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电解池教学设计十二篇.docx

    • 资源ID:12680270       资源大小:20.0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解池教学设计十二篇.docx

    1、电解池教学设计十二篇电解池教学设计十二篇第三节电解池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电解的原理,能够准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正确书写两极所发生的反应及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会判断两极所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掌握惰性材料做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能力培养:通过看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亲自实践感悟求知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设问及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以及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科学思想: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使学生领悟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科学品质:通过分组动手实验,并准确记

    2、录实验现象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的精神及团结合作精神。科学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结合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出电解的概念,通过分析过程,使学生领悟到科学的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重点、难点:电解的基本原理;离子放电顺序。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电路;思考,回答。观察现象: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复习巩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和电极反应及原电池的两极判断方法。

    3、4自发氧化还原反应。【投影显示】如下图所示。要求: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在两极发生了什么反应?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观察要点:电流表指针的变化。碳棒上有什么变化?2碳棒上有红色物质生成。写出电极反应: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Fe:Fe-2e=Fe2+氧化反应C:Cu2+2e=Cu还原反应总反应方程式:Fe+Cu2+=Fe2+Cu为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做对照。【设疑】设计三个实验【投影显示】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入装有CuCl2溶液的小烧杯中,浸一会,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现象(图1);2用导线连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会儿,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变化(图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两根碳棒

    4、,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回答:前两个实验碳棒上没有明显变化,第三个实验通电一会儿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碳棒上有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分析整理作出判断。红色物质为铜,黄绿色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氯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准确记录实验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连接,接通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极上的现象并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所生成的气体(图3)。要求:操作规范,注意安全。【提问】三个实验的现象和结果

    5、如何?【评价】学生实验情况,对好的给予表扬。【讲述】在类似的实验中,规定: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板书】电源负极-阴极电解池正极-阳极阳极产物氯气(Cl2)阴极产物铜(Cu)设计意图【质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提示】讨论提纲【投影显示】1通电前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是如何运动的?2接通直流电后,原来的离子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3有关离子在两极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总结板书】通电前:CuCl2=Cu2+2Cl-通电后:阳极:2Cl-2e=Cl2讨论分析,回答:1通电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动。2通电后带正电的Cu2+、H+向

    6、阴极移动;带负电的Cl-、OH-向阳极移动。3Cu2+在阴极得电子变成了单质Cu,Cl-在阳极失电子变成了Cl2。调动学生思维,分层次思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分析方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电解池”的教学设计闫云晶(沈阳市第二中学辽宁沈阳110016)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解池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以及总反应方程式,了解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2.能力目标:利用三个探究实验,层层递进来探究电解原理以及放电顺序。通过观察、实验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情感目标:(1)学会在思考分析过程中相

    7、互讨论,相互启发,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2)通过电解装置的改进以及对装置的评价深刻体会绿色化学的思想。(3)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二、教学重难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离子放电顺序、非惰性电极作阳极时产物的判断三、教学策略本教学设计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设置了三个微型探究实验,首尾呼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离子放电顺序、非惰性电极作阳极时产物的判断。四、教学过程【引课】大家在物理中学过电能生磁,磁能生电,化学中也同样存在这种相互转换!这是手机和笔记本中的电池,这种电池既能充电又能放电,放电时是化学能

    8、转化为电能,是原电池装置,而电能也能向化学能转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电解池!【板书】电解池【回顾】回忆初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今天我们把水换成氯化铜溶液来看一看!【探究实验1】以石墨为电极,接通直流电源,电解CuCl2溶液,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如图【教师】同学们在动手实验之前,先来看一下友情提示:1.检验氯气时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置于侧面的出气口!2.认真观察两极表面和试纸颜色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3.注意基本操作的规范性4.当试纸和两极出现明显变化时再断开电源,并将塑料帽重新套回到出气口上。【学生实验】学生连接仪器,动手实验。【教师】好,同学们来说一

    9、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电极反应式以及总反应式,引出电解池的定义。【板书】一、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总:CuCl2CuCl2【问题1】电子如何流动?通电后,溶液中的阴离子、阳离子如何移动?【动画演示】微观动画演示电子的流动方向以及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使学生理解起来更直观更形象!【问题2】CuCl2溶液中的离子:Cu2+、Cl-、H+、OH-,氯化铜溶液通电后,为什么没有生成氢气和氧气?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和有目的的设疑,引导学生得出得失电子能力,向学生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的思想。【学生】经过思考

    10、、小组讨论得出:失电子能力:Cl-OH-;得电子能力:Cu2+H+【教师】我们把在阴阳两极得失电子的过程称为放电。【板书】二、放电顺序:阳极:Cl-OH-阴极:Cu2+H+【过渡】刚才我们电解了氯化铜溶液,现在我们来电解一下硫酸钠溶液。【探究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pH试纸,用硫酸钠溶液润湿,以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即得失电子能力的顺序,并由此向学生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的思想。【问题1】你的实验现象是.【学生】汇报实验现象:阳极试纸变红,阴极试纸变蓝。【问题2】你的解释是.【学生】经过思考、小组讨论得出:阳极是水电离出来的OH-放

