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7431工作面启封一通三防安全技术专项措施11资料.docx

    • 资源ID:12789457       资源大小:76.69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7431工作面启封一通三防安全技术专项措施11资料.docx

    1、7431工作面启封一通三防安全技术专项措施11资料7431工作面启封“一通三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煤矿7431工作面在工作面回采完回架期间,因支架顶端煤体氧化于2007年2月25日23:30分发生自燃事故,后经采区封闭、注浆等措施,于2007年7月9日各项指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48条规定的 火区熄灭条件,至今已稳定超过7个月,并已于2008年3月已将火区注销(注销批文见“屯能司复【2008】42 号”)。现已具备启封条件,特申请启封。为确保启封、回撤支架期间的“一通三防”安全,特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一7431工作面已注销火区基本情况:1、工作面概况7431工作面位于水平,为综采放顶煤工作面,

    2、走向1234米,倾向长140米。工作面标高-771.98-843.50米。煤厚4.35.4米,平均4.8米。煤层倾角2228度,平均250;工作面储量81.7万吨,可采储量69.4万吨。7431工作面煤层瓦斯含量7.5 m3/t,瓦斯绝对涌出量为4.8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7 m3/t,煤尘有强爆性,自燃发火期为类。2、 工作面已注销火区概况7431工作面2005年9月10日开采,回采结束时间为2007年1月19日,2月2日开始回架,防火措施为上下隅角打两道高分子材料墙,在墙间充填罗克休,并在上隅角往上老塘侧及下隅角往下老塘侧各10米压注罗克休;由于“2.5”运输事故、巷道失修、

    3、春节放假等因素影响,未能正常回架,导致支架上端松散煤体氧化,2月25日23:30分,在回撤第101#架时,发现顶煤异常氧化,出现烟雾,现场立即撤人,设警戒;2月26日12点40分对7431工作面上下两道各打密闭墙,对此工作面进行了封闭。工作面共有支架123架,已回撤100架,尚有23架支架未回撤。截止2008年3月8日,7431工作面采空区共计注凝胶24吨,注浆(粉煤灰)6044m3。2007年3月 16日灾区氧气浓度降至5%以下,CH4含量46%;2007年4月3日空气温下降到26与火灾发生前该区域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2007年7月9日灾区内空气中不含乙烯、乙炔,一氧化碳在封闭期间内逐渐下降

    4、,并稳定在0.001%以下,现已持续稳定7个月以上。目前已注销火区气体情况符合规程第248条规定,达到火区熄灭和启封条件。二、组织领导:为加强7431工作面启封期间的 “一通三防”安全工作,正确地预防和处理事故,矿成立7431工作面启封“一通三防”领导小组:组 长:1副组长:2成 员:3领导小组定期开会分析研究7431工作面启封期间的“一通三防”安全技术工作问题,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开会研究处理方案。三、启封原则:1、启封工作必须在外围巷道修复完毕、风、水、电、通讯、安全监测、外围回撤支架系统等条件具备后方可进行。2、启封期间,破闭、侦察、瓦斯排放工作具体由公司救护大队负责完成,矿辅助救护队做好配

    5、合工作。3、在启封工作完毕后的3天内,每班必需由矿山救护队检查通风情况,并测定水温、空气温度和空气成份。只有在确认火区完全熄灭、通风等情况良好后,经启封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后,方可进行撤架工作。4、启封、回撤支架期间必须确保该区域通风系统稳定。5、回撤支架期间,工作面任何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一氧化碳浓度超过24ppm,工作面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6、启封、回撤支架前所有参与人员对措施要认真学习并签字。启封、回撤过程中生产部门做好整体协调工作,安监部门加强现场措施执行的监督管理工作。四、启封程序启封总的方案:“锁风分段逐步启封法”启封程序:通过观察孔向封闭的材料道压

