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四级第章人力资源规划完整版.docx

    • 资源ID:12352302       资源大小:47.26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四级第章人力资源规划完整版.docx

    1、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四级第章人力资源规划完整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四级第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考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内涵) 广义:人力资源规划(所有HR计划的总称) = 战略规划 + 战术计划(实施计划)狭义:对企业HR的需求进行预测; 对企业HR的供给进行预测; 采取措施达到企业HR供需平衡。2.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 按照规划的期限划分: 长期规划( T 5年) 短期计划( T 1年) 中期计划(两者之间: 1年T5年 ) 3.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外延

    2、) (1)战略规划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对组织机构的设计 (3)制度规划制度体系建设、制度化管理 (4)人员规划对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规划 (5)费用计划对人工成本、管理费用的规划 4. 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1)准确性原则实事求是、客观真实 (2)系统性原则分类整理、系统完整 (3)针对性原则有的放矢、目的明确 (4)及时性原则迅速采集、及时处理 (5)适用性原则需求不同、类型不同 (6)经济性原则节约成本、提高效用 5. 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 (1)调研准备阶段 初步情况分析(假设主题) 非正式调研(寻找问题) 确定调研目标(确定重点) (2)正式调研阶段 确

    3、定信息来源(原始资料、二手资料) 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简练易懂、便于操作) 实地调查(现场调查) 6. 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 (1)档案记录法 决策机构的效果(接情报到研究); 决策效率(接情报到决策);决策效果(决策收益); 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文件传递效率。 (2)调查研究法 询问法(当面、电话、会议、邮寄、问卷) 观察法(直接观察法、行为记录法) 现场直播 录制重播7.企业组织信息的处理的定义:企业组织信息的处理对调查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进行 1、2、3 的过程。 (1)筛选;(2)统计;(3)分析。 8. 企业组织信息的处理包括: (1)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 可靠性分析、数理统

    4、计分析、经济学分析(SWOT) (2)调研报告的撰写(原则:真实、完整、客观、适用) 注意:资料来源;统计方法;对象情况;信息分类 (3)企业组织信息的应用(传输、存储、检索) 9.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有关概念10.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制特点: 1.结构最简单;2.集权。 优点: 1指挥统一;2权责明确;3容易协调;4迅速及时。 缺点: 1.结构缺乏弹性; 2.缺乏横向交流; 3.缺乏专业化分工; 4.依赖少数人、需要全才领导、忽略大事。 适合: 1.规模较小的企业 2.业务简单、稳定的企业11.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职能制特点:1.职能部门和直线领导同时指挥下级;2.分权。 优点:1

    5、.有利于管理专业化; 2.有利于充分发挥专家作用; 3.有利于直线领导关注战略问题; 4.有利于提高职能专家业务水平; 5.有利于职能管理者的选拔、培训和考核。 缺点:1.多头领导、政出多门; 2.直线领导和职能部门权责不清; 3.机构复杂、增加管理费用; 4.不利于培养全面型管理人才; 5.决策慢、不灵活、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适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 12.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职能制特点:1.厂长统一指挥,职能部门参谋指导; 2.集权分权相结合。 优点:1.既能统一指挥,又能发挥职能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 2.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缺点:(当规模扩大、职能部门增多时) 1.部门之间

    6、横向联系和协作困难; 2.厂长精力不够,容易忽略重大问题。 适合:规模不是很大的企业,适用范围较广。13.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事业部制特点:1.由直线职能制演变来的分权制结构; 2.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 3.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组建事业部; 4.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5.公司用利润指标控制各事业部。 优点: 1.权利下放,有利于高管关注发展战略规划; 2.有利于加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感、主动性、创造性; 3.高度专业化,可容纳迥异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 4.各事业部权责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缺点:1.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 2.各事业部容

