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选考适应性.docx

    • 资源ID:12808811       资源大小:430.99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选考适应性.docx

    1、浙江省绍兴市新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选考适应性浙江省绍兴市新昌中学2018届高三10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1. 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 CO2 B. KOH C. HNO3 D. Na2SO4【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B. KOH属于碱,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C. HNO3是酸,不是氧化物,故C错误;D.硫酸钠属于盐,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和理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酸性氧化物属于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2. 仪器名称为“容量瓶”的是A. B

    2、. C. D. 【答案】C【解析】容量瓶是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瓶颈上有刻度线,由图象可知,仪器名称为“容量瓶”的是C,另外A为烧瓶,B为分液漏斗,D为研钵,故选C。3.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A. 酒精 B. 金属铜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氯化钾【答案】D点睛: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离子晶体在固体时不导电,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的共价化合物,只在水溶液中才能够导电。4. 在反应C2H2SO4(浓) CO22SO22H2O中,浓硫酸的作用是A. 酸性 B. 强氧化性 C. 酸性和强氧化性 D.

    3、 还原性【答案】B【解析】加热条件下,C和H2SO4(浓)反应生成CO2、SO2和H2O,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浓H2SO4中S元素的化合价均由+6降为+4,所以该反应表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选B。5.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因水解呈酸性的是A. CO2 B. NaHSO4 C. HCl D. Fe2(SO4) 3【答案】D【解析】A、CO2是酸性氧化物,在溶液中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电离使溶液呈酸性,不是水解,故A错误;B、NaHSO4是强酸强碱酸式盐,完全电离其溶液呈酸性,不是水解,故B错误;C、HCl属于强酸,完全电离使溶液显酸性,不是水解,故C错误;

    4、D、Fe2(SO4) 3属于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铁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故D正确;故选D。点睛:把握盐的组成和物质性质是解题关键。电解质溶液因为电解质水解而呈酸性,说明该电解质是强酸弱碱盐。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聚乙烯是一种广发用于制造水杯、奶瓶、食物保鲜膜等用品的有机高分子材料B. 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可制得纯硅C. 海水中溴离子浓度大,因此溴被称为“海洋元素”D. 用于电气工业的纯铜可由黄铁矿冶炼直接得到【答案】A【解析】A聚乙烯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化合物,生活中可用于制造水杯、奶瓶、食物保鲜膜等用品,故A正确;B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得到的硅中含有碳等杂质,为粗硅

    5、,为进一步提纯,可与氯气反应,再用氢气还原,故B错误;C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蕴藏在汪洋大海中,故溴有“海洋元素”的美称,不是因为海水中溴离子的浓度大,海水中的溴离子浓度很小,故C错误;D、由黄铁矿冶炼直接得到的铜为粗铜,其中含有很多杂质,需要电解精炼后才可以用于工业生产,故D错误;故选A。7.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 甘氨酸的结构简式:H2NCH2COOH B. HCl的电子式C.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答案】A【解析】A甘氨酸的结构简式为H2NCH2COOH,故A正确;B氯化氢属于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氢氯共价键,氯化氢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氯离子的

    6、核电荷数为17,最外层为8个电子,氯离子正确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比例模型中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是直线形分子,应为,故D错误;故选A。8. 下列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A. SO2 B. SO3 C. HClO D. H2O2【答案】B【解析】ASO2与品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可使品红褪色,故A不选;B三氧化硫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选;C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品红,故C不选;D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品红,故D不选;故选B。点睛:把握常见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的种类和区别是解答的关键。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有三类,HClO、Na2O2、H2O2等氧化性

    7、;SO2与品红发生化合反应褪色;以及活性炭吸附性褪色等。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符合通式CnH2n+2且n不同的烃一定属于同系物B. C60和纳米碳管互为同素异形体C. 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可使14N转化为14C,14N和14C互为同位素D. C5H12的某种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一氯代物【答案】C【解析】A、烷烃的通式为CnH2n+2通式,符合CnH2n+2通式都是烷烃,n不同的烷烃互为同系物,故A正确;BC60和纳米碳管都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14C和14N质子数不同,不是同位素,故C错误;D. 2,2-二甲基丙烷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是C5H12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故D