    6、注阻化低倍泡沫在永久密闭墙内侧再用罗克休材料形成一道临时密闭在永久密闭墙外侧墙掏一个1.5m1.5m的方形孔,在永久密闭墙内侧墙靠近巷道底侧掏一个0.7m0.7m的方形孔,利用密闭内外墙1m长的空间形成气室,用风帘将内外墙的方孔封住,对封闭材料道与工作面空间锁风。派一个不少于6名救护队员的救护小队向佩戴呼吸器进入封闭的7341材料道侦察,尽可能进入到材料道与工作面联结处,并挂一道临时风障使材料道与采面分开(具体见图1)采用局部通风中的“扎风筒法”排放7341材料道瓦斯,瓦斯排完后,在风帐后退0.5m处再施工一道临时密闭(具体见图1)材料道的清理与整修23架支架空间内瓦斯排放排放完瓦斯稳定30分

    7、钟后,恢复正常通风,稳定3天后,方可进行生产工作支架周围的清除防止曾发火地点复燃与预防支架顶煤自燃措施的施工撤架前的准备工作撤架过程中现场安全监测与监督安全措施落实支架的回撤和支架回撤完后对材料道进行封闭。 图1 封闭区域空间示意图六、启封时间安排1、2008年2月2008年3月, 7431工作面启封技术与安全措施的研究; 2、2008年3月 2008年 5月,外围巷道修复、建立临时供电、回撤支架等系统;3、2008年6月2008年7月, 启封已封闭区域、支架回撤、启封后一段时间内连续对原封闭区进行测试与观察工作;回撤支架、封闭。七、工作面破闭安全技术措施因7431工作面启封,破闭工作是整个环

    8、节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危险系数高,特制定本措施。(一)工作地点概况1、密闭情况:7431材料道有密闭两道,两道密闭间距为1米,中间用罗克休充填,两道密闭厚度为0.5米,闭外喷浆厚度为0.5米,如图所示。2、气体情况:2008年2月20日对闭内气体取样化验结果为:一氧化碳 0% 二氧化碳 7.09% 氧气 2.28% 瓦斯 46.1% 乙烯 0% 。(二)破闭前的准备工作1、保证密闭附近有水和压风可用。2、准备6吨阻化低倍泡沫、2吨罗克休、灭火器2台、5个气囊密闭、砖8车、沙子4车、水泥2车在III2下口备用,启封过程中发现复燃现象立即重新封闭。3、7431材料道风门外安装两台局扇(两风机实行

    9、双风机双电源且能自动切换,型号:DBKJ5.6/2*11),600风筒穿过风门接至闭前供风,采用三通和扎风筒法控制供风量,具体风量以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限为准。留有足够的风筒(约80m),用于破闭后的瓦斯排放。(三)破闭安全措施1、成立破闭与掏孔现场领导小组,并将指挥部设在靠近7431工作面材料道风门外,现场领导小组。2、启封方法:采用锁风分段逐步启封法。启封过程应按本措施的顺序逐项进行。3、破闭工作由公司救护大队负责,孔庄矿救护队辅助完成。通风科注浆人员做好注阻化低倍泡沫和罗克休的准备。4、破闭人员应带齐装备:铜制破闭工具(铜锤、铜铲、铜手镐、铜顶斧、铜钎、风镐、挡风帘、风障等)、光学瓦斯检定

    10、器、多功能气体测定仪(氧气、一氧化碳)、瓦斯报警仪、一氧化碳报警仪、氧气报警仪、瓦工工具等,并保证装备性能完好。注浆人员带齐注阻化低倍泡沫和罗克休工具。5、破闭前对封闭区域通风系统进行调整,使密闭墙外侧风流风压大于内侧风压,且压差通过水柱仪控制在10-20Pa之间。 6、破闭前要通过观测孔对密闭墙内气体成分进行测定,了解密闭墙内气体状况。7、在施工前,将水管、风管接到密闭墙前,所需设备与材料运至密闭墙前3m处,并靠巷帮放置,不得影响通行。8、用观测孔注阻化低倍泡沫和罗克休:破闭前先对闭内注阻化低倍泡沫,根据相关计算,向封闭材料道内注5-6吨,即可充满20m长的材料道。再通过观察孔插入6管子(6

