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六下教案新改.docx

    • 资源ID:12818830       资源大小:121.69KB        全文页数:15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六下教案新改.docx

    1、六下教案新改 课 时 计 划 总第 1 节课题11 井冈翠竹第 1 课时课型新 授设计者张爱英教学目标1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2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3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味诗歌的韵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重点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2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教学内容:过程、方法一 激趣导入,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山吗?见过井冈山竹子吗?今天,我们又紧跟着红军的足迹,去看看井冈山的竹子。一起读课题“井冈翠竹”。知道井冈山这个地名吗?(自由交谈)是啊,那是中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鲜血的土地”

    2、在它绵延500里的林海里,长满了青青的竹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井冈翠竹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郁郁苍苍 重重叠叠 殷切血雨腥风魂飞魄散 意气风发 呼啸 坚贞不屈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自学指导 1、学生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自学生字词。2、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生词。3、读准生字词,同桌互查。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落实字词。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们带着自学指导中的问题,放声朗读课文。 3、读完课文后解决质疑中较简单的问题。 4、学生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自学生字词。

    3、5、学生交流识记生字词的方法。 6、电脑生字课件,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读生字词,达到熟记的目的。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要求流利)师:课文的字音大家读得很正确了,相信接下来,大家也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1、生自由练读。师:好,时间到。现在我们来比赛读课文。 2、指名读。3、生评价。(从读得是否流利上去评)4、指名读得好学生进行范读。5、师可根据学生读得情况进行适当评价。六、第三次先学后教。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我们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3、整理课文记叙

    4、的线索: 试着给课文分段。(1)试着说出分段依据(按照不同的内容分段)(2)分段并归纳段意。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七、第四次“先学后教”(学习会写字)师: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请听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的书写,注意每个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可以试着在练习本上进行书写练习。3分钟后老师来检测。1、 生自学生字。2、 指名给生字进行口头组词。3、 师提写生字。(指名后进生上台板书)六、当堂训练抄写词语 锁住 震撼 委派 殷切 熟读课文。板书设计11 井冈翠竹井冈山(gng) 显露(l) 血雨腥风(xu)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总第 2 节课题11 井冈翠竹第 2 课时课型新 授设

    5、计者张爱英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二、五、八自然段,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味诗歌的韵味。2. 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重点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2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教学内容:过程、方法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找中心句。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学生汇报交流 二、学习竹之功绩 自由读课文(512自然段)并思考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按什么样顺序写呢?学生汇报交流保卫第一个红色政权时期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

    6、面来写?如何表现?(5自然段)写竹的用途。 (6自然段)军民情谊深厚。 (7自然段)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北上抗日时期(8、9自然段)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作者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双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012自然段)(一)写开发竹林(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途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三、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四、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 五、作业:背诵二、五、八自然段。板书设计11 井冈翠竹革命战争年代 青翠挺拔

    7、井冈翠竹 北上抗日时期 从不改色社会主义建设 永不低头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总第 3 节课题11 井冈翠竹第 3 课时课型练习课设计者张爱英教学目标1完成课后习题。2学会作者写作方面的特点。3巩固基础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重点难点学习写作特点。巩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过程、方法一、复习生字、生词。二、整理课后习题。三、学生读全文,思考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四、出示有关赞颂竹子的文章,请学生欣赏。五、配题:1.正音字:井冈山(gng) 显露(l) 血雨腥风(xu)2.区别字:粮( ) 锁( ) 稠( ) 撼( )粱( ) 索( ) 绸( ) 憾( )3.近义

    8、词:结实牢固 忘怀忘记 反义词:密密麻麻星星点点4.解词: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血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板书设计11 井冈翠竹粮( ) 锁( ) 稠( ) 粱( ) 索( ) 绸( ) 憾( )撼( )教学后记课 时 计 划总第 4 节课题12 延安,我把你追寻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设计者张爱英教学目标1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重点难点掌握诗的节奏和韵律,了解诗中有代表性事物的含义。教学内容:过程、方法一 激趣导入,

    9、引入新课。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2)教师范读。二、出示学习目标1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三、

    10、自学指导 1、学生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自学生字词。2、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生词。3、读准生字词,同桌互查。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习第一节。自读第一节,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2)学习第二节。自读第二节,思考、分组讨论、交流: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生回答后师点拨)(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

    11、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3)小结。什么是延安精神?学生讨论后回答。(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三、当堂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

    12、和韵脚。板书设计12 延安,我把你追寻韵脚是:光、阳、看、场、琅、炕、咱、梁、煌、翔、想、光、阳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总第 5 节课题12 延安,我把你追寻第 2 课时课型新授设计者张爱英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3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小黑板重点难点1掌握诗的节奏和韵律,了解诗中有代表性事物的含义。2懂得作者追寻的是什么。教学内容:过程、方法一复习检查(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说说延安精神的含义。二自学指导(1)自学三、四两节。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

    13、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学生交流、教师点拨:a“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

    14、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2)自学五、六两节。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3依据板书,归纳中心。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4指导感

    15、情朗读,体会思感,深化理解。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三、总结、扩展1总结: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扩展: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四、当堂训练1形近字组词2朗读诗的第六节,回答

    16、问题。(1)第一句是(点明题目)的句子。 2)第二、三、四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说明)。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总第 6 节课题1-3 七律到韶山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设计者张淑兰二次备课记录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2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3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重点难点1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2体会作者的抒情方法。教学内容:过程、方法一、解题,走近作者。学生介绍写诗的背景,以及有关韶山和作者的资料。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多种形式朗读古