    11、电,阴极是水电离出来的H+放电,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导致阴阳两极的酸碱性不同。【教师】所以电解硫酸钠溶液就是在电解水。【板书】阳极:4OH-4e-=O2+2H2O(氧化反应)阴极:4H+4e-=2H2(还原反应)总:2H2O2H2O2【问题3】你的结论是.【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失电子能力:OH-SO42-,得电子能力:H+Na+【板书】阳极:Cl-OH-SO42-阴极:Cu2+H+Na+【教师】初中电解水时,我们检验了出来的氢气和氧气,而今天我们换一种方法,检验了剩下的离子!两种角度、两种方法!【小组合作】请将以下简单离子,按放电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并说出你编排的理论基础或实验事实是什么N

    12、a+、OH-、Cl-、Br-、H+、SO42-、Cu2+、Ag+、I-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判断离子放电顺序的一般规律:判断的理论依据是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以及实验事实;向学生渗透由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教师】下面根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我们把放电顺序补充完整:阴极:Ag+Fe3+Cu2+H+Fe2+Zn2+H+水Al3+Mg2+Na+阳极:S2-I-Br-Cl-OH-SO42-等含氧酸根F-大家注意到了,当H+的浓度小到和水中的H+一样时,它的位置就从前面挪到了后面,说明什么呢?【学生】得出结论: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和离子浓度共同影响离子的放电顺序!【探究实验3】继续电解CuCl2溶液,当红色物质

    13、析出明显时将电源反接,注意观察电极上的变化、认真记录实验现象!【问题1】你的实验现象是.【问题2】对照探究实验一的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金属铜失电子的能力大于溶液中的Cl-,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由金属铜扩展到所有的金属(除Pt、Au之外)失电子的能力大于溶液中的一切阴离子,再次向学生渗透由个别到一般的思想;并为下一节课电解原理的应用电镀作好铺垫。【学生】得出结论:金属铜失电子的能力大于溶液中的Cl-【教师引导】其实,所有的金属(除Pt、Au之外)失电子的能力大于溶液中的一切阴离子。那么完整的阳极放电顺序应该是:阳极:金属(除Pt、Au外)S2-I-B

    14、r-Cl-OH-SO42-等含氧酸根F-也就是说:离子浓度、电极材料、得失电子的能力是影响电极产物的三大因素!【总结】这节课我们亲身体验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换,铜和氯气可以生成氯化铜,而氯化铜呢,在电解的条件下也能生成铜和氯气。所以说:电解是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课后作业】我探究、我设计: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自行设计一套电解NaCl溶液的装置并进行电解实验!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出下节课电解原理的应用氯碱工业。五、教学反思1.微型实验的意义:把电解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简单物品代替专用的化学实验仪器,进行分组实验,使更多

    15、的学生能够动手做实验,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改进后的实验能够节约药品,减少污染,符合绿色环保要求,使化学更加贴近生活,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创新理念。2.突破重难点的策略三个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三个微型探究实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首尾呼应,最后完整的呈现了整个知识体系,很好的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每个实验设计后有目的地层层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能力,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使这节课的难点(即离子的放电顺序尤其是活性金属作阳极时产物的判断)通过实验设计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在实验实施过程中还发现了另外一种现象:电

    16、解液发热。大部分学生没有发现,或者有个别学生发现了却不会解释。暴露的问题:很多学生不会应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化学问题,使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在头脑中各成体系、相互独立,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老师首先要打破初中的电解水实验和在PH试纸上电解硫酸钠溶液的实验,表面上看都是在电解同一种物质水,但实际上后者的实验意义重大,它提供了氢气和氧气检验的另外一种方法!两个实验的检验角度不同,前者是检验出去的气体,而后者是检验电解后溶液中剩下的离子,所以说后者是前者的间接证明!但电解硫酸钠溶液的实验设计是对水的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篇1:电解池教学设计“2022年济宁市化学教学

    17、能手评比”参评教案课题: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第一课时电解原理参赛单位:济宁市第二中学参赛教师:胡政敏2022-12-221电解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济宁市第二中学胡政敏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电解属于电化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电解质电离、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节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学情。学生已经掌握了电解质溶液导电、氧化还原理论、原电池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学习电解原理在分析问题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电解

    18、池工作原理的微观想象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过程与方法: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探究电解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家探究过程的艰辛,提升对科学家的敬仰,树立榜样的力量;通过动手实验,理论分析,揭开伪科学的面纱,体会电解原理的应用价值。五、教学方法:234七、板书设计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一、电解原理1、电解原理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cucl2cucl2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2)两个电极(常用惰性电极:pt、au或碳棒)(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4)闭合回路、电解池的两极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分析电解反应的一般思路根据阳极氧化,阴极还原分析得出产物


    注意事项

    本文(电解池教学设计十二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