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班数学领域教案20篇.docx

    • 资源ID:12775992       资源大小:38.22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班数学领域教案20篇.docx

    1、大班数学领域教案20篇大班数学领域教案20篇 这是大班数学领域教案20篇,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排序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幼儿对于一些事物,不懂得是有规律的。特设此课,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规律。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会按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进行有规律的排序。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学会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活动准备教学图,不同形状,颜色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导入:请幼儿观察一幅图片,

    2、并说一说大家都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地方。(塔、树、花朵),总结规律。二、内容呈现:教师分组排列卡片,请幼儿观察本组卡片的规律,并上前面来把剩下的卡片排列完。(大小、形状、颜色、种类)。三、巩固游戏:1.给幼儿每人准备一组卡片或玩具,鼓励幼儿自己进行排序。2.互动:分组请幼儿做游戏,按照老师所画的规律排列。(站蹲、举放、男女。)结束:1.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在我们周围还有那些东西也是有规律的、排序的。2.请幼儿在成排(2男2女)的顺序离开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本节活动课较为成功,幼儿动手及互动的环节比较多。带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活动结束进行自身排序时,幼儿有些不懂自己该站在怎样的位置。

    3、 第2篇、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单双数教案反思 教学指导思想新的幼儿园纲要强调,要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意义,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教材分析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幼儿借助具体的事物和直接的操作活动,理解单双数的概念,从而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大班幼儿对单、双数的概念普遍生疏,不能准确区分出单双数,由此要求教师应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述,将单双数概念讲解具体明白,引导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再到“运

    4、用”单双数。 教学目标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多种游戏活动,感知、理解10以内单双数的含义。2、引导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单双数。3、启发幼儿发现身边的单双数现象,产生对周围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兴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学法教法:1、情境法引入“2元超市”场景。2、启发法注重演示,启发幼儿理解单双数的概念。3、游戏法购物、两两相抱及其他游戏操作。4、循序渐进法引导幼儿。5、直观法充分运用“代用券”、“红蓝房子”等直观教具。学法:1、由感知到理解再到运用单双数。2、在游戏中做到幼儿与教师、同伴以及材料之间的互动,激发其学习兴趣。 媒体选择充分运用以下教具

    5、:1、布置“2元超市”场景,准备相关图片和110元面额的代用券。2、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分组操作材料若干。3、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具有单、双数的物品)。 教学程序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情景导入引起兴趣教师出示“2元超市”场景,问幼儿:为什么叫“2元超市”?第二步:购物游戏体验、感知单双数。1、理解游戏规则:向幼儿发放代用券,数字为1-10,看看在“2元超市”能买到几样东西?引导幼儿两个两个地圈记东西。2、购物游戏。放手让幼儿凭代用券去“2元超市”购买东西,并汇报购买情况。注意1元代用券的处理办法。第三步:交流与比较理解单双数1、感知单双数。幼儿学习表述:“我用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剩几元钱或刚好用

    6、完?”2、回收代用券。幼儿将用完的代用券送到“红房子”,将剩1元钱的代用券送到“蓝房子”。3、理解单双数。教师引导: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像2、4、6、8、10总能凑成两个两个的数叫双数。第四步:游戏操作区分、巩固单双数。1、寻找单双数。请小朋友自己或相互找一找,身上什么东西是单数,什么东西是双数?2、区分单双数。教师提供五种操作材料,幼儿自主选择玩法: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排一排:在1-10的扑克牌中分别选出单数、双数排排队。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转一转:记录转盘停下时指针所指的数,并分辨是单数还是双数。扔一扔:记录扔骰子得

    7、到的数并区分出单双数。3、巩固单双数教师念儿歌:“单脚单脚跳跳,双脚双脚跳跳,单脚单脚,双脚双脚跳跳。”当念完最后一个“跳”时,教师就报出一个数,让幼儿做动作,如果是单数,就马上蹲下;如果是双数,就马上找一个朋友抱一抱。此游戏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在教学“10以内的单双数”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以及材料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充分感受和体验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引导幼儿整理、归纳单双数的学习经验,促进其逻辑思维的提高,这样才会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案例做到了以下五点:1、紧扣活动目标,有效设置了活动环节。2、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情境,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3、准确把握教学语言

    8、,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互动。4、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促进了幼儿主动建构知识。5、面向全体幼儿,实现了集体教学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第3篇、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对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3.体验对折的乐趣。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对称的大树、对称的房子1张、对称的三角图片1张、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各一张;找对称的操作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婆,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五道难关,人

    9、们都想就出公主,可都没能闯关这些关卡,小朋友们你们愿意闯过难关吗?二、引入对称的概念师:“小朋友们在闯关之前,老师这有一些有关这个王国的秘密,让老师帮助一下你们吧”。(让幼儿观察对称图形,并探索发现其中相同的地方,对对称图形有一些了解)三、闯关游戏加深对对称的了解1.第一道关卡,开锁,找对称的图形2.第二道关卡,看蝴蝶,找对称的图形3.第三道关卡,看脸谱,找对称的图形4.第四道关卡,归类,找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5.第五道关卡,让幼儿画出对称的方格图形四、联系实际让幼发现生活中,教师中的对称图形,并分享分享一下自己对对称图形的理解。五、动手操作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张拥有一半图形的操作卡

