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家庭社会学》教学大纲.docx

    • 资源ID:12395773       资源大小:58.66KB        全文页数:8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家庭社会学》教学大纲.docx

    1、家庭社会学教学大纲家庭社会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5318 学分:2 总学时:32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社会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介绍: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它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家庭内部的基本关系, 阐述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及其演化的客观规律,揭示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根据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和家庭变迁的需要,着重讲授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家庭社会学知识、理论与方法,介绍我国家庭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进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家庭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为将来的社会参与做准

    2、备。本课程共分十六章。前十一章概要介绍家庭社会学的一般概念,包括婚姻与家庭的定义、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功能、家庭管理、家庭法以及家庭伦理和习俗等;第十二章就常见的家庭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一般性建议;第十三、十四章重点介绍家庭社会学理论;第十五、十六章对家庭的起源、演进和发展以及学者们对家庭未来的预测作了概要的介绍。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家庭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功能、制度、习俗等的变迁与成因;了解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个人的性别的确立机制,恋爱,约会、择偶、结婚的历程,家庭内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特点和沟通模式,家庭的生命周期、及在当代社会中家庭面临

    3、的一系列问题,并能运用婚姻家庭研究中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实际生活中与家庭有关的各种问题,学以致用。教学原则和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考核方式:平时出勤和案例研讨等教学环节占30%,结束时论文考核占70%,采用百分制。结束考核采用论文形式。参考书目:1、FR艾略特:家庭:变革还是继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2、罗斯埃什尔曼:家庭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3、费孝通:乡土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记,1985年。4、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5、F缪勒利尔:家庭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

    4、。6、潘光旦:寻求中国人位育之道,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7、潘允康主编: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8、阮新邦等:婚姻、性别与性一个当代中国农村的考察,八方文化企业公司,1998年。9、沙莲香主编:中国民族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0、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11、许烺光: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华夏出版社,1989年。12、许烺光:家庭种姓俱乐部,华夏出版社,1990年。13、杨大文主编:婚姻法学,法律出版社,1983年。主要内容:第一章 绪 论第二章 婚姻概述第三章 家庭概述第四章 家庭过程第五章 家庭

    5、结构第六章 家庭关系第七章 家庭功能第八章 家庭管理第九章 婚姻家庭法第十章 家庭伦理第十一章 家庭习俗第十二章 家庭危机与应对.第十三章 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第十四章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第十五章 家庭的起源、演化和发展庭第十六章 家庭变迁与当代中国家庭问题第一章 绪 论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主要讲授研究家庭社会学的必要性,着重介绍家庭社会学的内容和逻辑体系以及家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进而了解家庭社会学的内容和逻辑体系,初步掌握家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激发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目,关注国内外家庭社会学的新观点、新学说、新流派。二、

    6、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家庭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难点:是家庭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三、学时分配:2 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家庭社会学研究的真正意义在于建立科学的家庭理论,指导社会实践 ,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获得对家庭的规律性认识,从而为家庭的健康、正常发展指明方向,增进社会系统的协调和稳定。一、家庭与人的关系层面家庭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之一。(一)家庭是人的生理需要(二)家庭是社会控制的需要二、家庭与社会关系层面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一)家庭与社会关系密切(二)家庭制度受社会制度制约三、现实的家庭状

    7、况期待家庭理论的指导当今的人类家庭正处于转折时期。在越来越注重个人选择的价值观念影响下,家庭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早期的家庭研究:注重家庭史(二)工业化时期的家庭研究:注重家庭变化及家庭危机(三)现代家庭的研究:家庭多元化的趋势使家庭的研究趋于多元化第二节 家庭社会学的内容和逻辑体系涉及家庭领域的观点和看法很多,研究家庭及有关问题有不同的路径。一、家庭社会学与其他学科关于家庭研究的区别和联系家庭领域的研究涉及到人类学、生物学、人口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伦理学、宗教学等一系列学科。但是没有一个学科能独揽婚姻家庭领域,各门学科在婚姻家庭领域的研究产生了不同的概念和解释。

