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做到.docx

    • 资源ID:12795362       资源大小:25.6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做到.docx

    1、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做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做到“少教多学”“少教多学”在国际上首先是新加坡提出来的,但是在我们国家有很多地方,也就是基层学校里已经开始在做,当然谈不到很系统的实验或者说是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从大的方面来说,从国家整个教育目标来说,是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学生为本,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就已经提出来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点。“少教多学”的内涵和核心意义是以学习者为根本,为中心,为主体。再者就是“少教多学”符合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我们现在最高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能够办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什么是高质量啊,就是学生要高质量,我们的教学质量要高质

    2、量,这个高质量包括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我们“少教多学”课题也是符合了这样一个目标来做一些研究。第三就是教育的改革发展,更要求教师有更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的能力。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少教多学这样一些方式来实现。因此,课题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这个课题实际上是一个行动研究。首先行动研究重在行动,就是说这个课题是通过实践来做的,而不是说有一个现成的设想,放之四海而皆准,不是这样的。在实践当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这种实践过程能把问题解决,行动探究注重的是研究的过程,最后要得出一个研究的新概念,新理论,我觉得应该在这个方面下功夫。“少教多学”从总的理念上来说它是适应了国家教育的

    3、目标和需要,也适应了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基于这样一种需要,我们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是能够激发广大一线老师行动起来,自己去探索。第二就是通过他们的研究和研究过程中的反思,能够总结出一些教学当中有效的方法。这个“有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好处。通过少教,让学生多学,但是怎么来少教,在哪些地方少教,少教到什么程度,多学到什么程度,各有各的方式、方法,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总结一些经验。第三,就是在研究当中要组织培训和研讨活动,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一种交流、研讨的过程。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能设置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让老师相互交流,相互取经,获得一些有效的方式。所以,课题的研究过程,是一个实践、改进、再实践的递进

    4、过程。 我们这个课题申报的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课题,我作为主持人是通过省里把这个课题报到教育科学规划办的,但是课题组的核心研究成员是来自于全国各地,有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专家,还有XX、XX、XX、XX、XX等地的老师。所以,我们这个课题没有地域限制,可以在全国推开。还有,我们提出的“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策略和方法研究,不仅有中学,还有小学。我们设想,让语文以外的学科也有所发展,现在学科的综合性增强了,所以这个课题是一个很长效的课题,也会有好的结果。一 “少教多学”的针对性 经历了十年的课程改革,我们惊讶地发现,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学校、大多数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想象的那

    5、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体而言,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是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其具体表现是:管理控制太多,激发兴趣太少;规定学习太多,自主学习太少;死记硬背太多,灵活运用太少;书本知识太多,实践体验太少。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准确,老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学习方式没有多大改变,应试压力使语文教学脱离了正确轨道。东方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沿袭着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老师的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为代价的老路。课堂上“多教少学”、“

    6、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少教多学”正是针对着课堂教学的这个痼疾而提出来的。“少教多学”虽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至少是一种清醒剂,并且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希望,找到一条出路。 二 “少教多学”与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一致性 在国际上,“少教多学”以新加坡叫得最响亮。总理李显龙首倡,教育部负责全国推行,成为新加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和政府行为,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我们把它引进到国内来,难说不是一种“出口转内销”。因为,“少教多学”与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与课程改革的节能理念也是一致的,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

    7、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这种“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达成是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的结果,其实质则是学生的多学,自主地、主动地学。叶圣陶先生还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大之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而这种“自能”式的学习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多学”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教学状态的下的教师,自然不能“多教”,不能霸占课堂,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无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

    8、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正是“少教多学”所追求的。或者说,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只有通过“少教多学”才能够实现。 三 “少教多学”是解放学生学习“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完成这个任务的唯一途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带着好奇心,挣大好奇的眼睛,去发现一个个未知的世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自主地、主动地去吸收,去发现,去探索;是从熟能生巧到举一反三,再到无师自通,乃至融会贯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我们说要培养学生的这个能力,