    7、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适合以下企业:1.经营规模大; 2.生产经营业务多元化; 3.市场环境差异大; 4.要求较强适应性。 14.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超事业部制特点:1.又称执行部制,由事业部制演变而来; 2.在总经理和各事业部之间增加超事业部; 3.其他特点与事业部制相同。 优点:1.可联合几个事业部的力量研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 2.增强了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有利于总经理更多关注战略性决策。 缺点:1.企业内部横、纵向沟通更困难; 2.管理人员增多,管理费用增加。 适合:规模巨大、产品(服务)种类较多的企业。 15.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矩阵制特点:1.由“职能部门”和“项目

    8、”两个维度组成的; 2.具有双道命令系统。 优点:1.横、纵向联系密切,便于沟通、协作和配合; 2.组建方便,不增编制就可将不同部门专业人员集中; 3.能解决组织结构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 缺点:组织关系比较复杂。 适合:1.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企业; 2.企业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也适用。 16六种企业组织结构类型的关系(了解) 17. 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要则 1.管理系统一元化原则 2.明确责任和权限的原则 3.优先组建管理机构和配备人员的原则 4.分配职责的原则 18. 组织结构图绘制的基本图式 1.组织结构图;2.组织职务图;3.组织职能图;4.组织功能图(P16)19.

    9、绘制组织结构图的前期准备 1.明确企业各级机构的职能; 2.列出所管辖的所有业务内容; 3.将相似的工作综合归类; 4.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划分出执行命令的工作部门和参谋机构(职能部门) 20. 组织结构图的绘制方法 1.一般画4层:1中心层最大,上1层稍小,下2层渐小; 2.功能、职责、权限相同的机构:大小一致、水平并列; 3.命令指挥系统线从上一层垂下来,位置高表示级别高; 4.命令指挥系统线用实线,协作服务关系用虚线; 5.参谋机构用横线与上一层垂线相连,放左右上方。 21. 工作岗位研究以工作岗位为对象、采用多种科学方法,经过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设计、岗位评价、岗位分级等环节,制定

    10、出工作说明书等人事文件。 22. 工作岗位研究的特点 :1.对象性以工作岗位为研究对象 2.系统性完整的体系 岗位调查 、岗位分析 、岗位设计 、岗位评价 、岗位分级 3.综合性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现代管理学 、劳动心理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4.应用性实用性很强 5.科学性有针对、完整系统、可操作等 23. 工作岗位研究的相关概念24.工作岗位研究的原则:(一)系统的原则 (二)能级的原则 (三)标准化原则 (四)最优化原则 25. 系统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目的性 3.相关性 4.环境适应性 26. 系统的分类 1.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 2.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 3.动态系统与

    11、静态系统 4.开发系统与封闭系统 27. 工作岗位能级 28. 工作岗位调查以工作岗位为对象 、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岗位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29. 工作岗位调查的目的 1.系统、全面、深入地描述岗位; 2.为改进工作岗位设计提供信息; 3.为制定人事文件(岗位规范等)、进行岗位分析提供资料; 4.为工作岗位评价和工作岗位分类分级提供依据。 30. 工作岗位调查的意义 1.是岗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搞好岗位调查才能 达到岗位研究的目的。 2.是实现工作岗位研究的各项任务,提高岗位分析、评价 与分类质量的首要环节和重要保证。 31. 工作岗位调查的内容 工作岗位的:1.工作任务;2.名称、工作

    12、地点、员工; 3.责任;4.资格、条件;5.所需要的体力;6.工作危险性; 7.劳动强度、劳动姿势、空间、操作的自由度;8.使用的设备和工具的复杂程度;9.工作条件和劳动环境;10.其他。 32.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面谈特点:调查人直接与员工见面 注意事项(技巧): 1.尊重被调查人; 2.根据调查目的布置面谈环境; 3.应允许长篇大论; 4.调查人对重大原则问题不发表意见,“引而不发”; 5.避免命令式提问,采取启发式提问; 6.调查人应先拟定调查提纲; 7.选择的对象应尽量广泛些。 33. 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现场观测特点:调查人直接到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测定 注意事项(技巧): 1.对调查