    8、(一)家庭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视角(二)不同学科的家庭研究的联系更加紧密家庭社会学一、家庭社会学与其他学科关于家庭研究的区别和联系二、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二、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家庭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借鉴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家庭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与家庭有关的各个方面。(一)家庭的性质:生物属性、社会属性(二)家庭结构:按家庭成员的结构、家庭规模的大小、婚姻关系和统治权等划分(三)家庭功能:生产、生育、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教育、消费、娱乐等功能(四)家庭关系:夫妻、亲子、兄弟姐妹、婆媳、妯娌、祖孙、姑嫂等关系及家庭网(

    9、五)家庭管理:经济、家务劳动、娱乐休闲、健康安全等(六)婚姻家庭法:涵义、特征、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变革历史等(七)家庭伦理(八)家庭习俗(九)家庭危机与应对(十)家庭社会学史:西方家庭社会学史、中国家庭社会学史(十一)家庭社会学主要理论: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等(十二)家庭的起源、演化、发展和未来:杂交状态、血婚制家庭、伙婚制家庭、偶婚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丁克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同居家庭等等第三节 家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家庭社会学研究是一种科学地认识活动,因而必须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原则,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以科学的理论和方

    10、法论为指导。一、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家庭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某一社会存在。因此,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也应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研究及研究结论的实证性和逻辑性(二)客观性:实事求是、避免受个人偏见和价值观的影响(三)系统性:任何事物的内在联系表现为一定的因果关系,应综合考察二、家庭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体系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方法论;第二是搜集和分析资料的基本方式;第三是研究的技术和工具。(一)两种不同的方法论1实证主义方法论2现象学方法论(二)几种具体的研究方式1个案法2调查法3观察法4比较法5历史法(三)研究的工具和技术1语言2文书性工具3器具性工具复习与思考题1简述

    11、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2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3简述家庭社会学与其他学科关于家庭研究的联系与区别。4家庭社会学如何为家庭实践服务?参考书目1邓志伟、徐榕:家庭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5 年版。3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于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4W.古德 :家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年版。5袁方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6林显宗:家庭社会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1999 年版。7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8赵孟营:新家

    12、庭社会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二章 婚姻概述一、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主要讲授婚姻的概念、婚姻的形式及其变化以及结婚习俗的社会学涵义。本章旨在使学生理解婚姻的涵义,并通过对婚姻形式及婚姻习俗的了解更深入地理解其所蕴含的社会学涵义。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的婚姻制度,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准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讲解婚姻的概念。教学难点:结婚的习俗的演变三、教学时数:2 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婚姻的涵义就大多数社会而言,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的。所以,婚姻与家庭是两个紧紧相连的概念。要了解家庭,必须先了解婚姻。一、不同的时代对婚姻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13、一)古代(二)近代(三)现代二、不同的学科对婚姻有不同的理解角度(一)人类学角度(二)社会学角度(三)法律角度第二节 婚姻的形式一、不同民族、文化的婚姻形式二、不同历史时期的婚姻形式(一)按配偶数量化分1单偶婚2多偶婚3群婚(二)特殊婚姻形式1中国2外国第三节 结婚习俗及其社会学涵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和社区有不同的结婚习俗,各种习俗都有其独特的社会学意蕴,尽管这种意蕴可能不为当事人所了解。一、婚姻礼节的象征意义:结婚习俗简介二、婚姻礼节的社会学意蕴第四节 婚姻的本质一、神意的表现婚姻是神圣和至高无上的制度、是对上帝的义务。二、亲属团体和社会存在的需要婚姻是对社会的义务,婚姻中男

