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模块6.docx

    • 资源ID:12777004       资源大小:152.21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模块6.docx

    1、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模块6模块6 导学 模块概述在本模块中,我们将介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不同定义和理论内涵,并通过案例研讨使学员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表现方式,以及整合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之后,我们将应用这些知识改进在模块3、模块4中的教学设计成果。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工具;资源;教学模式;问题;策略;单元综合教学。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讨技术整合的问题与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分析提升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两个“影子”案例对比表整合问题研讨记录表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成果模块6 活动1 第1步 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在这一个步骤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讲解“信息技术与

    2、课程整合”概念的各种定义。在信息技术支持教和学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概念。事实上,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整合作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讲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概念,存在多种的定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

    3、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最优化。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课程整合是指在学术性知识的日程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加强学和教的过程。美国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模块6 活动1 第2步 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将对教学案例展开分析,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内涵。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将对教学案例展开分析,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内涵。案例6-2 认识健康与心理健康在认识健康与心理健康主题学习中,教师首先通过演示文稿明确主题,列出学生需要探讨的问题。在学生理解了这些问题以后,进行全班分组并明确小组分工,展开

    4、研究。 各小组对问题分别展开研究,利用包括网络及其他常规资源等多种获取途径,搜集关于健康的资料,并对所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判别、筛选、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并用PowerPoint把研究结论制作成研究报告。 接下来,全班同学按小组把研究成果在班内进行展示交流,互相提出修改建议。每个小组根据全班讨论结果修改研究报告,使之更加完善,以便在更广范围内(如因特网)进行交流和展示。最后,教师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研究结论给自己或家人制定一个健康计划。 案例6-3 琼斯女士的电脑(来源: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课程与技术整合,原著:美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国家教育技术标准项目组,译者:祝智庭、刘雍潜、

    5、黎加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2.9,P5)琼斯女士用字处理软件生成学生读物,用数据库保存学生的档案,用电子表格跟踪学生的成绩。她经常通过因特网获取别人对课程的想法,用电子邮件与其他学校的老师保持联系。琼斯女士认为自己是技术使用型教师。然而,在课堂里,学生并不使用计算机,因为这台机器被认为是教师专用机,放在琼斯女士办公桌后面的专用桌上。专家点评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界定,是一种典型的工具观。它认为:“使用技术的课程整合涉及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融合进来,以促进对某一知识范围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允许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

    6、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信息并专业性地表达出来,技术整合于课程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因此,案例7-3中琼斯女士采用技术完成个人计划,使得她在成为一个技术使用型教师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但是,她关于技术使用型教师的界定忽略了关键的一环:要真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必须亲手使用工具。伴随着技术的使用,学生会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获取自己的知识,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琼斯女士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既要想出办法来激发学生的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又要教授那些繁杂而高强度的课程这些课程是学校为了达到所在州和国家的标准而设计安排的。”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

    7、功能当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时,其教学应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资源获取、加工、利用:用来获取资源信息,并对所获取的资源进行加工和进一步利用。例如,Google、XX等搜索引擎;知识创建、展示、演示:用来创建或形成新的知识,或呈现和展示这些知识。例如,概念图、PowerPoint等;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用来模拟事物或实验发生的真实情境或活动过程。例如,交互动画、微世界等;交流、通讯、协作:用来为教学参与人员提供交流、通讯或协作功能。例如,QQ、MSN等。练习、测试、评估:用来为教学提供练习、测试、考评或评估功能。例如,智能题库、测试软件、电子学档等。 模块6 活动1 第3步 研讨

    8、技术整合于课程的表现方式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将对多个教学案例展开小组的讨论,从而理解和识别技术整合于课程中的常见的表现形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零敲碎打的行为,而应该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与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找到整合实践点,形成一套比较全面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使课程整合有效进行和持久发展。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英小学多年探究性实践,形成了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基础课、探究课、拓展课的整体思路,并找到了在课前、课堂、课后开展整合工作的具体办法。该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模式(如图7-1所示)值得借鉴。 1.请你研讨下面两个案例,并分析、对比信息技术在这两个案例中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并请与学伴研讨交流

