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一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 资源ID:12808162       资源大小:149.71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1、高一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调研考试(一)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卷和卷两部分,卷为选择题,卷为非选择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宋国B周不但分封了同

    2、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C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北安阳 D宋国就是当时的商王给周子孙的封邑2、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符合材料所述现象的是 ( )A. 材料反映西周政治是皇权政治 B. 此制度让西周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集中C材料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 D嫡庶之别是此制度的核心内容3、诗经大雅公刘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下列各项与材料中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C“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D“同姓则同德,同德

    3、则同心,同心则同志”4、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知识并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晋国是先代贵族的封国 B秦国国君是姬姓贵族 C齐晋两国可以通婚 D燕宋两国不可以通婚5、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 )A宗法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郡县设置与军事有关 D郡的地位远远高于县6、“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不正

    4、确的是 ( ) A共主说明夏商周的王未实现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中央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有实质性区别7、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二者在当时的社会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C二者均有弊无利 D分封制只会造成地方割据8、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B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确立了

    5、三公九卿的中央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9、据史记等史籍记载,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五次出巡,其中四次到了海滨。海滨之巡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的“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这也是秦始皇在咸阳以外地方居留最久的记录。其间秦始皇与随行权臣“与议功德于海上”,发布阐述国体与政体的文告。这些表明当时 ( ) A东海已经成为秦朝领海 B秦朝政治中心准备东移 C秦朝准备进行海洋开发 D秦始皇对海洋有所关注 10、史载,“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丞相所请,靡有不听。”材料所记载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 A西汉武帝以后 B西汉初期 C北宋初期D明朝初期11、下列关于三

    6、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出现于唐代,体现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加强了皇权,消除了相权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成熟 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影响深远A B C D12、宋史记载“国初沿五代之制量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唐朝与其职权类似的机构是 ( ) A礼部 B吏部 C户部 D工部13、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时将政事堂改名中书门下,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由此可见,汉唐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A决策权集中 B分权制约体制完善

    7、 C内朝权力上升 D行政效率提高14、“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理藩院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宣政院15、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是 (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军功授爵制 D科举制16、钱穆先生在论述中国古代一项政治制度时说:“因于有此制度,而使政府与社会紧密联系,融成一体。政府由民众所组成,用不着另有代表民意机关来监督政府之行为。”这项制度应该是 ( ) A. 察举制 B. 谏议制度

    8、 C. 监察制度 D. 科举制 17、元光五年,汉武帝在长安城未央宫召见奴隶出身的卫青,赐封他为车骑将军,领兵北击匈奴。这一做法体现的制度是 ( )A科举制 B察举制 C分封制 D九品中正制18、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 )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B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C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 D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19、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这说明

    9、( )A唐代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 B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C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 D唐朝开元之后监察重证据 20、“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 )A. 刚刚开始设立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 逐渐失去其作用 D.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21、宋濂在元史百官志中说“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所制者远,所统者众,所寄者甚重;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10、”材料能说明 ( ) A元代行省权力较大、管辖范围广泛B元代行省最初是宰相的派出所,由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C元朝行省之下有路、府、州、县,其与宋代的地方机构相同D元朝的行省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22、“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明太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B自设立起即成为参预机务的决策机构C内阁逐渐凌驾于六部之上,六部逐渐成为其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提升但职能基本未变23、清朝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广泛建立

    11、了台站、卡伦、哨所、塘汛,派兵驻守, 并以驿站连接,形成遍布边疆的交通网络。其深远意义是 ( )A这些地区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 B推动了“改土归流”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4、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与材料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军机处实际上掌握了最高行政权 B.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有利于强化君权 D.内阁权力较大,能正式统率六部25、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人曾经在中国的一些城市

    12、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的最初形式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后26、“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以下特权中,不是通过该条款获得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在中国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C在中国开设工厂 D军舰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权27、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13、(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28、“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 ( )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 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29、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从当时的中国来看,这一现

    14、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30、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31、它“标志着(近代中国)以坚决排除现代思想和现代技术的途径来解决中国问题的最后一次努力。”它应该是指 A清末新政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32、1853年,马克思在国际述评中写道:“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

    15、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材料中的“这次变革”是指 (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33、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这部著作应该是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资政新篇 C钦定宪法大纲 D天朝田亩制度 34、“

