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教育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

    • 资源ID:12813260       资源大小:63.16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教育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

    1、初中教育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教案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2019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教案_年_月_日_部门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天然循环【学习目标】1、分析水分子的三态变化和水分子的运动,认识分子的特征;2、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3、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学习重点】 认识分子的特征,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学习方法】 阅读理解、小组合作讨论、实验观察分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水的三态变化P22-231、 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水的三态变化是由

    2、什么引起的?2、 水在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几变几不变)?3、 通过水分子的三态变化和运动,总结出分子的特征?阅读教材水的天然循环P24-254、水的天然循环是怎样实现的?【课堂导学】1、 阅读教材,和同学讨论自主学习的问题1-3,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2、 教师演示实验(高锰酸钾溶于水、用针筒压缩空气和水、25ml酒精和25ml水混合),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讨论归纳分子的特征。3、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随堂诊断】1、 完成书后练习挑战自我1、2(P29)2、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为什么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的快?3、 步入

    3、花园,花香四溢;走近正在烧鱼炖肉的厨房,香味扑鼻,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 A微粒质量变大 B微粒间有空隙C微粒不断运动D微粒的质量变小4、氧气变为液态氧是因为() A构成氧气的微粒大小变了 B构成氧气的微粒间的空隙变了 C构成氧气的微粒的化学性质变了 D构成氧气的微粒本身变了5、下列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家庭小实验】放一小块蔗糖于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课后反思】例如:我今天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我今天没弄清楚的问题,我给教师的建议等。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学习目标】

    4、1、能说出天然水中所含有的物质,了解吸附、沉降、过滤、蒸馏等方法可以除去这些杂质;2、能熟练掌握过滤操作,说出操作要领;3、知道水和矿泉水、硬水等的区别及硬软水的鉴别方法;4、能初步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能判断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学习重点】 掌握天然水的净化方法;能判断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25,观察该页图示,知道地球上各类水的比例。2、观察一杯浑浊的水,讨论里面分别有些什么物质。3、阅读教材P26-27,了解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水中的各类杂质。4、阅读教材P27,知道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5、阅读教材P27,了解硬水

    5、和软水的区别。【课堂导学】1、展示自主学习中问题1、2、3的学习情况,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过滤实验,归纳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2、观察过滤后得到的澄清液体,这是纯净的水吗?交流学习纯净物、混合物,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3、观察演示教师演示实验,讨论总结硬水和软水鉴别以及硬水的软化方法。【随堂诊断】1、 阅读教材图示自来水的生产过程(P28),完成在线测试1、2以及挑战自我3、4。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医用酒精 B.液态氧 C.碘盐 D.洁净的空气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空气 B河水 C冰水混合物 D水泥沙浆4、除去溶于水中的有色杂质,可以

    6、采用的方法是 ( )A. 用纱布过滤 B. 用水稀释 C. 滴加盐酸D. 活性炭吸附5、下列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自然沉降 B.活性炭吸附 C.过滤 D.消毒剂消毒【家庭小实验】根据人工净水的原理,查阅资料自制净水器。【课后反思】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 水的分解【学习目标】1、观察电解水实验,能描述并分析实验现象,认识水的组成,能说出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2、从微观角度分析电解水的实验,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3、通过对水的分解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分析,了解分解反应,并能对其它类似反应进行判断。【学习重点】 能描述、分析水的电

    7、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能判断分解反应。【学习方法】 实验观察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自主学习】1、 阅读教材水的分解(P3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有何现象?它们的体积比为多少?怎样检验?分别是什么气体?2、 什么叫分解反应?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水的分解实验。3、 阅读教材交流共享(P31)问题,观察教材图示(P32),试着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课堂导学】1、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电解水,描述实验现象,2、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问题、图示(P32)和多媒体的动画,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3、归纳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进行交流(先组内、然后全班)。【随堂诊断

    8、】1、 完成教材在线测试1、2,挑战自我1、2、3。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3、对下图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课后反思】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 水的合成【学习目标】1、观察氢气燃烧的实验,会描述实验现象,并能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通过对氢气燃烧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分析,了解化合反应,并能对其它类似反应进行判断;3、了解化学变化中能源的转化,认识氢能源;4、认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9、和判断。【学习重点】 氢气的燃烧;化合反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方法】 实验观察法、宏观与微观想结合的思维法。【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2-341、 了解氢气燃烧的实验,明确在观察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知道怎样判断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道什么是化合反应。2、 什么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课堂导学】1、 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点燃氢气(纯净的和不纯的),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得出为什么点燃氢气前务必要验纯。2、 比较水的分解和合成,从化学变化中能力的转变和物质的变化讨论:氢能源为什么是最理想的能源?3、 小组讨论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举例说明。4、 从微观的角度讨论水的分解和合成,得出在

    10、化学变化中什么发生了改变,什么没变,从而总结出分子、原子的特征。【随堂诊断】1、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2、叙永烟叶远近闻名。下列关于叙永烟叶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为红褐色 B易燃烧 C有很浓的烟叶味 D不溶于水3、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火上烧油 B.百炼成钢 C.玉不琢、不成器 D.死灰复燃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氢气用途的叙述中,只体现物理性质的是 ( )A.制备金属材料 B.充灌探空气球 C.做火箭高能燃料

    11、D.制备盐酸【课后反思】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原子的结构【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的结构,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2、知道原子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3、知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学习重点】 原子的结构,原子构成中的规律。【学习方法】 阅读理解、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6-371、 科学家们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提出了什么?2、 科学家卢瑟福用什么材料做实验去研究原子的结构?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现象?这说明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阅读教材探寻原子构成的规律P383、分析表中的信息,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课堂导学】1、 阅读教材,和同学讨论自主学习的问题1和2,小组内派一

    12、名代表进行交流展示,根据教师放映的模拟卢瑟福的实验的幻灯片加深理解。2、总结原子的结构。3、讨论: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4、仔细阅读教材中的图表(P38)信息,找出原子构成中的规律。5、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随堂诊断】1、完成书后练习挑战自我2、3(P43)2、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B质子数和电子数 C质子数和中子数 D中子数和电子数3、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原子中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C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D原子核带正电4、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B.

