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2760353       资源大小:20.9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docx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摘 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学生为本,服务未来工作需要为宗旨。本文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改革实践入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四个关键环节进行阐述。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 项目化 教学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强调行动导向,学习内容来源于工作需要,通过职业技能活动来规划学习项目。从知识储备转向实际应用为主,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相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计算机应用基

    2、础课程是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信息时代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通过课程教学尝试改革,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及时掌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以便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提供最准确的数据,笔者对我校2012级10

    3、个北京教学班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03份,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反映出以下问题: 1.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差距大 受九年义务教育计算机教育不平衡和学生家庭计算机使用习惯偏向娱乐性为主的影响,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经过对 图1 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统计 计算机使用操作的熟练度统计调查,能够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学生占到了37.78%(包括“熟练”和“非常熟练”两项),而5.7%的学生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见图1)。经过对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使用情况统计,63.23%的学生会使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41.31%的学生会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而不会使用的也

    4、占到了9.32%,如此大的差距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2.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经统计,操作计算机用来上网聊天和打游戏的比例占到了84.81%,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不感兴趣的占到36.42%,这也说明一个现实的问题:职业学校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不够积极,学生上计算机课的兴趣是上网、刷空间、聊天、玩游戏,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 3.内容与专业联系不够 通过调查分析,88.16%的学生(见图2)希望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时能侧重与本专业知识联系、能提高就业后工作技能。而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若不能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以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讲解,依然是大而全 图2

    5、 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侧重的方向统计 的知识点的覆盖和内容的罗列,忽视各专业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不同需求,就会严重制约到学生个性发展,影响学生兴趣的发挥,更谈不上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4.教学模式急需改变 在“你认为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兴趣的途径”统计中,只有13.74%的学生选择“老师教学演示,强调重点难点,然后学生上机操作”,而80.55%的学生选择“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料,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在上机实践中讨论交流”这种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的体现出来。 基于以上分析,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感

    6、受到学习的乐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中职生培养成技能娴熟的一线人才,已切实摆在每位中职教师面前,教学方法改革已成为广大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教育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为了使本课程的教学达到实效,让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就需要以行动导向为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整合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境,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掌握相应知识和操作技能。 1.突破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对具体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是建立课程体系的前提,从而转化为行动领域,乃至学习

    7、领域的确立,最终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该体系课程的最终实施由各学习领域中的学习情境设计完成。 所谓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工作”。工学结合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是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完成一些在所学专业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就是完成相应的工作。 2.细化目标-体现专业特色 遵循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要求,在制定本课程教学目标时,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在充分进行专业

    8、岗位调研的基础上,依据不同专业岗位群的要求与专业课老师共同参与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明确为专业课服务的方向。 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下同),其培养目标为:培养机电设备制造、安装、维护与营销人员,具备机电设备的操作、运行、检修和处理故障的能力。依据培养目标,我们在进行整体课程设计时,突出了学生利用计算机技能编制机电设备展示文档和演示文稿制作的能力,课程部分能力目标如下: (1)熟练使用浏览器浏览和下载专业信息资料,能使用电子邮箱、论坛等进行信息的交流。 (2)能用word制作机电设备展示文档。 (3)能用excel设计表格,制作各类工作表并对其进行美化,能对表格数据进行管理分析。 (4)能制作图

    9、文并茂的机电设备演示文稿。 具体到每学期在制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方案时,均请专业骨干教师参与,并提出合理建议,在充分了解各专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下,对方案及时做出调整,体现专业特色。 3.设计项目-制定综合教学内容 因为不同专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不同,即使是同样的知识点在不同专业中其应用要求也不相同,因此要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 (1)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选取与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实际项目,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2)教学内容要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实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并且要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帮助学生实现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

    10、融通,充分发挥好公共课程服务于专业的作用。 (3)教学内容的设计难度要适当,要有层次性,着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作了一些探索,在教学模式上,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的难易程度和教学对象,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该项目是来自具体实际的职业工作。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

    11、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及专业知识。为此,计算机教师除了掌握本课程知识之外,还要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及就业岗位,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紧密对接岗位需求,将岗位需求转化为教学目标,将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将工作任务导入学习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在项目设计时充分考虑该项目任务是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是否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按照本专业岗位需求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设计出本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举行“机电产品展示会”,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目训练使学生既学

