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高三优生联赛文综历史试题全国I卷区解析版.docx

    • 资源ID:12368241       资源大小:28.9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三优生联赛文综历史试题全国I卷区解析版.docx

    1、届高三优生联赛文综历史试题全国I卷区解析版全国I卷区(湖南、江西、安徽等地)2021届高三上学期1月优生联赛试题文科综合历史一、选择题1. 战国时期,各国任命官吏时授予玺印,上下往来行政文书需加盖玺印,官吏任满或因罪免职时将玺印缴回。武官有将、尉等,调动军队发放虎符,将领持右半,左半存于君主处,调动军队时,左右合符,命令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重视整顿吏治 B. 贵族不再统领军队C. 地方割据形势严峻 D. 官僚制度初见雏形【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战国时君主通过将、相等官吏的任免,及玺、符等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将文武大权集中在自己手中,初步建立了服务于君主专制

    2、的官僚制度,故选D;AC非材料主旨,故排除;根据材料,贵族在得到君主的虎符之后,依然可以统领军队,故排除B项。2. 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颁布告缗令,鼓励告发算缗不实,告发者可得到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此后朝廷没收资产“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 这一政策的实施( )A. 完善了中央集权 B. 削弱了诸侯势力C. 缓和了土地兼并 D. 增加了政府收入【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朝廷鼓励告发的目的是为了落实算缗令,向全国有产者征收资产税,缓解国库空虚,从实施的结果来看,效果很好,极大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故 D 项正确;算缗令和告缗令主要针对有产者

    3、群体,与完善中央集权制度无关,故 A 项错误;削弱诸侯势力、缓和土地兼并的说法与材料中的政策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并非封建朝廷实施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故排除BC。3. 隋炀帝时期,人口统计数据最高接近九百万户;唐高祖武德年间,人口统计数据下降到二百万户;到了唐太宗的鼎盛时期,全国的统计数据也只有三百万户。根据以上人口统计数据变化可推知( )A. 隋末农民战争使人口大量损失 B. 唐朝户籍管理制度效率低下C. 史书对贞观之治多有溢美之词 D. 唐朝农业生产出现严重倒退【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

    4、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根据史实即可推知 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唐朝前期出现盛世局面,但人口统计数据却仅有隋炀帝时期的三分之一,这只能说明唐朝户籍管理制度的松懈和低效率,故 B 项正确。4.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甚至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据此可知,王阳明的思想( )A. 受到佛教思想的启发 B. 注重加强道德修养C. 体现平等和叛逆萌芽 D. 最终引出异端思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这说明他的思

    5、想具有比较明显的感性自然和直觉经验色彩,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王阳明吸收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排除A项;材料也未提及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排除B项;最终引出异端思想的说法缺乏史实依据,排除D项。5. 中法战争期间(18831885 年),清政府花费军费 3000 万两白银,由于出现支付困难,政府先后向英国的银行借债七笔,总数达到1260万两白银,利用英国的资金来与法国作战。这表明,此时的清政府( )A. 与英国结成同盟关系 B. 对外赔款压力巨大C. 财政制度迈向近代化 D. 对

    6、外借款态度谨慎【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为缓解军费支出困难,分七次向英国银行借款,总数额尚不及军费开支的一半,说明每次借款的数额都不大。近代以来,列强向清政府借款都会附加许多苛刻的政治经济条件,这会削弱清政府的统治能力。因此,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可推知,清政府对外借款态度比较谨慎,故D项正确;清政府是向英国的银行借款,不能得出清政府与英国结盟的结论,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战后赔款,况且中法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战后签订的中法新约也没有战争赔款的条件,故排除B项;清政府财政制度迈向近代化是在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撤销户部,改为度支部,接轨世界通行做法,制定预算