    11、管子伸进长度应超出观察孔,同时用黄泥封堵观察孔防治向采空区漏风。)注入罗克休,罗克休应间歇性压注,直至在密闭墙内侧形成一道临时密闭,注罗克休工作按相关规定执行。然后用木条等穿过观察孔探测罗克休墙形成的高度,罗克休墙高度超过观察孔即可。最后用水泥或黄泥封闭观测孔,防止漏风。9、破闭工作:破闭工作严格执行本措施,严禁用风镐及炸药爆破密闭,在施工地点分别悬挂二台瓦斯、氧气和一氧化碳报警仪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救护队员随时检测工作地点气体精确成分,重点检测瓦斯、氧气和一氧化碳浓度。破外侧密闭:因两道密闭内加注了1m厚的罗克休,密闭喷浆较厚,救护队员可采用风镐对外侧密闭进行破闭,具体步骤如下:由密闭中下部

    12、掏孔,然后逐渐扩大,扩至1.5米1.5米方孔即可。并对孔的下方进行支护,防止墙体倒塌。破中部罗克休墙:用铜铲铲除。破内侧密闭:因封闭空间积聚高浓度瓦斯,且对所注罗克休与墙体密合程度情况不明,此闭由救护队员佩带呼吸器破除,应特别注意防止产生火花,具体破内侧密闭的步骤为:先用铜镐将闭外罗克休剥除,然后用铜锤、铜钎等铜制工具由密闭下部靠近底板向上人工开孔,将砖逐块掏出,掏出0.7米0.7米的方孔即可。掏槽过程中,应用水管不断冲刷墙面,使铜器与墙面接触点始终在水的包围下。掏槽人员要注意破闭时封闭区内有害气体的涌出。破内侧罗克休:打开两通道后,破内侧罗克休,用铜铲铲除,严禁产生火花。10、打开通道后应立

    13、刻在两道密闭墙分别上挂挡风帘,形成封闭区的锁风工作。(四)其他注意事项1、破闭过程中如发现有复燃征兆,应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由领导小组决定是否重新封闭。2、破闭工作由公司救护队长协调指挥。3、参加破闭人员,下井用灯应在下井前进行防爆检查。4、救护队设待机小队,以防出现紧急事故。5、其他未尽事宜,遵循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八、工作面已注销火区侦探安全技术措施为了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启封、排放瓦斯和回撤支架具体方案,必须进行侦察,准确探明通风、瓦斯、有毒有害气体、温度、巷道支护等情况,因此,制定本措施。(一)侦察地点及工作任务1、侦察地点:由7431材料道密闭至7431工作面,侦察长度约80

    14、米。2、工作内容:检查并记录封闭区内的温度、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巷道基本情况、支架情况和注浆情况等。并在7431材料道与工作面联接处外部挂一道临时风障(如示意图所示)。(二)救护队员工作的基本原则1、破壁、侦探、排瓦斯工作由公司救护大队负责,孔庄矿救护队辅助完成。2、救护队员何时佩戴、何时摘下呼吸器,要听从小队长的命令。3、小队在封闭区内工作时,小队长应使队员保持在彼此能看到或听到音响信号的范围以内。4、任何人都不准单独行动,严禁通过口具讲话或摘掉口具讲话。5、小队长要经常观察队员的氧气压力,并根据氧气压力最低的1名队员来确定整个小队的返回时间(必须保留不低于5MPa气压的氧气)

    15、。6、救护队员进入封闭区时,要规定返回时间,如没有按时返回,待机人员应立即进入援救。(三)准备工作救护队员带齐装备:呼吸器(最好是正压带面罩)、光学瓦斯检定器、多功能气体测定仪(氧气、一氧化碳)、瓦斯报警仪、一氧化碳报警仪、氧气报警仪、温度计(红外测温仪)、探险棍等,并保证装备性能完好。(四)侦察安全技术措施1、侦察工作由公司救护大队完成,由中队以上指挥员亲自组织和参加侦察工作。2、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在布置侦察任务时,必须讲明已了解的各种情况,并应该做到: 说明执行侦察任务时的具体计划和注意事项。 给侦察人员以足够的准备工作时间。 检查队员对侦察任务的理解。3、侦察工作由不少于6名救护队员的救护

