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备考资料教学检测《中国古典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过关检测整理精校版.docx

    • 资源ID:12758304       资源大小:27.9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备考资料教学检测《中国古典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过关检测整理精校版.docx

    1、高考备考资料教学检测中国古典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过关检测整理精校版教学检测:中国古典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过关检测 中国古典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名句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空缺处的诗句。(1)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2)女娲炼石补天处,_。(李贺李凭箜篌引)(3)熊咆龙吟殷岩泉,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_,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5)宫女如花满春殿,_。(李白越中览古)(6)_,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2)石破天惊逗秋雨(3)栗深林兮惊层巅(4)星垂平野阔 (5)只今惟有鹧鸪飞(6)此情

    2、无计可消除二、古诗鉴赏(35分)2(2013课标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全诗并没有直接写“梅”,而是采用了烘托、渲染的手法来进行表现,如“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就用大雪来对梅进行烘托。回答此题应该先答出所用手法,再具体分析这种手法使如何运用的,并指出这样写的作用。答案:运用了

    3、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手法,能做简要分析的。意思答对即可。)(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的落点是思想感情。回答此题,要从“梅”的这个意象切入,思考“梅”在抒发情感上的作用,再结合具体的诗句“惆怅江头数枝梅”“相思应恨劫成灰”进行理解。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思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后才离开。(答出作者心情,能做简要分析。意思答对即可。)3(2013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

    4、诗,回答问题。(8分)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九日,农历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首联的“晚岁”指晚年,老年;“不才”是自谦的说法,“华发”“萧萧”与“金罍”相映照,不平之气暗含其中。颔联用“延东阁”的典故,写自己官卑职微,难以有所作为。于是只好借酒浇愁,但

    5、却深感“寒无意”,道尽了壮志未酬的幽愤之情。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4分)(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题目已经明确的“表达技巧”为“对比”,降低了试题难度。只需要指出有哪些对比,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情感、主题)即可。颈联有三组对比:“佳”与“愁”,“久”与“偶”,“壮心”与“醉中”。其中,第三组对比稍难。回答时可采用总

    6、分总的结构,先总说对比的作用,再举例分析,最后总括。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分)诗歌赏析:乙巳是1065年(宋英宗治平二年)。这年重阳节,苏洵参加了韩琦家宴,席间韩琦赋诗,当晚苏洵写了这首和诗,半年后苏洵就病逝了。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首联说“晚岁登门”。诗人自称“不才”,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己的那“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颔联又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

    7、以“延东阁”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汉武帝时公孙弘自举贤良,数年而至宰相,“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诗人即以公孙弘喻韩琦好贤而言自己不配这种礼遇。下句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颈联“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十年的不得志,“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中”,说明未醉时已清醒感到壮志难酬。尾联使苏洵更感到自己“闲伴诸儒”的穷窘;韩琦志满意得之余的淡淡闲愁,更激起了苏洵壮志难酬的深沉哀怨。这就是他越读韩琦新诗就越发难以入睡的原因。暮、雨、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

    8、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点绛唇越山见梅吴文英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注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横笛:笛曲中有梅花落,此处暗指梅花凋落。(1)这首词借梅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题时,关键是要找出词中表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或句子。如“愁”字,体现了作者的愁苦之情;“难时风前语”,可见作者的孤寂之情。然后结合词中的意象“瘦梅”“寒天”“素春”“横笛声”“空山”“暮色”等,可体味出作者凄凉

    9、的心境。答案:这首词通过描写在凄寒的暮色中的一株瘦削的素梅,表达了词人内心愁苦、凄凉、孤寂的情感。(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出了吴词“清疏空灵”的特色,请联系词结尾“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所表现的意境来谈一谈。(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理解题干中“清疏空灵”一词的含义。“清疏”是说词人大多选取一些清寒素淡的意象,以构成其特有的抒情色调,表现其个性化的情感体验;“空灵”是说空静脱俗的境界。然后,重点分析结尾三句,这三句用“凋谢了的梅花”“悠扬的笛声”“空山”“暮色”等清寒素淡的意象,营造出了凄清悠远的意境,体现了词人作品“清疏空灵”的特色。答案:尾句写

