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doc.docx

    • 资源ID:12350602       资源大小:283.96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doc.docx

    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doc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改)1.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 地主阶级的形成B. 分封制度的终结C. 等级制度的颠覆D. 礼乐制度的破坏【答案】D【解析】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诸侯墓中出土了九鼎,说明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的破坏,故D项正确。宗法制的瓦解和分封制的崩溃是在战国时期,故AB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的是等级制度的破坏,不能说颠覆,故C项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政治制度礼乐制度点睛:本题以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为切入点

    2、,考查考生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礼乐制度和宗法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破坏、战国时期崩溃瓦解,礼乐制度是西周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为了维护和调和等级制度。(改)2.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齐”体现了“修身、

    3、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专制思想,故排除;C项强调向善的思想,故排除;D项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考点定位】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个人修养的重要想点睛:本题契合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热点,考查考生对个人修养重要性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在享受科学主义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遇到很多严重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核威胁、能源危机、精神危机,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被高

    4、度物质化。而儒家思想恰恰在人类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和谐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基础和经验,特别是儒家思想在个人的修身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家国情怀”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3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3.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引文孔子的主张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

    5、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实际是维护奴隶制等级秩序,即提倡维护周礼。4(2015年新课标卷文综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者的政治诉求【名师点睛】本题出题思想很明确,儒者直接点明本题的考点儒家学派。作为思想领域中的翘楚,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不断传承与发展。作为儒家思想的载体,儒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现实状况。儒者的复古思想传达出的是一种治国理念,提倡

    6、仁政、德治。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只要抓住儒家思想的最本质的内容,本道题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到正确答案。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5D 道家思想核心:“道法自然,清净无为”;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墨家的思想“兼爱”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仁”阐述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

    7、勿施与人”。6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汉武帝委任其为江都王国相。后皇帝祭祖之地发生火灾,董仲舒欲借机宣扬“天人感应”以告诫汉武帝,汉武帝大怒,将其打入死牢。后来董仲舒罢官免死,不敢再说灾异之事。者表面A. 董仲舒放弃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B. 汉武帝拒绝“天人感应”学说C. 中央集权不容儒家学者干涉 D. 皇帝垄断对“天意”的解释【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董仲舒欲借机宣扬“天人感应”以告诫汉武帝”“汉武帝大怒”中可以看出,汉武帝不是拒绝“天人感应”,而是反对董仲舒对“天意”的解释,这种权利是皇帝独享的,故D项正确,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

    8、没有放弃自己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使儒学成为政府的统治思想,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点睛:做历史选择题不要盲目求快,要认真细心做答。对于没有把握的题,不要轻易做答,答出之后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要轻易改动答案,相信你的第一感觉。要想做好历史选择题,得到高分,关键是要做到,掌握准确的基础知识,平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认真审题,答题时还必须方法、思维得体,细心谨慎。7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C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D推崇理学扶为

    9、官方统治哲学7.答案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和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汉宣帝主张治国在用德教的同时应用霸王之道,即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8.“天之生民非为君也,而天立君以为民也。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董仲舒春秋繁露)以上言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君权来自于神权 以神权限制君权民众有反抗暴政之权 君主必须以民为本A BC D8.B材料没有反映,排除含的选项。“天立君以为民”体现了,“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体现了。故选B。9.下列有关宋代理学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质是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B南宋时期的

    10、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D动摇了封建等级秩序的理论基础9D宋代理学以朱熹为代表人物,实质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提出了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答案为D。10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 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 D致良知10.B该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与史实记忆能力。材料中“急穿芒履去登临”一句说明该学者是积极地接触客观事物,去感知“造化心”的。属于程朱理学的修养方式,四个选项中:A不属于方法论的范畴,C

    11、、D两项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故选B。11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的作者张帅伟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有限A BC D11.D黄宗羲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正确;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错误;近代中国社会是西方启蒙思想和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对我国产生深远影响,正确。本题选D。12下列观点分别出自荀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四个选项中言论(序号)与

