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植物学复习题.docx

    • 资源ID:12718266       资源大小:37.96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植物学复习题.docx

    1、植物学复习题植物学 第一篇第一章 1、什么是组织?共分哪几类?有什么功能?组织:形态结构相似,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居间成熟组织:保护组织(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和次生保护组织-周皮两种); 薄壁组织(吸收组织、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传递细胞);吸收组织: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同化组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同化产物;贮藏组织:贮藏营养物质;通气组织:进行气体交换;传递细胞:进行物质的短距离运输,增大吸收面积。(具有内突的细胞壁和发达的胞间连丝,以适应物质短距离运输的生理功能)。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输导组织:分为两大类

    2、;即运输水溶液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导管和管胞,以及运输溶解状态的同化产物的筛管和伴胞;分泌结构2、什么是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 以输导为主的复合组织 , 木质部和韧皮部或形成层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p84) 有限维管束: 无限维管束:3、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各含哪四种成分? 木质部:导管、管胞、木薄壁组织、木纤维;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组织、韧皮纤维4、周皮包括几部分?次生保护结构,它由侧生分生组织木栓形成层形成。木栓形成层进行平周分裂,形成径向成行排列的细胞,这些细胞向外分化成木栓层,向内分化成栓内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周皮5、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有何区别?答: 厚

    3、角组织通常在细胞的角隅处增厚,增厚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具生活的原生质体,含大量叶绿素,有一定的潜在分裂能力,厚壁组织细胞壁均匀本质化增厚,细胞腔小,没有生活的原生质体,常可分为石细胞和纤维。6、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是什么?它可分成几类?分别在什么部位?分生组织:位于植物的生长部位,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细胞群。分其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浓,细胞器丰富。根据分生组织在植物体内的位置不同,可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三类:顶端分生组织:存在于根尖和茎尖的分生区部位,由短轴或近于等径的胚性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能较长时期地保持旺盛的分裂能力。侧分生组织:包

    4、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它分布于植物体的周围,平行排列于所在器官的边缘。侧分生组织细胞的形状为长轴形和等径状,其功能是使植物体变粗。居间分生组织:分布于成熟组织之间,进行一段时间的分裂活动后失去分裂能力,完全分化为成熟组织。例如,水稻、小麦的节间基部都有居间分生组织存在。另根据来源将分生组织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三类。7、植物体由哪些组织系统构成的,有何特点植物器官或植物体中,由一些复合组织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称为组织系统(分)。通常将植物体中的各类组织归纳为三种组织系统。 1皮组织系统(1分)皮组织系统 也简称皮系统,包括表皮(分)和周皮(分)。皮系统覆盖于植物体

    5、外表,对植物体起着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分)。2维管组织系统(1分)维管组织系统简称维管系统,是植物全部维管组织的总称(分)。维管组织错综复杂,贯穿于整个植物体中,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的完整单位(分)。3基本组织系统(1分)基本组织系统又称为基本系统(分),位于皮层的部位,包括各种薄壁组织(分)、厚角组织(分)、厚壁组织(分),它们分布于皮系统和维管系统之间,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分)。植物的整体结构表现为维管组织包埋于基本组织之中,而外面又覆盖着皮系统(分)。各个器官结构上的变化,除表皮或周皮始终包被在最外面,主要表现在维管组织和基本组织的构成类型及相对分布上的差异(分)。第二章1、根尖可分

    6、为那几个区,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各区主要是有什么组织组成的?根尖从顶端开始依次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区。根冠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减少根深入土壤的阻力和控制根的向地性生长;分生区的主要功能是不断产生新细胞,使根不断生长,从而扩大根的吸收范围和改变根的吸收位置;伸长区的细胞一方面向根毛区过渡,另一方面提供根深入土壤的推动力;根毛区的功能主要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2、详述双子叶植物根和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 相同点:都由表皮、皮层、中柱组成皮层双子叶:内皮层的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在在径壁和横壁上具有一条木化栓质的带状加厚,叫凯氏带,可以控制物质的自由进出。禾本科:内皮