    16、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材料表明义和团的主张是 ( ) A. 扶清灭洋 B. 反清灭洋 C.以清灭洋 D.反清扶洋35、下图两部文献有其共性的一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 ) A都反对封建地主压迫,但都没有真正地落实B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文件,都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C都是农民战争的产物,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D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都主张废除私有制36、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二者都打击了

    17、封建主义与外来侵略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二者都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A B C D37、“自辛亥革命以后,民主主义就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社会 B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D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38、金陵十三钗写的是1937年的南京,在一座教堂里出现了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躲避战火的风尘女子及六个殊

    18、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日军大屠杀的故事。下列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 B共产党正在发动百团大战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枣宜会战失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39、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方案决定“以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该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40、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

    19、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意义在于 ( ) A.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C. 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力量 D阻滞了日本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41、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42、大刀进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流行的抗日歌曲,词曲作者麦新最初是歌颂二十九军的大刀队,歌词第二句“全国

    20、武装的弟兄们!”,原来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以下事件与二十九军有关的是 ( ) A安德馨血战山海关 B宋哲元收复喜峰口C冯玉祥和吉鸿昌收复多伦 D蔡廷锴坚守上海43、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中华民国完全成立后,此约法即取消,应从中华民国宪法之规定。”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它的颁布意味着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

    21、定的地方性法规A B C D44、“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这一材料 (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C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D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45、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C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

    22、程序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46、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次大捷,但是中共方面在胜利的第二天发给南京当局的捷报却出现两个版本。延安电:9月25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勇无比,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所有平型关北之辛庄、关沟、东跑池一带阵地,完全夺取。朱德、彭德怀电:一一五师有(廿五)日八时进行战斗,至廿四时止尚在激战中,将平型关以北东跑池、辛庄、关沟及一八八六点标地完全攻占,计已缴获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车三辆外,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俘虏敌官兵三百余名。另有敌一部约四、五百人、马数十匹被我军完全包围,死不缴械,故全部打死。从史料鉴别的角度看,你认为A延安电更接近

    23、于历史真实 B两则史料都可信 C朱德、彭德怀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 D两则史料都与事实相差巨大47、20世纪30年代后期,张闻天曾指出:“根本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同时面对太多的敌人,最不应该的就是两个拳头去打人,要知道,打倒一切是小孩子的幻想,结果是被一切打倒。”张闻天说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 ) A巩固工农联盟 B开展武装斗争 C建立统一战线 D争取进步力量48、“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

    24、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49、据九国租界与近代天津记述,天津口岸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和保险理赔大权掌握在外商公证行。这反映了当时天津的 ( )A. 海关严把质量关、国际化色彩浓厚 B.半封建色彩 C.对外贸易发达 D. 半殖民地色彩50、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

    25、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A黄埔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第卷( 共50分)5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

    26、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8分)(2)、指出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两例加以说明。 (6分)5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27、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材料二 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材料三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4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政治方面的变化指什么?引起政治方面变化的原因是什么?(7分)(3)、观察材料三中的两幅图,说明每一幅图反映的当时中国政治政体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说明

    28、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6分)53、(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材料

    29、二 孙中山认为:监察权渊源于我国古代的谏议大夫和御史制度,所以监察机关的职权应以弹劾权为主。至于弹劾的对象,则上至总统,下至政府各级官吏,范围十分广泛。关于弹劾原因,主要是政府各官员的失职而引起的案件。孙中山在他所著孙文学说中指出,各院人员失职,由监察院向国民大会弹劾之,而监察人员失职,则由国民大会自行弹劾而予以罢免。摘自胡斌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概述材料三 “(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间,总统(蒋介石)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尤以积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为要。”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 材料四 “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

    30、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请回答:(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监察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谈谈你的看法。(7分)(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抗日战略的异同。你认为是哪些共同因素导致二人采取这种战略? (8分) 衡水市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调研考试(一)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1-5 BCDCC 6-10 CBADB 1115 BCADA 1620 DBBDD 21-25 ADCBA 2630 ABCDB 3135 CBBBA 3640 ACDDB 4145 CBBDA 4650 CCBDD51、(共14分)(1)、先秦时期的“宰相”既执掌国政,又掌管家务;为官职的通称(或习惯用语),不是一个正式的官名;秦朝的丞相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