    7、法则,故排除C项。6. 清帝退位后,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大清皇帝即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结,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这表明A. 中华民国政体形式紧跟世界潮流 B. 袁世凯准备接受临时约法C. 清政府授权袁世凯组织共和政府 D. 袁世凯忽略革命党人的努力【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袁世凯这个表态,把帝政之终结,说成是民国之始基,忽略了革命党人武昌首义、14省区响应所造成的革命大局,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华民国政体形式紧跟世界潮流,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1912年3月

    8、发布,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2月12日,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授权袁世凯组织共和政府,排除C项。7. 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布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将之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48 年 8 月,国民政府为了阻止通货膨胀继续恶化,宣布停用法币,进行金圆券改革,冻结全国物价。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 国共双方态势发展变化明显 B. 国民政府的统治已经崩溃C. 国民党赢得城市居民的支持 D. 共产党即将取得革命胜利【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1947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布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将之分配给无

    9、地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一举措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而国民政府的金圆券改革,导致国统区金融体系濒临崩溃,国民党失去了城市居民和产业工人的支持;因此,到 1948 年秋,国共双方态势发展对比变化明显,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到,于是连续发动了三大战役,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1948 年 8 月份,三大战役尚未开始,国民政府仍在维系统治,故排除。8. 有学者研究发现,1953年在江浙一带农村中,劳力足、工具好的中农、富裕农民是喜欢单干,不愿意参加互助合作的;而积极参与互助合作、不具备独立生产条件的贫下中农,多数也是为了

    10、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发展自己,等改善了生产条件后再行单干。以上现象说明,在当时江浙一带( )A. 农村合作生产推广受阻 B. 农业合作化运动亟待深入开展C. 农村内部产生阶级分化 D. 农村土地改革带来了负面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部分农民对互助合作缺乏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这是由于几千年来保守思想的桎梏和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的束缚,他们求富心理的侧重点是“发家”,因此只有个体生产的积极性,这种落后的农业现状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要求格格不入,因此,农业合作化运动亟待深入开展,故 B 项正确。A 项“推广受阻”的说法有误,广大贫下中农还是积极参与互助合作生产的,

    11、故排除 A 项;C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1952 年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农村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材料不能体现土地改革的负面影响,排除 D 项。9. 公元前432429年,雅典通过了一项法律,规定凡传授天文学知识和拒绝承认超自然力就是犯罪行为。该法案通过后,雅典就发生了一系列针对苏格拉底、普罗泰格拉等著名自然科学家及哲学家审判和惩罚。从以上法庭审判的结果来看,在当时的雅典( )A. 陪审法庭审判存在不公 B. 公民大会干涉个人自由C. 公共事务决策程序规范 D. 理性精神占据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公民大会通过的法律干涉了公民的信仰自由和教育自由,故B项正确;根据史实,

    12、法庭对苏格拉底等人的审判是根据陪审员的投票来决定的,最终的结果是多数陪审员判定苏格拉底有罪,因此排除A项;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陪审法庭的审判是执行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法律,虽然雅典公共事务决策程序规范,但从法庭审判的结果来看,却损害了公民的自由,故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理性精神,排除D项。10. 1791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10 条宪法修正案,其中第 10 条明确规定,只要 1787 年宪法未授予联邦但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都将保留给各州或保留给人民行使。据此判断,美国宪政体制奉行的原则是( )A. 主权在民 B. 联邦主义 C. 共和主义 D. 自由平等【答案】B【解析】【分析】【

    13、详解】1787 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律,各州的这种权力是受到宪法保护的,这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主义原则,故 B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民授权国会制定宪法这一宪制原则,排除 A 项;共和主义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是一种公共的、公开的权力,国家的合法公民都可以通过民主的、和平的方式去竞争最高权力,材料并未体现这一点,故排除 C 项;材料并未体现自由、平等的原则,故排除 D 项。11. 英国清教的新宗教意识在形成新的道德规范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既鼓励人们为“上帝”而追求财富,又反对人们用“不正当手段”去发“不义之财”。这种“合理谋利