    10、(图形各不相同),使幼儿在一堆图片中找出图形、颜色都相对应的对称图案贴在操作纸上。 活动反思: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对称”是第二课时活动,孩子们已在前一课的“京剧脸谱”中感知了对称,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功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会判断对称图形,同时也在此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活动一开始,我以仍以“京剧脸谱”导入,让幼儿细细观察,发现其中的秘密。孩子们有说“脸谱上有颜色,有说有图案的,有说一模一样的”然后老师抓住一模一样的回答告知幼儿脸谱上的秘密就是左右两边图案、形状、颜色、大小都一样的,但方向相反的,它们是堆成的。第二环节提供各种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图形,供幼儿动手

    11、操作继续感知和理解。第一部分是看看、动动这些图形对称吗?(教师提供的是对称的图形)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感知他的对称性,通过眼睛观看,用手折一折,然后把个别幼儿对折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共同试验这个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拿到的图形究竟是否对称的。在感知对称图形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且能对折,这一折痕就是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部分,继续动手操作感知这些图案是对称的吗?并分类送到指定的篮筐中,这一环节,出错的幼儿就有点多,容易搞混,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感知,于是在幼儿操作好后,进行集体验证,一一把图案通过上述的观察、对折进行分析和判断,让幼儿知道了正方形、房子、树叶是对称的,剪刀、蝴蝶是对称的

    12、。第三环节让幼儿使用幼儿课件“对称王国”这一页的操作,活动中我设置了小朋友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解救被囚禁的“对称王国的小公主”。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强烈地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借助小朋友急于闯关救小公主的迫切心情,由易到难地展开对称教学活动。在闯关的过程中,设置了比一比、猜一猜、试一试、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等环节,让小朋友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玩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1.比一比。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虽随处可见,可是孩子们关于对称的概念却并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在活动的开始部分

    13、,我直接采用以对称剪纸的方式帮助小朋友了解科学的对称概念,让孩子们通过比一比,清楚明白地看到只有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对称的图形。这为接下来小朋友的探索和操作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猜一猜。这一环节是帮蝴蝶找出对称的翅膀,“猜”不是目的,主要是主动积极地去“找”。通过小朋友的猜测和课件动态的演示。孩子们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寻找着每边翅膀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3.试一试。在引导小朋友自由探索画对称轴的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小朋友先观察图形能不能

    14、重合,怎样重合?还有没有别的重合方法?让孩子们有一个思考内化的思维过程,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让小朋友在活动中感悟,活动中体验,帮助小朋友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4.画一画。画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对称轴应该是本活动最难的部分。我觉得这虽不是本活动的基本目标,但是可以让小朋友尝试一下。一来大班的小朋友喜爱有点难度的挑战。二是根据新纲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精神,因此活动中我们需要并可以提供足够多的探索机会,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果不出所料,小朋友的探索结果令我惊喜:长方形的对称轴大多数小朋友画了二条,正方形的对称轴小朋友画了四条,好些孩子给圆的

    15、对称轴画了许多条5.做一做。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环节中,孩子们两两合作,比赛哪组做出的对称动作多。这既能让孩子们好动的身体得到片刻轻松,增强趣味性,同时又能激发孩子们的独创意识和合作精神,巩固对“对称”的理解。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环节,虽是动的一刻,但孩子们配合默契、因而非常开心。反思本活动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课件制作技术自身不足,经常需要借助年轻教师的帮助,自己还需在这方面多下功夫。2.准备过程还可以更充分一些。如:可以多准备一些操作纸,让孩子们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虽然这一节课已经过去了,但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对称的图案还有很多,

    16、生活中蕴含了很多与数学有关的联系,需要我们带着孩子继续发现、寻找,梳理孩子的已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动手动脑,掌握系统的知识。 第4篇、大班数学图形认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认识。2.通过观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的区分六种几何图形。3.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几何图形组成的花,动物图片。2.给每位幼儿准备一盒七巧板。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能正确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形状。活动难点:1.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17、。2.六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1.手指游戏激趣导入本课。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2.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花,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由菱形、三角形、长方形、圆组成的两幅美丽的花。3.让幼儿说说这些美丽的花漂亮吗?(漂亮)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的特征是什么?4.出示手工折的燕鱼,让幼儿观察,指名说说燕鱼身体的外形各是什么图形?5.出示小鸡、小猪、小狗的图片,分别让幼儿观察说说他们的外形各是由哪

