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射洪中学精品教案《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 资源ID:12268776       资源大小:33.5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射洪中学精品教案《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1、射洪中学精品教案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与反思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 1在初中对红楼梦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些人物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开放式创新型的思维习惯。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人物性格及形象。 难点:分析本文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设想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学生搜集材料的网站和相关内容 红楼梦 ( 刘心武百家讲坛红楼之迷

    2、,详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创作背景。 学生: 1通读全文,熟悉其人物形象,了解相关情节。 2从下列题目中选择,写成文段,每人写80120字,分组讨论,。 (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评价能力) 从黛玉眼中看贾府 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黛玉眼中的王熙凤 黛玉眼中的贾宝玉 说明: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在文中全面把握贾府的特点,了解整个故事发生的大的背景。第二个问题要求结合相关情节对林黛玉做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第三个问题要求细析文中的描写,从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当中揣摸人物性格;第四个问题要求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和西江月作认真的分析。 (把课内外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乃是大语文教学观的具体体

    3、现,也是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观所忽视的。) 3各组分别选出一名代表做课堂发言人,本组每人写的发言稿全部交给发言人作综合整理,以便在课堂上代表本组作“人物形象分析”发言。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枉凝眉。 一曲深情舒缓的枉凝眉,唱出了多少痴情少女的心扉,林妹妹的痴情又让多少人为之流泪!一部红楼梦俨然就是林黛玉的流泪史,而贾府又是怎样的环境呢?窥斑见豹,今天我们就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看一看鼎盛一时的贾府,见识一番林黛玉为一偿还一生眼泪的宝哥哥。(为课堂教学营造氛围) 2.学生复述课文情节。 3.教师加以补充(幻灯片投影)红楼梦情节梗概及主题: 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 让我们跟随林黛玉的行

    4、踪,走进富贵奢华的贾府,感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喜怒悲欢。 (说明:鼓励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主要目的是:一、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拓展积累相关内容;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一个和谐共享的对话氛围,凸现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补充可以弥补学生发言的不足,让学生对红楼梦这部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自主探究 1从黛玉眼中看贾府 研讨角度:贾府的环境软件、硬件 活动形式:圈画、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下同) 提问: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5、 学生读书讨论,交流明确:硬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

    6、,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教师提问: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

    7、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 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软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

    8、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 说明:学生的概括可以是粗线条的不必面面俱到,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探讨。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说明:上述内容通过幻灯片投影,让学生有一个具象的认识) 2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探讨角度: 众人眼中的林黛玉(外貌) 凤姐眼中的林黛玉(外貌) 宝玉眼中的林黛玉(外貌) 作者笔下的林黛玉(动作、语言、神态) 所勾画的语句: “黛玉年貌虽小,便知她有不足之症。”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

    9、的人物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探讨结果:众人关注黛玉的身体,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凤姐见多识广,观察到她容貌标致,气派不凡;宝玉对她的观察更为独到,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俊逸,极富神韵;而作者笔下的林黛玉则多疑、自尊自重、谨言慎行。 3黛玉眼中的王熙凤(投影相关图片或欣赏电视剧片断熙凤出场) 探讨角度: 出场 外貌 语言 所勾画的语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放

    10、诞无礼”等等 探讨结果: 王熙凤出场前,“未写其形,先闻其声”,既写出她性格的泼辣放肆,又显示她受到贾母的宠爱。 接着从黛玉眼中见到了她的外貌衣着,通过容貌描写,让人感到她美丽的背后隐藏着刁钻和狡黠。头饰、裙饰和服饰极力铺陈的描写,又显示出她的华贵、得势与珠光宝气,也暗示了她的贪婪和俗气。 她的言谈、举止、神情等则写出了她的随风使舵,忽笑忽哭,处处逢迎讨好,博取贾素养欢心,借以炫耀和巩固自己的权势,显示出她丑恶的内心世界。 4黛玉眼中的贾宝玉(投影宝黛初会图片或相关影视片断) 探讨角度: 黛玉听到的和看到的 对两首西江月的理解 所勾画的语句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系着一块美玉。”“头上周围一

    11、转的短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林黛玉还听到贾宝玉讲这样的话:“除了四书之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还看到贾宝玉怒摔命根子“通灵”宝玉。 探讨结果: 宝玉在家人、世人眼中“无能”“不肖”,在黛玉眼中却“眼熟”“极好”。而这“无能”“不肖”都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说的,看起来像在讽刺宝玉,实际上是赞颂宝玉的叛逆性格。他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之中,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下,使他有找不到出路的无限愁恨,他的言论和行动被人看作疯傻。不愿与当时上层社会的庸俗官吏结交应酬,不愿遵守封建礼规,不愿读八股文章,不愿走科举做官的道路,实在是“于国于家无望!” (说明:环境和

