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十八.docx

    • 资源ID:12673507       资源大小:29.1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十八.docx

    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十八专题讲座训练(十八)一、选择题1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解析】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为了维护统治,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B项正确;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并不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虽然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

    2、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但不是“最初觉醒”,故C、D两项错误。【答案】B2(2014黄冈质检)严复认为:“(20世纪初)自卢梭民约风行,社会被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实无济于治,盖其本源谬也。刻拟草民约平议一通,以药社会之迷信。”这表明严复()A维护当时社会体制B排斥卢梭民约思想C思想落后保守,反对变革D在社会变革方式上,是明显的自由主义者【解析】“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实无济于治”,可知严复反对暴力革命,在社会变革方式上,自由主义者是反对暴力革命的,而主张渐进变化,故D项正确。严复崇尚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主张社会变革,故A、C两项错误;严复“拟草民约平议,以药

    3、社会之迷信”,可见他并不排斥以卢梭为代表的西方思想,而是国人的理解和实现方式有差别,故B项错误。【答案】D3(2014永州三模)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据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应是()A皇帝的随从顾问 B国家的权力中心C朝廷的咨询机构 D政府的执行机构【解析】从材料“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由此可见上下议院是个咨询讨论政务的机构,故C项正确;从材料“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说明该机构不是皇帝的随

    4、从顾问,也不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和政府的执行机构,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4有学者指出:“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以下表述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A称呼演变:夷务到洋务B西方侵略使中国对世界的认知发生变化C由模仿到“走自己的路”D对西学的看法:从鄙视到推崇【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对西学由鄙视到推崇,没有体现“走自己的路”,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干信息“对西

    5、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故排除;B项符合题干“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干“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故排除。【答案】C5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解析】从题干材料看,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仁学一书,既受西方科学家关于宇宙物质论思想的影响,

    6、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的影响,本质上说明了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具有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答案】D61919年,关于中西文化新旧问题,有学者说:“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同时有学者则指出:“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开新”“物质上、道德上,均没有复旧的道理!”这两位学者的主张()A各有合理之处但对西方认识截然相反B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开始改变C实质上体现了对当时中西文化的取舍D反映欧战破灭了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信心【解析】题干中两位学者对西方的态度是一致的,都有开新即学习西方的主张,所不同的是在文化上一个主张复旧,一个主张开新

    7、,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开始转变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排除B项;C项与题干主张相符,正确;题干有学习西方的主张,故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C7(2014黄山二模)陈独秀在1920年12月的新青年发表民主党与共产党一文,指出:“资本和劳动阶级未消灭以前,他两阶级的感情、利害全然不同,从哪里去找全民意?除非把全国民都化为资本家或都化为劳动者,才真有全民意这件东西存在,不然,无论在任何国家里,都只有阶级意、党派意,绝对没有全民意。”据此得出的准确结论是()A陈独秀主张消灭劳动阶级B当时中国存在两党的对立C马克思主义影响了知识界D资本和劳动阶级难以消灭【解析】材料整体所表

    8、述内容为“资本和阶级未消灭前不存在全民意,只存在阶级意、党派意”即强调阶级差别,这种观点其来源在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观点,故C项正确;材料中陈独秀未主张消灭劳动阶级,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不存在两党对立情形,此时中国共产党未成立,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资本和劳动阶级消灭的难度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8在公元前8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的古典文化中心,如希腊、中国,人类的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下列主张能证明此观点的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A BC D【解析】“人法地,地法

    9、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故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正确;“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英国莎士比亚的名言,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主张人文主义,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出自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上认识了自我,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成为启蒙运动的源头,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9著名哲学家稽文甫先生认为“(王)阳明实可算是道学界的马丁路德”,是因为()他们都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他们都主张“良知”和“知行合一”他们都

    10、使正统思想出现世俗化的倾向他们都将人从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A BC D【解析】王阳明认为灵明就是人的心,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两人都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故正确;只是王阳明的思想;王阳明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马丁路德认为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故正确;王阳明没有将人从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故错误,选择C项。【答案】C10“来自星星”的都敏俊教授1609年来到地球。如果他在当时的北京和伦敦之间瞬间移动,最有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中国商人叫卖粉彩瓷,英国农民收获马铃薯B中国女人穿着旗袍,英国男人正去工厂做工C中国文人参加科举考试,英国绅士争睹莎翁戏剧D中国小孩放着鞭炮,英国市民乘

    11、坐火车机车【解析】科举考试从隋朝一直延续到1905年,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作家,故C项正确;粉彩瓷是清康熙晚期出现,1609年是明朝时期,故A项错误;工厂制度形成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火车机车出现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C11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另立新君)。”这一思想在18世纪的欧洲最有可能被用于宣传论证()A君权神授的思想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三权分立的学说【解析】社会契约论主张推翻暴君统治,重新订立契约保障人民权利,与材料思想类似,故B项正确;君权神授的思想意在神化君权,与材料

    12、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在孟子的思想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三权分立学说主张分权制衡,材料没有体现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故D项错误。【答案】B12以下对这两位思想家共同之处的分析,正确的是()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都

    13、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B都是工业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C都主张革命推翻君主制D都促成本国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解析】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都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故A项正确;明夷待访录成书于1663年,处于明末时期,未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故B项错误;明夷待访录指出了君主专制的危害,但并没有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来推翻君主制,故C项错误;明夷待访录成书于明末,没有促成本国声势浩大的革命,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3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

    14、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材料二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外交理念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众的地位发生的变化。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3)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

    15、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信息可知,变化由“天朝上国”到平等外交的理念;第二小问结合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的反思,西学东渐等来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来作答;第二小问结合20世纪左右发生的事件来作答。第(3)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外交中的变化和材料二中的称呼的变化,可以得出趋势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答案】(1)变化:由“天朝上国”到平等外交的理念。原因: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

    16、技;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的反思;西学东渐。(2)变化:由“臣民”到“国民”。原因: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3)趋势: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化)。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分别概括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解析】根据图一关键信息“但丁倡导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拉丁语相对立的地方语言”和图二关键信息“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图一和图二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影响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思想和经济等角度回答背景的相同点;从影响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回答背景的不同点。【答案】信息:图一:民族语言取代教会官方语言拉丁语。图二: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同:封建思想的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够充分等。异:文艺复兴: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世俗知识分子队伍壮大的结果;欧洲天主教禁欲主义的制约;意大利四分五裂,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新文化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中国封建传统道德的阻碍;袁世凯掀起复古尊孔的逆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十八.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