    12、会了计算机技能,又能实现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通,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这个项目用以下子项目支撑(见表1): 本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制作、发布“机电产品展示会”的通知及宣传资料;统计参加者的报名情况;制定评分规则及评分表,制作展示评比演示文稿;统计比赛结果和发奖清单,活动中的文件进行记录存档等。具体子项目设计如下表2所示(选取子项目2举例说明): 4.对接岗位-激发学习兴趣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中,由于要将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需要计算机教师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及就业岗位需求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紧密对接岗位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笔者在本专业计

    13、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方案: (1)学习情境设在机房,学生每人一台电脑,学习平台为windows系统、offices办公软件和学习素材,五人为一学习小组呈圆形排列。这样,学生既可以互相讨论,又可以单独完成任务,既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又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考虑到电机是学生今后从事本行业工作的一个通用设备,故在教学中把电机作为载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查询、编辑、统计及演示电机设备相关资料,达到既符合教学要求,又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负责任务布置、要点说明、个别指导。而学生则要体现主体作用,具体实施,完成任

    14、务。 以“设置动画效果及超链接” 教学为例,本次课学习利用软件中的动画方案、自定义动画为幻灯片中的各个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创建动作按钮和超链接,使对象活动起来,形象生动。因此,本次课是演示文稿软件应用的一个亮点,是对原有基础的再次提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课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在掌握“设置动画效果及超链接”之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创新。根据教学安排,在完成项目工作的前提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选取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紧密的任务:给定“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直流电动机启动、调速”两个课件,让学生根据幻灯片“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学着做”“直流电动机启动、调速” 动画方案设置,同时

    15、启发学生设置不同的动画方案效果显示,分析显示效果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欲望。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与帮助,以及为学生提供的动画方案效果设置视频演示课件学习素材,辅助学习指导,从而能够完成指定幻灯片动画方案效果设置,同时也加深对电机的了解,提升专业学习兴趣。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师选择部分同学完成的有代表性的动画方案效果设置展示,引导学生从技术运用上展开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总结本次任务的收获。 接下来,学生要完成适当的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例如电动机的反转与制动控制课件、电动机点动、连续运行控制线路的装接与调试课件的动画设置等,此任务既是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巩固

    16、,又是专业知识的扩充。在操作中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相互对比,分析效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同自定义动画的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5.多元评价-突出过程考核 由于学生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学习主动性差,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如果仍然采用原有的考核方式,教学目的难以达到。因此在考核方式上,要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采取开放的过程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环节,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职业技能的考核。 在教学中,每堂课都给学生布置一个小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去完成,然后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分析、评分。通过评价

    17、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学期总成绩由各分项目成绩汇总得出,各分项目分值根据实施难易程度来划分,具体到每次课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考核评价,重点是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例下表3为课堂评价打分表。 合适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采用课堂考核评价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得以落实。 三、课程实施效果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经过实践,效果明显。 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 通过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的知识,而是实际存在的工作项目和任

    18、务,在学习中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这样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完成了一个个设定的“工作”,重塑了自信,对自己充满信心,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计算机操作技能。下表4所示为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前后成绩对比。 2.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任课教师需依据不同专业组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对专业有所了解,才能将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把中职生培养成技能娴熟的一线人才。 3.学生技能得到认可 通过创设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工作情境,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学生时刻在”工作岗位”上

    19、工作,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快速了解和熟悉专业信息、专业知识、就业岗位的学习环境,为后面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课教师反映实施项目化教学后的学生专业基础牢固,对专业知识兴趣浓厚,他们组织起教学也得心应手。另外,我们也通过就业办对一些已参加毕业实训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目前在校外实训学生的信息素养非常满意,他们认为这些学生自觉性、协作性及专业技能均较往届学生有所提高,这说明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符合职业岗位需求。 四、结束语 全面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同是解决问题的参

    20、与者,由过去教师填鸭式地传授知识,变成了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习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是完全不相同的,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1汤晓燕.德国职业教育特色.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崔兆民.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陈坤健,李海燕.“计算机基础”项目化教学模式探索.中国电化教育,(302) 4周文德.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初探.农业教育研究,2011,(04) 5陈裕文.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03)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