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12716059       资源大小:51.07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1、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年级1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19.1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与众多欧西事物的“迁地弗良”不同,文学史这一著述形式进入中国以后,很快便_ ,而今已经变得枝繁叶茂。欧洲十九世纪兴盛一时的文学史,在十九世纪末遭遇了来自审美主义的 ;二十世纪中叶,在美国学院占据主流的“新批评”更是公然拒绝文学史;尽管后来随着文学社会学、接受美学、新历史主义等研究路径的展开,文学史一度有复兴之势,但对这一学科进行理论反思的声音,一直 。A. 落地生根 置疑 不绝如缕B. 入乡随俗 质疑 若隐若现C.

    2、落地生根 质疑 不绝如缕D. 入乡随俗 置疑 若隐若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入乡随俗:是指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这个成语常形容外乡人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风俗文化。本题所给文段说文学史进入中国,如今已经“枝繁叶茂”,用“落地生根”恰当。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句。文中不是否定句,用“质疑”正确。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形容形势危急或者声音细微悠长。若隐若现,强调的是模糊、不清楚。文中用“不绝如缕”恰当。故此题答案应为A项。点睛: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

    3、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对观众来说,看综艺、追偶像的目的除了放松、娱乐之外,汲取正能量也是一大需求。从国家宝藏等文化类综艺屡受热捧,到最强大脑等节目选手被视为榜样,都证明了这一点。不仅上述棚内综艺, , , , , , 。在新一季的许多档真人秀中,我们都可以欣喜地看到明星地位正在弱化,文化与正能量输出的意识逐渐增强。在这个过程中正能量的传递变得更加重要户外真人秀在这方

    4、面也应大有作为与观众获得共鸣户外节目能够突破舞台和场景录制的限制利用生活中无穷无尽的时代素材让观众在欢笑之余进行更多的自我观照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首先,根据与上文的衔接,与“棚内综艺”相对的应该是“户外节目”或“户外真人秀”,由此可排除A项、C项。在根据与下面各句的联系,即可排除D项。故选B。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正值赵兄乔迁新居之际,小弟我无以为贺,唯有献上拙作一幅,聊供补壁。B. 晚生垂念师恩,本该当面贺寿,无奈路途迢递,唯以贺卡一张,遥祝老师

    5、寿比南山!C. 老朽年近半百才得此千金,难免骄纵了些。今后定当严加管教,再不唐突。D. 听说朋友来访,王强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备下薄酒,恭候各位光临。”【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B项,“垂念”是敬辞,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这里应改为“感念”;C项,“千金”旧时用于称呼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6、D项,“府上”是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这里应用谦辞“寒舍”。故选A。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王朝的更迭在这里曾如走马灯般上演,只有这秦淮河水依然脉脉流淌,诉说着历史的沧桑。B.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时光短暂,倏忽而逝。我们只有把握人生中美好的春光,努力拼搏,才能收获沉甸甸的硕果。C.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你到首都求学,一定要静心地多学些本领,切莫贪图安逸,虚度年华,迷失方向。D.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何必总想那些烦恼的事!不如趁此佳节,抛开纷扰,尽情享受节日带给我们的欢乐。【答案

    7、】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诗句的内容,结合句意语境内容分析。B项,诗句与“时光短暂,倏忽而逝”不合。“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壮年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上张仆射书韩愈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

    8、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

    9、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寅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厚于故旧知此!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而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

    10、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 节目:条目B. 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 宽假:宽容C. 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 厚:丰厚D. 哀其穷,收之而已耳 哀:同情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牒:本指古人用以书写的竹片木片等,文中指“文牒”,即官府往来文书的通称。B. 执事:有“主持工作”“执掌事务的人”“供役使者”等多个义项,文中是对张仆

    11、射的敬称。C. 寅:地支名,文中用以计时,“寅时”,介于“卯时”与“辰时”之间。D. 伏惟:表示伏身在地上想,是下对上陈述时的敬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2)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3)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8. 结合全文,概括韩愈认为作为上级应当如何对待下属。【答案】5. C 6. C 7. (1)喜欢用那些自己所教导的人为臣,而不喜欢用那些教导自己的人为臣。(2)都喜欢那些听见命令就奔波忙碌的人,不喜欢那些自身守正不阿而推行自己主张的人。(3)同情我的愚昧,不记下我的罪过;详察我的言