    8、正确;故选C。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油的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应立即趁热加入沸石,以免暴沸B. 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应加少量铁粉C. 向铜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水,判断有无铜离子D. 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答案】B【解析】A液体加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引入汽化中心,可防止溶液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重新添加碎瓷片,故A错误;B亚铁离子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铁离子,故在氯化亚铁溶液加入少量铁粉,可以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故B正确;C浓硫酸中含有的水很少,铜与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铜几乎未溶解,因此在混合

    9、溶液中加水,不能够使溶液呈现蓝色,故C错误;D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的碱性减弱,红色褪去,体现了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漂白性无关,故D错误;故选B。11. 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SO2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b两处的混合气体成分含量相同,温度不同B. c、d两处的混合气体成分含量相同,温度不同C. 热交换器的作用是预热待反应的气体,冷却反应后的气体D. c处气体经热交换后再次催化氧化的目的是提高SO2的转化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根据装置图可知,从a进入的气体是含有SO2、O2、N2等的冷气,经过热

    10、交换器后从b处出来的是热的气体,成分与a处相同,正确;B在c处出来的气体SO2、O2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的含有SO3及未反应的SO2、O2等气体,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经过热交换器后被冷的气体降温,SO3被部分分离出来,而且混合气体再次被催化氧化,故二者含有的气体的成分含量不相同,错误;C热交换器的作用是预热待反应的冷的气体,同时冷却反应产生的气体,为SO3的吸收创造条件,正确;DC处气体经过热交换器后再次被催化氧化,目的就是使未反应的SO2进一步反应产生SO3,从而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正确。【考点定位】考查工业制硫酸中SO2催化氧化的设备及工作原理。【名师点睛】化学工业是历次考试题的重

    11、要组成部分,虽然完全考查设备的题型不是特别多,但是往往以工业流程为载体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所以教材中的几个重要工业(工业生产中均有重要应用)的整体流程、主要设备、反应条件的选择等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关注的有:工业制硫酸、合成氨工业、硝酸工业、纯碱工业、氯碱工业、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及镁的冶炼、铝的冶炼、铜的精炼等。要求会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理解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条件的选择依据。12. 在一定条件下,3molX与3molY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HQ kJmol1(Q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QkJ热量B. 反应一段时间后,X与

    12、Y的物质的量之比仍为1:1C. X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 达到平衡后,若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氦气,Z的反应速率不变【答案】CD【解析】A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且参加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未知,不能计算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故A错误;BX、Y以1:3转化,因此反应一段时间后X、Y的物质的量不可能为1:1,故B错误;C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充入稀有气体,X、Y、Z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D正确;故选CD。1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H2+Cl2

    13、+2OHB. 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Fe3+Cu=Fe2+Cu2+C.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D. 稀硫酸中加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Ba2+H+OH+SO42=BaSO4+H2O【答案】A【解析】A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为:2Cl-+2H2OH2+Cl2+2OH-,故A正确;B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故B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32-+H2O,故C错误;D稀硫酸中加氢氧化钡溶

    14、液至中性,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H+2OH-+SO42-=BaSO4+2H2O,故D错误;故选A。点睛: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电解质的正确拆分。14. 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 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 B. 4 种元素中 b

    15、 的金属性最强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 a 单质的氧化性强【答案】B.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首先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出元素名称,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知识的判断,这就需要掌握(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因此平时夯实基础知识是关键,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审清题意。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炔与苯以任意比混合,只要混合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的总量会变化B.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 分馏汽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 石油裂化和裂解的目的均是为了将长链烃转化为短链烃【答案】D【解析】A. 乙炔与苯的最