    10、行人离去,梅花凋落,悠扬的笛声在山中回荡。营造了凄清、悠远的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表现出“清疏空灵”的特点。5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菩萨蛮纳兰性德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 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注 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4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词的前两句写寒冷的北风、深夜的大雪,这是环境描写,实写眼前景色;然后回忆了“桃花月”,即与妻子快

    11、乐生活的时光,又写了好梦等,是想象的内容,是虚写。答案:上片既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的实景,又写与妻子在一起的温馨快乐的梦境,两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两句。(4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所谓“景与情”,即描写的景物以及借此抒发的情感等。词的末两句拓开情境,让读者领受到一股悲怆无依的愁绪、一种苍茫阔大的意境。考生只要结合上下片内容,对末两句从内容、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答案: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这两句有声有色地

    12、描绘了塞外冬夜天地空旷苍茫的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了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从整个的中国文学史看来,唐代诗歌无疑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不但它声韵的铿锵和格调的度化集诗歌的大成,为后来的学诗者所效法,而那个时代唐代的诗坛有一种特别的趋势,就是描写民族战争文学的发达,在别的时代可说决没有这样多的。如西汉中世,富贵化的古典词赋甚发达,北宋二百年只有描写儿女柔情的小词盛达。在唐代却不然了,初唐诗人的壮志,都具有并吞四海之志,投笔从戎,立功塞外,他们都在做着这样的悲壮之梦,他们的意志是坚决

    13、的,他们的思想是爱国主义的,这样的诗人才可称为“真正的民众喇叭手”!中唐诗人的慷慨激烈,亦大有拔剑起舞之概!他们都祈祷祝颂战争的胜利,虽也有几个非战诗人哀吟痛悼,诅咒战争的残忍;但他们诅咒战争,乃是国内的战乱,惋惜无辜的死亡,他们对于与别个民族争雄,却都存着同仇敌忾之志。如素被称为非战诗人的杜少陵,也有“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看吧!唐代的诗人怎样的具着“民族自信力”,一致地鼓吹民族精神!和现在自命为“唯我派诗人”“象征派诗人” 只知道“蔷薇呀!”“玫瑰呀!”“我的爱呀!”坐在“象牙之塔”里,咀嚼着“轻烟般的烦恼”的人们比较起来,真令人有不胜今昔之感呢!唐代诗坛的特

    14、质既如上述。但我们要问为什么唐代的诗歌都含着民族意味?为什么民族诗人在唐代不断地产生?研究中国历史的人们,谁都知道唐代的国势之强,唐代的武功,至今外人话及,尚有谈虎色变之概!因为唐代除了它的没落时期晚唐其余一二百年,差不多都注意于对外的民族斗争。在这种威加四夷,万邦慑服的时代里,当然能陶冶得出“有力的民族诗歌”!养成“慷慨的民族诗人”了!一个时代的创始,正和人的少年时候一样,带着一种活泼的朝气。初唐是唐代三百年的开创时期,代表初唐统治者的唐太宗,无论文治、武功都超轶古今。而那时候的诗人,也能一洗六朝靡靡的风气,他们都具有高远的眼光,把握着现实生活努力,他们都有投笔从戎,立功海外的壮志,抒写伟大

    15、的怀抱,成为壮美的文学。总之,初唐摆脱六朝的靡靡文风,开导全唐的民族诗歌,继往开来,我们名之为民族诗歌的萌芽时期。到了盛唐,国家对外战争的次数更多,社会的组织,也渐渐呈着不安状态,所谓“安史之乱”也在这时埋下了种子。那时期的诗人,目击“外患内扰”相因未已,他们一方面诅咒内战,一方面却都存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盛唐的诗人们,无论哪一个作家,至少也得吟几首出塞诗。可见,“出塞曲”在当时诗坛上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在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看起来,可称“出塞曲”为唐代民族诗歌的结晶品。但究竟什么叫做“出塞曲”呢?胡云翼在他的唐代的战争文学里写着:“班马萧萧,大旗飘飘,军笳悠扬,军行离开长安唐时的

