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练习题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

    • 资源ID:12283661       资源大小:519.8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练习题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

    1、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练习题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单选题11925年,苏联工业中非社会主义成分占26.7%,批发商业中占12.1%,零售商业中占44.1。据估计,新生的资产阶级连同他们的家属在1926年大约有230万人,仅占全国居民的1.6%。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苏联( )/A全面恢复资本主义私有制 B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C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21989年的苏联流传“国内有乐观主义者:他们相信领导人改革的话。”乐观主义者相信的“领导人改革”是指(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尼古拉二世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3列宁逝世后,布哈林认为:从长

    2、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粮食收购危机的原因主要不在于富农,而在于收购价格不合理和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布哈林的观点( )A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脉相承 B在实践中得到完整地贯彻执行C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有利于短期内实现苏联工业化4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苏联和美国实际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对比图。该图能够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美苏两国的力量消长影响着国际关系朝鲜战争导致美国七十年代经济下滑苏联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苏联的经济发展水平曾一度超过美国A B C D5“它实质上是(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共产党执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

    3、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的“实验”( )A引发了苏俄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B壮大了公有制经济的力量C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恢复D开创了工业化建设新道路61921年,列宁说:“目前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与材料中“国家资本主义”直接相关的举措是( )A取消自由贸易 B实行固定粮食税 C实行按劳分配 D租让制和租赁制7到1925年底,苏联与除美国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大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1933年,又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次年,还被西方国家正式接纳为国联成员,并担任常任理事国。这表明苏联( )A化解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B全面打破了西方的封锁C赢

    4、得了国内建设的有利环境 D尝试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8威尔杜兰特指出:“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之斗争,是财富集中与分散之历史乐章的一部曲”。“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放宽自由,东方是西方,而西方也是东方。不久,两者就要碰头。”能够说明以上材料观点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斯大林模式9列宁鉴于苏俄先进的政治制度和落后的物质文化不相适应的客观实际,他在理论上肯定了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某些“中间环节”和“补助办法”,据此判断,列宁主张推行( )A自由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重商主义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0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在分配土地,供应机器和拖拉机、种子,减

    5、轻赋税,发放贷款等方面;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从1929年起,还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从组织上、物质技术上帮助集体农庄,这些措施( )A促进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B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规模C保障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1“粮食税的实行、私人资本的部分恢复,挽救了苏俄的政治、经济危机,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经验。”材料论述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121990年莫斯科的第一家麦当劳开业,数千人排着长队等待就餐。一位公民回忆道:“我们在烈日下等了8个小时,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为了获得配给的糖和茶叶,我们经常要站上几天

    6、。”这反映了( )A快餐业开始改变苏联人的饮食习惯B苏联政府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资本C苏联经济结构失调的局面没有改变D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文中所描述的苏俄(联)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的政策14据史料统计,二战结束后至1989年,苏联共向12个社会主义国家和49个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约1490亿美元贷款,这个规模大致相当于苏联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总量的8%左

    7、右,远远超过美、英、法等国对外援助与国力的对比。下面解读合理的是( )A苏联和这些受援国经济一体化程度高B对外援助为苏联商品打开广阔的国际市场C被援助国家与苏联的经济有一定的互补性D被援助国家与苏联结下深厚友谊151962年9月,苏联经济学教授利别尔曼在真理报上发表了题为计划、利润、奖金一文,核心思想是扩大企业权限,关心最大经济效果,基本手段是加强经济刺激,史称“利别尔曼建议”。该建议( )A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措施B强调了企业独立自主经营的地位C认可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D成功指导了后来苏联的经济改革16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A政府取消自由贸易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C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8、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17下表1913-1932年沙俄、苏联经济数据表 类别数据年份1913年1920年1925年1928年1932年工业总产值(亿卢布)102.5114.177.39158368钢(十万吨)42019186.8425.1592.7粮食(百万吨)144.452.5113.3123.3111.6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社会制度的转型推进经济迅速发展B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成功探索推动苏联经济复苏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苏联经济全面提升D苏俄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孤立18“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

    9、始者所创造的世界。”这里的“他”( )A用市场调节的方式管理经济B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以渐进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19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也是在他的推动下,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的汽车制造进驻苏联。这表明新经济政策( )A赢得了西方资本家的支持B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经济发展C全面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D延缓了苏俄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0据统计,苏联1955年有集体农庄87500个,到1964年只有37600个,国营农场的数量则从1953年的4587个增加到1964年的10078个。这