    13、的工作事项多提几个为什么; 2.调查人应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 3.选择多处场地对同类岗位进行观察。 34. 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书面调查 特点:利用调查表进行岗位调查 书面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1.调查表本身设计的合理性; 2.被调查人文化水平的高低及填写时的诚意、兴趣和态度。 35. 如何选择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 共三种方式:(一)面谈(二)现场观测(三)书面调查 1.岗位数目较少的企业:选择(一)(二) 2.岗位数目较多企业的重要岗位 :选择(一)(二) 3.岗位数目较多企业的一般岗位 :选择(三) 4.对一般岗位的个别不清楚的调查项目:选择(一)(二) 36. 在填写调查表时

    14、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按时间顺序,列出本岗位的全部工作任务; 2.对每一事项详细加以说明; 3.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句; 4.指出完成各项工作责任的大小; 5.指出各项工作所需时间或占总工作时间的百分比; 6.指出最困难、最重要的工作,并说明原因; 7.指出是否有监督、指挥、领导的责任; 8.指出本岗位与其他岗位的关系。37. 常用的工作岗位调查方法有: (一)工作岗位写实 (二)作业测时 (三)岗位抽样 (四)其他方法38. 工作岗位写实按时间顺序, 对某一岗位的员工在整个工作日内的工作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调查方法。 39. 工作岗位写实的基本功能1.全面了解被调查对象在一个工作日内

    15、工作活动情况, 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程序、步骤和方法; 2.通过提问,了解事件的背景及产生原因,透视隐含的真相; 3.掌握员工工时利用情况,分析其损失原因,提高其利用率; 4.可发现各方面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 5.为最大限度增加产量、规定员工和设备在工作日内合理 的负荷量,确定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级别等提供依据; 6.满足岗位调查表填写要求,采集更具体翔实的数据和资料。 40. 工作岗位写实的种类根据岗位调查对象不同: 1.个人岗位写实(1名员工,1个工作日) 2.工组岗位写实(1组员工,1个工作日,1或几个工作地点) 3.多机台看管写实(1名或1组员工,1个工作日,多机台看管) 4.特殊岗

    16、位写实(满足特殊需要) 5.自我岗位写实(对自己,1个工作日) 41. 工作岗位写实的原则 1.写实人员不能向被观察者发号施令,强加于人。 2.写实人员应以真诚友好的态度和行为,善待被观察者, 与其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 3.写实人员应循循善诱,积极引导,排除各种干扰和阻力, 保证写实的顺利进行,以期获得理想的岗位信息。 42. 工作岗位写实的具体步骤 1.岗位写实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目的,确定岗位写实的对象(主体、客体) (2)进行初步岗位调查 (3)制定出写实工作计划 (4)培训写实人员 (5)向被调查者解释写实意图和要求2.实地观察记录 (P28:表1-2) 3.写实资料的整理汇总 (

    17、1)计算各活动事项的时间消耗(表1-2中4-10列) (2)对事项分类,汇总算出每类工时的合计数 (最后1行) (3)编制岗位写实的汇总表,计算出每类工时消耗占用 全部工作时间及作业时间的比重( P30:表1-3) (4)分析岗位工作的内外环境和条件,掌握关联工作活动 的各种信息; (5)根据岗位写实的结果,写出岗位综合分析的报告 。 43. 作业测时以工序或某一作业为对象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研究作业活动的调查方法 44. 作业测时的基本功能 1.为制定工时定额提供数据资料; 2.总结和推广先进员工的操作方法和先进经验,帮助后进,使操作方法合理化、科学化,减轻员工体力消耗和劳动强度;

    18、3.分析和研究多机台看管和生产流水线的节拍,合理确定各工作岗位的劳动负荷量,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 4.为掌握岗位的劳动负荷量,以及进行体劳动强度分级提供依据; 5.弥补岗位写实无法获得的工时数据资料。 45. 岗位写实与作业测时的区别 1.两者的研究范围不同 岗位写实:整个工作日 作业测时:工作日中某一工序或作业 2.两者观测的精细程度不同 岗位写实:“粗略”; 作业测时:“精细” 3.两者的具体作用不同 岗位写实:为岗位分析与岗位设计等提供依据 作业测时:改进工序作业活动(内容、操作、节约工时等) 46. 作业测时的具体步骤 1.测时前的准备 (1)根据测时的目的选择测时对象; (

