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访特级教师霍懋征.docx

    • 资源ID:12683592       资源大小:22.5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访特级教师霍懋征.docx

    1、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访特级教师霍懋征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访特级教师霍懋征冬天的北京。阜外大街旁的一座小楼里。一个到处是花草和小鸟的房间,83岁的霍懋征老人在其|中穿梭,就像60年来她在孩子们中间穿梭一样。空间里|漫溢着爱、安详和静谧。“何永善”、“王翻身”,霍懋征老|人的谈话中总是时不时地蹦出这样那样的名字。他们都是她的学生。几十年前的,十几年|前的,几年前的。霍懋征,新中国首批特级教师之一,也是我国小学教|育战线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1921年9月出生于山东济南市的一个教师之|家,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留校任教,主动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即北京第二实验小学),60年如

    2、|一日在小学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被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为“国宝”,被薄一波同志誉为|“一代师表”。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人都对她进行了多次接见和|充分肯定。霍懋征老人最近的大事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将霍懋征教育思|想的研究纳入了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的国家重点课题。而专门介绍霍懋征教育思想的|真善美的丰碑霍懋征语文教学思想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霍懋征爱的教|育艺术,也刚刚分别由中华书局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对于一个已经在|教育上探索了60年而至今没有“退役”的优秀教师来说,她的教学确实是|具有了史的研究意义的。在这个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我国教师由传统的教育思想转|变为现代教育思想的缩影,也感

    3、觉到了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探索中的潜在脉络|。我对这个工作“上瘾”1943年,霍懋征大学毕业。“让我去二附小吧,我想当一名小学老师”|。得过很多奖学金,身为北师大数理系高材生的霍懋征的请求让|人出乎意料。“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人们对霍懋征“惊|世骇俗”的选择大惑不解。但是,她的想法简单却|又坚决:“我喜欢小孩子,更重要的是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我愿意做打|基础的工作。”于是,霍懋征成为了师大第二附属小学(|即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一位教师。回想起这个放|弃大学教职,而选择做小学教师的决定时,霍懋征老人的回答很有意思:“我对这个|工作上瘾!

    4、”“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在我眼里更是一项事业。这|种观念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清晰。”霍懋征|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爱这个事业”,教育是一个|事业,不是一个职业,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好的教师的标准”,在霍懋征看来,只有深沉的四个|字“敬业”、“爱生”。从“职业”到“事业”,这也许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的必经之路。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支撑就是思想支撑,也只|有这样的思想支撑,一个人才能在自己选择的区域内排除万|难取得成就。刚迈出校园的霍懋征喜欢孩子|,可以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聊天。但是,站在三尺讲台,这个半大的孩子,掩|饰不住自己的窘迫和不知所措。在旧社会,老师之间都互相提防

    5、着。向老教师讨教教学|经验?简直是异想天开。老教师们冷眼说,你一个大学毕业|生连小学老师都当不了吗?霍懋征于是只好偷着向老教师们学。平时,霍懋征总|是细心观察,从老师们的谈话里琢磨体会。而有时候,她则会抱着|一大摞作业本,躲在其他班教室外面的台阶上,一边批改作业一边偷偷听课。1949|年,新中国诞生了。“我觉得自己从此才真正是如鱼得水。|”霍懋征说。正是这时,霍懋征接触了苏联以及国内的诸|多专家,她十分珍惜这些难得的机遇,在专家的指导下,她认|真地钻研和实践,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改革,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以讲为主、以读为辅”的“讲读法”语文教学法。1956年|,霍懋征被

    6、授予全国首批“特级教师”称号。1961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我们到底要教什么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这一段的经历,改变了霍懋征一生的选择。|在运动中,霍懋征被打成了“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被群众专政,没有自由|,要参加劳动改造,一年零九个月都不能回家。外校的中学生们|到她所在的学校造反,看守这些“牛鬼蛇神”的女孩子们,开口就骂,抬手就打,一个|突如其来的惨祸更是让霍懋征五内俱焚:13岁的幼子被人扎死,15岁的女儿被吓傻|“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这就是我们辛辛苦苦教出来的孩子吗?”霍懋征心如|刀绞,但在痛失爱子的悲恸中,她也反思起了教育:“我|们到底要教什么?”“最关键的,我们要先教