    16、小队佩戴呼吸器进行,一人检查气体、一人做好记录。4、进入侦察区,在行进时要注意淤泥和巷道支护等情况,防止滑倒致使口具鼻夹脱落,视线不清时可用探险棍探测前进。5、侦察人员如在前进过程中因冒顶受阻无法前进时,应检查受阻地点气体等情况,撤出后再由指挥员决定如何处理。6、在侦察过程中,如有1名队员身体不适或氧气呼吸器发生故障难以排除时,侦察人员应立即全部撤出,由待机人员进入。7、侦察结束后,小队长应立即向布置侦察任务的指挥员汇报侦察结果。(五)挂临时风障安全技术措施1、指挥员根据侦察结果,当氧气含量不超过10%时,可进入挂临时风障。2、挂风障工作由不少于6名救护队员佩戴呼吸器进行。3、救护队员带齐风障

    17、工具和运送物料,过人和运料过程中尽量保持两道永久密闭墙上孔口的风帘有一道放下。4、将一氧化碳报警仪、氧气报警仪悬挂在工作地点,方可开始工作,氧气超过10%时,应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5、风障四周用压条压严,要求风障结构牢固,四周较严密。6、工作完成后,小队长组织救护队员安全撤出。(六)其他注意事项1、侦察与挂风障过程中如发现有复燃征兆,应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由指挥部决定是否重新封闭。2、参加侦探与挂风障人员,下井用灯应在下井前进行防爆检查。3、救护队设待机小队,出现紧急事故立即组织抢救。4、其他未尽事宜,遵循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九、工作面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因7431工作面启封,瓦斯

    18、排放工作是整个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危险系数高,特制定本措施。(一)概况1、瓦斯排放地点:7431材料道和7431工作面靠材料道上方的23个支架之间。2、排放地点基本情况:7431材料道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上净宽4.2m,下净宽4.5m,轨道面净高2.6m,净断面积11.31m2。3、瓦斯超限原因:由于2007年2月撤架过程中工作面顶煤发生自燃,对其进行永久封闭,形成无风区域,造成瓦斯超限。4、排放方案:视现场侦察情况,在工作面材料道上口挂一道风幛,将工作面与材料道分隔开,实现锁风分阶段排放,具体见下图,两阶段范围分别为:第一次排放区域:7431材料道永久闭前往里20米长的材料道。第二次排

    19、放区域:23架液压支架之间的空间。或采用一次排放瓦斯。(二)瓦斯积聚体积估算瓦斯积聚浓度约为:46%积聚瓦斯巷道参数:L材料道=20m , S材料道=11.31m2 :L上隅角=20米, S上隅角=.11.31m2 :L工作面=28.75m, S工作面=11m27431材料道内瓦斯量约为:V1= L材料道长度S材料道断面C瓦斯浓度% =2011.3146.1% =104.3m323个支架空间内瓦斯量约为:V2= L上隅角S上隅角C瓦斯浓度%+ L工作面S工作面C瓦斯浓度% =2011.3146.1%+28.751146.1% =250 m3(三)排放最大允许风量估算局扇功率:211KW瓦斯积聚

    20、平均浓度:C=46%局扇全风压风量:Q全=300 m3/min排放最大送风量Q排= Q全1%/C=300 m3/min1%/46%=6.52 m3/min(四)排放时间估算瓦斯排放过程计算;T1=V1(Q排46%)T1=104.3m3 (6.52m3/min46%)T1=35min第一次瓦斯排放时间:约35分钟T2=V2(Q排1%)T2=250m3 (6.52m3/min0.46%)T2=84min第二次瓦斯排放时间:约84分钟。由于可见,第一、第二次再次排放共需时间为:3小时。(五)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1、排放工作由公司救护队担任,孔庄矿救护队辅助完成。救护员必须带全工具(呼吸器、光学瓦斯检

    21、定器、瓦斯报警仪、风筒工具等)并保证其性能良好。2、排放方法:采用三通和逐段扎风筒增阻排放法控制送风量。3、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悬挂瓦斯、二氧化碳便携仪且瓦斯浓度 1.5% 、二氧化碳浓度1.5%。严格控制排放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严禁“一风吹”。 根据探险情况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好分工,参加人员要密切配合。排完瓦斯稳定30分钟后,恢复正常通风,气体情况稳定3天后恢复供电。4、排放瓦斯流经路线:7431材料道7431回风巷2人行上山 5、撤除人员:撤除2人行上山、2补回、2轨道、2集中回风巷、人行、1轨道、-150总回2采区以西以及2采区(除2泵房)、1(除-620泵房)所有与排瓦斯无关