    16、首都很远了;渡过黄河以北了,渐渐渡过陇头水,越过陇西,出玉门关了;或由河北直上,过了黑水头,过了无定河,渐近燕支山了,渐近受降城了。”总之,民族诗歌到了盛唐,音调的铿锵,格律的完善,犹非初唐诗歌所及。再加诗歌的普通化,上至武将,下至鄙人,都有一首以上的歌咏民族精神的诗歌。无疑的,民族诗歌到了盛唐是成熟的时期了。自中唐以后,唐朝开始向衰亡的途上走去,藩镇跋扈,宦官窃柄,内乱外患,相逼而至,在这样国运危险万分之际;晚唐的诗人是应该怎样本着杜少陵的非战文学,积极的反对内战!应该怎样继着初唐、盛唐的诗人的出塞从军的壮志,歌咏慷慨的民族诗歌!然而事实是使我们失望的!晚唐的诗坛实充满着颓废、堕落及不可救药

    17、的暮气;他们只知道沉醉在女人的怀里,呻吟着无聊的悲哀。我们读了上列晚唐诗人的诗歌,不得不佩服他们对于修辞学的讲究,字句的美术化,使我们觉得十分满意,而音律的婉转抑扬,真可谓“弦弦掩抑声声思”了!然而当着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和千百万人民都在流离失所的时候,他们尚在那儿“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只管一己享乐,忘却大众痛苦,那就失掉诗人的人格了!唉,颓废的晚唐诗人,没落的晚唐诗人!(有删节)6下列对于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声韵的铿锵、格调的度化和描写民族战争文学的发达,使唐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了重要的地位。B和西汉中世以及北宋的诗人相比,

    18、初唐诗人具有并吞四海的豪情和爱国主义的思想,他们的才是“民众喇叭手”。C对于与其他国家争雄,中唐诗人们大都的慷慨激烈,同仇敌忾,只有少数的几个非战诗人除外。D“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杜工部作为非战诗人,仍然鼓吹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力。解析:原文为“对于与别个民族争雄,都存在着同仇敌忾之志”其中包括“非战诗人”。答案:C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民族诗歌的萌芽时期,初唐诗人抒写伟大的怀抱,成就壮美的文学,这与唐太宗统治的时代分不开的。B班马嘶嘶,飒飒秋风,胡笳短笛,将士出征,热血澎湃,大旗飘飘,“出塞曲”常常描写这样悲壮的情景。C盛唐之所

    19、以能成为民族诗歌的成熟期,不仅在于其音调的铿锵,格律的完善,还在于民族诗歌的大众化、普及化。D在诗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晚唐的诗坛实充满着颓废、堕落及不可救药的暮气,令人失望。解析:在诗歌形式上,晚唐诗人的诗歌令人满意。答案:D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唐代诗人相比,现代诗人只是坐在“象牙之塔”里,咀嚼着“轻烟般的烦恼”,缺失了民族自信力和民族精神。B威加四夷、万邦慑服的初唐和盛唐孕育了“有力的民族诗歌”和“慷慨的民族诗人”,而晚唐诗人却在国运危难之时,颓废没落了。C在盛唐时期,歌咏民族战争,不仅仅是诗人作家们的专利,就连百姓、武夫也都以诗抒怀。D身处内忧外患的晚唐诗

    20、人既没有继承非战文学的主张,也没有歌咏出塞从军的慷慨,只知道沉醉在女人的怀里,呻吟着无聊的悲哀。解析:只是自命为“唯我派诗人”“象征派诗人”,而非全部“现代诗人”。答案:A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将高速铁路伸延到了国外,并开始越洋过海打造世界规模的高速铁路网,由此,一种新的外交形式“高铁外交”应运而生。B“一片甲骨惊天下”,在浩如烟海的考古发现中,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都具有深远意义。C英、美等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领域捷足先登,主导了国际话语权,不断对外输出本国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D国人在海外奢侈品店一掷千金的派头,

    21、近来并不少见,难怪一些国外媒体发出了“中国正在购买世界”的惊呼。解析:B项对象误用,“浩如烟海”用于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答案:B10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9 000元,比原先的两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B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五峰土家古城山的19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210米长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C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D省博物馆辉煌时代罗马帝国文物特展正式开展,300件

    22、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珍稀文物包括人物雕像、硬币、陶器、玻璃器、青铜器和珠宝等几大类展览,带观众“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帝国。解析:A项,数字减少不能用倍数;B项,“改变”缺宾语,可在“日子”后面加“的现状”;D项,句式杂糅,去掉“展览”。答案:C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法艺术与歌曲的本质精神是相通的,都是通过相关物象的陈述堆积构成相应的意象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_,_,_,_,_,_。关于书法与音乐的相通之处,唐代孙过庭书谱就有载:“书之为妙,象八音迭起,感会无方。”通过人的声音来综合表达出情感歌曲是通过歌词来安排意象通过字形的变化来安排节奏书