    14、女当事人的权力被忽视。三、自我个性的需要复习与思考题1简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的婚姻形式。2简介几种婚姻习俗,并分析其社会学涵义。3什么是婚姻的本质?对婚姻本质的解释经历过哪几个时期?参考书目1鲍宗豪:婚俗文化:中国婚俗的轨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2【芬兰】E.A.维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一卷、二卷、三卷,商务印书馆,1992 年版。3刘发岑:婚姻通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4郎太岩、张一兵:中国婚姻家庭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5李银河: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中国友谊出版社,2002 年版。第三章 家庭概述一、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5、:本章主要讲授家庭的概念、家庭的性质及其本质。重点讲解家庭的性质,更进一步探讨家庭的本质。本章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家庭概念的基础上认识家庭的性质,把握家庭的本质。为进一步研究家庭做准备。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观察各类家庭生活和家庭现象。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家庭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家庭的本质三、教学时数:2 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家庭的概念家庭概念,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解释。社会学家更多地从家庭的社会属性方面来解析家庭。一、古代家庭的概念家与家庭的概念。二、近、现代家庭的概念(一)弗洛伊德的观点(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三)伯吉斯的观点(四)古德的观点(五)孙本文的观

    16、点(六)费孝通的观点三、关于家庭的定义对于家庭很难下一个科学而明确的定义,传统家庭的定义一般包括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和形态呈多元化趋势,传统的家庭定义很难适应这种状况。(一)传统家庭的定义(二)对现代家庭认识的把握第二节 家庭的性质在了解家庭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家庭的性质。一、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一)婚姻关系1自然关系:两性关系(基础)2社会关系:权力、义务(二)血缘关系1自然关系:血缘关系(基础)2社会关系:权力、义务(二)血缘关系二、家庭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一)家庭的产生与发展:作为人类生活的组织形式,家庭并不是从来就有、一成不变的,家庭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

    17、史,因而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家庭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人类的配偶关系的逐步稳定相联系的。个体家庭的孕育、诞生和发展是以自然条件为前提,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结果。(二)家庭的变迁:社会生产力和自然选择是理解家庭史的两根基本线索。三、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互动形成的、具有亲密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组合的雏形。家庭具备了初级群体的面对面接触、成员较少、有频繁互动的要素。(一)家庭的多种特征1家庭是社会自然产物2成员关系带有感情色彩3家庭有一定群体范围4家庭具有持续、稳定性(二)家庭的多方面功能:1社会化的基本单位2 满足人

    18、们的各种需求3实现社会控制的基本工具四、家庭是社会制度(一)家庭制度的特征:1普遍性2相对稳定性3复合性(二)家庭制度的重要作用1规范家庭生活2整合社会3传递文化五、家庭的本质(一)家庭的本质是经济关系1家庭的形式、性质、职能、结构等随经济发展而发展变化。2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决定于经济关系。(二)家庭的本质是人口生产关系人口生产关系是一切家庭所共有的、最基本的、最普遍的、最本质的东西。(三)家庭的本质是感情关系感情是家庭的纽带、是基础。(三)家庭的本质是感情关系:感情是家庭的纽带、是基础。(四)家庭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家庭中的社会关系支配和制约着自然关系。(五)家庭的本质是多层次的复习与思考题1

    19、社会学家们是如何解析家庭的?2如何把握对现代家庭的定义?3如何理解家庭的性质及本质?参考书目1【法】安德烈比尔基埃等主编、袁树仁等译:家庭史,三联书店,1998 年版。2高键生、刘宁:家庭学概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3J罗斯埃什尔曼:家庭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版。4彭怀真:婚姻与家庭,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6 年版。5陶毅、明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史,东方出版社,1994 年版。6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7徐纪敏、王烈主编:家庭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年版。第四章 家庭过程一、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以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

