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教材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综合检测二.docx

    • 资源ID:12324763       资源大小:138.08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教材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综合检测二.docx

    1、新教材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综合检测二综合检测(二)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原创)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A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等B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某时期的数量,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D性别比例会通过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解析:选C。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等,A正确;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某时期的数量,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正确;生物种群的密度并非固定不变,常常受环境、气候、食

    2、物及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C错误;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D正确。2下图甲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则该种群的个体数与年龄组成的关系将变化为图乙中的()解析:选A。外来物种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会造成幼年个体减少,其他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基本不变。3(2020淮安高二检测)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种群和群落概念之间关系的是()解析:选A。群落是同一时间聚集在某一地域中所有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它是由许多个种群组成的。4(2020河南郑州高二期末)下列有关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

    3、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影响动植物在森林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都是光照强度C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玉米与大豆套种,充分利用分层现象解析:选B。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与光照等环境因素有关,A正确;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但动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B错误;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如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群落对阳光等资源的充分利用,C正确;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群落的分层现象进行套种,合理搭配种植作物,D正确。5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

    4、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幼鱼与浮游动物只存在捕食关系B该淡水鱼的幼鱼和成鱼之间存在着种间竞争的关系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解析:选D。该种鱼的幼鱼和浮游动物都滤食藻类,故幼鱼与浮游动物还具有种间竞争关系,A错误;该种鱼的幼鱼和成鱼属于同一物种,而种间竞争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B错误;该淡水鱼的成鱼及幼鱼属于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捕食关系能调节生物的数量,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D正确。6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5、()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种间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种间竞争现象明显C通常情况下,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解析:选C。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也存在种间竞争现象;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时间短;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容易形成森林。7(2020江苏宿迁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

    6、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C一类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生物成分D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成分解析:选C。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同种生物可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错误;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的大小没有必然关系,如高营养级的狼与低营养级的水牛的体型,B错误;一类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多种成分,例如细菌可以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C正确;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含有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8(2020江苏江阴四校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异养生物都是分解者B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C

    7、分解者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重要作用D分解者仅包括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解析:选B。有些异养生物属于消费者,A错误。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微生物中的硝化细菌等自养型微生物是生产者,B正确。消费者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重要作用,C错误。分解者不仅限于细菌和真菌,如蚯蚓,D错误。9(2020江西南昌期末)某莲藕池塘中存在着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存在3条食物链,每条食物链都含有3个营养级B蜘蛛捕食小花蝽,两者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池塘实施莲藕和鱼共同种养模式后,鱼粪便中的能量可以流入莲藕D若蜘蛛的同化量增加1 J,则莲藕的同化

    8、量至少需要增加25 J解析:选D。图中存在“莲藕斜纹夜蛾蜘蛛”“莲藕斜纹夜蛾小花蝽蜘蛛”“莲藕莲缢管蚜小花蝽蜘蛛”3条食物链,其中后两条食物链都含有4个营养级,A错误;蜘蛛捕食小花蝽,且蜘蛛和小花蝽均捕食斜纹夜蛾,故两者之间除存在捕食关系外,还有种间竞争关系,B错误;该池塘实施莲藕和鱼共同种养模式后,鱼粪便中的物质可以为莲藕所用,但能量不能流入莲藕中,C错误;若蜘蛛的同化量增加1 J,则莲藕的同化量至少需要增加(应按照最短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为20%来计算)120%20%25(J),D正确。10(2020北京朝阳区月考)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生产者,可

    9、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C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为乙、丙D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解析:选B。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无机环境(大气中二氧化碳库),代表呼吸作用,A、C错误;通常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所以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生产者),B正确;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而它们与丁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的,D错误。11考察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发现在水稻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晒田”)

    10、;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D焚烧稻秆可提高土壤肥力,实现能量高效利用解析:选D。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最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A正确;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会含有农药和化肥等物质,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B正确;搁田使稻田中水分减少,根系为吸收水分会向土壤深处生长,缺水也会使水稻纵向生长减慢,均利于抗倒伏,C正确;焚烧稻秆可加速物质循环(比由微生物分解稻秆的速度快),提高土壤肥力,但这种做法并不能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能量