    12、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A黄宗羲荀子董仲舒朱熹B董仲舒 荀子 黄宗羲 朱熹C朱熹 董仲舒 荀子 黄宗羲D董仲舒 黄宗羲 荀子 朱熹12.B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儒学代表人物思想言论的识记能力。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体现了荀子的唯物思想;体现了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体现的是朱熹的理学思想。1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A都与当

    13、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13.A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儒学家,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本题要求回答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共性。B项说法错误,只有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项说法错误,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等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推崇,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其他两位思想家在当时不受重视;D项错误,因为孟子时奴隶制度衰弱,封建制度建立起来;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而封建专制制度不断衰落;董仲舒时的西汉不属于转型期。本题选A项,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

    14、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14.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中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 A.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 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 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 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14. D【解析】从材料中“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使后人发明了成语“信口雌黄”“口中雌黄”,由此可见文化的发展与纸的应用有关。故选D。15有人认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成果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你认为造成这一现

    15、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B闭关锁国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自然经济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5. D【解析】“墙内开花墙外香”指中国古代的科技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本国历史的发展却影响较小,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社会环境。1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求善而不存真 B缺乏理性精神 C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16. B【解析】A

    16、、B、C三项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中国的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D项明显错误。根据关键信息“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论构建,缺乏理性精神,B项正确。17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姓名朝代著作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郭守敬元朝授时历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 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表中著作一脉相承 农耕经济是古代科技发展保障 A B C D17. C【解析】 分析各选项,不符合本题,科技总结阶段是指明清时期;可排除,三本著作分别是农业、天文历法、医学著作,不具备一脉相承的特

    17、点。18.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 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与书法相伴而生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 B C D18.B【解析】 由图片中汉字发展可知正确。图片反映了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故正确。表述不正确。图片无法体现汉字的古老,故不正确。因此选B。19.明末淸初,金圣叹择取历史上各体文学之精粹,选出“六才子书”,即“一庄子、二离骚、三史记、四杜甫、五水浒、六西厢”。李贽也有“宇宙间有五大部文章”之说,与上述吻合的有史记、杜甫、水浒。造成

    18、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这些著作真实地记录了历史 B. 文人们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C. 世俗文学登上大雅之堂 D. 商品经济下文学观念逐渐开放【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明末淸初”“李贽也有“宇宙间有五大部文章”之说,与上述吻合的有史记、杜甫、水浒”中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改变了以往以雅俗文体的传统界定,将水浒传与所谓的雅文学一视同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文学观念的改变,故D项正确;A项错误,水浒是文学作品,不可能真实记录历史;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文人的批判意识,故B项排除;C项包含在B项之中。20.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

    19、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20.D【解析】戏曲是市民文化发展的表现,但在市民文化素养不高的时代,广为流传的戏剧不自觉地起到道德规范、内化的功能。统治者神化关羽,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了戏剧的内容和价值取向。A表述中思想控制一词不恰当;B材料没体现;C 中需要神话不符合题意。21.2012年12月,网友“胖不墩儿”通过新浪微博发布系列漫画,将京剧与美食巧妙地“混搭”在一起。霸王别姬里的虞姬自刎,躺下变

    20、成一条红烧鱼如此混搭,引来网友热议。下面有关京剧的说法合理的是 ()京剧的传承发展需要创新京剧的流行从地方到北京京剧的表演注重歌舞并重在清朝道光年间走向成熟ABCD21.B【解析】京剧是徽戏进京后在北京逐渐形成的,然后流传到各地,故排除含的A、C两项;结合所学可知,京剧走向成熟是在同光年间,故排除含的D项。22.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己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 A离骚 B子虚赋 C论语 D诗经23.A【解析】材料“南方倾向抒情”“描绘神奇瑰丽境界,

    21、给人强烈审美愉悦”说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离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B项子虚赋是西汉司马相如所作,不符合先秦时期;C项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排除;D项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故选A项。23.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23.B【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唐以诗取士”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唐代科举考试中增加考诗赋的规定后,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诗人大量涌现,极大地推动了唐朝诗歌的繁荣。24.高劳在东方杂