    16、简式相同,以任意比混合,只要混合物总质量一定,含碳量就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的总量就一定,故A错误;B淀粉、纤维素都为高聚物,n介于较大的范围之间,不确定,则二者的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则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分馏汽油中不存在烯烃,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C错误;D、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反应过程是将长链烃转化为短链烃,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丁烯、乙炔等,反应过程也是将长链烃转化为短链烃,故D正确;故选D。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热的NaOH溶液中水解后混合液不分层B. 在紫外线、饱和硫酸铵溶液、CuSO4

    17、溶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发生变性C. 醋酸、葡萄糖和淀粉三种无色溶液,可以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D. 蛋白质中除含有碳、氢、氧外,还含有氮等元素【答案】B【解析】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热的NaOH溶液中水解后生成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和甘油,均溶于水,不分层,故A正确;B、将饱和(NH4)2SO4溶液加入蛋白质溶液,出现沉淀,是盐析不是变性,故B错误;C乙酸可与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铜溶解;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与氢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而淀粉与Cu(OH)2悬浊液不反应,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C正确;D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含有C、H、O、N、S、P等元素,故D

    18、正确;故选B。17. 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迁移B. 正极反应式为2FeO42+ 10H+6e=Fe2O3+5H2OC. 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D. Zn为电池的负极【答案】D【解析】A电池工作时阴离子OH-向负极迁移,故A错误;B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正极电极方程式为2FeO42-+6e-+8H2O=2Fe(OH)3+10OH-,故B错误;C总方程式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生成KOH,则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故C错误;D原

    19、电池发生工作时,Zn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K2FeO4具有氧化性,为正极,电流方向是由正极K2FeO4经导线到负极Zn,故D正确;故选D。点睛:该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原电池发生工作时,Zn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K2FeO4具有氧化性,为正极,碱性条件下被还原生成Fe(OH)3,总方程式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18. 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25时,某浓度的KHA溶液pH=4,则 HA_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H2A为弱酸B. 常温下通过测定0.1mol/LNH4Cl溶液的酸碱性

    20、能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C. 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稀释相同倍数后,盐酸的pH大于醋酸D. 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是0.1 molL1 HCl溶液中的c(H+)的2倍【答案】B【解析】A. 25时,某浓度的KHA溶液pH=4,说明HA_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或HA_只电离不水解,因此H2A为弱酸或强酸,故A错误;B. 因为盐酸是强酸,如果常温下测定0.1mol/LNH4Cl溶液显酸性,则说明NH4Cl属于强酸弱碱盐,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如果,溶液显中性,则说明NH4Cl属于强酸强碱盐,一水合氨是强电解质,因此测0.1mol/LNH4Cl溶液的酸碱性能证明一水合氨是弱

    21、电解质,故B正确;C、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稀释相同的倍数,浓度仍然相等,盐酸的酸性大于醋酸,盐酸的pH小于醋酸,故C错误;D. 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小于0.1 molL1 HCl溶液中的c(H+)的2倍,故D错误;故选B。19. 根据下图所示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2(g)转化为氢原子是一个放热过程B. 1molH2和1molCl2的总能量比2molHCl的总能量低C. 1 个 HCl(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1.8 kJ能量D. 2HCl(g)= H2(g)+Cl2(g)的反

    22、应热H=+184.5 kJmol-1【答案】D【解析】A、断开化学键需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故A错误;B、氢气和氯气生成HCl时的H=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 436.4kJ/mol+242.7kJ/mol-2431.8kJ/mol =-184.5kJ/mol,反应放热,因此1molH2和1molCl2的总能量比2molHCl的总能量高,故B错误;C、1molHCl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1.8kJ的能量,不是1 个 HCl(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1.8 kJ能量,故C错误;D、HCl分解生成氢气和氯气时,H=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2431.8kJ/mol -4

