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六节有教无类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docx

    • 资源ID:12771231       资源大小:71.8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六节有教无类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docx

    1、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六节有教无类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有教无类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无愠色(yn)2.弑(sh)3.不悱不发(fi)4一隅(y) 5.罔(wn) 6.殆(di)7如切如磋(cu)二、通假字1于吾言无所不说 通悦,高兴2其斯之谓与 通欤,句末语气词三、古今异义1中人以上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2至于他邦古义: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3素以为绚兮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四、一词多义1类2殆3故4违5与6之五、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1求也退,故进之 进:使前进2由也兼人,故退之 退:使后退3三已之,无愠色 已:使停止(

    2、二)意动用法未若贫而乐 乐:以为乐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回也非助我者也 (“者也”表判断)2起予者商也 (“者也”表判断)(二)省略句1必以(之)告新令尹 (省略代词“之”)2(此大夫)犹吾大夫崔子也 (省略主语“此大夫”)(三)宾语前置句1其斯之谓与 (“斯”作宾语,前置)2素以为绚兮 (“素”作“以”的宾语,前置)课文译注(1)(2)(3)(4)(5)(6)(7)(8)(9)(10)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评析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孔子认为,人的智力天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

    3、即上智、下愚与中人。既然人有这么大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积极贡献。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评析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做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就不再次去教他。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做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4、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今天的教学过程仍可以加以借鉴。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评析只知学习却不会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只知思考却不知学习就很危险。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问题1选文3中,孔子对子路与冉有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明确子路为人鲁莽,孔子让其沉着冷静;冉有为人犹豫退缩,孔子让其大胆实践。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运用。问题2选文4中,孔子认为如何看

    5、待“忠”和“清”?明确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所以仅有“忠”和“清”是不够的。问题3选文5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明确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以启发,体现了孔子“启发点化”的教育思想。问题4选文7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什么关系?明确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告诫人们只有将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成功。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起予者商也 (站起来)B弃而违之 (违反)C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类推)D由也兼人,故退之 (后退)解析:A项,“起”,启发;B项,“违”,离开;D项,“

    6、退”,使后退。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代词“之”,指代错误的一项是()A三已之,无愠色 (代令尹子文)B闻斯行之 (代听到的话)C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代马)D由也兼人,故退之 (代由)解析:C项中“弃”的对象是马,“违”的对象是齐国。答案:C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B贫而无谄,富而无骄C思而不学则殆D求也退,故进之解析:A、B、C三项中无活用现象,D项中“进”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前进,推进。答案:D4对下列句子句式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其斯之谓与何谓也回也非助我者也起予者商也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解

    7、析:句均为宾语前置句,句均为判断句。答案:A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9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8、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 焉得仁?”(论语公冶长)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斯行诸 诸:兼词“之乎”B赤也惑 惑:迷惑C违之 违:违反D之一邦 之:动词,到解析:“违之”的“违”是“离开”之意。答案:C6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是()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相同C与不同,与不同D与不同,与相同解析:与中“如”与“何”构成固定词组,意思为“怎么样”。中“而”为顺承连词,就。中“而”为转折连词,却。答案:A7下列句中加点词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B三已之,无愠色C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

    9、也。”D赤也惑,敢问解析:C项中“至于”意为“到”;现代汉语中,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或作副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答案:C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态度,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B孔子对令尹子文与陈文子的做法给予了否定。C孔子认为,为人“忠”与“清”都还不能称得上“仁”。D孔子这里所说的“仁”,不仅包括“忠”与“清”,还包括“知其不可而为之”等方面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解析:B项中孔子对二人的做法并未完全否定,只是说他们还达不到“仁”的境界。答案:B9选文第1则,对自己学生的同一问题,孔子做了不同的回答,你如何理解?答:_答案:对同一问题作出完全不

    10、同的回答,是因为问问题的人不一样。这反映了孔子对每一个学生十分熟悉,也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学实践的一个典型案例。在这里,他希望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分冒进,而要进退适中。也反映了孔子在教育上因材施教的教育特点。(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

    11、“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人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

    12、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达到)B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 (横渡)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地位低下)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同“仇”,仇恨)解析:贱:认为是低贱的,轻视,意动用法。答案:C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13、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B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C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D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解析:“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为判断句,据此断句即可。答案:C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

    14、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解析:弦章的观点是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都是管仲一样的人才了。答案: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译文:_(2)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译文:_答案:(1)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2)知道厌恶历史上那些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原因),却不去追求、学习历

    15、史上那些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参考译文:君王想要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夷吾、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

    16、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呆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的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侍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

    17、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没有才能的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没有才能的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没有才能的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

    18、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国家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这样的。明镜是用来清晰地反映外物,过去是用来认识现实的。知道厌恶历史上那些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原因),却不去追求、学习历史上那些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三、语言表达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央电视台各部门通力配合,携起手来联袂打造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朗读者等优秀节目。这些节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B坚持文化自信理念,秉持“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中国青年报运用全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C资料显示,因汽车

    19、事故而死亡的人当中,至少有70%是未系安全带的。由此可见,安全带是在汽车万一发生事故时,保护驾驶员生命的重要装备。D文章能否发表不仅是写作水平高不高、看问题透不透的问题,而是编辑及其栏目需不需要的问题,而不知廉耻地抄袭别人的文章,那就是人品出毛病了。解析:A项,语意重复,“携起手来”与“联袂”重复;B项,成分残缺,应是“秉持的办报宗旨”;D项,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不只是而且是”。答案:C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人为什么需要道德?社会为什么需要道德理想的照耀?归根结底,_。人的本质首先是他的社会性,是社会

    20、关系的总和;同时,_,能够自觉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而道德正是人们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准则,几乎体现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事业中,影响甚至支配着每个人的实践活动,_。答案:这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人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指导着人们的前进方向丧 家 狗我读论语李零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首先,我把这个题目解释一下。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在这本书中,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

    21、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述而7.34)。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子罕9.6)。读我的书,你会明白,为什么孔子不接受这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子。我宁愿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

    22、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彷徨,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这才是真相。当年,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国,和他的学生走散。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门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但遍干诸侯,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

    23、。他的晚年,年年伤心。丧子,哀麟,回死由亡,让他哭干了眼泪。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然而,他却没有家。不管他的想法对与错,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宿命。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至于副标题嘛,非常简单。我的书是用我的眼光写成,不是人云亦云,我才不管什么二圣人、三圣人怎么讲,大师、小师怎么讲,只要不符合原书,对不起,我概不接受。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读孔子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知识链接:李零,生于1948年,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教授,著有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孔子十三篇综合研究兵以诈立简帛古考与学术源流入山与出塞铄古铸今放虎归山花间一壶酒李零自选集等。


    注意事项

    本文(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六节有教无类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