    17、诗。(范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诗)三、小组内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四、组织学生汇报。五、指导朗读。六、创设情境,朗读感悟。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古诗所表达的情感。【译诗】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七、背诵古诗。八、作业:1.默写古诗。2.查找毛泽东的诗词,进行积累。九、配题1.正音字:川(chun) 戟(j) 菽(sh)2.区别字:咒( )皱( )霸( )靶( )3.解

    18、词:菽:豆类的总称。牺牲: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板书设计1-3 七律到韶山川(chun) 戟(j) 菽(sh)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总第 7 节课题讲话要看对象第 1 课时课型表 达设计者张淑兰二次备课记录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要表达的欲望。2.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特定的场合下说话。教学准备小黑板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要表达的欲望。2.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特定的场合下说话。教学内容:过程、方法一、1.课前要组织学生围绕“讲话和要看对象”这个主题,展开充分的交流。2.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然后确定自己说话的场合和对象。3.让

    19、学生认真地准备,在不写稿的情况下与大家进行交流。可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择优在全班进行交流。4.想一想,在和不同人说话时,应注意哪些方面,一是讲话更有针对性。二、把自己的想到的讲话时的注意事项与同学交流一下,大家在一起说一说,互相启发一下,这样有利于把话讲好。言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领导者的秉性、修养。作为一个领导者,其成功口才首先应看对象,并注重策略。也就是说,说话应适时、适情、适势、适机,一切以适度、恰当为原则。不同的对象对同一句话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甚至会导致截然相反的效果。作为一个领导者,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职业的人,每个人的职业都应受到尊重。那些歧视他人职业而自我感觉良好乃至炫耀自身职业

    20、的人,不仅不会受到欢迎,反而会令人生厌。考虑:(1)看对象的性别差异;(2)看对象的年龄差异;(3)看对象的文化程度差异;(4)看对象的民族差异。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必然在它的语言中有所体现。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存在不同,其语言也必然存在差异,同一句话对于不同民族的对象来说,其反应也不同。板书设计讲话要看对象教学后记课时计划总第8节课题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验收卷一、选择正确读音脊(j j)梁 翠竹(zh z) 琳(lng ln)琅 深坳(yo o) 追(zu zhu)寻 残暴(p bo)岿(ku gu)然不动 .二、 看拼音,写词语。wi pi zhn hn yn qi

    21、fng su mo w ( )( )( )( ) ( )z zhu h xio hu hung yn n o m( ) ( ) ( ) ( )( )chu m yo hn x shng mng mi pi qin( )( )( ) ( )( ) ho b yu y zhng png su bio x r ( ) ( ) ( ) ( )din zhu y x cng sng d y jio ji( ) ( ) ( )( )( ) jio mi( )三、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深坳(yu o) 盛水(chng shng) 压倒(y y )显露(lu l) 岿然不动(gu ku ) 脊梁(j

    22、j)韶山(sho sho) 稻菽(sh sh)四、 辩字组词 硝( )锁( )稠( )窖( )销( )琐( )绸( )窑( )髦( )琳( )练( )番( )鬃( )淋( )炼( )翻( )五、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选择其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1、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 )2、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3、他们肩上挑的是什么?挑的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 )4、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5、仿写句子: 六、修改病句。1、他听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后,热泪盈眶,流下了热泪。 2、升旗

    23、仪式上,老师介绍了小明的优秀事迹。 3、因为老师表扬了他,所以他一点也不骄傲。 课 时 计 划 总第 9 节课题21 妙语批试卷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设计者张淑兰二次备课记录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并学会写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拓展。教学准备小黑板重点难点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文,朗读时会正确停顿。教学内容:过程、方法一、导入新课:1.板书:妙语批试卷。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3.针对课题提问题。结合板块题目谈谈你对文题的理解。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生字。重点指导“廉”和“阀”两个字,强调结构,提醒注意“吏”和“史”字的区别。三、 再读课文

    24、,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四、朗读课文。1.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明其义;明义后再进行充分的朗读练习。2.读出趣味。教学时要联系上下文在理解基础上朗读,可多种形式指导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要以饱满的感情读出人物的富有幽默性特征的语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内容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至于选用何种方式操作,教学时,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板书设计21 妙语批试卷矣y 哉zi 谬mi 维-唯-惟 吏-史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总第 10 节课题21 妙语批试卷第 2 课时课型新授设计者张淑兰二次备课记录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拓展。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康

    25、有为的中国式幽默,以及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准备小黑板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文,朗读时会正确停顿。2.正确理解康有为在试卷上的批语。教学内容:过程、方法一、指名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二、切入文章重点内容。(1)借助工具书或资料,说说句子的意思。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廉洁奉公的人,是民众的表率;贪污受贿的人,是危害民众的奸贼。以尔之文观之,学不优,无以仕,百里侯无望矣!通过你的文章来看,学习不够优秀,所以不会被选为县长,要说成为百里挑一的好官那更是毫无希望的。(2)拓展与运用:这一部分引入了一个小故事,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汉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26、的兴趣。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竭力创设合作交流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这篇课文中的文言文较多,学生不太容易读好。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推敲词句,一方面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弄清字、词、句的意思,在人物语言前面加上恰当的提示语。四、介绍阎锡山和康有为相关资料五、作业:生词六、配题:1.正音字:矣y 哉zi 谬mi 2.区别字:维-唯-惟 吏-史3.解词:用人唯贤:任用有才能的人。妙趣横生: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近义: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反义:博古通今、博学多才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近义词:哭笑不得板书


    注意事项

    本文(六下教案新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