    14、”的宗教意识有助于英国( )A. 工业民族精神的形成 B. 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C. 海外殖民掠夺的扩大 D. 黑人奴隶贸易的兴盛【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这种“合理谋利”宗教意识推动了英国城市中的市民阶层对合法财富的追求,即通过商业销售和加工产业的专业分工来增加财富,进而推动了英国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正是由于这种追求和价值体系,才产生出工业民族精神,A正确;B不符合材料主旨;CD两项的做法属于“不正当手段”去发“不义之财”,与题意不符,均可排除。故选A。12.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的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

    15、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杜鲁门此举表明( )A.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彻底破裂 B. 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尖锐对立C. 美国试图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D. 苏联极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杜鲁门的演说表明美国已将苏联从战时的盟友列为战后的竞争对手,并试图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故C项正确;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战时同盟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志,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美国单方面指责苏联,没有提及苏联的对等回应,无法体现尖锐对立,也无法体现苏联威胁世界和平,故排除B和D项。二、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末战乱,刘邦初入关中

    16、,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西汉建立后,“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捃摭(拾取)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当孝惠、吕后时,“萧、曹为相,镇以无为,刑罚以稀”。汉文帝任命张释之为廷尉,疑案由民众议决;汉景帝怜悯受笞刑者非死即残,诏令减轻笞刑。汉武帝重用张汤、赵禹之流的酷吏,连造新法,规定:司法官员如果犯下执法苛刻的罪责,则从宽处置;司法官员如果对罪犯开释不疑,则视为故纵而诛之。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摘编自东汉班固撰汉书卷二十三,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四十八材料二 1649年1月,英国有史

    17、以来最重大的审判即将举行。克伦威尔等下议院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国王查理一世,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普通法律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初级律师约翰库克被任命为副总检察长,肩负起主导起诉的重任。在标题为“关于严重叛国罪及其他严重罪行的公诉词”的公诉书中,库克开门见山地宣告查理斯图亚特“受托行使的有限统治权是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此外并无其他来源。从他接受托付时起,他就应实践为人民谋利益的誓言、履行维护人民权利和自由的职责”。随后,控诉书列举了国王的暴政,指出被告“是导致这个国家的无数自由人民被杀的罪魁祸首”。在公诉词的最后一段,检察官宣告:“本人约翰库克代表英国人民

    18、控告查理斯图亚特的叛国阴谋和其他罪行构成暴君、叛国贼、杀人犯和英国人民公敌,并且请求法庭责令英国国王查理斯图亚特对上述各点一一进行回答。由此所引发的一切程序、检验、审讯、刑罚以及判决都应当是符合正义的。”1月27日,特别法庭做出判决:本法庭宣判查理斯图亚特,作为暴君、叛国者、杀人犯和本国善良人民之公敌,应被处于身首异处的死刑。摘编自【英】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前期法制思想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审判查理一世的背景,指出该公诉书在思想史和法制史上的重大价值。(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

    19、中国和近代英国司法实践的影响有何不同。【答案】(1)演变:汉初法律制度承袭秦朝,以法家思想准绳;但在司法实践中,汉初统治者多倾向无为而治;到汉武帝时,重用酷吏,以严刑峻法治天下。原因: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统治者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汉武帝时,国力虽盛,为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2)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议会军战胜王党军,俘获国王;议会下院议员希望通过公开审判来证明其事业的正义性,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思想史价值:君主的统治权是有限,不允许君主侵犯自由或违背普通法律,以人民主权思想否定了君权神授;君主的权力是基于人民的信任和

    20、托付,如果君主违背人民的托付、不能保护国民,人民可以正当地废除世袭君主制,具有社会契约论的理念。法制史价值:开启了世界法制史上控诉国家元首构成暴政罪的先河。(3)汉代中国:开启了“法律儒家化”过程,以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根本出发点。近代英国:开创了用现代法律制约专制暴政的先例,确立了议会权威,司法独立等原则,推动了英国司法体制近代化。【解析】【分析】【详解】(1)演变:根据材料“西汉建立后,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捃摭(拾取)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可知,汉初法律制度承袭秦朝,以法家思想为准绳;根据材料“当孝惠、吕后时,萧、曹为相,镇以无为,刑罚以稀。汉文帝任命张释之为廷