    12、辞,而施行仁义采纳我的意见。 8. 上级要了解下属的才能;上级任用下属,应该量力度才;上级要宽容优待下属,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下属;上级要听取、采纳下属的合理意见。【解析】【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厚”是动词,意思为“厚待”。句意:您能如此厚待老相识。故选C。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

    13、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介于卯时与辰时之间”错误。“寅时”,寅时是中国古代十二时辰计时法之一,指凌晨三点到五点,介于“丑时”与“卯时”之间。故选C。【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

    14、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臣”,以为臣;“其”,代词,他;“教”,教导;“所教”,所教导的人;“而”,连词,表转折;“好”,喜欢;“所受教”,教导自己的人。(2)“其”,代词,那些;“闻命”,听见命令;“而”,连词,表承接;“直己”,自身守正不阿;“而”,连词,表并列;“行道”,推行自己主张。(3)“矜”,同情,怜悯;“其”,代词,指我;“录”,记录;“辞”,言辞;“而”,连词,表承接;“垂仁”,施行仁义,施仁爱;“焉”,代词,指意见。【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

    15、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概括韩愈认为作为上级应当如何对待下属,据“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等语,可以概括出“上级要了解下属的才能”;据“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等语,可以概括出“上级任用下属,应该量力度才”;据“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等语,可以概括出“上级要优待下属,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下属”;据“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等语,可以概括出“上级要听取、采纳下属的合理意见”。【点睛】参考译文:九月一日,韩愈再拜。我接受任命文书的第二天,在节度使官署内,有府中小吏拿着官署中原有的规章制度条目十多条来给我看。其中我做不到的,

    16、有“自九月至第二年二月末,都要早晨入府,至夜归去,不是生病或其他变故,就不许出去”。那时候因为刚接受任命不敢冒昧发言。古人有过这样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都有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像这样的规定,就不是我韩愈所能遵循的。如果强迫我执行它,那我一定会犯疯癫病的,对上我没有办法接受您委托我办的事情,遗失将要用来报答恩德的方法;对下我无法自立于世,丧失用来笃定心志的方法。既然如此,那我怎么能够有话不说呢?大略说来,您之所以选择我,并不是因为我能“晨入夜归”,必定是我有其他可取之处。如果我有其他可取之处,即使我不“晨入夜归”,我的那些可取之处依然存在。在下位的人侍奉上司,不采用同样的做法;

    17、在上位的人役使下属,也不采用同样的做法。衡量他的能力来任用他,衡量他的才干来适当安排他,他所不能做的事情,不强迫他去做。因此在下位的人不会得罪在上位的人,在上位的人也不会被在下位的人所怨恨。孟子曾经说过:如今的诸侯们没有人远远超过其他人,因为他们都“喜欢用那些自己所教导的人为臣,而不喜欢用那些教导自己的人为臣”。如今的当权者,和孟子时代的当权者相比相差更远了,都喜欢那些听见命令就奔波忙碌的人,不喜欢那些自身守正不阿而推行自己主张的人。听到命令就奔波忙碌的人,都是好谋私利之徒;自身守正不阿而推行自己主张的人,都是好行仁义的人。从来没有好谋私利却爱戴自己国君的人,也从来没有好行仁义而忘记自己国君的

    18、人。如今的王公大人中,只有阁下您可以听进去这些话,也只有我韩愈能够把这些话说给您听。我承蒙您的宠爱,是由来已久的了。如果您宽容我使我不丧失本性,优待我使我足以知名,每天寅时进入官署,辰时过完离去;申时进入官署,酉时过完离去,大抵把它看作一种规律,也不耽误公事。天下的人,听说您像这样对待我,一定都会说:您是这样爱士!您是这样以礼待士!您能如此宽容使人不违背其本性!您能如此想成人之名!您能如此厚待老相识!人们又将说:韩愈能如此识别自己所投靠的人!韩愈能如此不曲意逢迎有金钱有权势的人!韩愈的才德竟能使其主如此以礼相待!我就是死在您的门下也毫不怨悔。如果让我跟随众人的行列进入官署,跟随众人的队伍而趋进