    9、那个能力,归根结底,学校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培养其他能力的前提。因为,所有能力的形成,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会学习的人才能学会并掌握做人的能力、做事的能力、共处的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 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得让学生学,并且要多学。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尊重与关怀,给学生充分的发现和质疑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更广阔的实践和展示的舞台,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和限制,真正实行“以学生为主体”,解放学生的学习“生产力”。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最简单、最朴素、最实用的做法就是从“少教多学”做起,让学生行动起来,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去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去实现自己的美丽梦想。倘

    10、若教师以教为主,只顾自己多教,势必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销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被动学习,且学习方式不科学,那就不仅学不到有用的知识,而且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四 “少教多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发展观 “少教多学”的“少”与“多”是个相对的概念,并无确切的划分。教到什么程度就算“少”?学到什么程度就算“多”?甚至有人要用时间去计算,那只能说明他并没有领悟“少教多学”的精神实质,或者只使用一个伪命题来表示对新事物的不满。因此,应该对“少教多学”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定位。“少教多学”不是一个刻板的、凝固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方法

    11、,而是一种行为规X,甚至是一个行为警示。少教,不是数量的减少,而是教得更好,教得更精,教得更加有效。多学,不是数量增加,而是学得更主动,学得更科学,学得更有用。任何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在转化为教学行为时,都必须本土化、本校化、个性化。没有这个“化”,再好的“经”都会被念歪。我们研究“少教多学”,不是要创造出一个“教学模式”供大家去使用,而是希望所有参与这一研究活动的学校、教师,能从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灵活地、恰当地处理“少教”与“多学”的关系,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教风和学风,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促进课程改革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深入发展。少教多学要制定一些原则、

    12、类型等等。 一、以学定教的原则 “少教多学”要以学定教,把学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更加重视学的内容,这样自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长期以来,教师凭着教材、教参备课,写出教案,然后按照教案上课。写教案时虽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整个过程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确定目标,根据知识、能力和审美内容的要XX施教学。教师控制着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控制着话语权,学生被动地跟着走。教师误以为自己教得多学生就学得多,导致满堂灌。 而少教多学则相反,它是学生学习的依据,重心却完全转到学生这一边。它改变了教学流程,教学的起点到终点的顺序不是从教师到学生,而是双向乃至多向的,既可以由教师设定目标,确定知识、

    13、能力和审美要求,然后转向学生,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自主学习,或者学生和老师共同确定,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内容和策略。这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课堂上不仅仅凭借教案上课,还可以由学生凭借学案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促使教学理念的变革,因此在实践中研究它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有效教学的三种类型 “少教多学”要求“少教”,那么就应该教得更加有效。怎么样教学更加精要有效呢? 社会生活和思维的复杂性决定了语言文本的复杂性,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复杂的文本都教给学生,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类型学习。教的内容要符合文本的类型特征。必须这种类型特征的把握应该从把握世界的两种对立的方式入手,一种是审美

    14、的方式,探究形象美、形式美和情感美;一种是理性的方式,以和谐、秩序、简洁、统一的美学观思考与表达。 它们所追求的目标不一样,前者求异,研究与追求形象世界的美,表达的是个体的审美体验,它用艺术形象,把历史与当下的内心情感统一起来,引起共鸣,激发人们的美感,以艺术的方法表达情感的奥秘与价值。而后者求同,追求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概念世界,用概念的逻辑体系来表述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科学条理严谨,规则明确。 它们的认知过程也有不相同之处,前者强调主观感受,借助想象、联想和激情展现个人的才华与魅力,在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领悟中提升自己;后者靠理智,经过推理论证的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根据它们不同的特征,

    15、教学相应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的类型: 1以丰富个体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世界、探求形象美为主要目的教学。这类教学是根据文学作品的阅读特征来设计的,关注学生的体验感受,引导学生捕捉内心被促动的敏感之处。 2以概念知识的认知和运用为目的的教学。学科如果没有概念知识就不是学科,新课改以来有一个误解:语文要有人文性就要消解知识,不再系统教学知识。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3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教学。其实“探究”的方式在前两种学案里面都存在,为了引起重视才把它单独归类。无论是知识的最初产生,还是知识的“再生产”和传播,均需通过探究而进行。只有当人们在已经产生的知识中寻求安逸、不思创造的时候,才会把知识