    12、人物这两个环节是本文教学中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充分的对话,在对话中学会小说欣赏的要点:聚焦精彩,解读意义。在聚焦精彩中,品读“看”、“听”环节教师起的作用是“引学生鉴赏”、“帮学生鉴赏”、“教学生鉴赏”。体现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宗旨。) (三)全班交流 1针对上述讨论内容,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结果,展示其个性化解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展示自己的心得,让学生收获信心,并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2教师对交流结果进行点拨、评价。 (四)课后作业 我眼中的林妹妹要求:不少于400字。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后作业。 (二)研

    13、读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赏析 任务: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从侧面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间接描写的经典。 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层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这不仅是众人在观察黛玉,描述黛玉,被观察描述者林黛玉也是一面镜子,生动折射出了众人的身份、脾气性格。 教师点评: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

    14、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 总结:鉴赏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是小说学习的更高一层目标。本文从多个角度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表情、细节、正面、侧面等刻画人物,使得人物成为一个立体的人,这一手法值得推敲。) (三)拓展总结: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说明:写作上较突出的特点是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 贾母作者在文中虽然没有过分的渲染,但通过黛玉的“感觉”,那围绕在她周围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氛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贵族之家的具有无上权威的享受奢侈荣华

    15、的“宝塔尖儿”的形象。 王熙凤一个精明强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外表美丽,然而内心却充满着贪婪和俗气,对下蛮横欺诈,对上谄媚奉承,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性格泼辣。如在见黛玉的一场戏中,她先是恭维黛玉是“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是见了”,继而提到黛玉的母亲,在贾母之前抢先“用帕拭泪”,最后又因为贾母笑了而转悲为喜。由此可看出,这一典型性格的表现入木三分。 贾宝玉一个备受宠爱,又被他人视做“叛逆”的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而两首西江月正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真实写照。 (四)全班交流 1针对上述讨论内容,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结果,展示其个性化解读。

    16、2教师对交流结果进行评价、点拨。 (五)教师小结 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的经典,出现一大批文学大家对其研究,并形成“红学”一派,近几年在“经学”研究中,我国著名的作家刘心武有其独到的见解,课外阅读时间可以品读。本课同学们对林黛玉进贾府中感兴趣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浅层次的探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大家团结协作,搜集信息,分析整理,锻炼了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还能学以致用,把作品中的一些写作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些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红楼梦博大精深,“红学”探讨也由来已久,我们对作品的认知还需不断深入,得出的一些观点还需不断完善。希望同学们以这次学习活动为契机,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

    17、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成为真正的“读书人”。 (六)课后作业 1贾宝玉、王熙凤人物形象赏析。(任选一题) 2从下面选择一个开头,给王熙凤作一句话评价。 贾母眼中的王熙风是一个 王夫人眼中的王熙凤是一个 林黛王眼中的王熙风是个 我眼中的王熙凤是一个 3给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说几句话。 (说明:作业采用开放式题目,人人有话说。) 宏伟的外观 硬件 讲究的布局 贾府 华贵的陈设 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 威严袭人 软件 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众人眼中的(外貌) 孤弱、多病 林黛玉 凤姐眼中的(外貌) 容貌标致 宝玉眼中的(外貌) 多愁善感 作者笔下的(动作、语言)谨言慎行 王熙凤

    18、出场 华贵得势 外貌 刁钻狡黠 语言 随风使舵 贾宝玉 黛玉听到的和看到的 对两首西江月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最成功的是获得了不少鉴赏文学作品的经验,感受到从语言入手,从细节入手,引入体验学习方式,就找到了解读文学作品的途径,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行为和每一点看法;教师不下结论,重在引导,及时点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消除学生学习任务中的负担感,让他们获得的只是成功的喜悦。 “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从那些角度阅读与欣赏小说。我觉得这里的关键是两点。一是要有一个适宜的阅读态度。小说是文学作品,它

    19、反映着人与现实的一种审美关系,我们必须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小说所写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说里的人和事作“传记”或“新闻报道”式的分析。二是要教给学生读小说的方法。读诗歌有读诗歌的方法,读散文有读散文的方法,同样读小说有读小说的方法,教给学生读小说的方法,才能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讲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语文新课程教学是从学生出发,帮助学生“阅读”的知识,帮助学生“实践”的知识。有人称这种知识为“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或者叫“实践性知识”,总之,是帮助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是“管用”的知识,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知识,是真正地把学生当做主体的教学活动。 不足: 本设计分为两

