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闻评论打印版.docx

    • 资源ID:12615803       资源大小:44.17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闻评论打印版.docx

    1、新闻评论打印版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对新闻评论定义的思考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工具面向广大受众,就当前重大问题或典型新闻事件进行评价和议论的一种以说理为主的新闻体裁,是各类大众传播媒介评论类体裁或节目形态的总称。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定义有什么特点:1“一种以说理为主的新闻体裁”,这就把新闻评论当做一种新闻体裁,并纳入议论文的范畴,着重揭示了体裁的根本特征尽管报刊评论的优势在于文字的逻辑推理,广播评论的优势在于有声语言的表情达意,电视评论的优势在于形象的视听兼备。但是,它们仍然都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新闻体裁,又隶属于论说文体。也就是说,新闻评论有两个母体,即新闻学和论说文,是“混血儿

    2、”。2“面向广大受众”揭示了新闻评论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受众的需求是新闻评论的物质依托,也是这种体裁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可以对新闻评论史简要回顾,找出其与受众之间关系的规律)。3“就当前重大问题或典型新闻事件”阐明了新闻评论的评论对象。新闻评论的“及时性”变成了“即时性”,同步评论在新闻评论中所占的百分比越来越大。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新闻评论的论题(对象)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典型新闻事件”,认为只有评论当天、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或配合新闻报道发表的评论才叫新闻评论,否则就不叫新闻评论。在实际工作常常存在着这种情况:评论的事情或问题并不是当天发生的,甚至不是新近发生的,而是现实生活中

    3、早已存在的问题或错误的思想。4、“进行评价和议论”阐明了新闻评论具有“评”(批评、评价)和“论”(分析、说理)两种基本功能。新闻评论不但要表明评论者对于新闻事实的看法,而且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去支撑自己的看法,从而说服别人,影响舆论。新闻评论必须靠讲道理是人折服。这也是新闻评论区别于新闻报道之处。新闻报道是“用事实说话”,告诉受众欲知未知的事情,重在给受众以“知”,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而新闻评论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重在给受众“感”或“悟”,而这种“感”或“悟”是由“评”和“论”产生的,真理是新闻评论的生命5、“新闻传播工具”强调了新闻评论的载体。按照载体不同,新闻评论可以分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口

    4、头发表的新闻评论和新闻媒介发表的新闻评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一件事情,遇到一个问题经常要发表议论,还要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是正确的。这其实就是口头发表的新闻评论。由于日常生活发表的口头评论比较随便,影响力和可信度远不如新闻传媒。6、 “评论类体裁或节目形态”拓展了新闻评论的外延。新闻评论虽然曾经是报刊体裁,但随着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的出现,新闻评论已发展成为一个包括多个成员的“体裁家族”。 第二节: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非常类似,以至于人们经常把二者搞混,许多媒体人也常常搞不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比如:中央电视台把新闻调查这档深度报道节目安排在新闻评论部。深度报道与新闻

    5、评论是比较相近又有所不同的两个概念。深度报道是新闻传播活动深入发展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同时,深度报道也是受众对增大新闻传播的信息量和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度报道本是西方新闻学的术语,在英文 称之为Interpretation Reports。从历史上看,早在19世纪黄色新闻在美国泛滥时,人们就不满足于这种“没有灵魂”的新闻,从而出现了与之相对的深度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人们要求新闻媒介对战争的突然来临做出解释,对纯新闻已感到不满足。后来,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更加动荡不安、纷繁复杂,人们对深度报道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便是深度报道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6、。 深度报道的兴起还有一个信息传播技术层面的重要原因,这就是广播电视的迅速发展,电子媒介向印刷媒介提出了不容置疑的挑战。新时期我国深度报道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回顾我国的新闻史,深度报道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尽管深度报道一词源于西方,但中国的此类报道决不逊于西方。深度报道作为我国新闻写作中的一个优良传统,其写作高峰的出现和代表作的问世,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就是深度报道的忧患意识。从严格的意义来说,这种意识属于美学范畴的.因此,以联系实际、剖析社会问题和记者理性思维的深度见长的报道,便应运而生。那么,什么是深度报道呢?新闻学大词典的解释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