    18、些图形组成的?6.让幼儿观察我们活动的教室和生活的地方,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7.指导幼儿区别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小结;正方形和菱形都有相等的四条边,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相等。8.拼图游戏。(给每个幼儿发一副七巧板).拼好自己喜欢图案的幼儿自由汇报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景物? 活动延伸:开展图形拆分和拼搭活动,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变化关系。 活动反思:活动开始时幼儿的兴趣较浓,人人参入观察美丽图案各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的时候,幼儿对生活

    19、中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说的较多,难点对物体表面是菱形和梯形说的较少,区别的不太清。也许幼儿平时不注意观察,见的较少教师引导的不到位的缘故。在拼搭游戏活动中,幼儿只能拼搭常见的景物。想象拼搭的能力较差,今后要加强幼儿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第5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6的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1、学习用数字记录分解的结果,初步感知两个部分数可以交换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2、学习正确书写数字6。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初步感知两个部分数可以交换位置、合

    20、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活动难点:学习用数字记录分解的结果。 活动准备:六面小旗,两团橡皮泥,每人一套16的数字卡片,笔 活动过程:一、讲解演示,把6面小旗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数。1、出示6面小旗和两团橡皮泥,把这6面小旗插在两团橡皮泥上,有几种不同的分法?请幼儿个别演示,并根据分成的两个部分数量,说出6面小旗分成了几面和几面。然后教师指两团橡皮泥上的小旗,让幼儿说出6面小旗分成了几面和几面,可以用数字几和几来表示,全体小朋友找出相应的数字,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分合式。2、教师把一块橡皮泥上的小旗和另一块橡皮泥上的小旗合起来,几面和几面合起来是6面?3、教师把一团橡皮泥上的小旗和另一团橡皮泥上的小旗交换

    21、位置,并写出分合式,请幼儿找一找,两个分合式什么地方相同和不同。小结: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可以交换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4、同上形式,练习其他几种分的方法。二、练习6的组成和书写数字6。 活动反思: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动中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第6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谁轻谁重教案(附教学反思)

    22、教学意图: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摆弄和操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测量、判断等活动,尤其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其差异。谁轻谁重是大班的数学活动。意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自然测量方法了解物体的轻重并且能够正确的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从而感知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1、通过目测、体验和操作感受两个物体的轻重。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感受轻和重的关系。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以及学习和探索的兴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

    23、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1、各类轻重不同的物品。2、翘翘板教具二个,小动物卡通形象若干。数字及轻重标记若干。3、课前组织小朋友到户外玩跷跷板,体验平衡。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出轻与重的问题。二、感知体验引导幼儿用提一提、掂一掂等办法感知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三、交流讨论:1、通过幼儿玩翘翘板的经验,引导幼儿将轻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翘翘板上会怎样?为什么?有何办法可以让翘起的一边沉下去?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2、说一说,两个物体之间谁重谁轻?3、比一比,三个事物之间比较谁最重,谁最轻?引导他们将其排序。四、完成画册上的

    24、练习。五、拓展幼儿思维生活中如何知道物体的重量呢?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师小结:大小一样,材料不同轻重也不一样、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六、活动延伸:请幼儿生活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跷跷板,并比较三人中谁最重谁最轻,请幼儿排序。 教学反思: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第7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数字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

    25、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

    26、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单、双数的特点;能够快速的数出一组数的单双数。 活动准备1、2元超市场2、110的代用券3、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4、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

    27、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4、教师小结: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2、分组操作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3、集体游戏抱一

    28、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教学反思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

    29、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第8篇、大班数学活动豆豆排队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利用幼儿平时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班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了许多

    30、种子。孩子们时不时地摆弄、比较各类种子的大小。受其启发,我设计了数学活动豆豆排队。数学活动豆豆排队是关于一种互逆关系的数学教学活动,它包含了求同、分类两个层次。幼儿通过对操作材料的分类、排列和记录,理解和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教材要求大班幼儿在分类过程中必须思考两个层次的求同标准,在头脑中形成的分类模式是一种互逆的关系,为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奠定基础。我选用操作法为主要学习方法,因为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 学情分析大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是好学、好问,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的思维发展已明显

    31、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但思维推理能力还是初步的。对于一些需要经过多层次分析推理的事情,他们往往力不能及。同时由于受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推断出的结论也常常出现错误。因此在本次数学活动中,我选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采用操作法、游戏法,让大班幼儿通过亲自操作的体验,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我在设计本次数学活动中,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操作法为主要学习方法,通过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豆豆排队、球排队、游戏“走钢丝”,三个层层递进

    32、的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之间的一种互逆关系。在这个感知过程中,教师将重点放在思维的练习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让幼儿在探索、记录、讨论、讲述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教学目标1学习将收集的豆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豆子(蚕豆、黄豆、红豆各十颗)。2双面操作板(前后一样,如图示。“0”是豆子的标记,分别表示蚕豆、黄豆、红豆)。3海洋球、乒乓球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看看桌上有什么?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幼:蚕豆、黄豆、红豆。它们的名字叫种子。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1讲解动作要领。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操作板,正反面一样,图示),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幼: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注意事项

    本文(大班数学领域教案20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