    20、个课时,教学中我把握“长文章短处理”的办法。第一课时以把握小说中的环境和人物为重点,第二课时以分析人物塑造方法为重点,设计符合小说文体特点。教学中因放视频材料,影响了课上时间,因此建议最好在课下集中收看。 “课前准备”关注网络资料的搜集和读写结合,“课后作业”关注比较和探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由于学生能利用的资源不多,显得对本课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设计虽也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但在设计中呈现出来的是现有的结论,学生探究的过程未能得到具体展现,有点名不副实的感觉。教学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教学设计能给人启示的应该更多的是过程的丰富,而不只是结论的丰富。我们今天的所谓“红楼梦讲座

    21、”,其实只是围绕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几篇节选文章进行的。其中包括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香菱学诗、诉肺腑、黛玉之死、尤三姐殉情,权且称之为红楼梦专题导读吧。我们的想法是,立足于教材中所选篇目的几个“点”,力所能及地向四周延伸,试图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使同志们对红楼梦这部皇皇巨著有个比较全面的认知。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属于全书的序幕部分。红楼梦的序幕部分包括前五回,有关前五回的内容简介和贾府人物关系图表已经给大家印发。概因林黛玉进贾府属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必修篇目,所以在这里,我只简略地谈三个问题。即,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看林黛玉;从“丹唇未启笑先闻”看王熙

    22、凤;从“愚顽怕读文章”看贾宝玉。 我们先来说说林黛玉。黛玉本也出生于书香门第兼官宦之家,父亲林如海曾中过探花,后被皇帝钦点为巡盐御史。黛玉七岁时,母亲贾敏去世,她“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于是投奔外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黛玉过去在家的时候,“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这不仅仅出于她的小心谨慎,更在于她对自身处境的预感。这种心理,可以说是黛玉此后在贾府中的行

    23、为准则。作者在这一节写到,在探望大舅贾赦的时候,邢夫人留黛玉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说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说得在情在理,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顾全了大局,注重了礼节。再如,到了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子上坐了。连坐在哪里,她都非常细心。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在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子,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方才坐了。 黛玉的小心与留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合适宜的对答方面,比如贾母问黛玉念了什么书

    24、,黛玉照实回答,“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的种种行为,历来被人们评论为生性多疑,多愁善感。其实不然,只要认真读一读红楼梦,看一看贾府中的人物行事,明白了她所处的具体环境,就可以理解了她的心绪。我们不妨暂且先从刘姥姥进大观园谈起,“晓翠堂”上,摆满了宴席,七十五岁的刘姥姥,面对着贾府的统治者们,就像在一群神灵面前,不敢想象自己还有什么尊严。让她插花就插花,让她喝酒就喝酒,让她出洋相就

    25、出洋相。竭尽全力地充当大家的笑料。试想,如果在场的有哪一个人能想到后来搭救巧姐出火坑的正是这位农村老妪,贾母、王熙凤等人还敢如此戏弄她么? 而在贾府内部,也完全可以说表面上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实际上是个充满着仇视、争夺、欺诈的黑暗王国。探春说的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哪一个不像是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比如贾琏对其父亲贾赦的阳奉阴违,王熙凤与婆婆邢夫人之间的明争暗斗,赵姨娘对王夫人、凤姐、宝玉的刻骨仇恨,还有贾政与贾母之间对待宝玉的意见分歧等等。骨肉间尚且如此,更何况林黛玉这个寄人篱下的“外来人”?而“心较比干多一窍”,冰雪般聪明的林黛玉,又怎能处之泰然?王熙凤明知把黛

    26、玉比作戏子是一种带有轻蔑性的取笑,却故意引逗大家去猜;同是贾府的亲戚,在抄检大观园时,王熙凤认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抄检不得的”,却到黛玉的住处抄检个不亦乐乎。王夫人一想到晴雯的相貌与林黛玉有些相似,就骤然增加了对晴雯的愤恨情绪。凡此种种,不都证明黛玉受人歧视和轻蔑之深么?可见,黛玉的“处处小心,时时在意”,绝不是源于她的多疑,而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 在为宝玉选取未来的媳妇问题上,黛玉也同样处于劣势地位。王夫人是宝钗的姨妈,王熙凤是宝钗的表姐,贾母即使对林黛玉有一万个愿意,也是孤掌难鸣。况且,贾母也并非真的愿意让黛玉做她的孙媳妇,况且,还有薛宝钗的推波助澜。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节里,宝