    7、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对时间的采访应包括过去、现在、未来;采访地点不仅包括现场,还包括现场延伸或涉及到的地方;不仅要采访当事人,而且要采访其他有关人员;采访新闻事实时,一方面对事实本身的情形,细节要尽可能做详细采访,对相关的事实也应进行采访;应把主要精力放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说明来龙去脉,阐明本质意义,估计事件影响,

    8、揭示发展趋势。”思考:新闻评论和深度报道有何相似之处?从上文可以看出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的相似处在于,二者都不满足单纯的消息报道,都是对新闻来源的深入挖掘。如果说一般消息类作品关注的是“新闻六要素”中的前四个,即何事、何人、何时、何地。那么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更关注的是后两个要素,即为何、如何。那么,二者有何不同呢?请看深度报道黄石4名大学生“回炉”读中专及配评论大学生“回炉”热是为高等教育补课。思考:新闻评论和深度报道有何不同?从中可以看出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在于“为何”和“如何”的处理不同。深度报道对“为何”和“如何”的处理是一种叙述,一种客观过程展示,是在揭露客观事实。虽然深度报道中也内

    9、蕴着分析评论的成分,但这种成分蕴含在记者的调查思路中,隐藏在作品的行文结构中,透现于对事件本身的叙述中,体现在记者对别人的分析评论的引用中,如果记者在叙述中忍不住站出来发表意见了,这时候,文章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叙述,而变成了分析性叙述,文体也不再是深度报道,而成了记者述评,进入了新闻评论范畴。而新闻评论是一种分析推理,一种主观论断。由于深度报道和新闻述评极为相似,所以,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思考:深度报道有何优点和不足?作业:试论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理论文章以及深度报道的联系和区别。附:1、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联系与区别:它们是报纸等媒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手段。新闻报道以摆事实为主,新闻评论以讲

    10、道理为主,这一“报”一“导”,各司其职,构成新闻工作“摆事实、讲道理”的全过程。有“理”没“事”难以接受;有“事”没“理”看不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地位不同:“主角”/ “灵魂”、“旗帜”; 目的不同:“事实信息”、“无形意见”/“意见信息”、“有形意见”; 思维不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表达方式不同:叙述为主/议论为主;文本不同:5号宋体/5号黑体。)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 那么,到底该怎么样去认识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呢?我认为应该从新闻评论与其他文体的异同去看。(因为“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通过新闻评论定义的学习已经知道,新闻评论是介于新闻和论说文这两种文体之

    11、间的一种交叉性体裁。所以,我们应当从这种“交叉、重叠”中去看它的基本特征。从中我们认为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有四个: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政治性、科学的说理性和广泛的群众性。一、强烈的新闻性新闻评论既然也是一种新闻体裁,那么它就具有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所具有的基本属性新闻性。新闻评论的这种新闻性首先表现在总是以新闻事实为依托,失去新闻事实,新闻评论也就不成其为新闻评论了。但是,我们对新闻评论新闻性的认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新闻事件。比如有些评论的事情或问题不是当天发生的,甚至不是新近发生的,而是现实生活中早已存在的问题或错误观点。那么,到底该怎样去认识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要理解全面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必须包

    12、括一下两个方面:(一)强烈的时效性所谓时效性,就是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信息在一定时间产生的社会效果。它包括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1、时间新闻要快,评论同样也要快;新闻要抢,新闻评论同样要抢。一般地讲,在时效性上,新闻评论总是落后于新闻报道。但现在有句话: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2时机时效性的另一个侧面为时机,即强调要因时利势去增强对客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地争一时快慢。与时间相比较,时机是影响评论效果更为重要的因素。当然,这里要强调的是,时机并不是单纯地争一时快慢,而是更注重社会效果,做到审时度势,该快就快,该压就压。(二)直接的针对性“直接的针对性”就是触及现实,它是新闻评论

    13、的生命力所在,它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取决于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新闻评论是否具有“直接的针对性”,是衡量一篇新闻评论能否产生社会效应,能否促使事物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准。总之,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和直接的针对性的统一,它们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新闻性的实质。时效性固然是新闻性的内涵,但它只是新闻评论存在的形式(从时间是一切事物的存在形式这个哲学意义上说),是新闻性的“表”;而直接的针对性则关系着新闻评论的内容,属于新闻性的“里”。只有二者紧密结合,表里一致,“新闻性”才能成为新闻评论的鲜明体裁特点。如果稍微分离或稍微偏废,那就可能消弱新闻性,影响评论的社会效果。二、鲜明的政治性什么是政治