    20、介绍一般的家庭过程及其发展任务,着重讲解家庭过程中的择偶、结婚、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的特点,分析以上家庭中易产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要求学生在深入了解择偶理论的基础上,把握择偶的基本原则,更进一步了解约会与恋爱的功能。认识婚姻准备的必要性和婚姻的涵义。了解我国一般的家庭过程及其发展任务。使学生能运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和研究家庭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探索解决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家庭过程中的择偶、结婚、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的特点教学难点:择偶理论三、教学时数:2 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择 偶择偶是指社会成员选择配偶的行为,它以婚姻为目标。一、择偶理论及基本原则每一个社会都存在

    21、一套关于婚姻的制度,这其中就包括择偶的各种社会规范。对于择偶行为,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解释,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主义的解释;另一类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择偶行为做出解释。(一)个人主义的解释1生物学的解释2心理学的解释(1)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2)同质性理论(3)需要互补理论(二)社会文化角度的解释1社会交换理论2序列理论(三)择偶的基本原则1同类型原则2对等性原则3互补性原则二、现代人的择偶动机和标准择偶虽然是社会个体行为,但是却受到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标准的影响。人们择偶动机和标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主流价值取向。(一)择偶动机1情感型动机

    22、2经济型动机3政治型动机4狭义的社会型动机(二)择偶的具体标准1配偶的家庭背景2配偶自身的个人特征和属性3缘分三、择偶与约会择偶与约会往往是相伴而生的。男女双方通过约会来了解对方,进而决定是否建立恋爱关系乃至婚姻关系。(一)约会的功能1性别社会化的学习2满足自我需要3择偶过程的组成部分(二)约会的困扰1如何开始一个约会2约会的具体内容3怎样达到充分了解对方的目的4如何认识“性”在约会中的作用四、恋爱对于现代人来说,恋爱是婚姻的基础,择偶过程与恋爱越来越密不可分。(一)恋爱的涵义异性间以交流相互的爱慕情感为目的的互动。(二)恋爱的阶段1爱情的萌动2试探和表达3热恋4平和恋爱期5进入婚姻准备或分手

    23、第二节 结 婚一、婚前准备婚前准备是指男女双方结婚之前的相关准备。广义的婚前准备包括择偶、恋爱的过程,而狭义的婚前准备仅仅是指男女双方订婚之后直至正式结婚之前的这个阶段。(一)个人层面的准备1心理准备2知识准备3物质准备4法律准备(二)事务性的准备1婚前健康检查2双方父母的沟通3做好婚礼的各项计划和安排二、结婚(一)结婚的涵义1法律层面:是指男女双方按照法律的规定确立夫妻关系的过程。2习俗层面:指男女双方按照传统的社会习俗确立婚姻关系的过程。(二)结婚的条件1年龄2血缘3意愿4性别(三)婚礼关于是否举办婚礼、婚礼的具体形式因人而异,因风俗而已。第三节 我国一般的家庭过程及其发展任务当两个男女正

    24、式缔结了婚姻,就开始了一个新的家庭过程。借鉴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参照我国一般家庭情况,一个完整的家庭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其各自的重要任务。一、新婚期(从结婚到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前的阶段)(一)确立夫妻角色(二)发展相互关系(三)预算家庭经济(四)发展沟通方式(五)确立姻亲关系(六)制定家庭计划(七)合理安排时间(八)学会相互适应(九)保留个人空间二、育儿期(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到学龄前的儿童养育时期)(一)适应父母角色(二)学习各种技能(三)建立家庭规划(四)适应孩子成长(五)保留夫妻空间(六)教导儿童技能三、有学龄儿童期(一)适应学校环境(二)鼓励孩子独立(三)健康异性关系(四)建立