    7、层的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增厚,只是外切向壁是薄的(马蹄形增厚),只有原生木质部辐射角正对着的细胞不增后,叫通道细胞,可以控制物质的自由进出。在紧靠表皮的几层细胞变成厚壁细胞,起机械支持作用。中柱双子叶:初生木质部辐射角少数或定数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有薄壁细胞,能进行次生生长)禾本科:多束双子叶无禾本科有髓双子叶没有髓3、比较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双子叶植物茎表皮有根毛,细胞壁与角质膜均薄 有表皮毛、气孔、角质膜皮层分外皮层和内皮层,内皮层具有特殊的增厚结构叫凯氏带或凯氏点。内皮层的这种特殊结构阻断了皮层与中柱间的胞间隙、细胞壁等质外体运输途径,进入中

    8、柱的溶质只能通过原生质体,使根的吸收有选择性。成束或成片的厚角组织分布最内层细胞的细胞壁不像根中具有特殊的增厚结构,一般不形成内皮层;有些植物茎皮层的最内层细胞,富含淀粉粒,而被称为淀粉鞘。中柱由维管束组成,没有形成薄壁细胞组成的髓和髓射线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等组成初生木质部在横切面上呈辐射状,有几个辐射角就叫几原型的木质部,分化方式为外始式。草本植物维管束呈椭圆形,木本植物幼茎内的维管束呈环状;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方式为内始式。4、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答:1.表皮:最外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起吸收作用。2.皮层:位于皮层之内,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是水分和溶质从根毛到

    9、中柱的横向输导途径,还有储存和通气作用。内皮层的细胞在径壁和横壁上具木化栓质的带状加厚-凯氏带,可以控制物质的自由进出。3.中柱:包括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两者相间排列;薄壁细胞,位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5、叙述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次生生长的过程:(1)根次生生长开始时,初生木质部内凹处与初生韧皮部内侧之间的薄壁细胞开始恢复分裂能力,形成片段状的形成层。随后,各段形成层逐渐向左右两侧扩展,直到与中柱鞘相接。与此同时,正对原生木质部外面的中柱鞘细胞也恢复分裂能力,变为形成层的一部分。至此各形成层片段相互衔接成为连续波浪状的形成层环。(2)形成层形成后,先进行切向

    10、分裂,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形成层在靠近初生韧皮部内侧凹陷处形成较早,其分裂活动也就较早开始,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细胞比两端多,因而形成层逐渐发展成圆形的环。形成层除产生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外,在正对初生木质部辐射角处,由中柱鞘发生的形成层也分裂形成径向排列的,由薄壁细胞组成的射线,射线是根横向运输系统。(3)随着次生组织的增加,中柱不断扩大,使外方的表皮和皮层受压而胀破。这时中柱鞘细胞常平周分裂成数层,其中外面的一层细胞常变为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形成以后,进行平周分裂,向外分裂产生数层不透水和气的木栓层,向内侧产生栓内层,三者合称周皮。这样根的次生结构就是由表面的周皮、以序

    11、之内的次生韧皮部、形成层和次生木质部组成。6、说明双子叶植物根的那些结构对根的吸收和支持功能有利。答:双子叶植物的根发育到一定时期会产生次生结构,其次生结构中有大量纤维、导管和管胞等细胞壁较厚的细胞对根的支持有利(1分),同时根还能产生侧根对根的支持功能也有利(1分)。根产生侧根,根的表皮产生根毛能扩大根的吸收面积,根的表皮和根毛的角质膜很少使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进入根中更容易(1分);根的内皮层上有凯氏带有利于根的选择吸收(1分);根的初生木质部成熟方式为外始式缩短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距离(1分)。7、说明根瘤的形成过程和意义。 豆科植物的根瘤形成过程如下:豆科植物根分泌一些物质吸引根瘤菌

