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集全册人教版合集人教版.docx

    • 资源ID:12634125       资源大小:69.14KB        全文页数:8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集全册人教版合集人教版.docx

    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集全册人教版合集人教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2010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镇原县城关中学 柳赟一基本情况分析:本人所带的九年级(6 )、(7 )、(17 )班共有学生 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

    2、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二指导思想: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科学探究,而且要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三教学内容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117章,主要是力、机械和运动能量、质量和密度等现象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四教改措施: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

    3、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步认识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B初步认识电、磁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C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D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

    4、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E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2过程和方法: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F能书

    5、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6、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六具体措施: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4加强与日

    7、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七课时计划与安排:学年度九年级(上)物理教学进度计划(草案)周章各节内容课时1十、多彩的物质世界1.宇宙和微观世界12.质量13.密度224.测量物质的密度1十一、运动和力1.运动的描述12.运动的快慢23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4.力25.牛顿第一定律146.二力平衡2章节复习 25国庆节 阶段测试6十二、力和简单机械1.弹力 弹簧测力计12.重力273.摩擦力24.杠杆285.其它

    8、简单机械1十三、压强和浮力1.压强292.液体压强23.大气压强 14.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105.浮力6.浮力的应用3 期中考试 11试卷评讲212十四、功和机械能1.功22.机械效率2133.功率24.动能和势能2145.机械能及其转化2章节复习215十五、热和能1.分子热运动12.内能13.比热容 阶段测试2164.热机25.能量的转化和守恒217十六、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源家族12.核能13.太阳能14.能源革命、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18复习备考419复习备考420复习备考 421期期末考试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

    9、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人类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验人类探究宇宙和认识物质组成的过程。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浩瀚无边,有无穷的秘密等着我们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想像能力强调地球只是太阳的九大行星之一

    10、,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2,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2,强调银河系很大,穿过也要十万年的时间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1,强调宇宙很大物质是运动的,举例 (包括化学生物方面的运 动),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初步建立学生的物质世界观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举例:分糖、分醋着重帮助学生构建分子的物理模型和概念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 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推测原因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推理能力阅读课本,对“任何物质都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进行讨论,参照图1013思考 思考:水、冰、水蒸气都是由什么分子组成,为什么它们在物理性质上

    11、有那么大的区别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阅读课本,学生描述插图1016中的类比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宏观均区别是由于微观结构不同造成的知道水的态变化的特殊之处。四、原子结构抓住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这一特点展开,质子和中子能在太阳系中找到对应结构吗?突出物理学的对称美。随着老师对原子结构的介绍,思考它的哪些部分跟太阳系相对应用乒乓球模拟原子的结构。提出问题:纳米指的是什么?纳米技术又指的是什么?生活中还遇到哪些与纳米有关的事物了解前沿科技发展状态。了解纳米技术知道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了解纳米技

    12、术的应用前景。小 结:板书设计: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最小粒子二、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三、原子结构 纳米及纳米技术第二节 质量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

    13、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新课教学1 质量(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14、。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2 质量的单位(1) 国际单位:千克(kg)(2)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3) 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3质量的测量天平(1) 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2) 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3) 天平的使用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

    15、处,这时横梁平衡。A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B 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4)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

    16、保持天平干燥、清洁。小 结:板书设计:第二节 质量一、 质量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000进二、质量测量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2天平的使用(1)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 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3) 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 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P103:1;2第三节 密度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17、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 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 难点: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新课教学1 建立密度的概念

    18、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 (克厘米3)木块15100.5木块210200.5石块11042.5石块22082.5 (2)分析数据A 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B 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C 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

    19、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 B密度公式:=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求: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4巩固练习:学物理

    20、小 结:板书设计:第三节 密度1 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表示2 密度公式: 3 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4 密度物理意义: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 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

    21、体的密度 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新课教学1 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2 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学生观察图76、图77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看样测固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

    23、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凸面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用V2V1,得到侍测因体的体积。3 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教师强调:这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学生实验操作。4 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提问:测盐水的密度的步骤是什么?教师指出:(1)本实验测盐水的质量的方法与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 (2)为了计算方法,盐水的体积应尽量取整数。学生实验操作。把两组学

    24、生的实验数据填入黑板的表格内。分析数据是否合理。5 讨论课本:想想议议小 结:板书设计: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1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原理:据密度公式: 3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2个)石块,细线,水,盐水。4步骤:参书本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

    25、课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新课教学1 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

    26、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

    27、。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问:看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

    28、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3小结本节知识要点小 结:板书设计: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一、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媒体图像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

    29、多媒体图像“猎豹捕羚羊”的生存竞争中,体会速度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例如我们要想尽快到达某地,坐火车就比坐汽车节省时间。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新课教学1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 提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2秒前进8米。怎样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要求学生利用小学学过的有关速度的知识具体回答:!利用前面比较百米短跑运动员同万米长跑运动员谁运动快的方法,算出在相同时间内甲、乙车行驶的路程。即算出它们运动的速度就可以进行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集全册人教版合集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