    11、在焚烧中以热能形式散失,未被利用,若将稻秆投入沼气池,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沼气供人类利用,才能提高能量利用率,D错误。12(2020江苏镇江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分解者参与碳循环,而消费者不参与B青蛙鸣叫传递的是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C与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D为了提高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大量引入外来物种水葫芦答案:C13(2020江苏南通月考)近些年,某些地区经常受雾霾天气的笼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中的颗粒物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C从

    1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雾霾可能降低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雾霾的出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干扰,并没有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B错误;雾霾会影响阳光的透射,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降低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正确;雾霾在生态系统中可作为物理信息,能影响种群的繁衍,D正确。14(2020江苏苏州中学月考)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

    13、力必将大大减轻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C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但并不影响生态环境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析:选B。科技就算进步也有无法解决的问题,若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人口数量的增加仍会增加对环境的压力,A错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造成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B正确;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C错误;人口增长并不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解决我国在发展中

    14、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D错误。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5下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应使渔业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D点B种群呈“J”形曲线增长时其增长速率不能用乙图表示C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K值D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是“J”形增长曲线解析:选AD。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以确保有最

    15、大增长速率,使种群数量得以快速恢复,A错误;种群呈“J”形曲线增长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所以不能用乙图表示,B正确;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K值,C正确;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乙图中的F点,但AC段已有少量个体被环境淘汰,所以不能看成是“J”形增长曲线,D错误。16棉蚜体型微小,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对某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下表(棉蚜数量为一株棉花上的数量)。以下说法与调查结果相符的是()调查日期6.106.146.186.226.266.307.47.87.12棉蚜数量0.424.794

    16、1.58261.731 181.941 978.962 175.632 171.462 173.23A.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若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产生抗药性变异C棉蚜和棉花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D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形答案:D17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a1所占比例不符B图中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100%C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D在食物链中,各

    17、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解析:选ABC。在各营养级的生物中,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细胞呼吸,而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a1所占比例偏小,A正确;能量传递效率等于相邻两个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之比,图中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2b2c2d2)/(a1b1c1d1)100%,B正确;b1表示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该能量存在于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C正确;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同化方式不同,因此获得能量的方式也不同,如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消费者通过捕食获取能量,且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的用途也不完全相同,如最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的用途不包括流向下一营养

    18、级,D错误。18科研人员调查了某湖泊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活在该湖泊的各种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当水体处于中营养化时,不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富营养化水体中鱼鳞藻、脆杆藻大量死亡,可能与微囊藻产生的有毒物质有关D富营养化湖泊中的植食性鱼类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比肉食性鱼类多解析:选BD。生活在该湖泊的各种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当水体处于中营养化时,鱼鳞藻、脆杆藻的数量相对较多,有利于鱼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能量流

    19、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错误;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大量繁殖,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可能导致鱼鳞藻、脆杆藻大量死亡,C正确;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在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中富集,且生物所占的营养级越高,其体内的有毒物质就越多,故富营养化湖泊中的肉食性鱼类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比植食性鱼类的多,D错误。19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有,“”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生态瓶编号生态系统组成光照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甲乙丙丁A.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低B乙瓶中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长C丙瓶的

    20、有机物比丁瓶的多D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丙瓶低解析:选BD。甲瓶比丁瓶多了消费者小鱼(消耗氧气),故氧气含量较低,A正确;乙瓶中无光照,缺少能量来源,丙瓶虽无泥沙(提供分解者),但水中也有分解者,因而丙瓶生物维持的时间比乙瓶长,B错误;丙瓶中无泥沙(提供分解者),而分解者分解有机物,故丙瓶有机物含量较多,C正确;与丙瓶相比,丁瓶含有泥沙(提供分解者),其物种比较丰富,抵抗力稳定性较高,D错误。20下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可以表示氧气,B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B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微

    21、生物的分解作用C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的分解作用来分解有机污染物D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厌氧型、兼性厌氧型、需氧型解析:选AB。流入的污水经沉淀后被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又被藻类等生产者利用,A项正确;整个过程中既有物理沉降又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项正确;整个过程中细菌起分解作用,而藻类属于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C项错误;随着距水面深度的增加,含氧量不断下降,不同水层的微生物呼吸作用类型可能依次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和厌氧型,D项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21(10分)如

