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七年级上册答案.docx

    • 资源ID:12268197       资源大小:25.2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七年级上册答案.docx

    1、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七年级上册答案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七年级上册答案【篇一:2013版7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作业本答案】ass=txt第七单元 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 规则的演变 规则之“源”(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1规章 守则 公约 法律 制度 2规范 准则 3文字 约定俗成 风俗习惯 4d 5c 6a 7d 8a 9c 拓展提升 1d 2(1)游泳场馆的规定、兴趣班教学常规、超市管理条例、顾客须知、电影院管理规定、观影须知等。 交通规则 (2)规则是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有了它可以建立科学的生活规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并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规则之“变”(第二课时) 基

    2、础巩固 1人类活动的范围 2社会发展 废止 3国家法律 社会制度 4d 5d 6c 7a 8b 9(1)成文规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约定俗成的规则:中国人年三十要吃团圆饭。 (2)太空交通规则的出现。 (3)2006年1月1日起,农业税条例被废止,这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宣告终结。 拓展提升 1(1)从没有裁判到使用裁判执法;从以吆喝、喊叫和手势行使职权到使用哨子执法。 (2)规则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3)略 2(1)交通井然有序的原因是人们遵守了交通规则。 交通混乱的原因是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离不开规则,当人们遵守规则时,一切

    3、井然有序,一旦失去规则,社会将混乱不堪。规则标明了生活的规范,建立起生活的秩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第二课 传媒的行程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1分享 交换 2商贸活动 人类迁徙活动 学校教育 3传媒 媒体 4口语 文字 印刷 电子 网络 5b 6b 7a 8d 9a 10c 拓展提升 1身体 动作 语言 图画 纸 印刷术 2语言传播的方式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大约6000年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传媒不断发展,文化传播的载体变得多种多样。 3 狼烟,主要使用在军事活动中,使用方便,但传播速度较慢,不易发觉,内容单一,缺乏形象感; 钟鼓,主要用于时间提示,传播速度快,但传播内容简单,

    4、转瞬即逝,缺少形象感,不便于保存; 梅花,主要用于个人之间,使用简便,传播速度慢,信息不清晰,使用范围小; 鸿雁,主要用在相对较远的距离之间,传播范围受限制小,但使用不方便,传播信息量小。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第二课时) 基础巩固1印刷媒体 大众传媒 2兼收并蓄 人际交往 信息传播 3现代信息技术 生活方式 工作方式 信息时代 4文化传播 生活时空 5c 6c 7b 8d 9b 10d 11(1)小芳接触到的大众传媒有:广播、互联网、杂志、电视、书籍。 (2)小芳是利用博客写日记的。 和传统方式的不同之处:方便、快速,不需要纸张。可以和更多的人一起分享,也可以让自己的观点迅速传遍全球。 拓展提

    5、升 1(1)小江的观点。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虽然手机上网的优势在于传播速度快,便于携带,没有时空地域的限制,信息丰富,传播范围广。但是它也有它的不足,过小的屏幕使得它单次传播量有限,并且不能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所以传统媒体依然有它存在的必要。 (2)手机上网作为新兴的传播文化的一种载体,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爱用的传播媒介。这只是多种传播方式中的一种,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趋势,利用传媒的各自特点,扬长避短,综合使用。 2略 第三课 生活的故事 生活的时代印记(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1改变生活 2。物质条件 3消费观念 消费方式 4c 5d 6a 7c 拓展提升 1(1)生活

    6、的变化是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开始的。 (2)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3)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变,所以随之而来的各种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1)煤油灯已经消失,被电灯替代;票证消失,被各种银行卡和消费卡替代。 (2)收音机。 (3)手机、电脑。 (4)略 生活的代际差异(第二课时) 基础巩固 1社会生活经验 思想意识 价值观念 2代沟 3历史 怎样为人 4历史的教训 历史的经验 5c 6d 7a 8a 9b 10,(1)略(适当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应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盲目崇拜,应有选择的追

    7、求,择善而从。(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提升 1a 2c 3略 综合探究七 区域的变化基础巩固 1人口的迁移 环境的变迁 交通的发展 2第一手资料 第二手资料 3d 4c 5a 拓展提升 1(1)运用了图片资料、考古发掘、历史记载等资料。 (2)资料一、三、四是第一手资料,资料二是第二手资料。 (3)消失的原因可能有: “河流改道说”。由于塔里木河改道南行,注入台特马湖,只有孔雀河一河之水流人罗布泊,水量大减,造成了罗布泊逐渐缩小,以至干涸。由于严重缺水,楼兰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只好远走他乡。 “气候变迁说”。此说认为,古时的楼兰气候湿润,雨水丰沛,河湖众多,渔业发达,并有农牧业。但大约在