    10、一变化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意图平衡失调的经济B重点放在于农业领域C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D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21从1985年3月到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时间,苏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经济改革计划,1990年2月出台“400天计划”,5月又出台“5年计划”,8月又随即出台“500天计划”,改革计划的混乱使地方层面根本无法落实。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改革( )A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B把重心转向政治领域C使苏联社会陷入失控 D具有盲目随意的特点二、材料分析题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数据是经济研究的重要参考析数据,窥见问题,各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经验教训值得借鉴。材料一 下表是1913年

    11、-1932年沙俄、苏俄、苏联经济数据表1913年1920年1932年工业总产值(亿卢布)102.5114.1368煤(十万吨)29187644原油(万吨)9203902140生铁(万吨)42011.6616钢(万吨)42019592.7棉织品(亿米)25.821.226.94粮食(百万吨)144.452.5111.6摘编自世界经济史等材料二 1929-1939年美国的失业率、个人消费和物价年份失业率个人消费支出(十亿美元)消费物价指数CPI(1967=100)19292.977.451.219308.970.150.0193115.760.745.5193222.948.741.0193320

    12、.945.938.9193416.251.540.1193514.455.941.0193610.062.241.619379.266.843.1193812.564.342.2193911.367.241.6摘编自美国经济史注释:失业率是指劳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所占百分比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1920年相比1913年经济数据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1932年的经济相比1913年有何特点?(2)依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时,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结合所学,简述罗斯福总统为提振物价采取了哪些措施?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根据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整理材料二 经济理论相当于基础科学,经济政

    13、策设计相当于应用科学。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深刻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经济理论的研究,以使经济政策设计更为科学。没有经济理论指导的经济政策设计容易捉襟见肘,顾此失彼。那些违背经济学常识的政策设计,必然会遭到经济规律的无情惩罚。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必须汲取历史的教训。李义平:经济理论对经济政策设计的意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联)美国、中国改革调整机遇的表现及特点。(2)依据材料一、二并运用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二的观点。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确定自由贸易原则,允许进行小工业商品以及农产品的私人

    14、贸易,来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没有收回国有的小企业,仍归业主所有,已经国有化的小企业则租给私人或合作社。简言之,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归国家经营,中小型企业归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商品流通、自由贸易。当时在苏俄,列宁的指导思想是由“直接过渡”变为“迂回过渡”,表面上是“退却”,其实质是在国家的主导下的一种“激进式”的推进。摘编自林毅夫发展战备与经济改革材料二据邹东涛等发展和改革蓝皮书编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列宁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新经济政策相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施的主要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

    15、你对经济改革的认识。三、论述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每年年底,美国时代周刊会选出年度风云人物(英语:Person of the Year),即过去一年最具有影响力的人。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部分年度风云人物。任选三位年度风云人物,并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人物与时代”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实引用合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参考答案1D 2D 3A 4C 5C 6D 7C 8B 9B 10A 11B 12C 13D 14C 15C16A 17B 18D 19B 20D 21D 22(1)原因:战争的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

    16、端。特点:工业总产值大幅提高;重工业明显增长;轻工业略有增长;农业明显下降。(2)形势:高失业率;个人消费不断下降;物价不断下跌。措施:供给:颁布工业复兴法,就产品产量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鼓励销毁农产品。需求:政府收购农产品;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金融:美元贬值。 23(1)机遇的表现及特点:苏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美国:罗斯福新政,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与完善。(2)观点:经济理论对经济政策的设计有指导意义或违背经济学常识的政策设计,必然会遭到经济规律的无情惩罚。论述:从重商主义、自由

    17、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经济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的影响加以论证;从苏俄(苏联)及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述等。 24(1)特点:表面“退却”实际是激进式改革;分类制定政策,坚持国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成就显著但实施短暂;利用商品、货币、市场的手段。(2)不同点:阶段性分明;渐进性和长期性结合;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借鉴与创新结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3)认识:改革势在必行;遵循客观规律;必须符合国情;借鉴先进经验;稳步改革;惠及民生;可持续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5【示例一】论题:20世纪30至80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确立和调整

    18、阐述: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5年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7年实行农业集体化,192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36年确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该体制使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为卫国战争奠定物质基础。但同时超越了生产力水平,日益僵化,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上台执政,针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从农业和工业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如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下放管理权、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等,取得一定成效,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60年代中期为纠正林鲁晓夫时期的混乱,与美国争霸,勃列日涅夫进行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等,前期成效显著,使得70年代在美苏争

    19、霸中占优势,但后期保守,改革亭滞。到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陷于危机边缘,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和政治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义的方向,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示例二】论题:20世纪40、5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阐述:二战后,西欧衰落,美苏实力上升,势均力敌,加之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分歧,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冷战的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1948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恢复欧洲经济,稳定资木主义,并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日的。1949年,北约成立。苏联通过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五会”、华约与之对抗。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练习题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