    12、到根毛附近,随后根瘤菌产生分泌物使根毛卷曲、膨胀,并使根毛顶端细胞壁溶解,根瘤菌经此处侵入根毛,并在根毛中滋生,聚集成带,其外被黏液所包,同时根毛细胞分泌纤维素包在菌带和黏液外方形成管状侵入线。根瘤菌沿侵入线侵入根的皮层,并迅速在该处繁殖,促使皮层细胞迅速分裂,形成根瘤。意义:(见课本p84)8、中柱鞘:位于中柱最外层,由1-2层薄壁细胞构成;具有潜在的分裂能力,是侧根形成、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的主要发源部位。9、侧根的形成过程?在主根或不定根开始初生生长不久, 就开始产生侧根,侧根上又能依次再长出各级侧根。侧根的形成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和根的支持作用。在侧根开始发生时,母根中一定部位

    13、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进行平周分裂形成侧根原基。侧根原基的细胞随后进行垂周,平周分裂,其顶端分化为生长点和根冠,后面部分分化成的输导组织与母根维管柱相连。最后,侧根原基穿过母根的皮层和表皮形成侧根。侧根多起源于根毛区中柱鞘的一定部位二原型的根,发生在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三原型和四原型的根正对初生木质部;多原型的根正对初生韧皮部。第三章1、详细叙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次生生长: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保留着一层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即为束中形成层。当次生生长开始时,连接束中形成层的那部分隋射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束间形成层,束中形

    14、成层和束间形成层共同构成维管形成。 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纺锤状原始细胞-进行切向分裂 次生木质部径向分裂,倾斜的垂周分裂 扩大维管形成层环 径向分裂 切向分裂 射线原始细胞: 韧皮射线 木射线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木栓形成层可起源于表皮,皮层等,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形层木栓层,共同构成周皮。次生结构:周皮;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射线; 2、说明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 禾本科植物茎的共同特点是维管束散生分布,没有皮层和中柱的界限,由表皮、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束四个部分组成。3、禾本科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有何不同? 相同点:由表皮、皮层(基本组织)、维管柱组成。

    15、不同点:表皮双子叶禾本科由一种细胞组成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组成。气孔器有一对肾形的保卫细胞组成气孔器有一对哑铃形的保卫细胞和一对菱形的副卫细胞组成。皮层在紧靠表皮的几层皮层细胞变为厚角组织,起机械支持作用。在基本组织中,形成厚壁的机械组织和绿色的同化组织相间排列。维管柱维管束排列成一环维管束排列成两环或散生在基本组织中维管束没有鞘维管束有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有束中形成层,能进行次生生长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没有束中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4、年轮:也称生长轮,指温带或有明显季节变化地区生长的树木,其维管形成层在一个生长季节内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包括早材和晚材,(分)在茎横切面上形成明显的

    16、同心圆环层,代表着一年中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分)5、说明皮孔的形成过程。 周皮形成过程中,在原来气孔位置下面的木栓形成层不形成木栓细胞,而产生一团圆球形,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称为补充细胞。由于补充细胞增多,向外膨大突出,使周皮形成裂口,因而在枝条的外表产生一些浅褐色的小突起,这些突起称为皮孔。第四章1、以叶为例,说明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1)叶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光合产物,同时叶也是蒸腾作用的重要器官。所以叶的形态多呈扁平状,以及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结构都是为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和进行蒸腾作用而生长的。(2)表皮:是一层透明的细胞,可以充分保证太阳光进入叶片。(3)表皮上还有角

    17、质膜,可以保护叶片免受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干扰,同时也可以避免水分的过度蒸腾。角质膜还有折光作用,可以防止过度日照引起的伤害。(4)表皮上还有气孔器,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孔道,气孔开张,可以保证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5)表皮上的表皮毛加强了表皮的保护作用。(分)(6)叶肉:靠近上表皮是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的细胞相对排列紧密,含有很多叶绿体,可以充分进行光合作用。(7)靠近下表皮是海绵组织,海绵组织也含有一定数量的叶绿体,同时细胞间隙大,这样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又保证一定的气体交换。(8)叶脉:遍布叶片的叶脉是把合成的光和产物向下运输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获得水分的通道。2、简述C3植物和C4植

