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 高考总复习 历史 人民版专题十三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专题十三 第33讲.docx

    • 资源ID:12688665       资源大小:82.5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 高考总复习 历史 人民版专题十三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专题十三 第33讲.docx

    1、版 高考总复习 历史 人民版专题十三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专题十三 第33讲第33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点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名师导语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它的指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全国课标卷在本考点命题较少,仅在2014年考查一道选择题。命题以北洋军阀时期的社会现象为切入点,考查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贡献及三民主义的影响需要重点关注。知识点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_严重。(2)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_的革命运动日渐高涨。(3)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2.提出: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3.内容(1)民族主义:以_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2)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_,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_的纲领。4.评价(1)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_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2)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3)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

    3、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4)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5)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选集第75页)知识点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孙中山多次捍卫_的斗争失败;认识到革命力量在人民群众之中;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2.提出: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3.含义(1)民族主义:突出反帝的内容;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4、反对民族压迫。(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3)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承认“_”,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4.意义:是第一次_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漫画解史】 三民主义的意义信息提取: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在其指导下结束了清王朝统治。【漫画解史】 民生主义的局限性信息提取:“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主干知识速记答案知识点一1.(1)民族危机(2

    5、)反帝反封建3.(1)革命暴力(2)资产阶级共和国(3)土地问题4.(1)民主革命知识点二1.民主共和3.(3)耕者有其田4.国共合作探究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

    6、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1.(2018辽宁省实验期末)1906年,孙中山提出了“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五权分立”。孙中山称之为“破天荒的政体”。这里的五权除了西方的三权以外,新增了考试权和监察权。孙中山的“新主义”()A.受制于中国现状而未能付诸实践B.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体现了中西政治文明成果的融合D.旨在弥补西方政党制度的弊端解析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源自西方的三权分立,而考试权和监察权则源于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和监察制度,所以五权分立是中西融合的成果,故C项正确。答案C2.(2019四川绵阳模拟)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

    7、:“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这一言论的主要目的是()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建立五权分立政府C.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D.保障普遍平等民权解析材料主旨是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一个什么政体的国家,故A项错误;建立五权分立政府的目的是要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一个什么政体的国家,故D项错误。答案C探究2从“历史解释”角度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名称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反对帝国主

    8、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由不反帝到反帝;由反满到民族平等(联俄)民权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到平民共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联共)民生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扶助农工)1.(2018全国卷,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

    9、.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对俄国、中国、法国和美国革命情况进行对比后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中国与俄国比较,中国的革命没有完善的组织领导核心;二是革命没有固定的方法,要选取合适的方法,就是俄国的方法。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目的是强化革命的领导核心,C对。“走苏俄革命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选择,A错;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走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目标没有改变,只是方法、途径有所变化,B错;1924年,中国进入国民革命时代,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D错。答案C2.(2019广东深圳模拟)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

    10、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解析据“先哲之遗业”“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可知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是政治传统,意在为其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故C项正确。答案C考法1新三民主义的特点及认识【考题1】 (2014课标全国,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

    11、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答案C明立意从民主共和思想角度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抓关键括号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被明确,根据材料的出处了解作者、立场等;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清误区本题属于文字信息提取类试题,难度较大。考生难以认清当时各地军阀纷纷标榜主义的共同特征,即顺应社会民主思潮,巩固军阀统治。考法2对三民主义的认识【考题2】 (2018海南海口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12、料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非常渴望和平,因此不顾孙中山的反对,情愿同袁世凯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和民生主义,而只接受了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三阶段的革命方略,而只是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论证所提观点。(要求:明确写出所

    13、提观点,论证须有史实依据。)(12分)提示示例观点:资产阶级革命派自己葬送了革命成果。论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设计了一个美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但是,革命派的多数成员未认识到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认为推翻清政府即完成了革命任务;袁世凯掌权后走上复辟帝制的独裁道路并废除临时约法,袁世凯及北洋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新的代理人,资产阶级革命派向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妥协。所以,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暂时失败。关键信息信息1材料中“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情愿同袁世凯这种

    14、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说明了孙中山的一些追随者认识不到民权、民生的重要性。信息2材料“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彻底的表现,注定了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结局。思路点拨这是一道观点论证题,首先必须根据材料提炼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引用具体史实支持。注意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课时作业(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南洛阳模拟)1918年夏季,孙中山通过美洲华侨向列宁和苏俄政府发去电报,表示他对列宁和苏俄政府的祝贺。1923年8月,又派出“孙逸仙博士访

    15、苏代表团”赴苏考察。这表明()A.中苏两国已达成革命共识B.孙中山认同苏俄革命道路C.孙中山已产生联俄的倾向D.反帝反封已成为时代潮流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均无法看出中苏两国已达成革命共识,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苏俄的革命道路,即城市中心论,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孙中山对列宁和苏俄政府的祝贺到派遣代表团赴苏考察可以看出孙中山已经产生联俄倾向,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反帝反封,故D项错误。答案C2.(2019北京海淀区模拟)下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时段流行话题五四运动前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五四运动后平民、劳工、劳动、阶级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