    22、的人员,并撤除7431材料道闭前至2人行二甩道内非救护队员。所有撤除人员都应撤出警戒点以外。警戒位置:(1)7431材料道风门(2)-785大巷绕道与2人行上山联络巷的风门(3)2泵房通道(4)2人行通道口(5)2轨道上山上口联络巷风门(6)东二下车场(7)2轨道上口(8)8333回风巷下口(9)1人行-620联络巷(10)1人行下口(11)1四甩道皮带绕道风门(12)1四甩道车场风门(13)东一回头轮风门前(14)1上变(15)1轨道车场绕道大巷口(16)-375轨道大巷西翼以上具体位置见7431瓦斯排放示意图。6、停电范围:切断7431材料道至7431回风巷、2人行上山、2补回、2轨道、2

    23、集中回风巷、1人行、1轨道、-150总回2采区以西以及2采区(2泵房除外)所有电气设备的电源。停送电工作由机电科负责,要由熟悉该区域供电线路的机电人员负责停送电工作,并且要互相协调,服从指挥。7、检查瓦斯地点:(1)排放前:准备工作完毕后,排放瓦斯前,必须检查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地点附近10米以内瓦斯浓度,瓦斯浓度0.5%时,方可人工启动局部通风机,严禁盲目开动局扇,局部通风机设专人管理。(2)排放时:即局部通风机启动后,在回风汇合均匀处应设2个以上检查瓦斯浓度点,以便控制排放浓度,由救护队员佩戴呼吸器在规定的检查点测定瓦斯,当瓦斯浓度超过1.5%时,立即指令调节风量人员减少送风量,确保巷道排出

    24、瓦斯在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不超限。待风筒出口前方一段的瓦斯浓度不超过1.5%时,接上一节短风筒,加大射程排放前方瓦斯,达标后取下短风筒,接上长风筒,依次逐段排放。8、排放过程中如遇到冒顶区等无法继续向前排放时,现场领导小组必须向地面总指挥汇报冒顶的范围和采取措施的初步意见,经同意后可暂停排放。9、排放工作必须在措施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在规定时间内如不能完成排放工作,现场领导小组必须及时向地面总指挥请示,征得同意后方可继续排放,重新排放时需另行制定措施,并按上述步骤逐步进行,直至全部排放完积聚的瓦斯。10、排除第一阶段的瓦斯后:经过检查,证实整个材料道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二氧化碳不超过1

    25、.5%、氧气浓度不低于20%,经1天稳定后,在靠近风障0.5m处新建一道临时板密闭。再经过1-2天巷道清理与修整后,撤除临时板密闭,进行第二阶段瓦斯的排放。11、在第二阶段瓦斯排放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中的1-9项条款。12、在第二阶段瓦斯排放结束后的3天内,每班必需由矿山救护队检查通风情况,并测定水温、空气温度和空气成份。只有在确认没有复燃征兆、通风等情况良好后,经现场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进行撤架工作。(六)其他注意事项1、认真向所有参与排放工作的人员和单位传达贯彻排放措施,同时要讲清排放地点的通风系统和相应的避灾路线。2、通风部门要安排人员对排放地点附近的通风系统作相应的调整,确保排放

    26、时通风系统稳定可靠。3、要绘制排瓦斯区域通风系统图,在图上标明警戒位置。要明确排放瓦斯指挥人员和设警戒负责人。警戒人员不接到通知,不许撤离警戒位置,谁安排的警戒人员,谁下令撤出。现场总指挥需指派人员对上述地点的停电撤人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在所有可能进入上述地点的安全出口处设好警戒哨,以防人员误入。4、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现场负责人向地面组织指挥者报告并请示开始排放,得到许可后,下令排放。5、排放时应逐段恢复通风,一次只能延接一节风筒,禁止一风吹,掐开及接风筒时应防止产生火花。严格按照最大允许风量来控制风流,并不断检查回风沼气,使排出的风流在全风压汇合处(7431回风巷)的 CH4 的浓度不超过

