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课标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四考点1文言实词 考点2文言实词.docx

    • 资源ID:12675026       资源大小:165.87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课标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四考点1文言实词 考点2文言实词.docx

    1、届课标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四考点1文言实词 考点2文言实词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文12019全国卷,1013,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

    2、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

    3、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

    4、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

    5、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译文: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译文:文22

    6、019全国卷,1013,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

    7、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

    8、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9、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

    10、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译文: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译文:文32018全国卷,1013,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

    11、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

    12、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1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

    14、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

    15、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译文: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译文:文42019浙江,1418,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宗子相集序明王世贞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

    16、,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碔。余则无以难子相也。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而弃其筏。然雅非子相指

    17、也。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幹、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独不然。为考功郎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闽藩。属有岛寇事,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帅。比死,家祀而

    18、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怿,谓:“麒麟凤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凤言,三叹加飧食。”其曹偶持论若此。(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注】宗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矩镬:犹规则、法度。碔:似玉的石头。考功郎:吏部官员。参: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岛寇事:指倭寇侵扰福建沿海。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叩之泠然中五声中:符合。B.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难:诘问。C.字不得累句 累:积累。D.以不能附会 附会:依附(权贵)。2.下列各组句

    19、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起笔就勾画了从建安到盛唐群雄争胜的诗坛景象,为下文高度评判宗臣的才华和成就提供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文学史背景。B.宗臣凭着才气能做到“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而李攀龙和王世贞都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宗臣对他们两人很不屑。C.宗臣也有治世才能,任职地方能保境安民,又能“为儒生师帅”。他曾担任的考功郎属于京官,“出参闽藩”是离开京城到福建任职。D.文章将议论与描写结合,使阐发主张和塑造人物相得益彰。对宗臣与人论诗时动作的描写,虽只寥寥数笔,其形象就跃然纸上。4.用“/”给文中

    20、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4分)译文: (2)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4分)译文:文52019天津,813,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衡州新学记宋张孝祥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

    21、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簿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

    22、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遑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选自于湖居士文集)【注】期会:按

    23、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教授:学官名。乾道:宋孝宗年号。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元元本本元:探索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 望:察看C.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 当:符合D.兵其细也 细:小事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B.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C.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

    24、/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D.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3分)学无异习,政无异术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A. B.C. D.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先王之时,学习是施政的基础,学政一体,紧密结合,君臣上下都重视学习,就像农民重视耕耘一样。B.石鼓书院搬迁之初,新屋尚未建好,兵事又起,王彦洪、郑

    25、丙、张松三位官员克服困难,为重新修建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C.作者主张为学者不能把科第成功作为读书的唯一目标,而应研习经世致用之学,为官后施行有益于国计民生之政。D.文章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评了后世学者获取科第做官后废忘所学、政学分裂的现象。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2分)译文: (2)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3分)译文: (3)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3分)译文:考点1文言实词考法1 一词多义12019浙江,14,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阅读文本见

    26、【高考帮】文4A.叩之泠然中五声中:符合。B.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难:诘问。C.字不得累句 累:积累。D.以不能附会 附会:依附(权贵)。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可使用代入法进行判断,即将选项给出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看句子翻译是否通顺,将翻译好的句子放在文中看上下文的意思是否连贯。C项,根据上下文语境,“累”使用“积累”的意思在文中解释不通,此处词义应是“牵连”。方法点拨双重代入,多角度推断词义1.双重代入,结合语境判断词义。双重代入,即将选项中给出的实词含义代入语句中,再把该语句代入相关语段中,然后看翻译是否通顺,以此判断实词含义的正误。如,酬以馆选酬:应酬2

    27、019江苏,5(B)虽然把“应酬”代入句子中也能够解释通,但把句子代入文中则讲不通。其前句“意欲要之入幕”,是说当时辅佐蒲州、苏州两公的人想要邀请(“要”通“邀”)汤显祖进入幕府;其后句“而公率不应”,是说汤显祖都(“率”,都)没有答应。依据前后语意,可推知此处的“酬”应是“酬谢”“酬答”之意。2.多维推断,找准方法确定词义。(1)联想迁移法。课内知识迁移法。对于某些词义不明的文言实词,考生要回忆其在哪些已经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个意思贴近语境,由此推断其在此处的含义。如,杨君缄书赍图赍:送2018天津,8(C)联系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赍钱三百万”中 “赍”的意思,可推知选项中的解释

    28、“送”是正确的。双音联想法。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词,可以通过联想双音词来推断。成语联想法。成语中保留了很多文言词义,可以借助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其在文言文中的词义。如,工草隶虫篆工:擅长2017山东,9(B)联系成语“工于心计”,可推知解释是正确的。(2)互文见义法。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的对应位置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如,小事之至也数数:频繁2018北京,10(A)“数”本身有“数目、计算、技艺、屡次”等多个义项,根据后文与“小事之至也数”形成对偶的“大事之至也稀”,可得出

    29、这里把“数”理解为“频繁”是正确的。(3)成分分析法。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作用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这种方法叫“成分分析法”。如,“微”在“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左传)中作谓语,而且后面有宾语,译为“隐蔽,隐藏”;在“微风鼓浪”(石钟山记)中作定语,修饰“风”,译为“微小,微弱”。再如,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2018北京,8(B)从句子内容和结构来看,“戚”应是为动用法,故选项对“戚”的解释正确。(4)音形替代法。在某个句子中,如果按照词语的本义或引申义都解释不通,就可以从通假字方面入手,得出词语的意思。如,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2016山东卷,9(A)“说”若按照

    30、“陈述、主张、劝说”等意思解释,显然不符合文意,根据通假字音同音近、字形相近的特点可以推断“说”同“悦”,译为“高兴”,故选项对“说”的解释正确。考法2 古今异义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选自旧唐书唐临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坐:犯罪B.临少与兄皎俱

    31、有令名 令:美好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请假:请求休假D.至时毕集诣狱 毕集:全部聚集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C项,“请假”解释为“请求休假”是错误的。原文具体语境:县里有犯罪情节较轻的十几名囚犯,恰逢春末下了场及时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出他们,县令不允许。唐临说:“您如果有所疑虑,我自己承受这个罪责。”县令因而请求他暂代县令一职。据此可知,“请假”应该解释为“请求代理”。方法点拨正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四个技巧1.关注单双音节词语。文言实词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中的实词多是复音词(主要以双音节词为主)。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节实词,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了一个双音节实词,如果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就会出现错误。如,发言必自称曰儒发言:发表意见2018浙


    注意事项

    本文(届课标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四考点1文言实词 考点2文言实词.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