    14、性?政治性就是新闻评论的立场和倾向性。通俗地讲就是新闻评论“为谁说话”的问题。新闻评论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总是为本党、本国、本民族的根本利益毫不客气地说话。这是由新闻媒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受经济基础的制约。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任何阶级的政治都是以维护本阶级的经济利益,建立和巩固本阶级的统治为目的的。因此,任何新闻传播工具都具有阶级性,是阶级工具,是耳目喉舌,都代表一类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有些新闻媒体虽然标榜不偏不倚的纯客观态度,但它们的立场和态度总是会在报道中特别是言论中表现出来。三、科学的说理性为什么说新闻评论贵在说理?首先,因为新

    15、闻评论的本质是“一种以说理为主的新闻体裁”,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从写作手法上看:新闻评论以议论的手法为主(写作手法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从表现形式看:表现为分析,具有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从思维方式看:以抽象思维为主,表现为文章有许多概念,判断推理(思维方式: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另一方面,新闻评论不但要表明评论者对新闻事实的看法,而且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用道理去支撑自己的看法,从而说服别人,影响舆论。新闻评论要讲理,但是不是道理讲得越多越好呢?不是的,道理讲得太多,罗里啰嗦,读者就不会感兴趣。总之,道理既要讲得充分,又要讲得精粹、精炼。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新闻评论终究是要

    16、靠说理取胜,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首先,评论的力量就在于理性的力量;其次,说理要有深度,有思想穿透力。四、广泛的群众性新闻评论的群众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评论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2、新闻评论是对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加以评论,它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是大众舆论的反映。3、新闻评论的目的是影响和引导社会大众全体的看法,或者说它的目的是作用于舆论。4、群众对于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作者的的队伍是广泛的。 “评论大家写”毛泽东要实现新闻评论的群众性,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从选题看,总是着眼于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自觉地站在群众的角度,维护群众的利益。2、在写作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人们群

    17、众喜闻乐见。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地位和功能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地位关于新闻评论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种论点:1.“旗帜论”、“灵魂论”“旗帜论”认为: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一面旗帜就是一个方向”,旗帜标志着方向,决定着报纸的政治面貌。通俗的说,旗帜就是报纸的立场,就是为谁说话的问题。任何新闻评论都是为本党、本国、本民族的根本利益毫不客气地说话。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是这样,在西方也是这样,都是“端谁碗,受谁管”、“谁办报,为谁说”。很难有“超阶级”、“超党性”的评论。2.“元帅论”、“轰炸论”“元帅论”认为:评论是报纸的元帅,是报纸的主角。我国早期的报纸有过热火朝天的“以政论为本位”的时代。一些政治家在报纸上

    18、以政论为武器,宣传主张,抨击政敌。 “轰炸论”认为:评论是报纸的炸弹,甚至是威力极大的原子弹,可以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3“眉毛论”、“盲肠论”“眉毛论”认为:评论是报纸的眉毛,有它用处不大,无它又不像个样子,点缀而已。“盲肠论”认为:评论是报纸上的“盲肠”,不但是无用之物,有时还会发炎。割掉为好。这本是两个过时的观点。由于新闻评论是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最权威、最有力的传播形式,它是作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而存在的。第二节:新闻评论的功能它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引导功能历来办报纸、写评论,都是为了反映社会舆论,从而影响社会舆论。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国家和人民至关重要。江泽民曾说:“舆论导

    19、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评论必须以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和促进稳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要坚持党性原则,引导干部和群众在思想多元化中区分现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坚定不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解惑功能在问题的选择中,还要注意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人民群众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是各级领导机关希望解决的问题。选择了这样的问题做文章,就可能受到两方面的欢迎。选择那些领导和群众都关心、且又经过舆论宣传有可能较快解决的问题做评论,这是上策;尽量避免在领导和群众的矛盾中选题做文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

    20、对立和加剧矛盾;同时也要避免因选题不妥而引起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不满,引起不必要的社会麻烦。三、深化功能通过前面章节的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与专业评论相比,新闻评论总是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能限于就事论事。一篇评论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它是就事论事,还是就事理论正因为如此,对于新闻报道来讲,新闻评论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对于评论直接引用的新闻事实也是这样,既不能就事论事,也不能把摆事实和讲道理分开,而要进行分析、务虚、说明一定的道理。 这样,不仅可以使人们从思想、政治的高度弄清某些问题,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辩证唯