    21、尉,疑案由民众议决;汉景帝怜悯受笞刑者非死即残,诏令减轻笞刑。”可知,但在司法实践中,汉初统治者多倾向无为而治;根据材料“汉武帝重用张汤、赵禹之流的酷吏,连造新法”可知,到汉武帝时,重用酷吏,以严刑峻法治天下。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汉初经济破坏、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以及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等方面分析西汉前期法治思想演变的原因。(2)背景:根据材料“克伦威尔等下议院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国王查理一世,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普通法律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可知,议会下院议员希望通过公开审判来证明其事业的正义性,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22、;此外,结合所学,还可以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议会军战胜王党军并俘获国王等方面分析背景。思想史价值:根据材料“库克开门见山地宣告查理斯图亚特受托行使的有限统治权是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此外并无其他来源。从他接受托付时起,他就应实践为人民谋利益的誓言、履行维护人民权利和自由的职责。”并结合所学可知,以人民主权思想否定了君权神授;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理念。法制史价值:根据材料“本人约翰库克代表英国人民控告查理斯图亚特的叛国阴谋和其他罪行构成暴君、叛国贼、杀人犯和英国人民公敌”可知,开启了世界法制史上控诉国家元首构成暴政罪的先河。(3)汉代中国:结合所学,从开启“法律儒家化”过程、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3、度等角度分进行分析。近代英国:结合所学,从开创了用现代法律制约专制暴政的先例、确立了议会权威和司法独立等原则、推动了英国司法体制近代化等方面进行回答。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美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和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其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用了大量笔墨讨论了一个与中国有关的话题:为什么是欧洲人完成了现代化的扩张,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在这个问题上,戴蒙德提出了“最优分裂原则”。他认为,欧洲在近现代的崛起,正是得益于它的长期分裂。这种分裂促成了思想的多元化、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推动各国竞争。正是这种“分裂”孕育了欧洲的资本主义文明。而中国,由于文化和地理的双重原因,它在很

    24、长时间里维持了超稳定结构,并在明清时代,形成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成熟的高度专制政体,“由此带来的国家体制压制了现代科学出现所必需的多数条件”。与欧洲和中国相比,印度是另外一个极端,它在地理和语言上,比欧洲更为分裂。戴蒙德的“最优分裂原则”便是创新在带有最优中间程度分裂的社会里发展得最快:太过统一的社会处于劣势,太过分裂的社会也不占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作者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近代欧洲的崛起验证了“最优分裂原则”的合理性。欧洲国家在民族、语言、文化等方面有许多差异,但都以古希腊罗马文明为共同源头,从而形成了“最优分裂局面”,即欧

    25、洲各国相互独立,又相互学习借鉴。欧洲“最优分裂局面”推动各国展开激烈竞争,从 15 世纪末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贸易竞争和殖民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欧洲这种恰到好处的分裂程度,推动整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欧洲率先完成了现代化进程。近代欧洲的崛起过程验证了“最优分裂原则”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示例二:极端统一与极端分裂的局面都不利于现代化条件的产生。中国明清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政体形成超稳定结构,不

    26、利于现代化条件的产生。明清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文化专制,思想禁锢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抑制了社会新思潮的产生。故而“最优分裂原则”难以体现。与中国相比,印度处于极端分裂的状态,也难以产生现代化条件。近代以来,印度较早沦为英国殖民地,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印度国内宗教名目繁多,教派矛盾错综复杂;印度种姓制度根深蒂固,阶级矛盾难以调和;因此出现极端分裂的情况,也不符合“最有分裂原则”。在适度范围内“最优分裂原则”能发挥作用,我们应当在坚持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的前提下,适度增强各领域内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引入竞争