    16、从我们的复杂经验世界、社会生活中简单化地剥离出来。 实际教学中知识与探究分离,沦为传递、接受、占有的对象,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仅会反过来限制人的理智的探究能力的发展,还会最终使知识本身僵化、腐蚀与死亡。知识变成了“传输物”,它的创造功能被人为剥夺。 三、“少教多学”要坚持“四不教” “少教多学”要通过教师自己的“不教”,给学生增加更多的自主思考、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体验生命顿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遵守以下原则: 1不能激发兴趣的内容不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此,教师也是这样。这是我们课堂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探索前行的不竭动力。当我们自己觉得这些内容无色无

    17、味,让人昏昏欲睡时,就不要讲给学生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此时我们的讲解一定是照本宣科的,而不是声情并茂、眉飞色舞的。要想吸引学生,我们必须对手中的内容进行包装处理,整合、增删如烹饪一样,色香味俱全时,学生才可能垂涎欲滴、眼前一亮,从而实现真正的主体能动,主观参与。 2学生自己跳一跳就能得到的不教。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要善于让学生掌握划船的本领,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在“学海”前从容面对。这就要求教师能甄别教材中的重难点,有针对性、有侧重地讲解,同时善于为学生留足空间,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与习惯。 3不能举一反三

    18、、启发深思的不教。课堂永远应是智慧之花绽放的地方。思维流淌的课堂才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课堂。因此,教师的讲就应服务于学生的学,要善于诱思,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并进行质疑。 4未经慎思的不教。昨天讲过的今天还能讲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是你经过了认真的思索。内容是否还能增添一些新鲜的元素,形式是否符合今天的孩子,细节是否可以更加趋于完美我想,只要你用心思考了,即使所讲的内容“涛声依旧”,也无须指责。事实上,一切都在改变,当我们用心思考时,总会有更多、更新的内容在我们脑中闪现,也一定会有更精、更巧的设计在我们心中浮现。 总之,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教”,让学生在有温度、广度、深度的课堂的浸染中日渐茁壮,让

    19、学生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1、什么是少教多学 人类的某些自然属性是与生俱来的,比如语言能力,汉语中的爸爸、妈妈,英语中的father、mother,日语中的(qi qi)、(ha ha),这些单词的发音都非常接近,说明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天生丽质的。同样人类的学习能力、模仿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如果没有后天教育,那么仲永就会从指物作诗立就这样一个神童,很快退化成“泯然众人矣!”但是如果进行过度地开发和机械教育,那么仲永同样也会像卖油翁一样,葫芦沥油,“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因此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我们认为“少教多学”让学生达到无师自通的一种

    20、水平,是一种积极的教学策略,少教的目的是为了多学,多学的过程是少教,我们探索减少教育环节,减少繁杂的过程,从而能够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样一种目的。 但是“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更高质量、更高技术含量的少教,是给学生开发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这样的空间中掌握更开放、更自主、更科学的学习方式。 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就应该把基础知识夯得更实,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天空,更辽阔的海水。那么鱼儿才能真正地畅游,鸟儿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 2、少教多学的教学目的 不可否认,应试教育、应试学习都是摧残学生自主探究能

    21、力的一种不好的现象。但是现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又容忍这种过程产生,我们没有办法避免,只能通过我们教师的努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特别是在考试的环节上,要进行一些创新、改革,给学生能力的开发和学习精神的发扬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这样才能比较有效地在“少教多学”的策略中,消除一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现象。 3、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国家领导人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人士,包括学生家长很关心、很重视的一个问题。这是一种矛盾,如果变动过大,可能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担忧,这样会不会使学生在起跑

    22、线上有输掉的可能?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少教多学”这种教学策略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开发,能给学生更宽阔的空间。教师的少教实际上是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和更好的方法、策略。 “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策略,在中国教育的发展中,应该是一种自然现象,在世界上也是种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策略的实施中,我们的学生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 什么是“少教多学”? “少教多学”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理念,说古老,是因为早在1632年,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的开篇就把“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理想提出来了,“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

    23、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少教多学”又是一个新鲜的词,因为直到近年,随着对新加坡教育改革的评介的深入,“少教多学”这个概念才逐渐引起我们的关注。 需要说明的是,“少教多学”的理念是夸美纽斯明确提出来的,但是,类似的观点却是古已有之,不论是中国春秋时期孔子的“举一反三”、“温故知新”,还是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体现了与“少教多学”思想的一致性。而中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则很好地诠释了“少教多学”的理念。 “少教多学”是一