    21、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方法。四、监督功能新闻评论作为舆论监督工具和一种直接的发言方式,比新闻报道更能有效发挥对社会腐败、落后、陈旧保守东西的批评和鞭策。它是我们实行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传播形式。 五、协调功能 这主要是针对新闻报道而言,由于新闻评论是一种直截了当的发言方式,可以直接地进行阐述政策和议论发挥。因此,可以与新闻报道采取不同的立论角度和表达方式。这样一“报”一“道”,有助于补充新闻报道的某些欠缺,更有效地引导舆论。 第四章:新闻评论史第一节:新闻评论产生的前提从广义上来说,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新闻评论。不过,我们说的新闻评论史一般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评论历史,即近现代意义上的新

    22、闻评论史。那么,近现代意义上的新闻评论的产生和发展有哪些条件呢?近现代意义上的新闻评论的产生至少有以下几个前提。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新闻评论提供了物质前提二、近代社会的民主化是新闻评论产生的思想前提三、大众社会的出现是新闻评论产生和发展的消费基础第二节:中国新闻评论史一、新闻评论史前期(1874年前)我国的新闻评论问题脱胎于古代的论说文,春秋战国时期,王纲解纽,天下大乱,思想大解放,许多人纷纷就国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了诸子百家治国学说。这些议论文对中国近现代的新闻评论无疑有着重大影响,其一轮方式与手段滋养着后来的新闻评论,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在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年),我国最早

    23、的报纸邸报开始出现。由于建设专制下言论受到禁锢,心非巷议均所不许,所以,这类报纸的内容即使在其较成熟时期,也只能是皇帝的命令文告、臣下给皇帝的奏章以及官吏的任命消息等,它没有评论的职能,算不上现代意义上的报纸。进入19世纪后,1815年出现了最早的以汉字刊行的马六甲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开始登载论说。1833年在广州发刊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也登有少许言论。这类言论多宣传宗教道德,对政治经济涉及不多,但它们毕竟是我国报刊言论的发端。由于这些报纸是外国人所办,所以可以自由评说中国朝政,从而把西方新闻的自由主义原则引入了中国。随着外国人在我国板报的风行,后来陆续出现了中外新报(1858年)、上海新报(1

    24、862年)以及首倡社论的申报(1872年)。由于这些外国人不大懂中文,就延请一些中国人帮助办报,中外新报甚至主笔都是中国人。中国第一代报人和主笔正式这样被培养起来的。创办于1872年的申报标志着“外籍”中文报刊言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时,言论开始在报刊上获得相对稳定的地位,成为组成近代报纸的四要素之一。但新闻评论在报纸上真正确立其地位,是在19世纪70年代我国民间报纸勃兴以后。二、政论时期(18741894年)19世纪70至90年代,中国报刊评论走向繁荣。19世纪70年代,中国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西方东渐,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不断扩大,民族危机的深重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强烈地刺激着爱国

    25、知识分子,他们欲图宣传抵御外侮、变法图强的政治主张,却没有阵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外报在中国宣传殖民思想,所以非常渴望出版自己独自经营的报纸。清朝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开始放宽言禁。于是,从1874年起的20年力,我国的改良派知识分子先后创办了昭文新报(1873年8月创办于汉口,是中国人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循环日报、述报等我国最早的一批现代报纸。他们办报始终以政论为主要内容。当时的政论基本上因袭古代的议论文,只议不评,坐而论道,有篇叫论今日的政府倒行逆施的文章,竟连载了14天还没有登完。这样的文章显然与现代意义上的新闻评论有很大差距。尽管如此,文体还是发生了某些变革,已开始摆脱“八股文”

    26、、“桐城派”的束缚,形式也从“代圣立言”、“托古证今”的城市中摆脱了出来。这一时期,王韬和郑观应的论说异军突起,尤以王韬于1874年2月4踢在香港创刊的循环日报影响最大。王韬早在曾受雇于英国人麦都思开设的伤害墨海印书局,是最早接融西方文化的少数中国知识分子之一。1862年,他因与太平天国的关系,被清廷缉拿,流亡香港。他曾两次出国游历到过英国、法国、日本。这些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坚定了他“变法图强”的政治主张。1874年,他从国外回来后,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先后写了变法、变法自强、重民、尚简、洋务等颇有影响的政论,是19世纪90年代发展到高潮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先声。王韬的评论是我国新闻评论从政