    16、深蒂固B.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据材料“平民、劳工、劳动、阶级”可知流行话题涉及无产阶级,结合所学可知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大大传播,故D项正确。答案D3.(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1919年7月,当西方列强官方对华仍固守传统的殖民路线之时,莫斯科的工农苏维埃政府代理外交人民委员则在一项宣言中提议“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所有秘密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无偿放弃一切的在华特权和利益”。这一宣言()A.使中国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D.加深了苏俄对中国进

    17、步知识分子的吸引力解析据材料“西方列强官方对华仍固守传统的殖民路线之时,工农苏维埃政府废除所有秘密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无偿放弃一切的在华特权和利益”可知苏俄的做法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有很大的吸引力,故D项正确。答案D4.(2019广东惠州一调)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A.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 B.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解析材料主要述及评判东西方文化标准的变化,把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

    18、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故C项正确。而“中体西用”思想不仅仅是指文化方面的标准,故A项错误;民主科学思想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西方文化融合,故D项错误。答案C5.(2018重庆模拟调研卷)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众处于受治的地位。近代某一时期平民主义思潮大起,“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十分普遍。这一思潮兴起于()A.维新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维新变法运动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并没有充分发动民众,不可能有材料中“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故A项错误;同样,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未能充分发挥民

    19、众,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期间,平民主义蓬勃兴起,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期间,全民族抗日才是社会上最为广泛流行的口号,不可能有“劳工神圣”“平民神圣”之类的口号,故D项错误。答案C6.(2019四川乐山模拟)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五四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一战暴露资本主义本质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解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

    20、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中国也不例外,于是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的现象,故D项正确。答案D7.(2019甘肃兰州模拟)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出:“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前后“耕者有其田”()A.其目的与内容相同B.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C.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D.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解析前者是通过土地国有逐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后者是直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1、内容不同,故A项错误;两者都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但后者较前者更加彻底,是前者的发展,故B项正确;后者通过土地革命得以实现,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故C项错误;后者通过土地革命得以实现,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8.(2018山东济宁统考)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上述评论都旨在强调()A.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B.外部因素对孙

    22、中山思想的影响C.时代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等信息可知,两种评论都旨在强调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故选D项。A、B、C三项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答案D9.(2018海南海口调研)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A.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B.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C.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

    23、现民族平等思想D.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解析据材料“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可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9惠州模拟)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之弊”。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A.实行直接民主才能确保民主政体B.全民政治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核心C.应当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D.民权主义者应学习借鉴西方民主解析代议制民主本身也是民主政体的一种重要形式,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是三

    24、民主义的核心,故B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的观点是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说明他认为应当实现全民直接的民权,故C项正确;材料论述了孙中山的个人认识,并未涉及学习西方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8河南豫中名校联考)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先生说:“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认识表明()A.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B.“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C.共产主义和“圣库制度”一脉相承D.民生主义是对“圣库制度”的补充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国民党“一大”是旧三民

    25、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转折点,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由向欧美学习转为向俄国学习,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孙中山并未完全学习俄国,故B项正确;孙中山是在与共产主义的对比中谈“圣库制度”,并非一脉相承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民生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8山西晋城模拟)孙中山在1924年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他认为()A.提倡实业实现共同富裕B.提倡实业实现平均大同的理想C.倡导国共合作实现社会主义D.实业是实现富强的不二选择解析提倡实业实现共同富裕与材料中“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同享安

    26、乐之幸福”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不等于实现平均,故B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故C项错误;孙中山主张通过三民主义实现富强,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山西晋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7、“与民同乐”“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材料二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等(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

    28、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其影响。(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为政以德”“民贵君轻”“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政治、经济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省略号前后的信息分别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答案(1)重点:重民;仁政;富民。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纷争,各国统治者为争夺霸主地位寻求治国理念,为民本思想发展创造了宽松

    29、环境;随着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针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儒家深化和发展了前人的民本思想。(2)发展:人民要有参政权;主权在民;提出三民主义。影响: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14.(2018江西赣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今是患贫,不是患不均。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他;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无产专制便用不着。所以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

    30、法,不是先提出一种毫不合时用的剧烈办法,再等到实业发达以求适用;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孙中山民生主义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孙中山与马克思主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首先,分析材料,概括出观点:可以是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借鉴,可以是反对或者是认同马克思主义但是与当时中国的实际不相符;然后,结合事实进行说明。如选择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可结合三民主义中对民生主义的发展的史实进行论述,特别是新三民主义中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节制资本”目的是为了扶助农工,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答案示例一论题: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论证:孙中山自1894年创立兴中会以来,历次革命屡败屡战、屡战屡败。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为其指出了一条新路。同时,孙中山看到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尖锐的社会对立,也不愿重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其民生主义原本就试图以“平均地权”的方式缩小贫富差距。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孙中


    注意事项

    本文(版 高考总复习 历史 人民版专题十三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专题十三 第33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