    19、,说话不敢竭尽自己的诚意,所行的主张有悖于自己;天下的人,听说您这样对待我,都会说:您任用我韩愈,只是同情我处境困窘,收容我罢了;我韩愈侍奉您,不是由于志同道合,而是从中取利罢了。假如是这样,即使您每天给我千金的赏赐,一年多次升我的官职,我对您感恩,那是有的;如果让我拿它在天下人面前说:(您是我的)知己知己!那是不能的。我希望您哀怜我做得不够周到之处,同情我的愚昧,不记下我的罪过;详察我的言辞,而施行仁义采纳我的意见。韩愈诚惶诚恐,再次拜谢。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各题。旅中送迁客吴融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满目尽胡越,平生

    20、何处陈。9. 请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10.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9. 颔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季节;色彩鲜明,借景抒情;渲染了离别凄凉的氛围。 10. 对朋友的担忧。“天南不可去”南方荒蛮之地,“落日青山路”,此去路途遥远,为朋友担心。对朋友正直品格的赞赏。朝中敢于直言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非曲直自有神明鉴证,间接赞赏友人敢于直言的品格。对朋友境遇的喟叹同情。想象朋友身处吴越之地,无人可以倾吐平生心事。【解析】【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这两句是说,旅途中为被贬谪之人送行,时已日落,秋风劲吹

    21、,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青山的路上艰难地行走。山路、落日、秋风、白发,点明送别的时间、季节。景象凄凉,步履艰难。诗句于状景中,见出迁客之凄苦心境。情景交融,发人同情。【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这就要求考生要梳理诗歌的内容,借助诗歌的标题、诗中的意象、情感词等来分析诗人的情感。解答本题时,考生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结合标题“旅中送迁客”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故诗歌中的情感一般都是不舍、担忧、祝福等;然后结

    22、合首联“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分析可知,南方荒蛮之地,路途遥远;“不可去”暗含对友人的担忧,且后句暗示朋友被贬的遭际。结合尾联“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分析,满眼都是胡越,身边没有了志同道合之人,还能与谁倾吐心声呢,诗句中包含对朋友的不舍之情。结合颈联“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分析可知,敢于直言的人越来越少,是非曲直自有神明鉴证,诗句中包含对朋友的赞赏。考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逐联进行分析。【点睛】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

    23、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四、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蚓无爪牙之利,_,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2)酾酒临江,_,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3)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4)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5)荡胸生曾云,_。(杜甫望岳)(6)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7)君子名之必可

    24、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_。(论语)(8)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_,未为迟也。(战国策)【答案】 (1). 筋骨之强 (2). 横槊赋诗 (3). 剑阁峥嵘而崔嵬 (4). 冰泉冷涩弦凝绝 (5). 决眦入归鸟 (6). 山肴野蔌 (7). 无所苟而已矣 (8). 亡羊而补牢【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筋”“槊”“嵬”“凝”“眦”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

    25、思。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父亲的家园杨尚清童年的父亲,家园是一个叫作壕沟的山村,跟所有黄土高原的山村一样,沟壑纵横,如同老农额上深深的皱纹。半大小子,光着脚丫子,爬山上山顶,与牛羊为伴。夏夜,与满天繁星共眠,冬夜,与兄弟姊妹挤在土炕上。砍柴、担水、抓粪、锄草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别的值得言说。老茧磨得多了,针刺着也不觉疼痛。为了填饱肚子,少年的父亲离开了他的第一个家园,行乞讨要,四方为家。没有文化,只有力气,背石头、打窑洞辗转多地,后来落脚在一个叫作安条的林场,方圆百里,森林密布。做一名伐木工,有盼头,能吃上大白馒头。日复一日,与林木为伴,父亲成长为一个勇武有力的

    26、小伙子,娶了邻村的漂亮姑娘莲,在林场安了家。莲,便是我的母亲。这时候的父亲,家园,是有了母亲的小日子。他总是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一棵棵大树,在父亲的大锯下,魔力般地轻松倒下,他成了最能干的伐木工。每次进城,父亲总穿着一身干净而结实的的确良中山装,每次回来,父亲总给我和姐姐带回一堆让别家的孩子垂涎不已的零食。后来,父亲带回了电视机,再后来,父亲驾回了四轮拖拉机。那个年代,乡下的医疗条件极差,不知道多少个风雪雷雨的日子,父亲驾着拖拉机,母亲抱着多病的我,四处求医。那一年,林场来了省城林业大学的实习生,在父亲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多么艰难,都无比坚定。那一年,姐姐刚好七岁,上学

