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单元测试AB卷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B卷.docx

    • 资源ID:12722237       资源大小:273.3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单元测试AB卷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B卷.docx

    1、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单元测试AB卷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B卷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B卷 一、单选题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某树林内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B.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将持续下降C.放开二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种群的性别比例均为1:1,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B.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域和

    2、季节中可能有较大差异C.“五一”期间北京人口数量明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D.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有200个个体,一年内出生了10个个体,则年出生率为10%B.若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的,则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C.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立即下降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4.某研究小组预调查一片草地上田鼠的种群数量。他们先捕获m只田鼠,并在每只的后腿系上红丝带作为标志,然后放回原环境。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n只,其中有标记的只有

    3、a只。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根据调查数据计算,田鼠种群数量为(mna)只B.两次捕获之间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让标记田鼠充分融入原种群C.若存在田鼠啃掉红丝带的现象,则种群数量计算值偏小D.该种调查方法可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5.为调查某池塘的鲫鱼数量,调查人员进行了捕捞,第一次捕获鲫鱼108条,第二次捕获94条,其中18条有标记。调查人员根据以上数据估算的结果和实际数量相比出现了很大偏差。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两次捕获的样本太小,导致估算数据小于真实数据B.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鱼死亡,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C.根据以上数据能准确判断该鲫鱼种群的数目变化趋势D.两次捕捞所用渔网

    4、应相同,网眼太大会降低估算数据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某树林中树上蝉的成虫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B.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必然将持续下降C.二孩政策的实施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调查的结果与真实值可能有差异7.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d段可看成是“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可达到最大值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

    5、余量维持在c点D.根据“J”型增长数学模型NtN0t,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图乙表示8.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天敌进入前的环境容纳量),在某时间点有一定量的天敌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Ob时段种群数量增长较快,野兔的出生率最大B.d时间种群数量下降,则天敌最可能在该时间点迁入C.该种群中雌性稍多于雄性时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D.存在一定程度的被捕食压力的条件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K1K2之间9.赤眼蜂可将卵产在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卵内进行寄生。某地引进赤眼蜂进行玉米螟防治,并通过调查赤眼蜂卵的数量推测

    6、其种群数量变动。下表中的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10.511.521.51A.该赤眼蜂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第2年,不考虑迁入和迁出,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第3年,该种群的数量多于第2年D.46年,该种群数量一直增大10.对芬兰的田鼠的捕食者研究显示,小型鼬类是田鼠的专性捕食者,而狐,普通鴛等也捕食田鼠,但它们的食谱更为广泛。两类捕食者都对田鼠种群数量具有调节作用。芬兰北部小型鼬类分布更多,而芬兰南部则以狐,普通鷥等捕食者为主。根据物种间相互作用对种群数量调节的机制,预测以下哪一说法符合田鼠种群

    7、波动规律( )A.北部地区田鼠种群波动幅度比南部地区更为剧烈B.南部地区田鼠种群波动幅度比北部地区更为剧烈C.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田鼠种群都保持稳定不变D.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田鼠种群都有同等程度的剧烈波动11.如图为某草原中草原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鼠害,应在b点之前及时控制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B.d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最大,因此d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此地草原田鼠种群的K值C.采取某种措施大量杀害雄鼠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d点出现D.控制草原田鼠的种群数量在ef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稳态12.生态学家将生物大体上可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即R对策和K对策。R

    8、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制约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也大体分为两类: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包括食物、生殖力、抑制物分泌以及疾病、寄生物等;非密度制约因素如干旱、大寒、洪灾等自然灾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熊猫和蟾蜍的生活史对策分别为K对策、R对策B.蝗虫易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如蝗灾发生前往往是第一年洪灾,第二年干旱C.羚羊易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如种群群密度过大时,资源匮乏且易爆发传染病D.R对策的生物易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K对策的生物易受非密度制约

    9、因素影响13.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B.在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时,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小C.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D.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应进行重复实验,求得的平均值作为估计值14.某同学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设置了两组实验,这两组实验含有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有限,A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为“S型B.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若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

    10、培养液进行计数,会使所得数据偏小C.8d后,给B组补充适量培养液,一段时间后该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可超过5106个/mLD.6d后B组酵母菌数量多于A组,说明B组实验的氧气含量多于A组15.下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种群呈“J”型增长,d种群呈“S”型增长B.更换培养液只改变了营养物质的浓度,进而影响了酵母菌的生长C.随培养液更换周期延长,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增大D.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未经染色的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高二、多选题16.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相同B.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

    11、密度的大小C.一个种群是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的D.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因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17.如图中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 N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下降B.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C.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OA段D.乙曲线OD段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18.下列有关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

    12、于林冠层的郁闭度B.温度是影响温带和寒温带地区许多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C.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的原因是光照不足D.干旱缺水常常导致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19.季节性河流常出现枯水期和丰水期,在丰水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在枯水期容易出现水体污染。某季节性河流沿岸的物种丰富度及多种动植物的种群密度会发生季节性变化,该生态系统中某种鸟类的种群数量在两年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例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B.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C.枯水期河流沿岸居民对河水的利用一定不会影响河流中的食物网D.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影响