    19、2)了解被测对象和加工作业方面的情况; (3)根据实际情况,将工序划分为操作或操作组; 划分原则:基本时间 和 辅助时间 分开 机动时间、手动时间、手工操作时间 分开 (4)测时最好在上班1-2小时后待生产稳定后进行。 测时观察次数计算公式(P32) 2.实地测时观察(通常采取的方法) (1)连续测时法(P32表1-4,以制作文件为例) 工序时间较长:连续记录起至时间(1,2,3,4,5) (2)反复测时法 工序时间较短:交替记录起至时间(1,3,5)(2,4) (3)整体法 反复记录全部操作的延续时间3.测时资料的整理、分析 (1)根据测时记录,删去不正常的数值,以便求出在正常条件下操作的延

    20、续时间; (2)计算有效的观察次数,求出每一操作的平均延续时间; (3)计算稳定系数,检验每一项操作平均延时时间的准确和可靠程度。(P33:表1-5) 稳定系数=测时数列中最大的数值/测时数列中最小的数值 (4)由各操作平均延续时间计算出工序作业时间,经工时评定得到符合定额水平的时间值,作为制定时间定额的依据 47. 岗位抽样是统计抽样法在工作岗位调查中的具体运用,是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对工作岗位随机地进行抽样调查,利用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对总体状况做出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48. 岗位抽样的作用 1.用于调查各类员工在工作班内的工作活动情况,掌握其内容、程序、步骤等各种相关数据和

    21、资料。 2.掌握岗位各类工时消耗的情况,为制定修订劳动定员定额标准,衡量评价定员定额水平提供依据。 3.用于研究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调查设备的利用率、故障率。 4.用于改进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49. 岗位抽样的特点 1.使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类单位的岗位研究; 2.节省时间,节约费用。 3.取得的数据真实可靠,能消除被观测人员在生理心理上的影响。 4.测定人员不必整天连续在工作现场进行观察,减少了工作量,避免了观测带来的疲劳和厌烦情绪。 50. 岗位抽样的步骤 1.明确调查目的 2.作业活动分类(P34:表1-6) 3.确定观测次数(P34公式) 4.确定观测的时刻(遵循随机原则) 5.现场观测

    22、(像拍照一样,只记录这一瞬间) 6.检验抽样数据 (P35:上下控制界限计算公式;P36:相对误差计算公式) 7.评价最后抽样结果51. 三种常用的工作岗位调查方法: (一)工作岗位写实(全程录像) (二)作业测时(局部录像) (三)岗位抽样(随机拍照) 52.工作岗位调查的其他方法 1.技术会议法; 2.结构调查法; 3.日志法; 4.关键事件法; 5.设计信息法; 6.活动记录法; 7.档案资料法。 53. 企业员工统计包括:人数统计+结构统计 54. 企业员工人数统计指一定时期内对整个企业或某个部门在职员工总人数的统计,又称平均人数统计。 55. 企业员工结构统计指一定时期内对整个企业或

    23、某个部门在职员工按照一定标志所进行的构成统计。 56.企业员工统计的分类 (一)按性别构成分类 (二)按年龄构成分类 (三)按学历结构分类 文凭、受教育年限 (四)按职业资格分类 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初级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 (五)按专业构成分类 所擅长的专业,而不是毕业证上的专业 (六)按职业类别分类 所从事的职业或岗位性质57.员工平均人数统计月平均人数两个易考部位 例子:某单位于2007年2月23日(周五)建立时90人,24日、25日放双休假,26日增加6人,然后一直到本月末人数都没发生变化。问:该单位2月份的平均人数是多少 1.公

