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选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12534784       资源大小:69.2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选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

    1、精选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大高考】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模拟创新题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6湖北黄冈3月质检)下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收入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收入来源1850年前19世纪90年代早期20世纪初地税、贡粮303233外贸关税42339捐纳功名及官职454其他收入累计5.62827总计43.688103A.农业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C.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D.卖

    2、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解析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构成中,20世纪初外贸关税超过了农业税,故A项错误;苛捐杂税比重和增加幅度不大,故B项错误;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外贸关税,这意味着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这说明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卖官鬻爵导致的世风日下,故D项错误。答案C2.(2016湖北荆州一模)1896年,清政府设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成为仅次于外务部的第二大部;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同时将商部和传统的工部合并,成立农工商部。这些机构的设置说明清政府()A.将地方督抚的财权收归到中央B.顺应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需要C.加强中央政府发

    3、展实业的职能D.达到通过行政改革以消弭革命目的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结合这一史实,联系材料清政府设商务部,并且职权范围不断扩大,可推断当时有加强政府发展实业的职能。其它选项均无从体现。答案C3.(2016山东潍坊高三统考)下面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清政府借款修建外国资本直接投资清政府独立筹资官商合办里程(千米)4 171.22 746.11 042.41 042.4占总里程的比重46.3%30.5%11.5%11.5%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的修建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无从发展C.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的修筑权和经营权D.

    4、清政府通过独资、贷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解析题中表格体现了外国资本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里程占总里程的76.8%,由此可知答案为C。答案C4.(2016河南省普通高中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规定全国所有公私款项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规定自1935年1月4日起,停止使用银元,改用法币(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这在当时()A.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 B.造成严重通货膨胀C.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解析20世纪30年代面对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纷纷通过货币贬值来刺激出

    5、口,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实行货币改革,放弃使用银本位,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故C项正确。答案C5.(2015辽宁抚顺重点高中期末)学者蒋立文指出,大量史实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早在1912年就已到来。该观点认为“黄金时代”到来的主要原因应是()A.清朝政府政策的推动 B.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C.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D.列强放松侵略解析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1912年的时代特征。答案B6.(2014四川省级重点中学联考)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

    6、是()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解析从图中看出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成品)进口整体上变化不大,而棉纱(原料)进口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有抵制作用,另一方面对国外廉价原料需求量增加,故A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与棉纱进口增加的现象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成为西方廉价商品倾销地,与中国棉布进口整体变化不大的现象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7.(2016吉林长春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圆明园遗

    7、址开平矿务局大生纱厂产品棉纱近代中国妇女服饰研究世界经济史和社会史的Clark教授认为: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从大的方面看,世界人均GDP在1800年前的两三千年里基本没有变化,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上升。微观方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内涵都有本质性的大变革。摘编自历史大数据: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历史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对Clark教授观点的微观方面加以论证。解析Clark教授的核心观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巨大,题干要求从微观方面结合中国近代

    8、史相关史实论证,从图片信息上分别反映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分别阐述史实依据即可。答案论证: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向外扩张,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由此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方面都发生一定的变化,政治上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产生近代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习俗逐渐改变;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渐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例如早期维新思想。一、选择题1.(2016豫晋冀三省高三调研)1914年,无锡商人荣宗敬兴奋地点燃了爆竹,庆祝自己在上海的第三家面粉厂成立。三年后,他已拥有10个工厂,一昼夜可出面粉4.2万袋。这位面粉大王还同

    9、时进军纺织业,在衣、食两大民生产业中攻城掠地。对今天的企业来说,可从中得到的启示是()A.壮大企业规模,实行实业救国B.优化投资环境,支持资本扩张C.善于抓住机遇,提高企业效益D.利用政府支持,生产民生产品解析“实业救国”和“政府支持”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D项;投资环境当时主要是外部环境,不是内部环境,故B项错误;材料时间是“1914年”,正值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机会,故C项正确。答案C2.(2016山东青岛3月模拟)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11月3日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

    10、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A.体现了北洋政府崇尚宪政,重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对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C.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工业布局的调整D.促进了农业的多种经营和轻工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北洋军阀政府通过颁布法律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宪政,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14年,而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国际贸易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颁布植棉制糖

    11、牧羊奖励条例”得出主张农业多种经营,根据“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并且严格限制砍伐,得出注重环境保护,故D项正确。答案D3.(2016河北石家庄质检)1935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年代钢生铁煤锰矿1935年256,565787,06136,091,74731,4001936年414,315809,99639,902,98543,4001937年556,3437958,68337,230,46979,187对上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C.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D.经济建设与国

    12、防建设相结合解析根据题目中的表格标题“1935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故A项错误;表格中仅仅展示了1935到1937年钢、生铁、煤、锰矿产量的发展,并未提及官僚资本,故B项错误;1935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7年抗日战争迁都重庆后才实行“战时统制经济”,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钢、生铁、煤、锰矿开采产量的不断增长显示了国民政府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故D项正确。答案D4.(2016山东济南一模)下图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体现了政府对民