    8、公元3世纪到6世纪,那里的气候逐渐由湿润转为干旱,雨量减少,最终土地沙漠化。“此地不养人,自有养人处”,楼兰人只好去寻找能够生息的地方了。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丝路古道北移伊吾、多河,不再经楼兰,楼兰因此逐渐消亡,这便是“丝路改道说”。可是,丝路改道虽然可使昔日繁荣的楼兰变得萧条,但却不足以使一个人丁兴旺、建筑宏伟的城市毁灭。 2 3略 第七单元复习 1b 2d 3b 4a 5c 6d 7d 8,c 9c 10d 11注意危险 注意信号灯 禁止非机动车通行 禁止行人通行 步行 人行横道 12(1)略。要考虑到全体成员是否都能登上山、找宝的数量等。 (2)不合理。因为比赛要求大家

    9、在同一起跑线上(如男女人数、地点等相同)。 13(1)利用互联网创设的便利消费平台促成了淘宝网的成功。 (2)大多数人已经开始接受这种新的网络消费方式,并且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3)不同时代的人因为社会经验不同,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以他们之间出现了这样的“代沟”。面对不同时代人们的代际差异,我们应该正视和理解这种差异的存在,尽可能寻求沟通,让代沟在交流中逐步化解。 14上面的观念都不太赞同。网络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开辟了一个天地,它可以赋予我们积极的生活观念,广阔的生活空间和丰富的生活色彩,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扩大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知识,但同时要警惕一些不

    10、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的内容。还要注意不要使自己沉迷于网络,要劳逸结合。(从网络的利和弊两个方面来说,言之有理即可) 15(1)环境的变迁。 (2)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实地考察的资料等。 (3)从塔里木河流域的环境变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活动是影响其环境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使人口与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篇二:七上历史与社会作业解析】区看我家】 一、基础巩固 (一)答案:1.社会。 2.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左西右东,纬,经(参考答案有误)。 4. b 、 a 、 b。5. b。6. c。7. a。 8.d。9.d

    11、。10.c。 (二)解析: 4.图幅相同的两张地图,实地范围越大,则地图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粗略;反之,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 6.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正确答案是c。 7.有指向标的地图就用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指示正北方向。据图分析:b小河流向应该是自南向北,c车站位于居民区的南面,居民区在小河的东侧。正确答案是a。 8.此题我们关键要辨别清楚“小河”、“215米”是注记,而非图例。 二、拓展提升 (一)答案:1.d。2.c。3.d。4.(1)正北,西北。(2)东北西南,东风。 (3)西北,正北。(4)大。 (二)解析: 3.四幅图中图上距离相同,比例尺

    12、越小,实地距离越大,故河面最宽是d图(参考答案有误)。 【在社区中生活】 一、基础巩固 (一)答案:1.文化,经济,政治,管理。 2.d。 3.d。 4.a。 5.b。 6.b。 7.a。 8.(1)健身器械的购置体现了社区的文化功能;义务联防队和爱心捐款箱的设置体现了社区的管理功能。(2)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因此,社区建设关系到社区里每一位居民,是大家的事情。(3)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 二、拓展提升 (一)答案:1.a。 2.b。 3.a。 4.略。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乡村聚落】 一、

    13、基础巩固 (一)答案:1.农村。 2.自然条件。 3.云南,竹木,潮湿,窑洞。 4.b。 5.b。 6.c。 7.c。 8.a。 9.d。 10.a。 11.(1)乡村聚落。(2)主要从事经济林木生产。 (3)山区乡村聚落多沿山谷呈带状分布,聚落的规模与形态都与平原地区不同。 (二)解析:6.反映了沙漠地区自然环境对房屋建筑的影响。 7.造成两个不同聚落民居建筑差异的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其中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 9.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经济较为发达,因此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而高原、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因此就少有或没有聚落。 10.乡村聚落的