    27、钗让黛玉每天吃“上等燕窝一两”,用以“滋阴补气”。并表示“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逍遥一日”。黛玉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体贴,非常感激。并由衷地自责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是个多心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又说,“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还心里不受用”。然而,她还没有想到,吃了宝钗送的上等燕窝,会让自己的命运更加坎坷。试想,黛玉是贾母的面上人,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贾母知道黛玉吃薛家的燕窝,会做何感想?假如让她继续吃,面子上不好看;假如不让,面子上依旧不好看,只好自己供应。而当时贾府的经济状况已经捉襟见肘,寅吃卯粮了。别的暂且不说,仅从经济角度着眼,要娶一个每天须吃一两上等燕窝的孙子媳妇,恐怕也是

    28、有难度的。可见,无论宝钗的主观意图如何,她送给黛玉的燕窝,都起着炮弹上裹着糖衣的作用。况且,又存在着“金玉良缘”之说,而且当时的贾宝玉,确实就是“心里有着林妹妹,可是见了宝姐姐,就把妹妹忘了”,有着富贵公子哥的纨绔习气。这不能不影响着黛玉的言行。总之,我们应从多角度去评价林黛玉。而要比较全面地评介林黛玉,仅从上述几个方面还是不可以的,比如在香菱学诗中,她的“诲人不倦”;在紫鹃批评她“常耍歪派”时,她总是默默接受,从不把紫鹃当做是丫头,表现了她对别人的尊重。而当别人触及到了她的尊严时,她是一定要反唇相讥的,而且言辞很是凌厉。薛宝钗说:“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那里也就尽了。幸而风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

    29、,不过一概是世俗取笑。唯有颦儿这促狭嘴,她用春秋的法子,将世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可谓形象而又概括,由此又可见黛玉才情。 还应该附加一点,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里,伴随着黛玉的行踪,我们也亲眼目睹了荣府的大致景观,领略了其主人的性情。例如黛玉去见两个舅舅,两位男主人都缺席,贾赦懒得动,只传了几句“不忍相见”之类不咸不淡的套话过来。小巧别致的住宅与浓妆艳抹的姬妾,可见他一心只在于逍遥享乐;二舅舅贾政斋戒出去了。特写了他住宅的御书大匾、古铜鼎等,轩昂壮丽,庄严肃穆,尽管人不在,而其尊贵的身份和权势却无处不在。(未完待续)下面说说王熙凤。红学家王昆仑先生的曾有过著名

    30、论断,“骂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作为荣国府总管的王熙凤,她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物,她的身上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但同时又纠结着贾府的种种矛盾。王熙凤这一艺术形象,所包容的社会生活的内容广阔无比,她的社会的触角是最长的,既可以伸向官府,伸向佛门,也可以伸向宫廷。我们看红楼梦,会强烈地感觉到,王熙凤这个人物是那样鲜活、生动、丰满,她好像随时会从纸上活跳出来。就人物的鲜活、生动而言,王熙凤在红楼梦里面堪称第一;假如没有了王熙凤,红楼梦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好看。 (播放王熙凤出场片段,至回完王夫人止) 小说中关于王熙凤的出场描写,历来被看做是典型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其实,似乎更应该看作是

    31、典型的反衬手法。一是通过黛玉的“纳罕”,“这些人个个都敛声屏气,恭敬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二是通过贾母的态度,贾母见了黛玉就哭,她的哭带有两种情感,既有对自己女儿贾敏过早离去的悲伤,有对黛玉的怜悯,同时也是在向众人表明,我这外孙女,大家不能小看。可是哭声刚过,见了凤姐就笑。这就充分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在这里,作者先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凤姐的衣着。大红大绿,披金戴银,突出这位管家少奶奶的贪婪;然后再写她那美丽的容貌,“丹凤眼”、“柳叶眉”,都是女子中最美丽的,可阿凤的丹凤眼却是“三角”的,柳叶眉却是吊梢的,这就给人一种美而不善,内藏险恶心机的强烈印象。尤其是“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句,表明“威”是内在的,而“笑”,却不过是假象而已。 凤姐一出场,贾母就笑。而且,一向持重严肃的史老太君,还用带有戏谑性的语言称她为“凤辣子”。我们再来看看这凤辣子是如何表现的,作者先写她的动作


    注意事项

    本文(射洪中学精品教案《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