    22、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中论述戏曲:“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从这段材料中得出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休闲娱乐功能 B社会教化功能 C节庆祭祀功能 D审美功能24.B【解析】从材料信息“诫其子”“勉其弟”中的“诫”“勉”来看,明显是突出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故正确答案为B。25.晚清小说三侠五义,第48回写“五鼠”(五义)面见宋仁宗:这些“江湖自由身”的英雄好汉见到皇帝,“心中乱跳”“匍匐在地”。“钻天鼠”“翻江鼠”的混号被皇帝改成“盘桅鼠”“混江鼠”这样驯化式的名字,他们欣然接受。这反映了 () A儒家价值观念影响

    23、深远 B晚清小说创作已逐步创新 C晚清君主专制思想强化 D白话文小说成为文学主流25.A【解析】从材料“江湖自由身的英雄好汉见到皇帝,心中乱跳匍匐在地”“钻天鼠翻江鼠的混号被皇帝改成盘桅鼠混江鼠这样驯化式的名字”中可以看出当时儒家的伦理道德对人们的影响深远。所以答案选A。26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26.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24、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迅速崛起,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正是适应了市民文化的需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27. 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A. 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 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 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 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27.【答案】A【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古代文学的发展元杂剧点睛:本题以古代杂剧砖雕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学艺术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本题图片资料来源于河南偃师县宋墓杂剧砖雕拓片,都城纪胜中说:“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末泥色

    25、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角发乔,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人装孤。”据此记载,与雕像砖五个角色形象相印证,可以看出宋代杂剧艺术中的角色装扮及其演出的大致情况。28亚里士多德说:“梭伦对双方都加以反对,而且尽管他无论同哪一方妥协都有可能成为僭主(指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但他宁愿招致双方的仇视也要拯救祖国并订出最好的法律。”这里的“双方”指()A奴隶和奴隶主 B统治者和被统治者C平民和贵族 D改革派和保守派解析:梭伦改革是奴隶主改革,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广大奴隶而言,民主是遥不可及,“双方”是指旧氏族贵族和平民,故A项错误;“被统治者”包含外邦人、广大奴隶等不享

    26、有民主的人,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故C项正确;梭伦本人是“改革派”,故D项错误。答案:C29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梭伦改革()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度B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C创立抽签和差额选举公职制度D确立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解析:注意抓住材料的关键点,本题来看“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这句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为它强调了梭伦改革打破了氏族血缘关系,而起到这一作用的是梭伦改革中实行的财产等

    27、级制度,即用财产多少代替出身高低划分等级。答案:B30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 B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 D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解析: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军功授爵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答案:D31春秋战

    28、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 ()A经济文化比东方六国繁荣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作战方式先进C置身诸侯纷争之外专注于发展国力D较少受礼乐文明影响,制度变革卓有成效解析:秦在七国当中本来是较为落后的国家,A项与史实不符。长期与戎狄为伍,有利于秦国形成强悍民俗,从而提高军队战斗力,但单方面军事优势并不能确保秦国脱颖而出,排除B项。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成功化解六国力量和扩展自身势力,C项与史实不符。秦较少受礼乐文明影响,宗法传统势力较弱,这样内政改革阻力较小,商鞅变法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六国,“富国强兵”

    29、的法家政策在秦国实现得最为彻底,最终秦国得以开创历史新局面。答案:D32在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从材料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了西周以来的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故A项与材料相符。奖励军功和建立县制不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故B、D两项错误。重农抑商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但与题干材料不符,故C错误。答案:A33.(2014年广东文综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

    30、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限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说明当时是有相关的“章程”(规定)的,而且是不允许“恣行吞并”的,再结合“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可以推断出是在唐代中期出现的均田制被“违法买卖”(兼并),受到破坏的现象。故选C。 而ABD三项并非唐代的历史现象,被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名师点睛】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的不同:(1)背景:商鞅变法:是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孝文帝改革: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同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2)内容: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