    13、该鸟类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20.如图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兔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M表示乙兔的种群数量。不考虑甲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下列对曲线图分析错误的是( )A.甲兔种群在第2年末至第3年末的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B.从第4年开始乙兔种群的K值比甲兔种群的K值大C.第2年间,由于没有环境阻力,乙兔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D.第2年间,甲兔L值下降可能是由乙兔迁入与其竞争资源导致的三、读图填空题21.“种群存活力分析”是一种了解种群灭绝机制的方法,该方法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研究人

    14、员用这种方法对某地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初始种群规模、环境阻力的大小对大熊猫存活力的影响,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注:环境阻力是指生存空间、食物的限制、天敌的捕食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因素。)(1)当环境阻力为0.01时,大熊猫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为_。(2)由图可知,随着环境阻力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会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当环境阻力为0,初始种群规模不小于40只时,推测该地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为_,原因是_。(4)对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分析,常需调查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生

    15、率和死亡率等,它们属于种群的_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指_。22.如图是某养殖场技术人员根据研究结果绘制的有关玛丽鱼养殖过程中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种群密度变化的关系图。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玛丽鱼_的特点,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若测量方法导致受测玛丽鱼死亡率增大,则测量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引起图中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种群密度从O到D的过程中,种群数量呈_形曲线增长模式,判断的依据是_,从长期经营角度来看,从种群密度为_时,适量捕捞出售能获得最大经济利益。(3)初始投放玛丽鱼苗,由于数量较少,种群数量近似“J”型曲线增长。若初始投放玛丽鱼

    16、20对,生长繁殖一代按70天计算,每繁殖一代数量增加到原来的40倍,则140天后玛丽鱼的种群数量约为_对。23.某生物实验小组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10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1mm1mm0.1mm),图乙曲线a、b是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分析回答问题:(1)取样时应先振荡试管,原因是_。制片时应该在盖盖玻片_(填“前”或“后”)滴加样液。(2)在计数前常采用台盼蓝染液染色,若细胞被染成蓝色,则_(填“需要”或“不需要”)计数。计数时若图甲双边线内有4个细胞为蓝色,此时试管中酵

    17、母菌数量约为_个。(3)比较图乙中t1时两批次培养的种群增长速率、种内斗争的强度以及t2时两批次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剩余量依次是_、_、_(“ab”“a=b”或“ab”)。(4)若在t2后继续培养,最终发现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可能的原因有_。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树林内蝉的种群包括地上部分的成虫以及土壤里的卵和幼虫等,所以仅调查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A正确;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当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下降,B错误;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幼年个体增多,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

    18、的年龄结构,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C正确;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该方法只能大致估算出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D正确。2.答案:A解析:生物种群的性别比例不全为1:1,雌性同株的植物甚至没有性别比例,且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的是种群的出生率,A错误;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域和季节中可能有较大差异,B正确;“五一”是旅游旺季,在此期间影响北京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C正确;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D正确。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原来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故该种群的年

    19、出生率为10200100%=5%,A错误;虽然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种群分布的面积不一定相同,故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B错误;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越来越小,如出现食物充足、缺乏天敌、迁入率高等因素会使种群数量变大,C正确;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的数量,D错误。4.答案:C解析:田鼠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为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个体中被标记数,即(mna)只,A正确;第一次捕获后让标记田鼠充分融入原种群,有利于减少计算偏差,B正确;若存在田鼠啃掉红丝带的现象,则第二次捕获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比例变小,种群数量计算值偏大,C错误;该

    20、种调查方法可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D正确。5.答案:D解析: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存在偶然性,会使实验误差较大,但不能确定估算数据小于真实数据,A错误;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只要将死亡个体包括在内,仍可按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不会影响算结果,B错误;根据题干提供数据能估算鲫鱼当前的种群数量,因为没有性别比例及年龄结构方面的数据,不能判断该种群的数目变化趋势,C错误;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会有部分鱼不再估算范围内,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小,D正确。6.答案:B解析:树林内蝉种群包括地上部分的成虫以及土壤里的卵和幼虫,所以仅调查树上蝉的成虫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

    21、群密度的大小,A正确;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但当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下降,B错误;二孩政策的实施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由于生男生女的概率基本一样,故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C正确;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该方法只能大致估算出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调查结果与真实值可能有差异,D正确。7.答案:A解析:图甲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图乙中的f点,但ad段已有少量个体被环境淘汰,所以不能看成是“J”形增长,A错误;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g点时,表示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可达到最大值,B正确

    22、;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K/2)点,使种群数量得到快速恢复,C正确;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时,其增长速率基本不变,所以不能用图乙表示,D正确。8.答案:C解析:Ob时段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说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较大,但无法判断该时段内野兔的出生率是否达到最大,A错误;c时间后种群数量上升速度减慢,d时间种群数量减少且之后环境容纳量降低,说明环境阻力在d时间之前已加大,所以在d时间之前天敌已迁入的可能性较大,B错误;雌兔的数量稍多于雄兔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出生率的提高,进而使种群数量增加,C正确;一定量的天敌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的种群数量在K2K3之间波动,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被