    18、物叶的结构特征。 四碳植物(玉米、甘蔗、高粱等):维管束鞘是单层薄壁细胞构成,它的细胞较大,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在显微结构上,这些叶绿体比叶肉细胞所含的为大,没有或仅有少量基粒,但其积累淀粉的能力却超过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叶片维管束鞘与外侧紧密眦连的一圈叶肉细胞组成 花环形(Kran2-type)结构。三碳植物(小麦、水稻等):维管束鞘大多数是由两层薄壁细胞构成,外层细胞壁薄、较大,含较少的叶绿体;内层细胞壁厚、较小,不含叶绿体。叶片中没有花环结构。3、比较禾本科植物与棉叶的异同点。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如禾本科植物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气孔器细胞肾形细胞分为长短细胞,平行排列,保卫细胞哑铃形。

    19、叶脉间有泡状细胞。(叶肉异面叶(背腹形叶),有栅栏组织海绵之分等面叶,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分,且叶肉细胞常具“峰、谷、腰、环”结构叶脉网状脉,叶脉韧皮部与木质部间有形成层存在,有次生生长平行脉,有限外韧维管束,无次生生长。4、详细说明双子叶植物与禾本科植物叶表皮构成及形态的不同。 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叶表皮在表皮细胞类型、形态、气孔器结构和排列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 表皮细胞: 双子叶植物表皮细胞只有一类(分)。 禾本科植物表皮细胞有长细胞和短细胞之分(分) , 短细胞又有硅细胞和栓细胞两类(分)。另外 , 禾本科植物叶片上表皮还有泡状细胞, 在过热环境中, 泡状细胞失水收缩使叶片卷

    20、缩(分)。 (2) 表皮细胞形态: 双子叶植物表皮细胞形状不定(分) , 排列上相互镶嵌。禾本科植物表皮细胞为长方体, 短细胞近正方体 , 细胞排列整齐 , 成行排列(分)。 (3) 气孔器结构 : 双子叶植物气孔器由两个肾形保卫细胞构成(分)。 禾本科植物气孔器由两个哑铃形保卫细胞和两个菱形副卫细胞构成(分)。 (4) 气孔器的排列: 双子叶植物气孔器在表皮细胞中分散排列(分)。禾本科植物气孔器在表皮细胞中成行整齐排列(分)。5、叙述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将植物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叶片小,角质膜厚,表皮毛和蜡被比较发达

    21、,有的有复表皮(夹竹桃),有的气孔下陷(松叶),甚至形成气孔窝(夹竹桃),有的有储水组织(花生、猪毛菜等。有明显的栅栏组织。水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机械组织、保护组织退化,角质膜薄或无,叶片薄或丝状细裂。叶肉细胞层少,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通气组织发达。根据植物与阳光的关系,可将植物分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阳生叶:叶片厚,小,角质膜厚,栅栏组织和机械组织发达,叶肉细胞间隙小。 阴生叶:叶片薄,大,角质膜薄,机械组织不发达,无栅栏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间隙大。6、简述旱生植物的叶在其结构上是如何适应旱生环境的?(5分)答:旱生植物的叶较小或退化可减少水分蒸发,(1分)表皮毛、蜡被和角质膜发

    22、达,表皮常为复表皮、且表皮上常形成气孔窝或气孔下陷,能保护体内水分不至于过渡丢失,(3分)叶内输导组织发达,栅栏组织明显,有些旱生植物的叶内还形成贮水组织,这些能保证水分供应。(1分)7、举例说明器官变态与植物适应环境间的关系。器官变态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适应特殊的外界环境,行使特殊的生理功能而产生的。例如一些植物的茎比较柔弱不能直立,使其上着生的叶不能得到充足的阳光。所以,这些植物茎上着生的一些不定根产生变态形成攀缘根,使茎和叶向上生长,以利于同其他植物争夺阳光。又如生长在干旱少雨地区植物的茎常变态成肉质茎,在雨水稍多时吸收大量水分,并贮藏在肉质茎内以备日后使用,同时为了减少水分蒸发,植物的叶退