    27、论到真正的新闻评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循环日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该报的言论,论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外时势类言论,而是社会改良类言论,三是实际问题类言论。该报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一是高屋建瓴,二是有的放矢,三是讲求时效,四是不拘一格。三、向新闻评论演进期(1984191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改良派组织了政治团体强学会,在背景创刊了机关报中外纪闻。强学会被解散后,梁启超于1896年8月在上海另办时务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写了大量政论,如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等,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当时人称之为“新文体”、“报章文体”或“时务文体”。这种文体“

    28、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可以说梁启超是继王韬之后,把我国报刊上的政论文体变得更通脱,使之在报刊上牢固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进而奠定了进步报刊政论传统基础的第一人。这一时期陆续创办的较有名的报纸还有苏报(1897年)、中外日报(1898年)、中国日报(1899年)、唯一趣报有所谓(1905年),以及首创时事短评,以及首创时事短评的时报(1904年)。时事短评的出现是新闻评论演进为独立新闻体裁的重要标志。“时评”大致相当于现在报上的“短评”或“编后”,抓住报上新闻,一事一议,题目具体,新闻和评论互相配合。苏报1896年6月在上海创刊,但真正在全国造

    29、成影响是在1902年以后。1903年,爱国学社社员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他将报纸改版,增加言论,扩充评论栏目,以“鼓吹革命为己任”,该报遂成为一份基金的革命报。在一个多月时间里,该报发表了驳(革命驳议)、呜呼保皇党等言词激烈的言论40余篇,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节录)疑问和宣传邹容革命军的言论,更是震动朝野。康文竟称光绪皇帝为“在湉小丑”,触怒了政府。7月7日,苏报被查封,章太炎被捕。邹容不愿让章太炎独自承担责任,自行投案。此案庭审前后历时近一年,其间,海内外报刊纷纷发表评论,声援章、邹,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不胫而走。稍后,在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0、中国同盟会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成立,其机关报民报被称为革命的言论总机关。为肃清改良主义的影响,民报同梁启超主板的改良派机关报新民丛报论战达两年之久。论战中,形式逻辑作为论证方法从此进入报界。此后,同盟会系统办的“三民报”(有“竖三民”、“横三民”之分,“竖三民”指革命竖排而得名;“横三民”指辛亥革命后同时问世的国民新闻、民权报、中华民报,报头横排)精心写作了大量社论,使社论在实践性和新闻性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值得一提的是,“社论”栏目为同盟会员于右任1907年4月在上海办神州日报时首创。这一阶段,报纸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报纸言论的受欢迎晨读,评论的问题涉及军事、经济、政治、外交各个领域,是我国报刊

    31、言论从政论向新闻评论演变的重要时期。从此,新闻评论成为报纸的四大部件(新闻、言论、副刊、广告)之一,文字风格也从文言变为半文半白。无论是社论、专论、释论,还是短评、编者按,均在这一阶段逐步成型。袁世凯篡位后,报刊出版事业收到严重摧残,有些报刊为免于罹祸,只好在时评栏中敷衍塞责。四、成熟与完备期(19151949年)1915年,陈独秀改组新青年,倡扬思想解放,追求科学与民主,使思想界再次活跃起来。1918年,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无产阶级报刊评论开始在中国崭露头角,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瞿秋白、鲁迅等人都为无产阶级新闻评论做出了重大贡献。1930年红色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由共产党

    32、领导的人民政权创办的报刊。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当时就有革命报刊34种。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毛泽东、周恩来曾为它撰写了大量评论。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这是第一张在革命根据地出版的大量中共中央机关报。该报十分重视评论,把按照党的一只知道实际工作作为评论的首要任务,强调要当好党的喉舌。据统计,1942年7月至10月间,该报共发社论94篇、代论7篇、半月国际述评8篇,平均每天发表言论稿1500字。继延安解放日报之后,各根据地也相继办起了报纸,并把评论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全国解放后,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创刊。此后,各省市相


    注意事项

    本文(新闻评论打印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