    9、,分析对比信息技术在这两个案例中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将你的分析填写在表格7-1中。案例6-4 影子演示:我的好朋友来源:山东省淄博师范附属小学 孟强;演示软件在配套光盘:模块6影子演示)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中有一篇描写影子的课文,把影子比作小黑狗和好朋友。教师用Authorware制作了一个课件(图72)。该课件分为三部分:看图、学文、字形。在看图部分,教师用四个动画向学生阐述了太阳与物体之间相对位置不同导致了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四种情况(如图72所示)。在学文部分,课件展示了与影子有关的字词句供学生朗诵和识记;而在字形部分,课件通过相关字词句的字形和朗诵进一步学习该部分内容

    10、。请观看影子演示课这个案例是典型的演示型教学软件,适合于支持基础课的授导型教学。来源:山东省淄博师范附属小学 孟强;演示软件在配套光盘:模块6影子演示)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中有一篇描写影子的课文,把影子比作小黑狗和好朋友。教师用Authorware制作了一个课件(图72)。该课件分为三部分:看图、学文、字形。在看图部分,教师用四个动画向学生阐述了太阳与物体之间相对位置不同导致了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四种情况(如图72所示)。在学文部分,课件展示了与影子有关的字词句供学生朗诵和识记;而在字形部分,课件通过相关字词句的字形和朗诵进一步学习该部分内容。请观看影子演示课这个案例属于探究

    11、型教学设计,这样的设计框架即可用于探究课设计,也可用于拓展课设计。2.请你研讨下面案例,并进行策划创意。请每个小组策划一种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参考以下问题: 创设什么样的学习情境? 包括哪些不同角色?各角色将进行什么活动? 利用什么技术支持各角色的活动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如何评估此模式的教学成效? 【案例】6-6 CCTV-2 “开心辞典”节目的启发在CCTV-2 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会向竞答者提出一系列问题,竞答者除了自己回答问题之外,还可以利用有限的机会寻求帮助:(1)观众投票;(2)电话求助;(3)“专家”戏说(由演员模仿专家戏说典故)。案例6-6:CCTV-2 “开心辞典”节目

    12、的启发在CCTV-2 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会向竞答者提出一系列问题,竞答者除了自己回答问题之外,还可以利用有限的机会寻求帮助:(1)观众投票;(2)电话求助;(3)“专家”戏说(由演员模仿专家戏说典故)。 有一次,一位来自上海的女孩能够成功回答许多问题,但还是遇到三个自己无法作答的问题,聪明的她通过运用适当的求助策略获得了成功: 问题1:歌曲“敖包相会”中的“敖包”代表什么?求助策略:请现场观众用表决器投票,然后尊重多数观众的应答。 问题2:小孩的乳牙有几颗?求助策略:打电话请教舅舅(或许舅舅是医生)。问题3:乌纱帽是哪个朝代出现的?求助策略:请扮演专家的演员戏说。这个节目设计的巧妙之处是引入

    13、多元角色,利用多种技术支持多向互动的活动模式(图7-5),包括电子表决,电话咨询,演员表演(“专家”戏说)。借鉴这样的互动结构,我们可以再创造出多种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模式,且通过技术支持使教室空间与社会空间连接起来。图7-5 “开心辞典”节目的互动模式【拓展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资源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与教学研究者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展开了大量研究,提出了有关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请阅读本文档中的常见网址。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可以浏览该文档中所列的网址,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探讨整合问题请你比较案例7-4和案例7-5,结合你自己的教学实践,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哪些

    14、常见的问题?请你提供你身边的案例来说明?教学模式国内外专家对教学模式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与分类。何克抗教授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祝智庭教授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诸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的结构性表示,从传统意义上按要素之间关系可分为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中心以及知识为中心。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技术要素的介入使传统教学互动关系发生了变革,形成了教师-学生之间的民主关系,学生-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学生-知识之间的探究关系。”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多是直接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则重视高投入度(参与度)、高级思维水平的智力