    24、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 2.未满月的单位,计算平均人数时公式中的分母一定要用本月的日历日数。 2007年平年,2月28天(23-25日:90人;26-28日:96人) (90*3+96*3)/28=(人) 58. 员工平均人数统计季平均人数1.定义:季平均人数计算季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2.公式 一个易错部位:千万不要用该季度每天人数之和除以该季度的天数,将费力不讨好。59. 员工平均人数统计年平均人数 60.员工结构统计 P41-43(公式、例题)(一)员工性别构成统计 (二)员工年龄构成统计 (三)员工学历构成统计 (四)员工职业资格结构统计 61.工作时间统计的意义 (

    25、一)为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和定岗定员提供依据 (二)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三)为合理发放工作报酬、考核、奖励、晋升提供依据 (四)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62.工作时间的构成1.日历时间整个时间资源的总量,是员工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 2.制度公休时间法定公休日和节假日。 3.制度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时间。 4.缺勤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由于个人原因没有上班的时间。 全日缺勤:1个工作日中都未上班; 非全日缺勤:1个工作日中仅有一部分时间没有上班。 5.出勤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实际上班时间。 6.停工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由企业的原因造成员工上班但没有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 将公休与工作日调换使

    26、用时,工作日休息不算停工时间,公休日工作不算加班时间。停工时间分为: 停工被利用时间(13) 停工损失时间(14) (6)=(13)+(14) 停工被利用时间是指停工后被安排从事非本职的其他生产性工作时间。 如企业安排从事的是非生产性活动,不能计入停工被利用时间内。 7.非生产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员工出勤后从事非生产性活动的时间。(如选举、公益活动) 8.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员工出勤后实际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时间。(核心时间) (8)=(12)+(13) 9.加班时间指在制度工作时间以外,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企业安排员工实际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时间。 10.全部实际工作时间员

    27、工在规定工作以内和以外,实际从事生产作业的时间总和。 (10)=(9)+(8) =(9)+(12)+(13) 63.工作时间的核算第1组: 日历工日=计算期的日历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 日历工时=日历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每日法定工时数)第2组: 制度公休工日数=计算期制度公休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 制度公休工时=制度公休工日制度工作日(每日法定工时数) 第3组: 制度工作工日=计算期制度工作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 =日历工日-制度公休工日 =出勤工日+缺勤工日 制度工作工时=制度工作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 =日历工时-制度公休工时第4组: 缺勤工日=计算期缺勤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 (全缺) (全缺) 缺勤工时=

    28、缺勤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 (全缺) (有勤有缺) 出勤情况共有3种: 1.全日出勤(全勤) 2.全日缺勤(全缺) 3.非全日缺勤(或非全日出勤,有勤有缺) 第5组: 出勤工日 = 制度工作工日 缺勤工日 = 全日出勤工日 + 非全日出勤工日(非全日缺勤) (全勤) (有勤有缺) 出勤工时 = 制度工作工时 缺勤工时 = 出勤工日 制度工作日长度 - 非全日缺勤工时 = 全日出勤工日 制度工作日长度 + 非全日缺勤工时制度工作工日 = 全日出勤工日 + 非全日缺勤或非全日出勤工日 + 全日缺勤工日 第6组: 停工工日 = 全日停工工日 停工工时=全日停工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停

    29、工工时 (停工工日)停工分为2种: 1.全日停工 2.非全日停工 第7组: 非生产工日 = 全日非生产工日 非生产工时=全日非生产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非生产工时 (非生产工日)非生产时间分为2种: 1.全日非生产(工日) 2.非全日非生产(工时) 第8组: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时)=制度工作工日(时) -缺勤工日(时) -停工工日(时)- 非生产工日(时) +停工被利用工日(时) =出勤工日(时) -停工工日(时) -非生产工日(时) +停工被利用工日(时) 第9组: 加班工日 = 全日加班工日 加班工时=全日加班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加班工时 (加班工日)加班分为2种: 1.全日加班 2.非全日加班第10组: 全部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加班工日 全部实际工作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加班工时64.工作时间利用程度分析1.出勤率指标和缺勤率指标: 出勤率=实际出勤工时制度工作工时100% 缺勤率=实际缺勤工时制度工作工时100%2.出勤时间利用率(作业率)指标: 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出勤工作工时100% (作业率)


    注意事项

    本文(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四级第章人力资源规划完整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