)默顿把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作为自己研究的理论目标,并在该目标指引下提出了与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越轨理论、功能一体性理论、社会均衡理论獻顿在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1985年第一次全国经济社会学研讨会召开以来,逐步成为我国学术界普遍关

    4、注的研究课题,协调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学的重要概念和理念,经济社会学研究的首要课题是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协调关系,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何桂林、彭华民、宋林飞等,1985)可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观点,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归宿点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为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符合人的根本利益和根本目的。经济社会学的社会系统理论告诉我们,经济社会系统由不同民族、家庭、组织和个人组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且各维度又具有结构性的有机系统,这些系统维度及其结构之间互为因果、互相补充、互相替代、互相转化,关系极为复杂。同时,经济

    5、社会系统又是一个不断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一个内部结构不断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系统11。因而,当经济社会系统存在着多种因素泡括维度和结构)和多种相互作用(尤其是非平衡、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而系统功能又有特定目标和要求时,我们就必须把不同质的因素和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协调统一起来,满足某一指定的功能,实现经济社会系统的特定目标和要求。这便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而且包括以下四个主要内容:(1)经济社会系统内在的协调。具体说,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既体现了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领域中的协调,又体现了各个领域及其所包含系统内在的协调;每个系统协调的程度,反映着系统与要素、要

    6、素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之间协调的状况。(2)协调是以矛盾、冲突为基础的。协调问题所针对的系统关系,是一个矛盾网络,系统中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矛盾、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矛盾、系统与环境的矛盾、系统演进过程中新结构与旧结构的矛盾等等,是极为复杂的关系。经济社会系统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是矛盾协调,即不协调。协调与不协调是相辅相成的,协调始终是消除矛盾(不协调)的结果。(3)协调问题所针对的经济社会系统是非定态性的。由于经济社会系统的开放性,系统与外界不断地进行能量、信息和物质的交流,从而使经济社会系统成为动态的活结构,时刻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并随时间的流动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较强的过程性和历时性

    7、。(4)协调问题着眼于整体系统的变化而引起的功能变化,通过实现经济社会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使系统达到整体最优状态。它关心的是,随着系统环境不断变化,系统结构如何变化才能适应环境的新功能的产生?当系统结构由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转变时,怎样才能实现既迅速又稳定的过渡?因此,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协调发展主体针对经济社会系统维度和结构的复杂性,经济社会系统矛盾的多重性,经济社会系统的非定态性,结构中各要素的功能相互叠加或相互抵消,进行科学有效的调适,使经济社会系统的各个维度、各种要素及其结构处于相互协调、相互协同、相互和谐的状态,最终使各种不同的要素和力量都服务于经济社会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推动经济

    8、社会系统结构的演化,达到经济社会系统整体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和释放,顺利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事实上和实践上,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表明,发展是在非平衡态中的发展,但并不是在无限制的经济社会失衡、漫无规则的盲目性和无序化中实现的,而是不断通过协调来实现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平衡中实现有序,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要有不断的协调。因而,协调与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协调是对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各因素与属性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程度的反映,其首要前提是发展,只有相对于发展才有协调问题;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协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协调对经济社会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极为重要,协调是经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

    9、个重要目标和规定性,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协调发展必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原则。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就不是某一孤立系统或要素发展,而是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系统及其要素结构的协调和谐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使系统达到整体最优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协调好要素与系统、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关系。对此,我们一方面要适时打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失去意义的旧系统,建立为人类所需要的协调的新系统;另一方面,要积极改进、调整系统中失调的层次和要素,使其成为整体协调的、具有最佳功能的动态协调和谐系统。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原则:协调发

    10、展当今世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发展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提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己经成为当前发展的主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际上,无论经济上的富强、政治上的民主、社会上的文明、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和谐、还是全民的共同富裕,它们都需要做到协调发展。长期以来,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在我国不同的时期,都被放到了突出位置,并赋予不同的内涵。周恩来总理认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关系到民族生存发展的“百年大计”,其主要思想为:管理和调控先行,发展与保护并重,忧患与危机尚存。邓小平同志则从揭示改革与发展辩