    15、任务。整合了信息技术的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技术工具,以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合作交流与问题解决,改进评价反思,从而促进智力任务的顺利完成。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整合技术课程中,教师成为学习的帮促者,为学生设置学习目标、提示多样化资源、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需要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提供解决问题的支架。当然,有时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直接接受,也会是更好的选择。总之,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之间权衡取舍。模块6 活动2 研讨技术整合的问题与策略在本活动中,通过学习,能够归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发现课程整合的常见问题总结课程

    16、整合的常见问题探讨课程整合的优化策略分享课程整合的优化策略整合问题研讨记录表问题现象与对策表模块6 活动2 第1步 发现课程整合的常见问题在这个步骤,我们将结合自身经验展开小组研讨,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案例】6-7 感悟亲情1.首先,阅读以下的教学案例,认识其中的整合误区和相关原因。在作文课感悟亲情教学中,教师制作了包括音乐,幻灯片,视频等内容在内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自顾自地一路点来,讲解过程变成为一场“多媒体秀”。学生则只能随着屏幕所呈现的内容,步步紧跟,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没能得到充分体现。专家点评在该教学中,教师把教学

    17、内容全部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但却丝毫没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整合”成了教师的单边行为。这种技术应用方式还只是停留在整合的初级阶段,不能起到深化课程改革的作用。 2.在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中,你是否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整合问题?与小组学伴研讨和归纳这些问题,并填写在表格“表6-2 整合问题研讨记录表”中。表格“表6-2 整合问题研讨记录表编号 问题/误区 1 在教学中,有许多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课件。课件的内容容量大,学生看得眼花缭乱。2 在教育公开课中,教师必须用课件,不用课件就直接定为传统课,用了课件就是现代技术信息教育课。3 在课中,课件的容量很大,教师的教学跟着课

    18、件走。而且有许多都是拓展内容。4 课件的内容大多是知识性的,研究型的不多。学友观点编号 问题/误区 1 我在网络教室上School lives上采用数字化平台上的,上完课后,我觉得师生间、生生的情感交流没有平时我们在教室里那么亲切,学生的信息素养永远达不到我们老师想象的水平。虽然我及时做好了预设,但我的教学还差一段。2 我觉得在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时,我们往往很容易忽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该让学生操作的用计算机来操作,该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才能得到的结论却用网页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往往有些小学生不是显得无所适从,就是老师说一说,动一动,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

    19、很多,我想,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呢?原因有几个:其一,有些教师的观念还没真正转变,还停留在形式的整合上;其二,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如网络教学的真正优势在哪儿,导致滥用;其三,没有充分把握本学科的学科特性,在整合中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科的特点,进而就无法体现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先进理念,由此看来,我们要做好整合工作,既要充分把握媒体的特点,更要深入理解本学科的课程目标,才能做到恰到好处,有效整合。3 有这样的现象:我们有些老师在上课前就定下了目标,要充分展示信息技术的威力。其实在上课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落实教学的任务,解决知识认知和传授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对媒体对于课堂教学是否有帮助,运用何种

    20、媒体更有效进行思考。信息技术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目的。不能为了运用而运用。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中的问题。4 学习的核心我认为在于思考,现在很多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低效现象还在于缺少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过多的人机交互,有时就难免缺失了人文关怀,如果是没有想像力的人来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课那便是受罪。模块6 活动2 第2步 总结课程整合的常见问题在这个步骤,学员们将总结自己所发现的常见的整合问题。在主讲教师引导下,推选小组代表简要分享你们小组整理的常见问题:在全班分享时,不需要再重复其它小组所列举过的问题。在听取其它小组的问题时,如果发现有你们未考虑到的问题,请把它及时记录在“表6