    27、1.5%,CO2浓度不超过1.5%。6、严禁局部通风机发生循环风。如发生循环风,应立即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转,消除循环风后再继续排放工作。7、救护队应设待机小队,以防出现紧急事故。8、安检人员应现场对措施落实及实施情况进行监督。9、排放工作由公司救护队长现场指挥。10、排放工作在矿调度室的协调下进行,排放前后应向调度室汇报。11、排放时的总负责人是丁长忠矿长,排放前应明确参加人员及各自担负的责任。12、其它未尽事项按煤矿安全规程和作业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十、工作面回撤支架期间“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为确保启封、回撤支架期间的“一通三防”安全,特编制本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一) 撤架之前 1、依据工作

    28、空间瓦斯不超限为原则,并结合设备功率以及人员、风速等条件,在满足通风要求的条件下,实行压人式供风,通风机型号为DBKJ5.6/211,风筒直径为600,风量控制在300m3/min以内,并采用双风机双电源,并有自动切换功能,设专人挂牌管理。2、待23架支架空间内瓦斯排放工作结束,在靠近采空区侧和上隅角用罗克休高分子材料进行喷注,以便在采空区与支架间形成一道隔离墙。3、对曾发火地点每隔1m和每个支架架缝要插压注短管和埋设煤温测定探头,并压注罗克休封闭材料,当煤层顶板出现下淋时,即停止压注工作。4、加强对该区域通风设施的维护,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5、撤架前,用水管对煤壁及支架周围空间进行冲涮,杜绝

    29、煤粉尘堆积现象的发生。6、在撤架过程中,成立领导小组,一切撤架工作要绝对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整个撤架过程中,必须有公司一个救护小队队员在现场待命,孔庄矿救护队完成现场气体及煤温的检测任务。(二)撤架期间1、在回撤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在回风流和工作面分别安设CH4、CO、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同时工作地点应悬挂瓦斯便携仪及一氧化碳便携仪。每20分钟由救护队员用CO鉴定器、瓦斯报警仪、氧浓度测定仪对撤架周围的环境检测一次,一个小班对回撤空间的回风取气样进行化验与分析,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原着火点、煤壁、支架顶煤的温度进行测定,做好记录,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现场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下达处理命令,并进行相

    30、应处理,拆架期间由救护队三班现场监护。2、每个工作小班向采空区侧与采空区上隅角压注阻化低倍泡沫,每次注泡沫时间为30分钟,要求泡沫稳泡时间大于24小时,并能充填采空区侧与上隅角的所有缝隙。3、每台支架撤出后,立即用水管冲涮支架顶煤和煤壁,防止煤尘飞扬,同时也起到降温作用。4、在撤架期间若出现煤层复燃征兆,应立即报告现场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组织制定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5、缩短撤架时间,力争15-20天内完成全部设备的撤除和搬运工作。6、根据撤架工作的进程,矿相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完成各项工作,以保证撤架期间的安全生产,若在撤架期间,发现其它新情况,将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立即采取处理方法,随即编制补充

    31、措施。 7、在回撤支架过程中,现场备有足够罗克修、阻化泡沫药剂、快速密闭材料及相关设备。(三)撤架之后 1、撤架之后立即对材料道重建永久密闭。 2、密闭墙建好后立即对墙体及墙前巷道进行喷浆处理,墙体厚度不少于500mm,巷道喷浆长度不少于5m,喷浆厚度不小于100mm。 3、两道封闭后及时进行大量注浆。(四)有关安全注意事项 1、回撤支架过程中,材料道要保持畅通,撤出的支架及设备必须及时回撤,保证正常的通风断面。 2、工作面支架拆除过程中加强对通风设施的维护,保障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得随意毁坏通风设施,不得任意改变通风设施的状态,任何人发现通风设施处于不完好状态时,应该立即向矿调度室和通风科汇报,并作临时处理,保证工作面的正常通风状态。 3、其他未尽事宜,遵循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十一、工作面等地点压注胶体的技术安全措施为防止工作面回撤支架期间工作面等地点发生自燃发火事故,如果发现支架


    注意事项

    本文(7431工作面启封一通三防安全技术专项措施11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