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近现代史.docx

    • 资源ID:12614622       资源大小:40.11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近现代史.docx

    1、中国近现代史第五分册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 导言: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连续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催生了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然建立“理想天国”的努力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无奈失败。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刺激下,洋务派以“自强”、“求富”相号召,开展了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步履蹒跚的近代化之路。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8401842)1、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走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意义:这

    2、一壮举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2、南京条约 (1)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40 年(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赔款洋银2100万元;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附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3、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1)经济领域:第一批通商口岸对外开放:对华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经济领域的变化: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同时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思想领域:1842年,魏

    3、源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一主张是鸦片战争时期强国御侮的时代强音,也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自此,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4、鸦片战争及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的影响与危害:(要学会根据内容说危害)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开恶例(1) 社会性质变化:鸦片战后中国的领土、贸易、司法、关税等主权受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2)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鸦片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阶级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3) 革命任

    4、务的变化:由单纯的反封建演变为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4) 历史分期的变化:中国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历史进入近代史时期(5) 经济领域变化:鸦片战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的国家;(6) 社会思潮的变化: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5、19世纪40年代前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清王朝不断衰落,西方不断崛起经济:中国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重农抑商政策 西方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推行重商主义,完成

    5、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政治: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西方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君主立宪制(英)、民主共和制(美法)对外政策: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朝贡外交 ;西方积极对外殖民扩张 文化:中国实行文化专制,推行文字狱;西方掀起启蒙运动,宣扬自由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思想观念: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继续推行八股取士,重科举视科技为“奇技淫巧”;西方宣扬民主自由平等观念,宣传启蒙思想社会:中国矛盾日趋激化,危机四伏 西方“血汗工厂”,劳资矛盾激化, 社会立法缓和矛盾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1856年,

    6、英法主谋、美俄帮凶(1)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2)实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3)侵略罪例: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天津条约:1858年,清政府同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开放口岸最多的条约)(1)主要内容: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3、北京条约:(1)1860年,清政府同英法签订(2)主要内容: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割地: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开埠:增开天津为

    7、商埠;赔款: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4、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要学会根据内容写影响)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以传教为名,发动起义;2、上海地方官绅与英法侵略者相互勾结,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3、曾国藩组织湘军,李鸿章组织淮军。第4课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1、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 2、背景:内忧外患,与西方列强交涉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受西洋坚船利炮刺激影响下产生。 3、实质:清政府的

    8、自救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属于器物探索4、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文祥,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5、开始标志: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 破产:甲午战争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总理衙门职权:主管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如外交、通商、关税、海防、购置舰船、设厂、开矿、筑路、派遣留学生等(2)总理衙门性质: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6、口号:自强、求富 7、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8、中心内容:练兵制器9、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以“自强”为口号开办一系列军事工业(1865年李鸿章创办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军事企业);(2)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系列民用工业(1873年

    9、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是当时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第一个民用企业);(3)建立近代海军北洋舰队;(4)(为培养人才)创办近代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1862年在奕 主持下,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1872年,曾国藩派容闳率领30名幼童赴美留学;福州船政学堂先后牌三批留学生赴英法学习海军。)。10、影响与评价:(1)积极意义:中国现代化的开端:艰难的起步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培养了一大批洋务实用人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局限性:洋务派以维护满清统治为目的,只是零星学习西

    10、方科技和工艺制造,不愿意改变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导言: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民族的命运。甲午战争后,面对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继续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无论是鼓吹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还是以“扶清灭洋”相号召的义和团运动,以王朝自救为目标的清末新政,均以失败而告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终结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奠定了民主共和的始基。由此,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第5课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1、近代民族资本

    11、的产生:(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商在通商口岸陆续创办了一些近代企业,获利丰厚。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影响,沿海地区的一些商人、买办、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近代工业,采用机器进行生产。 (2)代表:1869,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2、西学传播的主要途径:办学兴教、翻译西书 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出现高潮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8941895)1、 爆发:1894年7月,丰岛海战2、 结果: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全面破产被迫签订马关条约。3、 马关条约 (1)签订:1895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签订。(2)主要内容:承认:承认日本对

    12、朝鲜的控制;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开埠: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3)马关条约的影响: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败也警醒了国人,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资产

    13、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5、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对中国: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败印证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对日本:马关条约签订带来的战争赔款等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跻身强国行列;此后日本加快了在亚太地区扩张的脚步。对东亚和国际关系: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新的阶段;列强侵华争夺加剧,日俄矛盾尤为突出。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日两国的近代化历程,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关系的格局。6、要学会从内容写影响(

    14、每条内容有什么影响,此处不展开,有疑问欢迎随时来问)第7课 戊戌变法(1898)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深重1、 揭开序幕: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 (2)经过: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举国上下,群情激愤。正在北京参加应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签约,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2)作用:“公车上书”内容被传抄印刷,不胫而走,流传很广,在朝野上下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从而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报刊与杂志:时务报与天演论 (知道是戊戌变法时的报纸和刊物)(1)康梁等维新志士通过组织学会、发行报刊、创办学堂等,广泛传播维新思想。(2)创刊于18