    13、族工业的大力支持C.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D.数量变化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抗日局势解析实业救国的热潮是指甲午战争后兴起,主要在辛亥革命时期影响广泛,故A项错误;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支持官僚资本,故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无法得出抗战后方趋于合理,故C项错误;由于抗日战争期间伴随南京沦陷后,1938年7月在武汉的工厂大规模迁往这七省,所以在19411943年数量多,伴随抗日战争即将结束而减少,故D项正确。答案D5.(2015辽宁大连模拟)分析下列表格数据:1840年前与1865年、1894年中国生丝销量单位:万包时间总销售量出口量(占总量%)内销量(

    14、占总量%)1840年前6.40.9(14.06%)5.5(85.94%)1865年10.14.2(41.58%)5.7(56.43%)1894年16.028.23(51.94%)7.79(48.06%)下列各项中对上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B.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C.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D.中国生丝业发展仍然非常缓慢解析题干表格显示,中国生丝出口大幅度增加,内销大幅减少,说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增加。故应选C。答案C6.(2014河南开封一模)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

    15、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1936年1937年1938年棉纺织业10081.769.8面粉业10077.572.5机器业10099.656.0各业平均10085.574.9民族工业逐步萧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A. B. C. 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1937年和1938年各项工业生产指数都有急剧下降,说明民族工业走向萧条,故正确;结合所学,正是日本侵华的结果,故正确;图表反映的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变化,没有涉及外国资本,故错误;这里没有体现各产业所占比重,没有横向比较,只有纵向比较,无法得出民族工业比例失调这一结论,故错误,正确答案选

    16、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7.(2016福建泉州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十九世纪,外国工厂中的部分投资归住在通商口岸的中国股东所有,他们主要是洋行买办或经营丝、茶和进口纱、布的商人。在外资的海轮和江轮公司、保险公司和货栈业方面情况更是如此,缫丝业、电灯电力和1895年以后新设立的棉纺织厂也有这种情况。一份研究材料确定,有130个中国的大股东曾在1860至1900年期间向44家外国企业投资。外国人的特殊地位,通商口岸的租界,都为赚钱提供了保证。中央政府在思想上和政治上都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它不能保护新生的华资企业,使他们能和进口货和在华

    17、外资企业的产品竞争。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材料二由于没有社会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没有明显的外来危险,大量外国和本国的投资日益增长。美国似乎拥有某些其它大国部分拥有的全部经济优势,而没有其它的劣势。它幅员辽阔,到1914年已拥有大约25万英里铁路。美国的耕地面积、农机效率以及不断降低的运输费用,使美国农产品的价格都低于欧洲任何国家。美国一些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都相当于甚至往往优于世界其它任何公司;并且它们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经济规模。到1914年,美国国民收入,无论是绝对值还是人均值,都远比其它任何国家要高。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时期在华外商企业创办的特点。结合所

    18、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大量外国资本投资美国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外国投资对当时的所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1)特点:利用特权;部分中国买办、商人参与投资;投资行业广(或:中外合资;股份制);应用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原因: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特权和租界;清政府制度落后、政治腐败,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不能保护民族工业;外商也需要利用中国买办商人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料;两次工业革命相继展开。(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欧洲大国加紧资本输出;政局稳定;交通发达;农业发达;国内市场广阔;大企业制度先进;科

    19、技领先;地理环境优越。(3)影响:外国投资带来资金、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推动所在国经济发展和近代化进程;对制度落后和主权受到破坏的国家而言,会给企业带来竞争压力,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对主权独立、制度先进的国家而言,会促进发展。(其它答案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1.数据背后的历史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明初至清末,全国总人口不断增加,但城市化水平却呈现下降趋势。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经济的衰退 B.城市规模的限制C.西方势力的冲击 D.经济结构的制约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现象是全国总人口与城市化水平相背离的倾向,这一时期农村人口增长迅速,这是由中国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结构造成的,故D

    20、项正确。A项属于偷换概念,“城市经济的衰退”与题干材料所说的城市化水平下降并无直接关联;B项并非主要原因;C项涉及的时间段仅仅是近代,与题干时间不符。答案D2.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关注近代中国的新经济因素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主张与西方“决胜于商战”,强调“用官权以助商力所不逮,而后战本固,战力纾也”。据此可知,郑观应()A.对洋务运动的失败进行了深刻反思B.主张发挥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C.认为中西之间的主要差距在于经济D.应把经济发展作为军事战争的后盾解析近代以来,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故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同时又意识到初生的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微弱,故主张发挥政府的力量来予以