    21、-2 整合问题研讨记录表”中。模块6 活动2 第3步 探讨课程整合的优化策略请你与小组学伴一起分析课程整合中存在的下述问题现象,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策略。问题现象7-1 技术喧宾夺主(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有一节小学语文课葡萄沟,学生在网上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查询葡萄干生产工艺,教师还设计了孩子画葡萄、品尝葡萄干的环节,忙活了半天,惟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整节课因技术应用的不合理而支离破碎,有意无意间语文课变成了活动课。【问题透视】在整合过程中,教学目标出现偏移。信息技术喧宾夺主,课程成了技术和资源的展示,而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学科能

    22、力,课程学科目标被忽视。这种缺乏目标的技术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几乎没有多大作用。 【解决策略】_问题现象7-2 公开课的“技术秀”目前,尽管有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课,然而它在实际学科教学中却应用得很少。许多整合行为只是为展示需要而设,没有深入到日常教学中。公开课“作秀”的背后蕴藏着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困扰:许多一线教师表示,考试的压力迫使学校和教师倾向于采取填鸭式的口授式教学,而无暇顾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践。这是因为,尽管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但当采用技术时,许多教学内容都无法在原先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无法落实。在单一课时或课堂教学中,一些精心设计的

    23、整合技术的教学活动难以展开。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内容都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如果强行使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所有内容的教学,反而适得其反,加重了师生的负担,效果又不明显。【问题透视】当技术作为一种新要素引入到教学中时,必然对传统的教学结构产生影响。以课时为设计单位、局限于教室物理时空的思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了限制,使得教师无法在更广阔的教学时空上进行全局设计。【解决策略】_问题现象7-3 在网络资源中迷航周老师感到很兴奋,因为她发现了一个“好”网站,上面提供了很多整合技术的课程和相关资源。结合她将要上的“脊椎动物”单元,周老师找到并下载了一门课程设计以及整合技术的工作表。该单元的工作

    24、有两个技术整合活动:找到并列出有关脊椎动物的信息网站列表;在学习完网站上的内容后写一篇有关脊椎动物的小论文。上课那天,周老师向学生们讲述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并关照学生在浏览网站时多做记录,以便参引这些网站来写论文。然而,由于课程设计中有太多关于脊椎动物的信息和网站,学生反而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访问哪个网站,该看哪些信息。此外,许多网站内容对这些孩子来讲显得过难,内容不易理解,因为它们是为成人或高年级学生而设计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尽管做了记录,也写了论文,但最终效果却不理想。【问题透视】网络学习资源虽然丰富,但它的开放性和不定性却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果网络资源使用

    25、不当,会使学习者出现信息迷航或信息过载的现象,达不到原先设计的教学效果。【解决策略】_问题现象7-4 炫耀高技术有的老师认为,越是采用高级的技术软件,就越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教学课件越是新颖,所用图片、动画和音响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的作用;或者,有老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的技术手段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力度。在这种误解下,许多老师大力开发“精品课件”,以便在公开课上“亮相”一回,结果却导致了学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术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问题透视】教师盲目地关注技术、追求技术,为技术而用技术。课程整合的焦

    26、点被放在了具体技术手段上,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上。【解决策略】_问题现象7-5 课堂管理失控在许多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技术问题束手无策;或者不能对学生的教学进行有效地引导。例如,在让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时,往往是由一、二个“小能人”包揽一切,其他同学无所事事。又如,在让学生用技术分组展示学习作品时,各小组通常只关注自己的展示内容,而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问题透视】对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施经验,不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引导,结果使得学生“放任自流”,不但没有发挥整合优势,效果反而更差。【解决策略】_表6-3 问题现象与对策表问题现象7-6 技术喧宾夺主问题透视 在整合过程中,教学目标出现偏移。信息技术喧宾夺主,课程成了技术和资源的展示,而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课程学科目标被忽视。这种缺乏目标的技术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几乎没有多大作用。解决策略 教师要明确此次课件的应用目的是什么,如果是展示一般材料,那么可以应用此种方法展示技术和资源。如果是用技术和资源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


    注意事项

    本文(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模块6.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