    27、机制,赋予“最优分裂原则”新的时代含义。【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中西方文明发展进程的对比,意在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答题时应首先注意到作者要讨论的问题是欧洲、中国和印度走向现代的差异。作者提到了三个方面的比较,论述时既可以聚焦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从多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以来,中国名义上实行银本位制度,但随着海外银元及自制银元的流通,中国形成银两银元并存局面,币制极为复杂。北洋政府计划推出“废两改元”,但因为中央势力薄弱,各地军阀割据,加上金融业对此热情不大,最终不了了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

    28、开始着手币制改革。1929年之后,欧美各国纷纷脱离金本位,使得黄金及白银价格都出现大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银本位的重要大国,银价大跌,中国深受影响。1933年3月,国民政府颁布“废两改元” 训令,规定货币定名为“元”,总重量266971克,全国统一发行。在此基础上,国民政府于1935 年11月推出法币政策,废止银本位制、发行统一纸币。“废两改元”意味着落后的银两制度终于退出历史舞台,曾经繁荣的钱庄、票号随着银两的退出而进一步衰落,后来逐步消亡了。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废两

    29、改元”的影响。【答案】(1)近代以来,海外银元流入,币制复杂;北洋政府币制改革失败;南京国民政府完成统一;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2)为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政策奠定基础;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有利于现代金融货币体系的建立。【解析】【分析】【详解】第(1)问,根据材料“海外银元及自制银元的流通”“北洋政府计划推出废两改元最终不了了之”“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9 年之后,欧美各国纷纷脱离金本位”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得出背景。第(2)问,“国民政府于 1935 年 11 月实行法币政策”“落后的银两制度终于退出历史舞台”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得出影响。16. 材料 1

    30、939年3月31日,张伯伦宣布英国将保障波兰的独立。之后,法国宣布将继续忠于法波同盟。继5月12日英土声明后,6月23日法国也和土耳其发表声明,保证地中海地区一旦爆发战争,两国将相互援助。早在1939年3月18日,英国即开始向苏联试探一旦德国入侵罗马尼亚,苏联可能作出的反应。此后英法遂和苏联保持接触,从4月15日开始转入正式谈判。7月23日,苏联建议立即转入军事谈判,法国政府遂派出杜芒克将军于8月6日会同英国退休海军上将德拉克斯自英国出发,不慌不忙地于11日始抵苏联。谈判中,双方就一旦战争爆发各自能提供的武装力量及苏军在波兰和罗马尼亚的过境问题发生严重分歧。当谈判陷入僵局时,张伯伦并未采取任何

    31、挽救措施。法国政府在谈判中从未表现过任何主动。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莫斯科谈判中止。摘编自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莫斯科谈判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斯科谈判受挫的原因。【答案】(1)背景:纳粹德国的扩张威胁欧洲和平;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法国追随英国试图建立安全体系。(2)原因:英法缺乏诚意,欲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苏联为赢得备战时间,与德国缔结和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冲突。【解析】【分析】【详解】(1)背景:根据“1939年3月31日,张伯伦宣布英国将保障波兰的独立。之后,法国宣布将继续忠于法波同盟。”可得出纳粹德国

    32、的扩张威胁欧洲和平;根据“当谈判陷入僵局时,张伯伦并未采取任何挽救措施。法国政府在谈判中从未表现过任何主动。”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结合所学可得出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法国追随英国试图建立安全体系。(2)原因:根据所学可从英法缺乏诚意、欲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苏联为赢得备战时间、与德国缔结和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冲突等角度概括。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苏颂(10201101),字子容,泉州人。官至宋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晚年入阁拜相。苏颂在开封府任职时,他“建请浚自盟、白沟、圭、刀四河,以疏畿内积水”,兴修水利,保田防灾。在杭州任内,他把凤凰山的泉水引入市区,做自来水用,造福于百姓。在淮南转运使任内,他见到因饥荒造成哀鸿遍野的惨景,立即上书为百姓请求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三优生联赛文综历史试题全国I卷区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