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

    • 资源ID:12560645       资源大小:33.87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

    1、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总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文章。分别介绍了中国的三个传统节日、纸的发明、历史文化遗产赵州桥,以及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感受深厚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搜集更多传统节日的资料,熟练运用字词进行句段的写作。 古诗三首要求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景象,并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探索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纸的发明通过对纸的发明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先

    2、祖的聪明才智。 赵州桥通过对赵州桥独特的建筑风格的具体描写,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面内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幅名画的赞美和喜爱,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部分。要求在指导学生认识新字词的基础上,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加强分析句子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使用工具书查找字词。理解生字新词,掌握词语意思,并试着在习作中具体运用。 2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

    3、传统文化。 3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泛读课文。 2掌握课文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措施: 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课文相关知识,能准确、流利地阅读课文并熟记要求背诵的课文。 2教师课内指导,讲解课文内容,并适当补充课外知识,以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迁移思维,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的升华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2课时 纸的发明2课时 赵州桥2课时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1课时 语文园地1课时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流利、准确地朗读三首古诗。 2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春节、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提前预习功课,通过查阅资料等形式,理解诗文生字词。 2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学习了本文的三首古诗后,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春节、清明、重阳的习俗。

    5、 4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传统节日往往积淀着中国人独有的情绪,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让我国的传统节日渗

    6、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三首和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去感受诗人笔下的传统节日,并体会诗人寄寓在诗文中的情感。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结合注释理解生词的意思。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屠苏: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据说可以祛除瘟疫。 曈曈: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是春联的前身。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重阳:我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2结合词语理解,准确并流利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正确识记

    7、本课的生字,同时,教师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旧”左竖短而有力。 “魂”左部小而偏上,右部上紧下放。 易错提示: “酒”的右部为“酉”,不是“西”。 “佳”右部为两“土”,而不是“士”。 3多音字。 行 xng:行走hng:行业 为 wi:行为 wi:为了 处 ch:处理 ch:处所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课的三首古诗一共写了哪几个传统节日? 明确: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2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明确: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了本篇课文提到的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还有元宵节、端午、中秋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节日。传统节日由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长

    8、期积淀凝聚而成,每一个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古代劳动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传统节日寄托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美好的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知识,并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接下来的学习里,我们就带着自己的知识积累,深入古诗内容,去感受诗人笔下的情感。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 屠 苏 换 旧 符 欲 魂 借 酒 牧 独 异 佳 2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

    9、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节课的学习里,我们将探究本课内三首古诗的具体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一)元日 1元日的作者是谁?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2元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的景象? 明确:“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3回忆一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 明确:吃年夜饭:人们举杯同庆,迎接新年的到来,餐桌上菜品丰富,人们展望来年衣食无忧,生活充足;贴对联、贴福字:表达一种美好的心愿;守岁、拜年:寄托美好愿望和祝福. 4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知识,和小组同学交流,想一想古

    10、时的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贴桃符、饮屠苏酒、燃爆竹。 明确:贴桃符: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是春联的前身。饮屠苏酒:药酒名。这是古代的习俗,人们在大年初一饮用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健康长寿。燃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会发出爆裂声,人们用这种方式驱除邪秽,求得一岁平安。 5在元日这首诗中,诗人主要写了哪些事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明确:诗人通过描写“爆竹”“屠苏酒”“桃符”,勾勒出一幅欢乐喜庆的节日画面。 6元日这首诗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明确:“暖”字是诗眼。辞旧迎新,春风送暖,是万象革新的开端,体现了春节的节日氛围,也是诗人渴望除旧革新,将新

    11、政改革带来的温暖送入千家万户的美好愿望。 (二)清明 1请班上同学介绍清明节。 明确:清明节在仲春(即春节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与暮春(春天的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之交,也就是每年的4月4日到6日之间。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期间,人们踏青出游、祭祖扫墓、缅怀先人。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 明确:清明的时候,下起了纷纷的春雨,路上的行人心失魂落魄,心情愁闷。 3说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的妙处在哪里。 明确:清明时节,细雨霏霏。漫天纷纷而下的细雨,给出行的人们增添了不便,在走走停停中增添了不少