    15、96年的时务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猛烈批判顽固派的因循守旧,竭力鼓吹维新,风行海内外,是当时影响最大的维新报刊。(3)“致力于以译述警世”的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完成天演论的翻译,引进西方进化论阐述维新变法主张,为维新运动提供重要的思想武器,对当时和后来的知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3、高潮:百日维新(百日新政)(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瓜分之祸迫在眉睫。康有为又一次上书光绪帝,痛陈变法的紧迫性,光绪帝深受震动,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2)开始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3)内容:政治广开言路,改订律法,澄清吏治;经济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军事编练新军,

    16、改习洋操;文化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等。(4)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政措施全被废除。4、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5、戊戌变法的影响和评价: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维新派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冲击了封建旧思想、旧文化,戊戌政变后,怀疑旧学、欢迎新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启蒙和教育了一代国人,也警示了后来的中国人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总的来说:一是从发起来说,为救亡图存,所以爱国进步;二是从结果来看,起到思想启蒙作用。第8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19001901)1、 瓜分狂潮 (1)政

    17、治上: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以山东作为其势力范围,首开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之恶例;俄国强租旅顺、大连,以东北作为其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威海卫、新界,以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以云南两广作为其势力范围;日本以台湾对面的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美国则提出扩大侵华权益的“门户开放”政策。(2)经济上:甲午战后,列强加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背景:当英法日等国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与西班牙进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战争结束时,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已经划定。为维护和扩大

    18、本国在华侵略权益。提出: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内容:一、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租借地和所有既得利益;二、要求各国在华贸易“机会均等”、“利益均沾”;三、是中国成为一个全世界商业的一个开放市场(关键词: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利益均沾)影响和评价:“门户开放”政策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美国在扩大侵华的同时,也促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2、 义和团运动:18991900 口号:扶清灭洋(反帝爱国、盲目排外)(1)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矛盾的激化,促使反帝爱国、盲目排外、打着“扶清灭洋”旗号的义和团运动兴起。(2)影响:190

    19、0年列强以义和团运动危及其在华利益为借口挑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因战争爆发于中国农历庚子年,也被称为庚子战争。(1)发动国家:英法美娥德日意奥匈 (2)借口:义和团运动(3)结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定:1901年李鸿章与奕劻代表清政府和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拆除大沽口和京山沿线炮台,允许各国驻兵;惩办义和团运动,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辛丑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

    20、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C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洋银2 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鸦片战争及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后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等主权受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鸦片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任务,中国历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然经

    21、济的基础,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鸦片战后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变化,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

    22、白银800万两。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马关条约的签订及主要内容:1895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签订。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

    23、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败也警醒了国人,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对中国: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败印证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对日本:马关条约签订带来的战争赔款等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跻身强国行列;此后日本加快了在亚太地区扩张的脚步。对东亚和国际关系: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新的阶段;列强侵华争夺加剧,日俄矛盾尤为突出。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日两

    24、国的近代化历程,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关系的格局。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拆除大沽口和京山沿线炮台,允许各国驻兵;惩办义和团运动,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辛丑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9课 清末新政(19011911):不改必亡,改则助亡1、 变法上谕的颁布 新政的举措: 涉及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各个方面。评价: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2

    25、、预备立宪(预备仿行宪政)、皇族内阁 第10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9111912)1、 兴中会的成立: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同盟会所确定的“三民主义”纲领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

    26、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和新军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因革命爆发于农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3、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A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临时约法:孙中山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清帝退位: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4、 民国与公元互换:加减19115、 辛亥革命的评价和影响:成功:推翻满清统治,结束千年帝制,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27、心,使社会风貌发生巨大变化,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失败:但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所窃取,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能改变中国人民贫穷、苦难的生活。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也给了先进的中国人极大的刺激和启发,激励他们继续寻找新的革命道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所作的努力: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国民党前身),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权、民生“

    28、三民主义”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后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创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近代前期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器物”探索: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曾国藩等“自强”、“求富”,开展洋务运动。“制度”探索: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变法图强,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开展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领导辛亥革命,提出“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精神文化”探索:陈独秀、李大钊等倡导“民主和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第六单元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辛亥革命后,民国取代了专制王朝,但共和政体并未真正建立。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以几度余波显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落幕。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礼教

    29、的批判清扫了旧文化的地基,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推进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联合“以俄为师”的国民党,进行了北伐战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1、背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2、内容: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和倡女权3、意义: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迁,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4、二次革命:1913年过程:袁世凯派

    30、人刺杀宋教仁,引发二次革命;孙中山号召讨袁、李烈钧在江西举兵讨袁。结果:由于南北武力悬殊,革命党人组织涣散而失败。4、 护国运动: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妄图复辟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蔡锷在云南举兵反袁,全国响应。结果: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内外交困中死去,护国运动取得胜利。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1913年孙中山发动兴师讨袁的“二次革命”,但由于实力悬殊,“二次革命”很快失败;1915年底蔡锷等发动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袁世凯在一片讨袁声中死去,“护国运动”取得了胜利。6、袁世凯死后,“洪宪帝制”结束,中国进入军阀混割据局面。第20课 新文化运

    31、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背景:辛亥革命后人们对于民主共和、崇尚科学的希望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封建专制统治下思想文化的黑暗存在巨大反差。针对现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主张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旧思想、旧文化和旧礼教,引进民主和科学。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旗帜口号:民主与科学(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 活动中心(策源地):北京大学。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宣传马克思主义(后期) 概括起来:民主、科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意义: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大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救国救民的真理)探求真理的热情,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7年后,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近现代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