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

    • 资源ID:12788925       资源大小:29.2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

    1、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名师优秀教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精品文档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 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二、方法与过程: ?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四、讲授新课: 一、单元序言分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1 / 25 精品文档 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古代的朝代: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

    3、的内容。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导入新课: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夏商的政治制度 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 “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就派鳏去治理洪水,但鳏没有使洪水驯服。鳏的儿子禹就自告奋勇地要求继续治水。他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从而制服了洪水。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正是因为他治水有功,才被2 / 25 精品文档

    4、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设问:请观察一下教材中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时的夏禹有何变化, 这时的夏禹因为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1(王位世袭制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内部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选贤与能”。 设问:成为夏国王的大禹还会继续推行禅让制,选出他的继任者吗, 材料分析:禹继位后,社会进一步发展,阶级已经形成,组成国家的各政治、军事要素已经具备,国名“夏”,禹就是“夏后氏”的第一位国王。?他的儿子启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

    5、禅让时代”结束,“夏传子,家天下”的时代开始。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他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杀掉益而继承王位。这说明我国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已被王位世袭制取3 / 25 精品文档 代,中国社会也由“天下为公”的时代进入到了“家天下”的时代。 提供两段材料给学生,可比较分析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与阶级社会的“家天下”: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

    6、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终弟及这种形式。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商朝为例说明。在中央,最高统治者为王,设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卜、祝、史负责占卜、祭祀和记录王朝大事;武官师执掌军权,各类官职的主要职能划分非常清楚。在地方,商时期方国林立,方国首领被商王封赐为“侯”“伯”等,他们对方国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同时对商王效忠,定期纳贡、朝见,并奉命征伐。 4 / 25 精品文档 西周的政治制度 前1046年,陕西一带周部落首

    7、领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西周强盛时控制的地区,已经远远超过商朝。 材料说明:“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西周控制区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辽宁,南达长江,是三代中疆域最大的王朝。 情境设置:对于如此庞大的王朝,作为周王,怎样才能有效地统治, 1(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的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 情境设置: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 分封制的内容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

    8、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尽到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 5 / 25 精品文档 分封制的影响 设问:当周天子把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以后,他们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是否真如周天子所想,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教师总结:认识分封制的影响,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当周王室力量强大时,就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过诸侯国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力量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强,并威胁到周王的统治

    9、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2(西周的宗法制 设问:在分封制下,为什么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王室贵族, 同姓王室贵族和周王的关系最亲。他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而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它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宗法制的含义 简单说即宗族的法规。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6 / 25 精品文档 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庶嫡系统的办

    10、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 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庞大的宗族网;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影响:确立一整套分配与继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家国一体。 早期国家制度以宗法制为核心,用分封制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用世卿世禄制为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 总结:在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规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会统治秩序,分封制则保证了周王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它们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持西周社会秩序正常运转。 四、知识与能力巩固。 单项选择题 1(商朝时,负责占卜祭祀

    11、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官员是 A相、卿、师 B卜、祝、史C相、师、卜 D师、卜、史 2(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夏商的制度区别很大 B夏商的制度有继承关系 C商周的制度区别很大 D商周的制度有继承关系 7 / 25 精品文档 3(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所反映的是 A封建制度的建立B实行分封制C行省制度的实行D推行郡县制 4(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 5(周初实行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A排除异性贵族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巩固统治D掠夺地方百姓 6(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

    12、系的重要因素是 A血缘 B地域 C信仰D出身 7(西周宗法制下,在诸侯领地内,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各子称为 A侯 B伯 C卿大夫 D士 8(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小宗必须服从大宗C嫡长子继承制D宗族内分大宗和小宗 问答题 欣赏下列两幅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两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两种政治制度,8 / 25 精品文档 简述这两种制度的主要内容。 依据上述内容,简要指出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BDBBCACC 分封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内容:?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尽到镇守

    13、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宗法制的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庞大的宗族网;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特点:严格的等级制度;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五、教后记: ?就“夏朝是如何建立的,”这一问题,学生一般都能说出“大禹治水”的故事。当看戴冠冕的夏禹这幅插图时,学生还试图从服饰和神态两方面来说明成为夏国王的大禹。这展示了学生看问题的多角度。 ?王位世袭制的产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本题设问是上课临时让学生回答的,教师预先备课并没有考虑到,或者考虑到了,但认为学生思考有些困难,故未列入教学内容。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令教师喜出望外。应

    14、该说,学生思考得也较有深度。如:王位世袭制的产生,使中国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王位世袭制取代了民主选举9 / 25 精品文档 的禅让制,这是进步的。 ?提出问题“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讨论较热烈,发言覆盖面也较广。 ?在讲到“分封制被破坏”这一内容时,教师临时设问“分封制是否有隐患,”,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迅速反应、讨论,从而正确理解分封制为什么导致王权衰微、诸侯争霸,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问“分封制的隐患以后是谁解决的,怎样解决,”从而为第2课“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埋下伏笔。 ?学生的疑问:什么是九族, 资料说明:族,表示亲属关系。“九族”

    15、之说最早见于书?尧典:“以亲九族。”九族所指,历来说法不一,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 从自己算起,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称之谓九族,具体的来说这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父、子、孙、曾孙、玄孙共九代。史载燕王朱棣率兵入京师,夺得大权后命方孝孺替他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不听,被杀害。当时受株连而遇害的达847人,就是灭九族的。灭九族时,对已死去的要劈棺鞭尸。 指异姓亲族,即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这样合起来共九族。 教学反思 10 / 25 精品文档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 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掌

    16、握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的内涵,理解秦朝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权威性。 2、 剖析秦朝重要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 专制皇权的作用。 3、 了解和掌握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探究封建专制皇权对秦王朝的强 盛和灭亡的双重作用;正确地评价秦始皇。 过程与方法 1、 提出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2、 利用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发展过程。 3、 利用历史资料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到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 11 / 25 精品文档 2、 认识到秦