    23、36.4kJ/mol-242.7kJ/mol=+184.5kJ/mol,反应放热,故D正确;故选D。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CO2、SiO2的晶体结构类型不同B. 加热硅、硫晶体使之熔化,克服的作用力不同C. HCl、NaCl溶于水,破坏的化学健类型相同D. NaOH、NH4Cl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答案】C【解析】ACO2晶体中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为分子晶体,SiO2晶体中Si与O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原子晶体,晶体结构类型不同,故A正确;B硅属于原子晶体,加热熔化时原子晶体克服共价键,S属于分子晶体,分子晶体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则加热硅、硫晶体使之熔化,克服的作用力不同

    24、,故B正确;CHCl属于共价化合物溶于水电离,破坏共价键,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破坏离子键,故C错误;DNaOH中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形成离子键,O与H形成共价键,NH4Cl晶体中铵根离子与氯离子形成离子键,N与H形成共价键,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故D正确;故选C。21. 己知反应:2A(l) B(l) H=-QkJ/mol,取等量A分别在0和20 下反应,测得其转化率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代表20下A的Y-t曲线B. 反应到66min时,0和20下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C. 0和20下达到平衡时,反应都放出QkJ热量D. 反应都达到平衡后,正

    25、反应速率a b【答案】B【解析】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反应就先达到平衡,即曲线先出现拐点,故b代表20下A的Y-t曲线,A项错误;反应到66min时,0和20下的转化率相同,因二者的起始量相同,故此时放出的热量相等,B项正确;2A(l) B(l) H=-QkJ/mol表示2molA完全反应放出QkJ热量,因无法知道具体有多少A物质已经反应,故放出热量也无法计算,C项错误;b是代表20下的Y-t曲线,a是代表0下的Y-t曲线,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反应都达到平衡后,正反应速率ac(SO32-)B. pH=7时,溶液中c(Na+)=c(HSO3-)+c(SO32-)C. 为获得尽可能

    26、纯的NaHSO3,可将溶液的pH控制在45左右D. 由图中数据可估算出c(H+)c(SO32-)/c(H2SO3)为10-7.3【答案】C【解析】A、当溶液的pH=8时,根据图示得到溶液是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SO32-)c(HSO3-),故A错误;BpH=7时,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HSO3-)+2c(SO32-)+c(OH-),故溶液中c(Na+)=c(HSO3-)+2c(SO32-),故B错误;C根据图象可知,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SO3,可将溶液的pH控制在45左右,故C正确;D由图中数据

    27、,pH=2时,c(H2SO3)=c(HSO3-),H2SO3的第一级电离平衡常数Ka1=c(H+)=10-2,pH=7.3时,c(HSO3- )=c(SO32- ),H2SO3的第二级电离平衡常数Ka2=c(H+)=10-7.3,因此c(H+)c(SO32-)/c(H2SO3)=,与溶液的pH有关,因此比值不是固定值,故D错误;故选C。24. 实验室可利用硫酸厂炉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聚铁的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炉渣中FeS与硫酸和氧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

    28、eS+3O2+12H+4Fe3+4S+6H2OB. 气体M的成分是SO2,通入双氧水得到硫酸,可循环使用C. 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若其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大D. 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Y,再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步骤得到绿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流程可知,炉渣加入硫酸溶液同时通入氧气得到的固体W为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硫和二氧化硅等,溶液X为含有铁离子的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得到溶液Z加热得到聚铁,溶液X中加入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Y蒸发结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A、炉渣中硫化亚铁和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单质和硫酸铁和水,离子方程式正确,不选A;B、炉渣加入硫酸溶液同时融入氧气得到的固体为硫和二氧化硅,固体W灼烧得到的气体为二氧化硫,正确,不选B;C、氢氧化铁的含量比硫酸亚铁高,若溶液Z的pH偏小,则聚题中生成的氢氧根的含量减少,使铁的含量减少,错误,选C;D、溶液x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和硫酸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析出绿矾,正确,不选D。考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综合应用25. 某无色溶滚中可能含有Na+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省绍兴市新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选考适应性.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