    12、愁绪。这句诗用语简练,画面生动,既交代了环境,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4你觉得诗中的行人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明确:路上行人失魂落魄,心情很愁闷,从“欲断魂”这个词可以看出。 5从诗文前两句,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清明时节,人们都去祭祖踏青,可在这亲情色彩浓郁的日子,诗人却独身在外,又被纷纷而下的雨水淋湿了,无处躲避,内心愁闷。 6用自己的话说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思。 明确:请问牧童,哪里有可歇歇脚的酒家?牧童指了指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 7诗人为什么要向牧童询问酒家呢? 明确:因为诗人独身在外,又被雨淋湿了,无处躲雨,心情愁闷,于是想找个酒家,一来可以

    13、歇歇脚,二来可以饮点酒,驱驱春寒,借酒驱散心中的烦闷。 8你觉得最后两句诗中,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 明确:“遥”。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回答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了远处,让人仿佛看到了杏花林后的小村庄,让愁闷的诗人有了祈盼而变得振作起来。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理解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含义。 明确:九月九日,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忆,即想念、思念的意思。山东,在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有别于今天的山东省。 2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大意。 明确:“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每逢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长安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为什

    14、么诗人还会感到孤独呢? 明确:诗人孤身在外,在氛围浓厚的节日里,看到身边的人都有亲友相聚,联想到自己不过是“独在异乡”,内心更添愁绪,于是在节日里就倍感孤独而遥想家乡亲人了。 4说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诗的大意。 明确:“我”在这远离家乡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5理解古人“登高”的意义。 明确:登高是古时候的习俗,在重阳节这天,人们要登高避灾。 6诗人远在他乡,是怎样知道家乡的兄弟“登高”“插茱萸”? 明确:这是诗人的想象,并非实际描写。诗人只是联想到以前在家中时,每逢重阳节,都会和兄弟们进行一样的活动,然而

    15、如今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加了,内心更添愁闷的思绪。 7课外拓展:你还记得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明确: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元日一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通过描写宋代过春节时喜庆的民俗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2清明一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16、情? 明确:描绘了一幅清明烟雨图,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的愁苦和望见酒家想借酒浇愁的期望,进而重新振作起来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别旧年屠苏酒迎新年桃符寄心愿喜庆、欢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举目无亲 重阳佳节加倍思亲 遥知兄弟怀念亲人 清 明 (唐)杜牧 雨纷纷欲断魂 问酒家杏花村 愁闷 振作10、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

    17、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怎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术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过程与方法: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预习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纸的发明的过程。 3引导学生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纸是怎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术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 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造纸术

    18、、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时,人们将字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这就是最早的古文。周朝时,人们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从此,纸的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会认字:创、携、蔡、伦、鲜、欧、洲、社 会写字:术、伟、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词语:造纸术、伟大、记录、保存、大约、经验、阿拉伯、欧洲、

    19、社会 1借助工具书,熟悉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1)确定生字部首,学习部首字法。 (2)以“豪”字为例讲解部首查字法,学生跟着做。 要点:部首目录部首几画(部首)检字表部首数除部首外几画找到相应字的页码字典正文。 (3)口头归纳:查上不查下,查左不查右,半包围查外面,独体字查起笔。 2对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伟”左窄右宽,右边的“韦”第三画是横折钩。 “册”左右疏密宜均匀,“册”的第一、三画是竖撇。 “存”的第一笔和第三笔要写得稍短点。 易错提示: “社”的部首为“礻”而不是“衤”。 3多音字。 累 li:累赘li:积累li:劳累鲜 xin:鲜明xin:鲜为人知4

    20、理解下列词语。 创造:发明、制造了前所未有的事物。(例句: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铸刻:在金属上刻、铸文字。(例句: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携带:随身带着。(例句:图书馆禁止携带宠物进入。) 蚕茧:蚕吐丝结成的壳,椭圆形,蚕在里面变成蛹。(例句:蚕茧是织造丝绸的原材料。) 篾席:竹篾编的席子。(例句:夏天躺在篾席上很凉爽。)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讲述了纸的发明过程。 2在发明纸的过程中,先民们都做出了哪些尝试? 明确: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或者青铜器上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将文字写在帛上麻纸的出现蔡伦改进造纸术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