    27、了,跟着比她都大的孩子们,去了十里地外的小学,那所小学的条件也很差。第二年,父亲决然地带着全家进了城,离开了他工作生活十多年的林场。从那以后,父亲的家园,是一个梦。没有户口,我和姐姐却都上了城里最好的小学。最初的家庭教育,是父亲看着我写的作业,脸上泛起的笑容,是一句“清娃写的字像蛤蟆爬过的踪”。就是一脸的笑容和一句打趣的话语,让我的心中早早萌生了“认真学习,勤奋练字”的念想。在文化的世界里,父亲是个门外汉,他依然只有力气,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曾会写。拉沙、拉土、拉砖,工地的脏活、苦活、累活,他从不言说,如同他的汗水默默渗透进我们的血液一般,从不言说,却化作一股坚韧而持久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去实现两

    28、代人的梦想。多年后,我和姐姐都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成了“公家人”,父亲一直引以为豪。在不经意间,岁月的轮回改变了很多。父亲瘦弱的身形,疲惫的意志,像一根绷得太紧太久的弹簧,行将断裂。这个时候,父亲的家园是酒精麻醉后的迷乡。是啊,他从来不懂得让自己停下来,歇一歇。没有圈子,不打麻将,不认得扑克牌,甚至连玩笑也没怎么开过。也或许,是因为没有了目标,太过于执着的人,不知何去何从。劝说、哀求、哭喊,都无济于事,这让我坚信: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而今,父亲的家园,是他童年的那个山村壕沟。不知道经历了怎样的内心煎熬与思想斗争,有一天,他决定回去。然而,日月轮回,如河流一般,带去了他身躯的健硕、眼光

    29、的灵动,他只是养着几十个小羊羔,种着一片菜园,出山的时候不忘挖一些熟悉的草药,忙碌、充实、开心闲不下的父亲,离不开的家园,那里,有他的老兄弟们,也有他童年的记忆,欢喜或是悲伤,好过城里冰冷的砖墙和无情的水泥地。岁月悠悠,如歌如诗!时而高亢动人,时而悲凉凄楚,时而温润绵长。愿你我的人生都能觅得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园。(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18年第4期)1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中“沟壑纵横,如同老农额上深深的皱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地理形貌上写出了父亲的故乡的荒凉。B. 文章第二段写父亲在林场的经历,刻画了父亲勤劳能干、积极上进、对子女

    30、十分疼爱的普通工人的形象,十分典型鲜活。C. 父亲有一段时间酗酒,这是因为多年的劳累让他身心俱疲,他找不到好的排解方式,只能靠酒精缓解内心的压力。D. 文章第七段承接上文,点明父亲回到童年的那个山村的原因那里有他的老兄弟们和童年的记忆,充满人情味。1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段“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这句话的含意。14. “父亲的家园”都包括哪些?为什么把这些称为“父亲的家园”?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12. C 13. 寻找生活目标、回归心灵故乡,只有自己能实现。儿女成人,父亲圆梦,生活没有了目标,整天沉迷于酒精,大家的劝说、哀求、哭喊都不管用,后来父亲摆脱迷茫,回到故乡的山村,

    31、找到了精神的寄托,也找回了欢乐。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自己的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只有找到精神寄托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才能让我们摆脱空虚。 14. 童年时,壕沟的山村,这里是父亲成长的故乡,原始又贫瘠,让童年的父亲饱受磨难变得坚韧。青年时,安条的林场,父亲在青年时有了工作和美好的家庭,产生了供孩子读书的梦想;中年时,进城以后,父亲的家园是一个梦,父亲在中年时靠自己的努力圆了让孩子上大学的梦。老年时,父亲的家园还是他童年的山村壕沟。这里有父亲的老兄弟和童年记忆,他在这里忙碌而充实壕沟成为他晚年的精神的乐园。【解析】【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会对文章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这是因为多年的劳累让他身心俱疲,他找不到好的排解方式,只能靠酒精缓解内心的压力”说法错误,父亲酗酒是因为他闲下来后,没有了努力的方向,内心空虚。故选C。【1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这句话的含意”,是考查学生通过理解重要语句含义,把握文章主旨能力。结合前文,父亲最初的愿望是“填饱肚子”,离开了故乡,作了伐木工人,完成了转机的愿望,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后来受来林场实习的大学生启发,离开了林场,带着全家到了城里,送“我”和姐姐读书,最后“我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