    22、下图所示,图甲表示某岛屿上几类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乙表示兔进入该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该岛的生物除了图甲中出现的以外还必须有_。昆虫与鼠之间属于_关系。(2)图甲中,鸟的粪便仍含有一部分能量,这些能量属于_同化的能量。若鼬通过捕食鼠和捕食鸟获得的能量相同,则鼬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要草_kg。(3)图乙中,若在a点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并全部标记后释放回环境中,第二次捕获了80只,其中有20只带有标记,则该兔种群的K值约为_只。(4)如果图丙表示图甲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已知a、b、c中有一种为草,则a

    23、代表的具体生物种类是_。(5)鼬能够根据鼠、鸟留下的气味而捕食它们,同样,鼠和鸟也能依据鼬的气味躲避鼬的猎捕,从而维持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稳定,这个实例说明了信息传递能够_。解析:(1)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食物链(网)反映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所以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该岛的生物除了图甲中出现的以外还必须有分解者。昆虫和鼠有共同的食物草,因此二者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2)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昆虫)同化的能量;由于鼬从鼠和鸟中获得的能量相同,因此鼬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要草0.520%20%0.520%20%20%75kg。(3)根据标记重捕法的

    24、计算公式可知,a点时,兔种群数量为1008020400(只),根据图乙曲线可知,a点时种群数量是K值的一半,因此K值约为800只。(4)根据图丙可知,c种群数量的增加和减少导致a、b的种群数量都相应增加或减少,且a、b、c中有一种是草,所以c表示生产者(草),a是次级消费者,即为鼬或鸟。(5)鼬能够根据鼠、鸟留下的气味而捕食它们,鼠和鸟也能依据鼬的气味躲避鼬的猎捕,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答案:(1)分解者种间竞争(2)昆虫75(3)800(4)鼬或鸟(5)调节生物种间关系22(9分)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

    25、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_。(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6%。(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_。(6)从生态

    26、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_。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图1中遗漏的能量流动途径是水草甲丁。(2)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故图1所示食物网中的次级消费者为丙和丁;丁可以捕食丙,而丁和丙又均可以乙为食物,故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3)乙在图1所示食物链中不是最高营养级,乙的能量有三个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包括丁和丙)、流向分解者、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因为乙同化的能量为1 900 kJ/(m2a),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25 000 kJ/(m2a),1 900/25 000100%7.6%,而生产者同化的能量除了流向乙外还流向了甲,所以第一营养级

    27、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大于7.6%。(5)由题意可知,该农药可沿食物链或食物网富集,则该农药在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含量最高。(6)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每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超过这个能力,则生态系统会崩溃。题中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说明污染物排放已经超过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1)水草甲丁(2)丙和丁捕食和种间竞争(3)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大于(5)丁(6)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23(12分)(2020临沂高二检测)“二孩政策”和“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减少环境污染”获得人们普遍

    28、认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着环境资源、社会发展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波动。最新预测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如下表所示。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16.6%23.3%26.5%28.7%表中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呈现_的特点。到2050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属于_,这将严重影响劳动力来源,导致经济衰退,加重养老负担,因此我国适时放开“二孩”政策。(2)2015年全球多数国家气温监测显示:年平均气温较往年持续升高。下图是与温室气体有关的循环示意图。图中B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a代表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若生产者有2 500 k

    29、g,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kg。温室效应是由于以_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打破了生物圈中_的平衡。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大图中_(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的途径,也可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减少人类对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解析:(1)表中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人口比重逐渐增大,说明我国人口呈现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的现象,年龄结构为衰退型,这将严重影响劳动力来源,导致经济衰退,加重养老负担,因此我国适时放开“二孩”政策。(2)图中A指向C,C指向A,A、D、E都指向B,A、D、E、B又都指向C,说明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是分解者,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a代表二氧化碳进入生产者体内,主要指光合作用。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生产者有2 500 kg,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按20%计算)2 50020%20%100 kg。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是由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而导致温室气体增多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自身的活动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利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导致温室气体短期内大量排放,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另一方面是人类大面积的砍伐森林,使得吸收温室气体的植物大量减少。为了减少温室


    注意事项

    本文(新教材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综合检测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