    23、化,由茎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再如,生长在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沼泽地区一些植物由于这些地方土质呈酸性,氮素缺乏,因此,植物的叶变为捕虫叶,能捕捉并消化虫体内蛋白质以满足对氮素的要求。8、 器官变态:植物的营养器官长期适应特殊的生态环境,行使特殊的功能,在形态和结构上产生可遗传的变异9、简述甘薯三生结构的形成过程。答:甘薯的块根由不定根发育而来(1分)。在初生生长后,由于形成层的活动,不定根产生次生结构,次生木质部导管周围的木薄壁细胞或其他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形成副形成层(2分),副形成层形成后,向外产生三生韧皮部,向内产生三生木质部,三者共同构成三生结构,但主要是薄壁细胞(2分)。植物学 第二篇1、

    24、详述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答:在2个精细胞位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附近之后,在合点端的无壁区与卵细胞渐相接近并相互融合;另1个也在无壁区与中央细胞接近并相互融合。这种融合的现象叫受精。由于2个精细胞和卵细胞与中央细胞受精,故称为双受精。生物学意义:(1)不仅是被子植物共有的特征,也是它们在系统进化上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2)精细胞与卵细胞融合,形成了双重遗传性的合子,恢复了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遗传性状,产生了一定变异的后代。在杂交育种中可以利用培育新品种。(3)双受精中1个精细胞和2个极核或1个次生核融合,形成了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同样结合了父母

    25、本的特性,子代的变异更大,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泛。2、何谓雌蕊群?有哪几个组成部分?各部分特点如何?雌蕊群是一朵花中所有雌蕊的总称,位于花托的正中央。雌蕊在形态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柱头、花柱和子房。柱头是雌蕊的顶端部分,是接受花粉的部位,通常膨大或扩展成各种形状,分为干燥型和湿润型两种。花柱位于柱头和子房之间,是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多为细长的管状,长短形状不一,子房是雌蕊基部膨大成囊状的部分,由子房壁、子房室、胎座和胚珠等构成。3. 双受精:1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中央细胞或2个极核结合,发育为胚乳。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也是植物界有性生殖中最进化的方

    26、式。4. 核型胚乳:即初生胚乳核的第一次分裂和以后多次分裂,都不伴随细胞壁的形成,各个胚乳是游离状态,到一定阶段,才形成细胞壁。5. 心皮:是适应生殖的变态叶,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由一个心皮的二缘向内卷合或数个心皮边缘互相连合而形成雌蕊6. 花 : 花是变态的叶,包括苞片、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是物种产生后代的场所。3、雌配子体(胚囊)是如何形成的?其各部分受精后如何变化?(10分)答:胚囊发生于珠心组织中在靠近珠孔端的珠心表皮下分化成一个细胞叫孢原细胞(1分),孢原细胞进一步发育为胚囊母细胞(1分),胚囊母细胞接着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的大孢子,靠近珠孔端的3个常萎缩,一个发育为

    27、单核胚囊(2分),单核胚囊发生三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核的胚囊(1分),珠孔端的3个分化为1个卵细胞(分)和2个助细胞,构成卵器(分),合点端的3个分化为反足细胞(分),中央的为2个中央核或1个中央细胞(分)。各部分受精后的变化: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合子进一步发育成胚,(1分)中央细胞两极核或次生核受精后形成初生胚乳核,并最终发育为胚乳,胚乳为胚的发育或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1分)而助细胞和反足细胞受精后退化消失。(1分)4、 以百合花药为例,说明未成熟花药的结构,并比较成熟花药和未成熟花药的结构有何不同?(9分)答:从百合花药的横切面来看,中间为药隔(1分),两侧各有两个花粉囊(1分),花粉囊由花