    17、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 教材分析 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因暴政短命而亡,但极具开创性,特别是通过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通过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影响深远。 重点: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难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四、 教学方式 1、 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取、舍和整合。 2、 对教材比较明晰叙述内容,可以略讲,以学生讲授为主。 3、 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

    18、材料。材料包括老师根据主题的需要增加的史实资料和时 事资料,还包括各种图片资料。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 4、 在辩论中不断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 12 / 25 精品文档 五、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显示 古风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思考:?诗中“秦王扫六合,

    19、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诗中的历史人物为何落到“金棺葬寒灰。”的下场, ?诗人对他的叙述评价是否客观,为什么, 讲授新课 思考:在群雄逐鹿中原的战国时代,为什么偏偏只有秦国能够异军突起而有实力消灭其他六国呢, 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一、秦的统一原因 主要原因:商鞅变法,国力强大。 思考: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什么意思, 13 / 25 精品文档 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全国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控制。 请一位同学归纳一下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秦之后的措施, 措施: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

    20、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皇帝制度 请一位同学当秦始皇,说说他怎么样确立“皇帝”的称号, 古人都以“王”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但朕觉得寡人完成了统一大业,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事业,功高盖世,如果还以“王”来作为称呼,不足以显示朕的权势以及地位。朕曾让群臣商议过,但他们上的“泰皇”朕也不满意,所以朕决定去掉“泰”字,加上“皇”字,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通史概要: 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14 / 25 精品文档 会。公元前21世纪,中国

    21、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经过商朝的发展,西周时期,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繁荣阶段。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汉代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时期。隋朝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繁荣的局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树。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初中新课标中和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在七年级、册。

    22、初中新课标简单涉及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有:世袭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皇帝制、郡县制和秦朝的疆域,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初中新课标没有涉及但高中新课标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西周的宗法制,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的政治制度,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废丞相设三司、设内阁,清朝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5 / 25 精品文档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

    23、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建议: 、中国早期社会的年代较为久远,对大多数高一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较为模糊。建议在导入中回忆初中时原始社会的基本情况,适当介绍夏商周更替概况,以利于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如对西周代商的历史更替的交代,可以更好地解释西周实行分封制

    24、和宗法制的背景。 、本课讲述了古代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主要叙16 / 25 精品文档 述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秩序。其中重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应讲清分封制的起止时间、目的、内容、影响和破坏;宗法 制要讲清内容、特点和深远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运用以史料分析,看图论史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 、本课主要讲述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同时兼及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如在叙述夏商周政治制度时,提到夏禹、夏启、商汤、纣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召公、微子等历史人物;武王伐纣等重要历

    25、史事件。对于这些事件、人物可以有选择地简单介绍,以增强趣味性。但重点应放在叙述和解释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上。 、本课各部分包括课前提示、正文、“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等阅读材料、图、表以及课后的“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都是本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各部分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可以有效地起到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以用商代青铜方鼎的图启发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而且引起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用课文中第一个“学习思考”,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用课文中第二个“资料卡片”,能更清晰的了解西周分封诸侯的情况。在17 / 25 精品文档 讲

    26、授本课时,有些课文的底注也不应忽略。如“封建”的注文实际上注释了一种学术观点:课本是主张战国封建说的,因此指出西周的“封建”只不过是“分封诸侯国”,而并非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本课和本模块其他各课的有机联系,也应该在讲授时注意。如本课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破坏,这就给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作了铺垫。 、可以通过解决课后的“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作为小结,总体概括,使本节知识结构完整、系统。 二、走向“大一统”和秦汉政治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秦统一六国与秦朝疆域,秦汉中央官制的构成和特点,

    27、郡县两级制,焚书坑儒和挟书律。 、过程与方法: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课时:1、5课时。 18 / 25 精品文档 重点难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丰富、充实而课时较紧张,因此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海内为郡县”和“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两目是教学重点。正确区分“

    28、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君主专制”指的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第一目“六王毕、四海一”,主要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及其后继续开疆拓土的情况。一是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二是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三是将西南夷纳入版图,秦王朝在这些新征服地区设置郡县进行行政管理,并兴修水利工程和交通路线,发展经济,加强边境与内地的联系,巩固统一。数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秦朝的疆域图来讲解秦朝开疆拓土的情况。 、第二目“海内为郡县”,介绍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的确立及其主要特征。首先应指出郡县的出现并不是

    29、从秦朝开始,而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关于分封与郡县之争只要了解两派的代表人物即可,重在引导学生探19 / 25 精品文档 讨为何李斯的主张和郡县制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 主要判别有两点:一是直属中央,二是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汉初在地方实行分封与郡县并行,到汉武帝时削除地方割据,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第三目“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讲述秦王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及其职能。教材对于秦朝的中央官制采用了“三公九卿”的说法,要求学生掌握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主要职能,至于九卿及其主要职能不要求学生完全掌握,能大概了解即可。朝议制度是秦王

    30、朝政治的一大特色,既要指出其可集思广益的好处,也要点明其局限性。 、第四目“挟书律”,主要讲述秦王朝实行思想专制的情况。秦王朝的思想专制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焚书坑儒,二是挟书律。要点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与挟书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达到政治上巩固统治的需要。教学中可结合教材中的“学习思考”:如何评价秦朝的“挟书律”,来分析挟书律的实质,根本目的及其作用。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0 / 25 精品文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

    31、和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和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的课标要求是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关于政治制度涉及面较广,教材讲述的五方面内容主要是体现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与21 / 25 精品文档 强化。内容丰富,充实因而课时较紧,因此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第一目“法令出一”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