    25、是非标准(五)协调管教态度(六)接受孩子特性四、有青少年子女期(一)接受反抗倾向(二)认识鼓励独立(三)学习商讨问题(四)培养责任自信(五)发展同辈关系(六)鼓励异性交往(七)创造共同机会(八)提供选择建议五、空巢时期(子女纷纷离家,家中只剩下夫妻俩人共度时光的时期)(一)允许孩子离家(二)重建夫妻关系(三)尝试创新生后(四)更年期的问题(五)退休后的安排(六)保持社会参与(七)适应祖辈角色(八)适度的性生活(九)做好失去准备六、孤老期(夫妻有一方死亡,家庭面临解体的最后阶段)(一)接受独居事实(二)寻求新的生活(三)评估经济状况(四)适应健康衰退(五)寻找新的伴侣(六)子女奉养老人第四节 中

    26、年家庭所谓中年家庭,是指夫妻年龄约在岁左右至岁退休的这一阶段。一、中年家庭结构(一)中年家庭结构的变化1从核心家庭到主干家庭2从核心家庭到空巢家庭3从核心家庭到空巢家庭再到主干家庭4从核心家庭到空巢家庭再到主干家庭又回到空巢家庭 5夫妻俩人家庭(二)城市与农村中年家庭的比较:农村中年家庭的空巢期相对出现较早。二、中年家庭所面临的婚姻问题(一)中年家庭的特点:1中年男性:巅峰期、衰退期2中年女性:空巢综合症(二)家庭的转折点:1重回两人世界2婚姻低潮(三)婚姻满意度的“”字形周期(四)中年家庭夫妻更可能面临婚姻危机的原因1价值观的差异2互信程度偏低3沟通时间不足4外遇几率提高三、中年家庭夫妻婚姻

    27、关系的调试(一)维系、呵护感情(二)互相谅解(三)避免紧张生活五节 老年家庭与空巢家庭一、老年婚姻家庭(一)老年婚姻的特点:1配偶率低2婚姻满意度高3离婚和再婚率低(二)老年家庭结构1主干家庭:(1)子女结婚无房或孙辈需要祖辈照看(2)老人需要子女照顾;(3)享受天伦之乐2老年核心家庭(“分而不离”的核心家庭)3“空巢家庭”4其他形式的老年家庭(隔代家庭、单身家庭等)二、老年家庭结构的变化(一)“空巢家庭”比例上升(二)主干家庭比例下降(三)“分而不离”的核心家庭比例上升复习与思考题1对于择偶行为,研究者们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论解释的?2谈谈你对约会功能的认识。3婚前准备都包括哪几个

    28、层面?4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家庭过程包括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中年家庭结构的特点及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6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结构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参考书目1李银河: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年版。2【英】马林诺夫斯基著、李安宅译:两性社会学,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年版。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恋爱、婚姻和家庭,红旗出版社,1982 年版。4徐安琪:世纪之交中国人的爱情和婚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年版。5张凯、傅麟、纪元:中年危机男人卷,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年版。6子丹:中年危机女人卷,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年版。第五章 家庭

    29、结构一、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主要讲授家庭结构的概念,家庭结构的分类、变迁及其原因。学习本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家庭结构的分类方法,认识各类家庭结构的特征,进一步了解家庭结构的变迁,尤其是近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及其原因。 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家庭结构的分类方法,分析家庭形式多元化产生的新型家庭结构的特征,进一步探讨未来家庭结构的变化发展趋势。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家庭结构的分类方法,比较各类家庭结构的特征。教学难点: 新型家庭结构的特征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发展趋势。三、教学时数:2 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家庭结构的概念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构成状况,它是由全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所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一、家庭结构的要素(一)“硬件”结构层面具体的人员构成1人口数量2代际构成3年龄结构4男女比例(二)“软件”结构层面指家内人员间的互动和关系的整体模式二、家庭结构的特征(一)抽象的(二)实际存在的(三)对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四)受到宏观社会因素的影响第二节 家庭结构的分类家庭虽然有许多共性,但是由于家庭成员的结构、家庭的规模等各种状况不尽相同,家庭又具有差异性。一、按家庭的人口组成来划分(一)夫妻家庭: “丁克”


    注意事项

    本文(《家庭社会学》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