    11、证关系入手,提出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命题,其中,协调发展是核心,稳定发展是保障,持续发展则是前两者的必然结果。1995年江泽民同志撰文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突出强调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増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己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社会群体之间的信任危机明显凸显。这种空前的社会经济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

    12、来巨大活力,也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増多,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増强。对这些矛盾、问题和不确定性,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经济社会系统中各要素和结构间的关系不协调、不和谐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更要意识到,解决当前所有矛盾和问题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应当是协调。失衡的经济社会系统迫切需要协调来匡正,发展的经济社会系统迫切需要协调来支撑。基于这一客观的历史背景,20_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六个“更加”要求这六个方面

    13、要发展,而且要协调发展,这样的小康社会才是全面的、高水平的、广覆盖的、较均衡的。20_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并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站在对复杂和关联经济社会综合思考的基础上,正确协调好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和利益调整。20_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20_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目标”,更加重视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其中特别是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所

    14、要求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的要求这本身就是一个协调发展的统一体缺一不可。20_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増加发展协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_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好字优先,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用“发展”代替“増长”凸显“好”的目标和重要性,注重经济社会系统内人、自然、经济、社会诸要素和结构的关联与协调。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后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逐步形成了具

    15、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其重要性不断提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好字优先,科学发展,而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体现出中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现阶段的新特点、新要求,且其内容也有丰富的科学的内容。从经济社会学视角深入研究分析我国的科学发展观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观念、新目标、新要求,这都在表达着同一个意思: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内含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四个基本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发展,只有诸要素全面协调发

    16、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得以有序推进,才能得以取得成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能否做到协调发展事关我国改革开放的成败,事关我国发展的取向,事关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共同富裕目标的达成。追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走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也必须成为我国党和政府的根本理念和重要目标。协调发展必须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原则。三、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统结构从经济社会学中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上分析,我国的科学发展观打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失去意义的旧系统(经济一社会一生态环境的单向、线性系统)建立为人类

    17、所需要的协调的新系统(以人为本的经济一社会一生态环境的复合、双向、非线性系统)科学发展观积极改进、调整系统中失调的层次和要素,使其成为整体协调的、具有最佳功能的动态协调和谐系统。这表明,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已着眼于经济社会系统整体的互利互动和协调一致,全面兼顾系统构成的各个要素、结构、功能、环境,并从它们的相互协调关系中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和规律,使人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能有序循环;正在以一种关联思维来考察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突出系统内部诸要素、系统内部各结构、系统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衔接、相互协同、相互和谐,并将这种关联思维纳入到经济社会系统发展的整体中去认识并实践,

    18、从整体上去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从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速度相宜、社会公平、协调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因此,我们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理论。其中,发展的层次是系统发展,而且必须是科学发展,发展的价值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发展的原则和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的方法是统筹兼顾。根据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分析,从经济社会学视角可以将科学发展观中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结构从一个核心(价值层次)、四个维度(内容 维、空间维、时间维、方法维止去描述,从价值的理性化、内容的全面性、空间的均衡性、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方法上的统筹性整体综合考察一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注

    19、重从价值上发展的理性化推演出内容上发展的全面性、空间上发展的均衡性、时间上发展的连续性和方法上发展的统筹性。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际上就是“一核心四维度”发展,价值上的理性化注重协调发展的价值,内容上的全面性、空间上的均衡性、时间上发展的连续性和方法上的统筹性构成了协调发展的四个发展维度。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统中的各系统、各要素、各结构是一个有紧密内在联系的整体,是一种动态协调发展的目标模式。全面是讲发展的内容,是从发展的广度和静态上审视的。协调是指发展的各部分内容的关系,是从动态上着眼的,在运动中实现均衡,进而保证全面发展。可持续是讲发展时间的前后继起性,它保证全面发展的各部分内容发展的持久性、连续性。这样就揭示了如下的发展运动过程,发展是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的各部分内容在运动中协调,达到新的均衡,通过统筹兼顾保证全面协调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并不断走向新的更高的阶段。可见,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核心四维度”系统结构,体现了经济社会学理论中系统观、时空观、进程观的有机统一,对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理论进行了重大创新和发展。作者:梁春梅(山东师范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注意事项

    本文(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目标原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