    21、辅助。这种想法已经彻底抛弃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而主张政府应与商人合谋,这是非常巨大的转变,故答案为B。A项与材料无关;C项“主要差距”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中“军事战争”属于对题干材料中“战”字的误解,该“战”应指“商战”。答案B3.历史思维看现实科技的自主创新19世纪中后期洋务企业创办期间,政府不得不聘请的很多外来技师不但工资高昂,如“岁支薪俸六千两”,而且“机厂是伊专司,机匠皆伊信任”。这说明此时期()A.洋务企业的技术依赖严重B.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本质C.洋务企业具有半殖民性质D.洋务企业管理权的独立性解析本题考查洋务企业的特征。题干的主旨是:外来技师工资高且独断性强。由此可推知,洋务企业

    22、在技术上并不具有独立性,需要依赖于西洋技术,故此题选A项。B项外延过大,“侵略”即掠夺占有之意,材料很难体现;C项本身说法错误,洋务企业乃政府“自强、求富”之举,谈不上殖民性质;D项说法不妥,洋务企业的管理权属于清政府,而非外来技师。答案A4.关注学术前沿动态早期维新派的商战思想薛福成认为,在万国“竞事通商”的形势下,“以中国生财之极富,不数十年而渐输海外,中国日贫且弱,西人日富且强”,因而他设计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这说明薛福成已经认识到()A.西方经济侵略的危害 B.振兴商务的重要性C.经济全球化下的挑战 D.解决民生的必要性解析由“不数十年而渐输海外”可知薛福成认识到列强的经济侵略是

    23、中国“民穷财尽”的重要原因,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故A项不符合题意;由他所设计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可知他已经认识到振兴商务、发展民族工业、制造本国产品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由薛福成生活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时期处于晚清时代,而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故C项不符合题意;民生问题与材料关联不大,故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5.史学方法计量史学下面为近代中国工业品批发物价指数的周期性波动曲线图,其中19141920年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中国工业品商品化程度较低B.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C.一战导致中国社会动荡D.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解析列强放松经济侵

    24、略,减少对华商品输出,导致市场供应工业品有所减少,故物价有所上涨。民族工业的发展会提供更多产品投放市场,会导致物价下跌(或趋于稳定),故排除B。答案D6.关注区域历史近代上海经济改革旧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业的中心,其近代工业的产值约占全国近代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在中国近代经济史和近代工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843年上海开埠至1894年甲午战争发生,这是上海近代工业的产生时期这一时期,外资势力为适应其对华贸易扩张的需要,船舶修造工业首先出现。接着,以掠夺我国廉价资源为目标的出口加工工业和其他各种轻工业随之出现。受其影响,洋务派官办的江南制造局和官督商办的上海机器织

    25、布局相继在上海设立。这时,由于外资势力擅自在华设厂日渐增多,朝野上下要求从外商手中收回利权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上海的私人资本从19世纪80年代起,由原来主要附股于外资企业转向独立创办民族资本的新式工业企业虽然,上海民族工业的兴起在甲午以前已进入新的阶段,但外资工业的发展呈现出更为迅速的扩张趋势,无论是行业的分布还是企业规模的大小,外资工业比之民族工业已具十分明显的压倒优势。摘编自徐新吾、黄汉民主编上海近代工业史材料二上海最早的华商机制面粉厂是安徽寿县孙氏家族开设的阜丰面粉公司。该公司创立于1898年,股金为白银30万两相当于41.7万元创办人孙家的祖老太爷孙家鼐,是咸丰九年的状元,后来做了光

    26、绪帝的老师,也是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人。有副对联讲孙家:“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按说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后代中应出大学问家才是,然而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使孙家子弟大都走向了实业。孙氏之所以创办阜丰面粉厂,其起因是见1894年外商在杨树浦建立的增裕面粉厂生意发达、面粉盛销沪上而决定仿而效之的。阜丰所购置的机器是我国第一套从美国进口的制粉机器,设备先进,留用美国技师指导生产、培训技术人员。阜丰厂的另一优势是总董孙多森是孙家鼐的嫡亲侄儿,他利用与官场的特殊关系,获得了五年免税优惠,以后又延长五年。(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海阜丰厂能够具有如此“质量和声誉”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分析上海民

    27、族工业的发展在甲午战争以前遇到的主要障碍有哪些。(3)以上海阜丰厂为代表的民族工业的兴起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样的进步作用?解析第(1)问,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将题目转换为甲午战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然后根据所学知识从列强侵略、政府的政策、实业救国等方面予以分析,最后对材料提供的相关原因予以归纳,对答案进行补充。第(2)问,根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植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前提,提取“外资工业比之民族工业已具十分明显的压倒优势”“阜丰厂的另一优势是总董孙多森是孙家鼐的嫡亲侄儿,他利用与官场的特殊关系”等有效信息,可从外国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两个角度归纳。第(3)问,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归

    28、纳。答案(1)原因: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作用;孙家特殊的官场背景等。(回答其中3点即可)(2)主要障碍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西方对技术和市场的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此外,本国封建势力和一些陋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工业起到严重阻碍作用。(3)进一步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注意事项

    本文(精选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