    7、会孩子做人。”这|是霍懋征最后思索的结果。1978年,霍懋|征迎来了事业上新的春天。霍懋征想:“我终|于可以实现我的梦想了。我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善良。”组织上希望她能出任北京市实验二小的校长,霍懋征的|态度无比坚决:“不!我的生命在课堂,我的事业在课堂,我要重新回到课堂中去,而且|,我要教语文。”改行教语文的想法是霍懋征深思|熟虑过的。“语文,是育人的,是文、道的统一。”在她看来,语文教学|是塑造人类灵魂最有力的工具,来得更直接些。“文革”带给她的心痛,已经|让她深深地感到了“塑造灵魂的重要性”。而解决“灵魂”问题,霍懋征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能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当时的小学语

    8、文教学还是建国初盛行的“讲|读法”,这种教学法存在读得少、学得慢、效果差|、时间费的弊端。孩子们整天忙得团团转,却读不了多|少书。针对这种弊端,霍懋征提出了“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1|6字改革方针。霍懋征大胆地拿她所教的班做起了语文教学改革试验。当时|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反对,他们说:“霍老师,您现在已经小有名气了,您可别胡来啊|!”但是,霍懋征坚定而理智地坚持了下去。第一|个学期,教材里的文章只有24篇,而霍懋征却|教了学生95篇优秀范文。1981年,全北京市最后一次统考,这|个实验班的考卷被编为“303”号,面对这|样的一沓卷子,阅卷老师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给分。最后,班里46

    9、名同|学,有44名同学的作文被评为“一类文”,另外两名|同学的作文被评为“二类文”。而且这些作文中没有出现一个错别字,总评分为97|.46。霍懋征和她的实验班轰动了全国。在1979年吉林长春召开的23省市中学|语文教学会议上,有很多老师提出:语文教育不应该夹杂思想政治教育,否则便|会导致两败俱伤。霍懋征坚决反对这种“两败俱伤论”,她坚持语|文教育就应该是“文”和“道”的统一。霍懋征认为,语言文字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应该是内在的,而不是割裂的。“既然你这样坚持,那你给我们上一|堂公开课,体现一下文、道统一”,专家们将了霍懋征一军。虽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但霍懋征的心里也不由得有些打鼓:“以前从未

    10、来过东北|,从不知道东北的孩子怎么学习的,我能上好这堂公开课吗?”后来,她索性豁|出去了:“上好了,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那就可以给其他教师一些启发,如果|砸了,那我也可以自己改正,不断进步。”霍老讲的课文是毛岸|英在狱中。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敌人拷打杨|开慧,审问杨开慧,岸英亲眼看到多次妈妈被敌人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却|宁死不屈。他牢记妈妈的嘱咐,什么也不许对敌人说。”霍懋征认|为“多次”一词在这段话里分量很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切入点。于是,在课上她引导学生反复读这段话,然后提问:岸英为什|么能战胜敌人?学生有的说:“他为了实现*|*。”有的说:“因为他有远大的理想,要|解放全

    11、人类。”这些带着成人套话痕迹的回答,显然|不符合当时只有8岁的小岸英的思想实际。她又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中的那段话,|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入感悟“多次”这个词的含义。学生想象着杨开慧妈妈一次|次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却英勇无畏的表现对岸英的深刻影响,终于明白了是妈妈|的言传身教使岸英有了战胜敌人的勇气和智慧。学生在读这几句话时|热泪盈眶,怒火满腔。在场听课的人也大为感动。课成功了,与会的老|师、专家都心悦诚服地肯定了霍老师的看法。20年前的“素质教育”“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相通的。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国家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现在大谈新课程标准,其实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早已经贯彻了现在的

    12、新课标所提出的许多理念。”霍懋征|的女儿、曾是北京一所著名中学校长的赵蠧评价说。“新课标”提倡“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霍懋征早在1978年的语文实验班的改革中,就已经成功地实践了|这些理念,创造了“读讲法”。而现在大家大谈“减负”,霍懋征却自|豪地说:“我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负”。“在不给学生增|加负担的情况下,创出最大的课堂效应。”在“纪念霍懋征从教60周年研讨会”上,|霍懋征再次重申了她的这一教育教学思想。“现在学生的负担比较重,|体罚学生的现象也不绝于耳。有些老师说,课上时|间不够用,就要让孩子多做、多写、多抄,我坚决反对这