    14、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包括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户大小与气温的关系,房屋结构与降水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竹楼、窑洞、冰屋)。 11.山谷村落的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尤其是地形关系密切。一般位于山间盆地或山谷,呈带状分布。 二、拓展提升 (一)答案:1.d。 2.d。 3.b。 4.d。 5.c。 6.(1)地处沿海,海风强劲,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2)屋脊高有利于通风,坡度陡便于排水,也更加耐腐蚀。 (二)解析:2.世界上一些独具特色的房屋建筑大多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北极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因纽特人的冰屋,多具有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的特点;黄土高原是

    15、世界上最广阔、最深厚黄土堆积区,气候比较干燥,黄土土质疏松、具有直立性,这些自然条件对当地居民开挖窑洞非常有利,最著名的是陕北的延安窑洞;东南亚地区高温多雨,传统民居高架屋,以竹木为主,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屋顶还可以晾晒粮食。 5.此图是位于我国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居民房屋,距今约七千年,被称为杆栏式房屋。它高于地面,具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跟东南亚的高脚屋、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有相似之处),这些特点都与当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相适应。 6.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荣成渔村海草房图),东临黄海,渔业发达,渔民就

    16、地取材,以石砌墙,以草盖房,这就是渔村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海草房(XX搜索荣成地图)。荣成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临黄海,深受海洋影响,海风大。 荣成市地理位置图 【城市聚落】 一、基础巩固 (一)答案:1.乡村聚落。 2.政治,北京,经济,巴黎。 3.b。 4.d。 5.c。 6.d。 (二)解析:6.本题考查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及台湾,纬度低,气温高,临海降水丰沛,骑楼从二楼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其主要目的是便于行人遮阳、避雨。 二、拓展提升 (一)答案:1.b。2.(1)城市,高楼大厦密集,工业、金融、商业和服务业;乡村,种植

    17、业、林业、渔业、畜牧业。(2)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 (3)丙属江南水乡图,景观特点:河网密布,民居沿河分布,屋顶倾斜。因此自然环境特点:地势低平,河流纵横交错,降水丰富,一派水乡风光。 (二)解析:1.此题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城市布局的知识,属于高中阶段内容,超出 初一年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荣成渔村海草房图 级认知范围。居民区布局需考虑环境因素,不能分布在城区的下风口;文教区需考虑环境和 交通便利的因素,应该接近居民区,而不应该接近闹市区;工业布局应该在城市的下风口, 以减少对城市的(污染)影响;商业区布局在城市交通便利的中心地带,便于商品和人们的 集散。 【往来在区域

    18、之间】 一、基础巩固 (一)答案:1.地理区域,人文。 2.经济、文化、信息、技术。 3.自然条件,优势互补。 4.b。 5.d。 (二)1.丝绸之路。 2.(1)聚落。(2)劳动生产方式,工业,服务业。(3)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的耕地减少,剩余劳动力增加;而城市中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交通便利,为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创造了条件。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一、基础巩固 (一)答案: 1.等高线,分层设色。 2.等高,等高距。 3.平缓,陡峭。 4.1000,1500,海拔。 5.d。 6.c。 7.c。 8.d。 9.a。 10.a。 11.c。 12.答案见解析。 13.(

    19、1)ca,因为ca一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2)自西向东。(3)答案见解析。 14.方案:应该选择北侧出发点沿着山脊线(直线)登山比赛。 理由:为了安全起见,应该选择坡度平缓的线路登顶。 (二)解析: 5.a、b、c地形图与等高线图都不相符合,其中a等高线图没有山脊线;b图没有山谷线;c图只有一个山顶;只有d图是正确的。 6.选择线路路途近,节省建设费用;有利于沿途村庄经济的发展;避开山地,保护了森林资源。 8.甲等高线重叠是悬崖;乙和丙是山坡;丁是山谷。 12.本题、图要求判断是山谷线还是山脊线。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线,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两图都属于山谷线。山顶,鞍部。正确答案:山谷、山谷

    20、、 山顶、鞍部。请同学们把答案改过来。 13.同学们注意,此题参考答案错误。因为:如果在g处拦河筑坝,水库的蓄水量小,而大坝工程量大。正确答案:应该在d处拦河建坝,因为d处建坝,水库库容量大,而大坝工程量相对较小;上游支流多,水量丰富。 二、拓展提升 (一)答案:1.等深线。 2.9003米。 3.题目错误,请同学们参考课堂笔记。 4.作业本答案c错误,应该是d,见解析。 5.(1)图略(分析见后)。(2)山谷,山脊。(3)处是山脊线,不可能形成河流。(4)略(5)东北西南。(6)丙,相对于甲、乙,丙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开阔,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二)解析: 4.作业本c图有个错误,上面