    24、个理念,一种策略,一种思想,不是模式。把“少教多学”看做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或者视为教学思想,其内涵应该包含四个层面。 第一,作为教学论发展史上的一个教学理念,是由夸美纽斯提出来,这是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作为教育改革指导思想的“少教多学”理念,是在近年评介新加坡教育改革的同时被引进的。2004年,为解决新加坡教育的弊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果不高,时代所呼唤的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当薄弱。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提出“少教多学(Teach Less, Learn More)”的主X,强调减少教学内容的数量,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质量,培养学生知识建构

    25、的能力。从而掀起了一场以“少教多学”理念引领的教育整体改革。2005年,教育部长尚曼达发表了追求质量:自下而上的创新,从上到下的支持的讲话,并围绕“少教多学”理念的落实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建立起注重质量、学习中的选择和机会的新型教育体制,留出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这样为终身发展奠基。2006年,为了让教育工作者有所依循,教育部在又开发了投入型学习框架“PETALS”。新加坡教育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使人们发现并认可“少教多学”理念的重要价值。 第三个层面:学科教学层面的“少教多学”。今天我们研究的这个“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研究”,就属于这个层面。就这个层面而言,就是

    26、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指导,确定通过教哪些最基本的东西,让学生“学会”,并具备一定的能力,即“会学”,比如能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具有高成就动机和高自我效能感、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等,从而为今后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基础。 第四个层面应该是具体的课堂教学层面的“少教多学”。 “课改”从某种意义上说首先是“改课”,课堂教学改革层面的“少教多学”,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将是一个通过优化教学生态环境,创建师生共学、和谐发展的学习共同体,着眼实效,讲求长效,追求高效的过程。这既是对教学本真的一种理性回归,对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响应,也是对现行教育中忽视学生主体,扼杀学生灵

    27、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彻底颠覆。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从头讲到尾,就是我们通俗说的“满堂灌”,“满堂灌”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就是“堂堂灌”,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很可能都是由老师来组织,讲到底。不论老师讲得是否精彩,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的,毫无个性可言。 上述四个层面相互联系,第一个层面描述的是一种人类教学的理想境界。第二个层面即教育整体改革中的“少教多学”的成功,依赖于第三个层面即具体学科中“少教多学”实施的成功。而最后,必然是以具体的课堂教学为依托来实现的。反过来,没有教育整体改革的少教多学背景,某一学科的“少教”会因受其他学科的“多教”的挤压而难以实现“多学”的目标。在具体

    28、的课堂教学中,某一学科“少教”的课会变质为学生为完成其他学科因“多教”而带来的课业负担的作业课。因此,严格地讲,第一个层面即少教多学的教学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后面三个层面的少教多学的全面实施。 二“少教多学”的核心“少教多学”的核心,最根本的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通过发展学生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少教多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教”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学生更快、更好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而要通过“少教”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多学”,就要求教师有“专家型教师”品质,就是说教师要拥有专业的知识、高效率的工作、创造性的洞察力,并通过反省式思维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正

    29、确与否,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因此,“少教多学”的核心就是提质增效,就是教学相长。通过这个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让师生双方都获得一个很好的提升,课堂成为师生共学、共同成长的一个平台,也就实现了我们教学的一种理想境界。 三“少教多学”的影响 “少教多学”的作为一种主X,流行的时间还不是很久远,但是,“少教多学”的实践却伴随人类教学活动的发展历程。语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只是以往我们没有从这个角度去发现探究而已。 当前,说“少教多学”是一场来自教育体制方面的改革,还为时过早。首先我们现在是研究的初始阶段;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实践的领域还仅限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学科;第三就是大规模的实践尚未展开;第四,其它学科的实践与研究还未开始。但是,随着我们语文学科率先发起了这场教学改革,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教学革命,随着影响的深入,最终引发一场从观念到实践的教育体制的变革,也是可以预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少教多学”作为一种古老的理念,却蕴藏着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的精神元素,我们有理由相信,用“少教多学”来指导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改革是完全可以的。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做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