    13、种看法。”那如何向|课堂要质量呢?霍懋征有两个“锦囊”:一是精心备课:精讲,讲精华;多练,按照规|律性知识,针对学生的缺陷和薄弱点,有方法、有目标、有效|率地练;合理的组织课文。二是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育一向强调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一直牢牢占据主宰地|位。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霍懋征的每一|次讲课,就是师生之间的一次互动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点拨、示范、总结、质疑,学生则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

    14、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霍懋征的课外活动,就搞得有声有色,将学生们从|书本堆中解放出来,把“课外时间还给孩子”。这里头的故事|可多了去了。小学生易写错别字,怎么办?同学们说:|“谁写错一个罚抄十遍。”“谁写错了不让他回家。”|孩子们似乎已经习惯于教师的“罚”。霍老就不,她组织学生们成立了|“错别字病院”,按照错别字的多少,分别选出了“重病号”、“病号”、“大夫”|、“院长”,并向家长们汇报。在愉快的游戏中,孩子们的错别字越来|越少。她组织了很多课外活动小组,如“小图书箱”|,引导学生如何去阅读、翻阅成语;“小药箱”

    15、,学习简单的救治,|一个学生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医生,还写过一篇文章小药箱和大大夫。她还带着学|生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亲自去听、看、说、写。学|生们大大开阔了眼界,并将所见所感出了板报。家|长会上,班干部向家长汇报调查研究的成果,孩|子们自己拿着小指挥棒,指着展板向家长介绍,其|他班的老师也都来领着学生排着队来参观用爱支撑的教育艺术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杨再隋教授曾说:|“霍懋征之所以成为一代师表,其主要特点是教育艺术和教师人格高度的统一。她的教学|艺术是人格化的教学艺术,她的高尚人格是倾注爱心,富有教育魅力的人格。”|爱学生不仅是母性的关怀之爱,更是一种“师爱”|,是在平等、尊重和民主之上构建起来的

    16、“爱的艺术”,|这种艺术,贯穿于霍懋征60年教学生涯的一切方|面。“60年,我没有丢掉一个学生,没有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没有告过学生一次状。”霍懋征老人说。霍懋征的学生中|,有刘少奇的孩子,有朱德元帅的孙子,有薄一波的孩子,也有工厂女工的孩子,|有淘气得差点进工读学校的孩子。然而,“什么|样的孩子,在我这里都是平等的。不管什么样的孩子,我总相信要是很好地去教育他,|个个都能成才,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她的两|个观点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她的学生都争着说:“霍老师|最爱我了”,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爱的感受。“娘啊,娘啊”,霍|懋征曾经接到过一个电话,拿起听筒就听到了这样的话。

    17、那是霍懋征老|人的学生何永善的声音,他现在也已经是一个老人了。|他当年留过两次级,没有一个老师愿意要他,外宾来参观的时|候,老师甚至要把他藏在厕所里。校长实在没有办法了,决定将他送到工读学校里去|。霍懋征却把他要到了自己的优秀班级里。“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要得给他做人的机会,|应该让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公民。”现在的何永善经常打电话叮嘱“妈妈”要保重身体,|还常常带着自己的媳妇孩子来看“妈妈”|2019年,30多名毕业生邀请霍懋征老人聚会,霍懋征老人带去了一叠她78|岁时骑在牦牛背上的照片,彭清一教授在背后题了一首打油诗:“人生七十古来|稀,骑上牦牛变十七。挥手扬鞭千重意,晚辈|我等要牢记。”那

    18、些当年的孩子,现在成为了教授、医生、编辑、官员都是50|多岁的年纪,也都鬓发添白,他们排着队伸手来接霍老的照片。在那一刻,时空陡然回转,|霍懋征老人眼前出现的,仿佛还是那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同学们,45|年前的今天,你们每个人都伸着小手让我检查卫生。今天,你们每个人都伸着大手来接|我的礼物。我是你们的小学老师,我是世界上精神财富最富有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爱”,滋润着霍懋征的每一个学生,感动着每一个家长。“爱”,也让|霍懋征老人的心中充溢着幸福的情感。1993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霍懋征从教50周年研讨会”上,霍懋征老人将自己的感受归结为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她说:“做一名老师实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访特级教师霍懋征.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