    21、的500米应改成600米,见下图。a图是古寺在山脊的位置,b图古寺在山顶上,c图古寺在陡崖的顶端,这三处的古寺,站在山下都能看到,起不到“藏”的作用,而d图中的古寺位于山间的一个宽谷中,周围地势都比古寺高,所以体现了那种“深山藏古寺”的效果。故正确答案是d。 第一单元复习 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18.(1)甲,丙。 (2)甲,丙。 19.略。 20.(1),因为这条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2)600米。 (3)500米,学校在山顶的正北方向。 21.(1)城市,乡村。(2)地形平坦,海拔在100米以下。 (3)b处,b处位于河流的交汇处,地势平坦开阔,发展空间大;水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22、。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 【人类的栖息地】 一、基础巩固(一)答案:1.71,29。2.大陆,岛屿。3.亚洲,非洲。巴拿马运河。 4.c。5.a。6.b。7.c。8.见解析。9.c。10.d。11.c。12.d。13.a。14.c。15.a。16.略。 (二)解析:6.请大家阅读教材p25页西半球图。 8.此题我们可以把它分解为三种叙述方式:赤道横穿大陆中部的大洲非洲;赤道横穿大陆的大洲非洲、南美洲;赤道穿越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因此此题答案错误。 (一)答案:1.北美洲,欧洲。2.水球。3.b。4.b。5.b。6.不做。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一、基础

    23、巩固 (一)答案:1.海,大洋。2.太平洋,大西洋。3.d。4.c。5.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 6.不做。 二、拓展提升 (一)答案:1.d。2.c。3.麦哲伦。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二)解析:1.关键有二:熟悉海峡的轮廓特征;多佛尔海峡是英吉利海峡最狭窄的部分。 2.从上海到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依次是:东海 台湾海峡 南海 马六甲海峡 印度洋 曼德海峡 红海 苏伊士运河 地中海 直布罗陀海峡 大西洋 英吉利海峡 北海 北冰洋等。 第二课 自然环境 【地形多样】 一、基础巩固 (一)答案:1.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2.地形、地势高低、起伏变化。3.南美,巴西

    24、。4.b。5.d。6.a。 7.(1二、拓展提升 (一)答案:1.b。2.a。3.b。4.c。5.平原、盆地耕地,高原草地, 丘陵、山地森林、矿产等。 (二)解析: 1.北美洲西部是落基山脉,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共同组成科迪勒拉山系。 2.“乞力马扎罗山峰上的雪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构成赤道奇观。”这一奇观的形 成是因为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气温低,故山顶终年积雪不化。综合四个选项,a正确。 3.茶树和竹子是丘陵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 4.(呈长条状延伸) (两支或以上山脉) 山地山脉山系。 【气象万千】 一、基础巩固 (一)答案:1.大气。 2.气温,降水。 3.地理位置,地形。 4.b。

    25、5.a。 6.c。 7.d。 8.c。 9.a。 10.(1)a,400。 (2)e。 (3)b。 (4)d。 (5)c,50。 (6)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e.热带沙漠气候。 (二)解析:7.季风气候最大的特点是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即雨热同期,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 8.我国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世界上季风影响最 大,也是世界上唯一具有三种季风气候的国家,因此,季风气候对我国影响最大。 9.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 10.回答此题的关键有几点:学会读降水量柱状图,如a图:每个月降水量

    26、都很多,10月份降水量超过400毫米。根据城市或降水量柱状图正确判断图示城市的气候类型,并掌握该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主要分布地区。如:北京夏季(7、8月)多雨,冬季干燥,属温带季风气候,罗马夏季干燥,冬季湿润,属地中海气候。 二、拓展提升 (2) 【众多的河湖】 一、基础巩固 (一)答案:1.里海,北美(苏必利尔湖)。 2.尼罗河,印度,太平。 3.防洪,发电。 4.d。 5.a。 6.a。 二、拓展提升 (一)答案:1.d。 2.a。 3.c。 4.亚马孙河流域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水量大;尼罗河流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故水量小。 5.不做。 【风光迥异】 一、基础巩固 (一)答案:1.地形,气候。 2.b。 3.c。 4.a。 5.海拔高,气温低。【篇三: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class=txt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七年级上册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