    23、法艺术则是通过不同图形的安排来堆积意象通过毛笔书写的线条来综合表达书家的情绪通过曲谱来安排节奏A BC 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该读懂文意,文段是说的书法艺术和歌曲的相通之处。因此,可以把6个分句分为两部分。在句中有个提示性的词语“则”字,表明陈述的对象是先歌曲后书法,因此可以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答案。答案:C12阅读下列材料,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要求与横线前的句子结构相似、修辞相同、语意相关。(5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很快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莫言作品(红高粱家族牛蛙等)在实体卖场和网店都断货,莫言10年前的手稿飙升至120万元,其作品的影视改编费也水涨

    24、船高搞笑的是,有网友发帖称,莫言获奖后,淘宝网上出现了特别标注“莫言故乡”的“高密火烧”和“烤鸡”。烤鸡,还是那种烤鸡,并未加入特别佐剂,把烤鸡肉变成天鹅肉;手稿,还是10年前的手稿,并未再经酿造,把手稿变成“泸州老窖”;“高粱”,还是那片高粱,并未经过特别的改良,_;“牛”还是那头牛,_,把老牛变成名模;“蛙”还是那只蛙,并未经过千年修炼,_。莫言,还是那个莫言,只是他身上的那道光环,把有些人的嘴脸照得有些扭曲变形。答: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要求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注意所给材料中分号的提示作用,整个文段是一个由排比句构成的文段,句式结构应该是一致的,表达的内容也应该

    25、是一致的。答案:把高密高粱变成国家栋梁并未接受特殊的驯化把青蛙变成王子1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示例:故乡是一头老牛,蹲在父亲老眼昏花的目光里;故乡是一朵山菊,开在母亲饱经沧桑的皱纹里;故乡是一首乡曲,响在牧童清脆嘹亮的柳笛里。答:_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做到句式相同,修辞一致,对象同类,结构对称,讲究文采,格调高昂等。答案:田野是一块绿毯,铺在孩童温暖舒适的炕头上;田野是一幅国画,展在村庄青山绿水的天地间;田野是一个美梦,醒在乡亲充满希望的黎明里。五、写作(50分)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庄子记载

    26、:吴王到后山游玩时,山上的猴子见到人群立即四散逃开,但有一只猴子不但不逃,反而在吴王面前跳来跳去。吴王见到,便拿箭射它。谁知道这只猴子躲箭的本领高强,躲闪成功之余还抓腮偷笑。吴王大怒,命令士兵乱箭齐射。猴子躲闪不及,惨死在乱箭之下。三国志记载:祢衡是汉朝末年很有文学才华的人,汉献帝初年,被孔融推荐给曹操。曹操让他做击鼓的官,而祢衡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羞辱,就在曹操大宴宾客时,祢衡裸露身子击鼓骂曹。曹操十分恼怒,但又不便杀他,就把他送给了荆州牧刘表。祢衡见到刘表后,表面赞扬刘表,其实话中带有讥讽之意。刘表也不便杀祢衡,就把他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起初祢衡做得很不错,但不久就因无礼而受到黄祖呵斥,祢衡还

    27、将黄祖比作无用的“庙中之神”。黄祖性子急躁,就把祢衡杀了。当时祢衡只有26岁。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阅读材料时,可先分析两个故事的意义。第一个故事写一只狂妄的猴子,这只猴子不仅不躲避人类,还在吴王用箭射它且射不中的时候嘲笑吴王,最终落了个惨死乱箭之下的下场。第二个故事主要写祢衡,祢衡因为不知道韬光养晦、低调做人,结果被黄祖杀掉了。材料没有赞美二者,而是通过二者最后的死亡告诫人们要低调做人,要务实。在分析材料后可以选定一个角度去作文,组织语言时要注意使句子与段落围绕一个中心,适当使用各种句式,使文章结构完整、意思前后连贯。【参考例文】低调做人,务实求真有着能躲开箭的高强本领的猴子最终死于乱箭之下,有着傲视群雄的卓越才华的祢衡最终死于黄祖之手。他们的死亡不是因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备考资料教学检测《中国古典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过关检测整理精校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