    28、粉囊壁和药室组成,其内产生花粉母细胞(1分)。花粉囊壁由表皮、纤维层、一至多层细胞的中层和一层绒毡层细胞组成(2分)。药室中为造孢细胞或花粉母细胞、二分体、四分体(1分)。成熟花药和未成熟花药相比有以下不同: 药隔两侧的两个花粉囊在彼此连接处开裂;(1分) 中层和绒毡层被吸收,有时具残迹,纤维层细胞具有木质或栓质的条纹状增厚的细胞壁;(1分) 裂开的花粉囊中为成熟的花粉粒。(1分)2-细胞花粉粒:成熟花粉粒由营养细胞(分),和生殖细胞分)构成。3-细胞花粉粒:花粉粒成熟时具有一营养细胞(1分)和两个精细胞 (2分)。5、试述花药和花粉粒的发育过程。发育过程:(1)花药发育初期,结构简单,外层为

    29、一层原表皮,内侧为一群基本分生组织,不久,由于花药四个角隅处分裂较快,花药呈四棱形。(2)以后在四棱处的原表皮下面分化出多列体积较大,核亦大,胞质浓,径向壁较长,分裂能力较强的孢原细胞。(3)随后孢原细胞进行平周分裂,成内、外两层,外层为初生周缘层;内层为初生造孢细胞,(4)初生周缘层细胞继续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逐渐形成药室内壁、中层及绒毡层,这三层细胞均贮藏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药室内壁有大量的淀粉粒,进一步发育,在壁上形成多条斜纵向壁的加厚,成纤维层,在花药开裂中起作用;中层在发育过程中逐渐消失,绒毡层具有较发达的物质合成和分泌作用,为花粉粒的发育提供物质。(5)初生造孢细胞进一步分裂和长大,

    30、呈一柱状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呈四分体,进一步发育成花粉粒。(6)花药中部的细胞逐渐分裂,分化形成维管束和薄壁细胞,构成药隔。结构:成熟的花药由4个花粉囊和药隔组成,花粉囊壁由表皮、药室内壁(纤维层)、中层及绒毡层,花粉囊内有花粉母细胞(或花粉粒)。6、叙述胚珠和胚囊的发育过程,绘出8核胚囊的结构图。胚珠的发育过程(1)首先,在胎座表皮下层的一些细胞经平周分裂,产生一团突起,成为胚珠原基。原基的前端成为珠心。原基的基部成为珠柄(2)由于珠心基部的表皮层细胞分裂较快,产生一环状的突起,逐渐向上生长扩展,将珠心包围,此包围珠心的组织即为珠被,仅在珠心的前端留下一孔,即珠孔。胚囊的发育过程:(1)

    31、首先,在胎座表皮下层的一些细胞经平周分裂,产生一团突起,成为胚珠原基。原基的前端成为珠心(nucellus)。珠心是一团相似的薄壁细胞。原基的基部成为珠柄(funiculus)。(2通常在靠近珠孔一端的表皮下,逐渐形成一个与周围不同的细胞,即孢原细胞,需要进一步发育长大成胚囊母细胞。(3)胚囊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近珠孔端的3个细胞退化。近合点端的细胞逐渐发育为单核胚囊。(4)以后单核胚囊进行三次有丝分裂形成八核胚囊。结构:(1)近合点端3个反足细胞(2)中央细胞:2极核和细胞质(3)珠孔端三个细胞合称卵器:1卵细胞和2助细胞(有丝状器)3. 简述胚乳的发育及其类型。(5分)被子植物的胚乳是由一个精细胞与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或次生核受精后形成的初生胚乳核发育而成的,具有三倍染色体(2分)。胚乳的发育类型如下: 核型胚乳:即初生胚乳核的第一次分裂和以后多次分裂,都不伴随细胞壁的形成,各个胚乳是游离状态,到一定阶段,才形成细胞壁(1分)。 细胞型胚乳:即初生胚乳分裂开始,即产生细胞壁,形成胚乳


    注意事项

    本文(植物学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