    21、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部首查字法,并且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试着去查找我国四大发明的故事。在下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重点讲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 会认字:创、携、蔡、伦、鲜、欧、洲、社 会写字:术、伟、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 2听写词语。 造纸术、伟大、记录、保存、大约、经验、阿拉伯、欧洲、社会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在掌握了部首查字法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本内容,进一步感受中

    22、华民族祖先的智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是用什么记录文字的? 明确: 纸的替代品 特点 使用情况 竹片、木片 笨重,不方便 很少 丝绸 方便,贵 买不起 2.我国最早的纸是什么做成的? 明确:是用麻做成的。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是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3蔡伦对西汉时期的麻纸,进行了怎样的改造? 明确:蔡伦吸收长期积累的经验,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4为什么蔡伦改进的纸能够被流传下来? 明确:蔡伦改进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

    23、足多数人的需要。 5课外拓展。 (1)蔡侯纸:蔡伦曾被封为“龙亭侯”,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2)四大发明: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 明确:读了这篇课文,我了解了纸的发明过程。在纸的发明创造中,我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通过对纸的发明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纸的发明 纸发明以前甲骨、青铜西汉时期麻纸出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促进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的聪

    24、明才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11、赵州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县、拱、济”等11个生字,“赵、省、县”等13个字,正确读写 “赵州桥、石匠、设计、创举、况且、智慧、历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1课前预习和课文讲授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 2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3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4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

    25、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它的名字叫作赵州桥,也叫安济桥。赵州桥建造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历经千年风雨,而今依然巍峨挺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深入探究这座凝聚了古人智慧和才干的桥梁。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出示字词: 会认字:县、拱、济、匠、计、横、史、爪、智、慧、历 会写字:赵、省、县、济、匠、设、计、史、创、且、智、慧、历 词语:赵州桥 石匠 设计

    26、 创举 况且 智慧 历史 1教读生字新词,可以结合图片或者组词加深理解。 县(县城) 拱(拱桥) 济(救济) 史(历史) 匠(工匠) 计(设计) 横(横跨) 爪(龙爪) 2对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赵”的“走”收笔的捺要平缓。 “创”左宽右窄,左是“仓”不是“仑”。 易错提示: “省”的下方是“目”,中间是两横。 “县”的上部是中间是两横。 3多音字。 爪 zhu:爪子zho:张牙舞爪4词语理解。 桥墩:桥梁下面的墩子,起承重作用,用石头或混凝土等做成。 雕刻:(多义词)在金属、玉石、骨头或其他材料上刻出形象。雕刻成的艺术作品。 缠绕: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 堆砌:(多义

    27、词)垒积砖石并用泥灰黏合。比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概括归纳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一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的基本情况。 第2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赵州桥雄伟姿态。 第3自然段:生动描写了赵州桥的美观。 第4自然段: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赵州桥的设计出自于何人之手,建造于哪个年代? 明确: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 3读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赵州桥的与众不同在哪里吗? 明确:赵州桥横跨河面,桥下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的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是前所未有的。 四、课堂小结,

    28、效果强化 通过对课文的初步学习,我们对赵州桥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一千四百多年的时间里,赵州桥经历过10次大的水灾、8次战乱、多次地震,而今依然存在,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下一堂课,我们将深入课本内容,具体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才干。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 赵、省、县、拱、济、匠、设、计、横、史、创、且、爪、智、慧、历 2听写词语。 赵州桥 石匠 设计 创举 况且 智慧 历史 3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赵州桥的基本情况,知道了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桥梁有着独特的建造风格,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课本内容,具体感受古人的

    29、智慧才干。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课文第1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什么内容? 明确: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和影响力。 2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试分析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个特点是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是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样的设计,既能减轻流水对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3读了第2自然段,分析一下赵州桥为什么举世闻名? 明确:赵州桥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依然存在。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以前的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这种独

    30、创的设计,不仅在外形上更美观,在防洪和减少用料的实际用途上,也颇见成效。 4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明确:第一句话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 5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桥面有石栏,栏板上雕刻有精美的图案。 6第3自然段一共写了几幅雕刻图案?它们有什么异同? 明确:三幅。相同之处:都是画的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7赵州桥的栏板上只有三幅图案吗? 明确: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文中描述的三幅是最精美的。 8作者是按照怎样的写作顺序具体写桥面的美观的? 明确:总分的顺序。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