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12158946       资源大小:144.51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1、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2019-2020年九年级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1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拉面条 B 磨豆浆 C 切黄瓜 D 酿米酒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 解:A、拉面条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磨豆浆只是磨碎提取汁液和营养物

    2、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切黄瓜只是将黄瓜切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酿米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往右盘增加砝码 B 从右盘减少砝码 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D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考点: 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进行分析即可解答: 解:由左

    3、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向右盘增加砝码故选A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即可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给液体加热B稀释浓硫酸C读取液体体积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考点: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基本操作要领分析B、根据稀释浓硫酸必须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分析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底部分析D、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基本操作分析解答: 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

    4、取用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三分之处,试管要与桌面呈45角,要先预热再固定加热,A中操作都正确B、稀释浓硫酸必须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操作将水加入浓硫酸中故操作不正确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底部,C操作正确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是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D操作正确故答案选B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 离子不能直接

    5、构成物质 D 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A、根据原子的构成考虑;B、根据温度与分子运动快慢的关系考虑;C、根据物质构成的基本微粒考虑;D、根据物质分子间间隔存在情况考虑解答: 解:A、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A错;B、升高温度,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故B正确;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所以离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故C错;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间隔比较小,故D错故选B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的构成,分子的特点,构成固

    6、体、气体、液体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5(2分)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 实解 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分子不断运动B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C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D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OHAABBCC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

    7、可嗅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酒精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酒精溶液中含有酒精分子和水分子,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OH,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 “水是生命的源泉”下面对水化学式(H2O)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A水是一种氧化物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水分子中含有氢、

    8、氧两种原子D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D根据分子构成来分析解答:解:A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它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B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正确;D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而不能离开分子的数目来分析,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

    9、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30B25C55D80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故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5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8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碳、氧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

    10、和中子构成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则中子数和质子数都为24C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有1个单位正电荷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分析;B、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C、根据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分析;D、根据中子不带电分析解答:解:A、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说

    11、法错误;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铬原子序数为24,其质子数为24,铬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因此其中子数为5224=28,故说法错误;C、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故说法正确;D、中子不带电,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的构成、微粒的带电情况及质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难度不大9(2分)(2013河南)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

    12、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为原子,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为原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原子,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0(2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A蒸发时将蒸发皿中的溶液直接蒸干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C向水中加入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进行软化D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硬水与软水;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

    13、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B、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氢原子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大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向水中加入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进行软化,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原子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并不是原子都是由

    14、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子与原子的关系、硬水与软水的转化、原子的构成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二、填空与简答(每空一分,共18分)11(2分)(2013广州)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人体中骨骼与牙齿的重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羟基磷酸钙由四种元素组成(2)二氧化碳、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二氧化碳(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变化表示的宏观事实是化学变化;变化表示的宏观事实是物理变化(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微粒

    15、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1)根据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化学式的含义分析;(2)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3)根据图示中的变化情况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1)由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化学式可知,羟基磷酸钙是由钙、磷、氧、氢四种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铜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因此由分子构成的是二氧化碳;(3)从图可以看出,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变化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

    16、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1)四;(2)二氧化碳;(3)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用到了物质的构成、物质的变化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12(3分)如图中的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X=8;(2)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填序号);(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填序号);(4)其中属于离子的粒子是C(填序号)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概念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当质子数=核外

    17、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解答(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4)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18=2+8+X,X=8(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B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B、C、D粒

    18、子中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化学性质相似(4)AB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原子;C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答案为:(1)8;(2)BC;(3)B;(4)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3(4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如图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1)如图吸附池内的活性炭起吸附作用,经沉淀、过滤等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不是(填“是”或“不是”)纯水(2)家庭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3)有些科学家预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

    19、就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应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请你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及时关闭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等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生产实践型分析:(1)分析活性炭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并判断经沉淀、过滤后的水是不是纯净物;(2)选择生活用品区分硬水和软水;(3)举例说明节约用水的方法解答:解:(1)活性炭具有多孔结构,能吸附有毒有害物质,在自来水生产中起到吸附水中有毒有害有味物质的作用;经沉淀、过滤的水只是除去了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仍含有许多可溶性物质,所以得到的不是纯净物;故答案为

    20、:吸附;不是;(2)软水中滴入肥皂水会产生丰富的泡沫,而硬水滴入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很少且有浮渣,所以常用肥皂水来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故答案为:肥皂水;(3)节约用水应从每个人做起,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如何节约用水,如一水多用等;故答案为:及时关闭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等点评: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从取水口取出的天然水,经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净化处理以后所得的水仍然不是纯水14(4分)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氢原子、氧原子,新产生的粒子是氢分子、氧分子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

    21、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据此分析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氢原子、氧原子,新产生的粒子是氢分子、氧分子;故答案为:水分子;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其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方面的内容15(1分)如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D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22、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图中表示的是两种单质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B、图中表示的是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C、图中表示的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D、图中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A、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6(4分)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

    23、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经过不同组合而形成的(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3)从变化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是将电能能转化为化学能;但该方法不节能,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节能方法,以促进水的分解; (4)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看到如图漫画,你的感想是:一水多用(解读漫画或写一则节水广告或一条节水措施)(5)从物质分类角度看:

    24、水是纯净物考点:水的组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去分析;(2)从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去分析;(3)从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氢气,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去分析;(4)从图中漫画可以看出地球上水资源的匮乏去分析;(5)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去分析解答:解:(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氢元素和氧元素;(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答案为:水分子;(3)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氢气,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答案为:电能;(4)由图中漫画可以看出地球上水资源的匮乏

    25、,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一水多用,无疑是节约用水的好方法;故答案为:一水多用;(5)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答案为:纯净物点评:本题以水为情境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物质的分类,是常考题目之一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0分)17(4分)如图为某同学过滤操作的装置图,请回答:(1)写出a仪器的名称漏斗;(2)指出操作中的错误(写出两点即可)没有玻璃杯引流,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接受的烧杯;(3)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写一点)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过滤实验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

    26、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解答:解:(1)图中a是漏斗故答案为:漏斗(2)图中无玻璃棒引流,可能会弄破滤纸,使过滤失败;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接受的烧杯,可能会使液体外溅故答案为:没有玻璃杯引流;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接受的烧杯(3)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故答案为: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点评:过滤实验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否则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18(6分

    27、)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 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并汇集到试管上端b试管内的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现象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加水的导电性(3)水通电后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考点:电解水实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需熟悉电解水的实验过程、现象、生成物以及氧气和氢气的性质;(2)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溶液导电性较强解决(3)根据反

    28、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书写表达式并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解答:解:(1)因为水电解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b管内的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达到燃烧所需条件而复燃,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 约为2:1;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2;(2)硫酸和氢氧化钠是电解质,导电性较强,所以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加水的导电性;故填:增加水的导电性;(3)水的分解反应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水氢气+氧气;分解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解水实验的掌握情况,学生只要熟知此实验的过程、现象,能正确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就能轻松答题四、计算题(共6分)19(6分)已知一个碳12已知的实际质量为1.9931026Kg,某原子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为3.8201026Kg,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通过计算求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中子数考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