    23、捕食压力时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K2K3之间,D错误。9.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通过调查赤眼蜂卵的数量推测其种群数量变动”可知,调查赤眼蜂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A错误;第2年,不考虑迁入和迁出,1,种群数量减少,此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错误;第3年,=1,种群数量不变,此时该种群的数量等于第2年时的数量,C错误;第46年,A是大于1的不定值,说明种群数量增加,D正确。10.答案:A解析:小型鼬类、狐、普通鷥等通过捕食对田鼠种群数量调节,属于调节种群数量的因子中的密度制约因子。据题意,芬兰北部小型鼬类分布更多,且小型鼬类是田鼠的专性捕食者,其食性单一,能有效控制田鼠种群的数量;而芬

    24、兰南部则以狐,普通鷥等捕食者为主,他们捕食田鼠外,食谱比较广泛,相比北部地区,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也比较稳定,田鼠种群波动幅度较小,综上所述,北部地区田鼠种群波动幅度比南部地区更为剧烈,A正确。11.答案:B解析:从草原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ac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大约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种群增长最快,故对草原田鼠的防治应在b点之前,A正确;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故该地草原田鼠的K值为c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错误;采取某种措施大量杀害雄鼠改变性别比例后,草原田鼠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数量增长至d点,C正确

    25、;把草原田鼠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12.答案:D解析:1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A正确;在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时,由于死细胞和活细胞均被计数,计算结果可能比实际值大,B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培养液中分布不均匀,所以计数前要将培养瓶轻轻振荡,C正确,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可进行重复实验,以平均值作为估计值,D正确。14.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A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不符合“S”型增长曲线,A错误。统计培养

    26、液中酵母菌数量时,若从试管上部吸出培养液前没有振荡,会使吸取的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偏少,测得的数据比实际结果小,B正确。两组实验含有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B组酵母菌增长缓慢,最可能的原因是B组实验温度低或氧气含量低等,营养物质不是限制因素,8d后补充培养液,该组酵母菌种群数量不会超过5106个/mL;6d后A组酵母菌数量较低可能是酵母菌代谢产物积累以及营养物质缺乏引起的,并不能说明B组实验的氧气含量多于A组,C、D错误。15.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与b、c种群相比,a种群更换培养液的周期最短,营养物质最丰富,环境最适宜,因此a种群酵母菌的生长繁殖的速度最快,最接近于“J”型生长,b、c种群的

    27、增长不属于“J”型增长,A错误;更换培养液,既改变了营养物质的浓度,又减少了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进而影响了酵母菌的生长,B错误;随培养液更换周期延长,营养物质出现匮乏,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减小,C错误;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若统计时未经染色,死亡的酵母菌也会被计数,导致其结果比实际值偏高,D正确。16.答案:ABC解析: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不一定相同,A错误;种群密度的大小除了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B错误;一个种群是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同种生物的个体组成的,而不是只包括成年个体,C错误;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出生

    28、率和死亡率等,所以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17.答案:AB解析:由图可知,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位于直线p上方,说明此时NtNt+1,其种群数量表现为上升,A正确;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同时位于曲线乙和直线p上,说明Nt=Nt+1,即F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B错误;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繁殖率低,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C正确;乙曲线显示乙种群在种群密度低时能迅速回升,符合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的繁殖特点,D正确。18.答案:ABD解析: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是因为温度过低,C错误;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A正确;温度是影响温带和寒温带

    29、地区许多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B正确;干旱缺水常常导致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D正确。19.答案:B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实例体现了群落具有季节性,A正确;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的物种数目,而不是个体数目,B错误;据题中“枯水期容易出现水体污染”可知,在枯水期若河流沿岸居民仍对河水加以利用会使水体污染加剧,可能会影响河流中生物的生存,进而影响食物网,C错误;在枯水期,该种鸟类的种群数量为0,说明在枯水期该种鸟类大量迁出,而在丰水期大量迁入,D正确。20.答案:B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L值就是值,在第3年中(第2年末第3年末)L值始终小于1,即值1,说明在该时间段甲兔种群数量持续下

    30、降,其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A正确;由曲线图可知,第4年及之后的时间里甲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但甲兔种群初始数量未知,无法得出其K值大小,B错误;在自然生态系统(某草原)中,限制乙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环境阻力始终存在,只是在乙兔迁入初期,由于其种群数量较少,环境阻力对其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较小,C错误;根据乙兔迁入后两曲线的变化趋势推测,甲兔L值下降可能与乙兔的迁入有关,D正确。21.答案:(1)60只(2)增大;增大(3)“J”形增长;环境阻力为0,则大熊猫生活的环境为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无天敌的理想条件(4)数量;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解析:(1)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

    31、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据题图中曲线可知,当环境阻力为0.01时,大熊猫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为60只。(2)据题图分析可知,随着环境阻力的增大,种群的灭绝概率增大,即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增大,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会增大。(3)若环境阻力为0,初始种群规模不小于40只,则大熊猫生活的环境为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无天敌的理想条件,此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方式为“J”形增长。(4)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22.答案:(1)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标志重捕法;偏大(2)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等因


    注意事项

    本文(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单元测试AB卷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B卷.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