    1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间有间隙,原子间没有间隙 D.分子能运动,原子不能运动【课后反思】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原子中的电子【学习目标】1、知道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符号表示的含义;2、识记1-20号元素;3、了解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排布情况;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4、通过分析,理解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含义。【学习重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91、 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排布的?电子在原子核外所在位置由什么决定?2、 什么是原子结构示意图?它的圆圈、弧线、圈内数字和圈外数

    14、字分别表示什么?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怎样的规律?最外层电子起着什么作用?【课堂导学】1、 小组内交流讨论自主学习1、2题,并派代表在班上分享学习结果。2、 学生仔细观察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试着叙说他们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3、 试着练习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 讨论什么是原子的稳定结构?并由此得出元素分类的依据。【随堂诊断】1、 完成书后练习在线测试1(P40);挑战自我1(P43)2、下列原子结构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3、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元素种类; 化学性质; 粒子的电性;原子核;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总数

    15、A B C D4、溴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下图所示,试回答:(1)X的值为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填序号)。 【课后反思】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三课时 离子 原子质量的计算【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含义;2、了解离子的形成,离子的种类;学会离子符号的书写、含义、以及多个离子的表示方法;3、识记常见的几种离子;4、通过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5、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并学会运用。【学习重点】 离子的形成和离子符号的书写;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学习方法】 阅读理解、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401、

    16、离子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种类?符号怎么书写?2、 通过前面的学习,能否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离子结构示意图呢?3、 离子能构成物质吗?它与分子、原子有何异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阅读教材P41-424、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它是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它有没有单位?【课堂导学】1、 展示自主学习中问题1、2、3的学习情况,相互点拨,互帮互助。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离子符号的书写,理解其含义。5、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能比较熟悉的运用,并且能找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随堂诊断】1、完成书后练习在线测试2题(P40)在线测试1、2、3题(P42)2、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7、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D.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2、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9.28810-26kg B16kg C16g D16【课后反思】第四节 元素 第一课时 元素与元素符号【学习目标】1、知道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识记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以及元素的简单分类;3、认识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4、能初步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单质、化合物的定义。【学习重点】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的书写,

    18、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学习方法】 阅读理解、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45-471、什么叫做元素?它与原子有什么关系?什么粒子能够决定元素的种类?2、观察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有哪些含义?我们可以把元素简单分为哪几类?3、在地壳中,元素分布的情况是怎样的?4、什么叫做单质?什么叫做化合物?怎样区别?【课堂导学】1、 阅读教材,和同学讨论自主学习中问题,互帮互助,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2、 仔细观察老师投影出的元素周期表,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元素的分类,并讨论元素符号的含义。3、 分析单质和化合物的定义,找出他们分类的依据。【随堂诊断】1、完成书后练习挑战自我2、3、5题(P

    19、50)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电子层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3、判断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CA钙元素 BaU金元素 Cn氮元素 D铅元素Pb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ACO2 BCaO CNa2O DAl2O35、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 )A单质 B混合物 C化合物 D纯净物6、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H2 BAl CO DCH3OH【课后反思】第四节 元素 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简介【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周期和族的划分;

    20、2、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培养获得信息、处理信息、总结规律的自学能力;3、学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信息。【学习重点】 学会用元素周期表,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481、元素周期表是哪位科学家发现的,按照什么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什么叫做周期和族?3、什么叫做原子序数?它与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4、阅读课本,完成48页活动天地。【课堂导学】1、 展示自主学习中问题1、2、3的学习情况,小组相互点评。2、 观察老师投

    21、影出的元素周期表,找出元素符号书写的规律,并规范元素符号的书写。3、 结合元素周期表,分析从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举例说明。【随堂诊断】1、 完成书后练习在线测试1、2题(P49) 挑战自我1、4题(P50)2、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锂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 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008g锂元素和氢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锂元素和氢元素属于同周期元素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13号元素的符号是 ;11号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9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中x为 。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得

    22、到电子形成离子,画出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由1号元素和8号元素组成的阴离子符号为 ;【课后反思】到实验室去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操作(二)【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托盘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2、初步学会物质质量的称量、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和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3、进一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学习重点】 学会仪器的使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操作【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明确下列内容。实验药品:实验仪器:实验步骤:【课堂导学】实验一物质的称量技能训练1、托盘天平的使用2、液体的量取实战演练:称取3g食盐,放入一只100ml的

    23、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15ml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现象。现象实验二仪器的连接与洗涤技能训练1、在玻璃棒上套胶皮管,用橡皮塞塞住试管。2、组装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3、仪器的洗涤。【随堂诊断】1、完成教材反思交流(P54),然后进行讨论。2、右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 mL量筒最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mL。【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复习课)【学习目标】1、能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并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2、了解水的重要性及水资源的保护、水的净化方法;3、了解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数排布初步知识;4、能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分类;5、会列出本单元知识要点,并初步学会根据相关知识板块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学习重点】 根据相关知识板块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一、列出本单元知识要点二、标出你认为重、难点的知识点。三、构建知识网络:寻找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组块,按一定方式将知识组块联结起来。【课堂导学】1、 小组讨论自主学习中运到的问题,完善知识网络结构。2、 课堂展示构建的知识网络结构,讨论、补充。3、 完善知识网络结构。【随堂诊断】教材单元练习(P55-56)【课后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教育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