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一物理必修第二章教学案.docx

    • 资源ID:1214598       资源大小:204.52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物理必修第二章教学案.docx

    1、高一物理必修第二章教学案必修1第二章教学案学习目标1.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2.会用描点法作出 v-t 图象。3.能从 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学习重点能从 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学习难点会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实验目的:探究小车速度随 变化的规律。2.实验原理:利用 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以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3.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低压 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 、细线、复写片、 。二、探究点拨(一)实验步骤1.如课本31页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

    2、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 后,放开 ,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做计时起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 s 5=0.1 s 。在选好的计时起

    3、点下面表明A,在第6点下面表明B,在第11点下面表明C,点A、B、C叫做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 5.利用第一章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位置ABCDEFG时间(s)00.10.20.30.40.50.6v(m/s)6.以速度v为 轴,时间t为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7.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二)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4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

    4、,以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无多大差别,从而使误差增大。加速度的大小以能在60cm长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得六七个计数点为宜。5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为0.1 s 。三、总结升华四、高效训练S1.在下列给出的器材中,选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并填在横线上(填序号)。打点计时器 天平 低压交流电源 低压直流电源 细线和纸带 钩码和小车 秒表 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刻度尺选出的器材是 。S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下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

    5、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 cm,s2=1.90 cm,s3=2.38 cm, s4= 2.88 cm,s5=3.39 cm,s6=3.87 cm。那么: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 cm/s ,v2= cm/s ,v3= cm/s ,v4= cm/s ,v5= cm/s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五、学后反思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

    6、问题。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学习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学习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和应用。一自主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2-1所示 (1)如2-2-1图的两个速度一时间图象在vt图象中能看出哪些信息呢?(2)总结图象的特点,尝试描述这种直线运动。总结:匀速直线运动是 不变的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 。二探究点拨1.匀变速直线运动上节课我们自己实测得到的小车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2-2所示请大家尝试描述它的运动情况。(1)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 。(2)匀减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7、如图2-2-3所示已知物体从t0时刻以初速度v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到时刻t时速度达到vt,时间的变化量:t 速度的变化量:v 加速度a= .则物体的末速度:vt 。(2)利用图像说明表达式中各量含义(3)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式为_,其中,若v0=0,则公式变为_,若a=0,则公式变为_,表示的是_运动。(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_ _。其v-t图象应为图2-2-4中的_ 图,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_ ,图象应为图4的_ 图。三总结升华四高效训练S1.已知一运动物体的初速度,它表示( )A.物体的加速度方

    8、向与速度方向相同,且物体的速度在减小B.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且物体的速度在增加C.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且物体的速度在减小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且物体的速度在增加S2.关于图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D.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S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面有情况而刹车,获得加速度是-2m/s2,则(1)汽车在3 s 末的速度大小是_m/s

    9、;(2)在5 s 末的速度大小是_m/s;(3)在10 s 末的速度大小是_m/s。五学后反思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2.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3.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学习重点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学习难点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一.自主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阅读教材P37第一段并观察图23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

    10、间t内的位移与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矩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2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它的vt图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关系呢?二.探究点拨1要想提高估算的精确程度,想想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提示:分割和逼近的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早在公元263年,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首创了“割圆术”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个图并体会圆内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其周长和面积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和面积。下面我们采用这种思想方法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我们模仿刘徽的“割圆术”做法,来“分割”图象中图线与初、末时刻线和时间轴图线所围成的面积请大家讨论。探究1:我们

    11、先把物体的运动分成5个小段,例如t/5算一个小段,在vt图象中,每小段起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由相应的纵坐标表示(如图乙)各小段中物体的位移可以近似地怎么表示?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可以近似地怎么表示?探究2:我们是把物体的运动分成了10个小段结果这怎样呢?探究3:请大家想想当它们分成的小段数目越长条矩形与倾斜直线间所夹的小三角形面积越小这说明什么?为了精确一些,我们可以怎么做?可以想象,如果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得非常非常细,很多很多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能准确地代表物体的位移了这时,“很多很多”小矩形顶端的“锯齿形”就看不出来了,这些小矩形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梯形OABC,梯形OABC的面积就代表做匀变速

    12、直线运动物体在0(此时速度是v0)到t(此时速度是v)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在图丁中,vt图象中直线下面的梯形OABC的面积怎么计算?梯形的面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若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已知初速度v0;加速度a;时间间隔t,则推导出位移x的表达式?注 :匀变速运动中的各公式均是矢量式,注意各量的符号。三.总结升华四.高效训练S1.一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则( )A.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12m/s B.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6 m/sC.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 m/s2 D.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 m/s2S2.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则前6 s 的平均速度是_,第6 s

    13、内的平均速度是_,第6 s 内的位移是_。S3.汽车以 10m/s的速度行驶,刹车后获得大小为 2m/s2的加速度,则刹车后 4s 内通过的位移为_m,刹车后 8s 通过的位移为_m。五.学后反思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及其应用。2.会分析物理过程,选择适当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及其应用。学习难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公式的符号问题。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3)分析以上两个公式中涉及哪几个物理量? 。 如果问

    14、题中只涉及初速度v0、末速度v、加速度a、位移x,而与时间t无关,能否一个公式直接解出?二、探究点拨1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的得出。2公式: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的理解: 1)该公式适用于 运动中,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结果都不涉及 的问题。2)若初速度为0,该公式写为 ; 若末速度为0,该公式写为 ;3)公式的矢量性: 要根据正方向的规定,把每一已知矢量用符号表示方向; 计算过程中,对未知量的方向先当作正方向来列式子,再根据求出结果具体判定其方向;以初速度或末速度为所求量的计算中,算出的结果可能会有正负两个,其中哪个有实际意义,需要具体分析。三、总结升华四、高效训练S1.一

    15、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ABBC等于( )A11 B12 C13 D14S2.物体的初速度为v0,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倍,则物体的位移是( ) A B C D S3.某飞机着陆时的速度是216km/h,随后匀减速滑行,加速度的大小是2m/s2。机场的跑道至少要多长才能使飞机安全的停下来?SS4.一物体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 s内的位移为12 ,则物体的初速度为多少。五、学后反思2.4.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学习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几个重要推论。2.掌握匀变速直

    16、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学习重点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几个重要推论,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学习难点能熟练的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一.自主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速度时间关系: 2.位移时间关系: 3.速度位移关系 二.探究点拨1.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1)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试证明此结论:(2)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与的关系为:试证明此结论:(3)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试证明此结论: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

    17、直线运动,以T为时间单位,则推证下面几个比例关系式(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x1 x2 x3 xn=(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x ? x ? x ? ? xN=(4)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 ? t2 ? t3 ? ? tn=三.总结升华四.高效训练S1.对于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常数B.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最初的那个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两倍C.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改变量均相等D.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

    18、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大小之比一定是奇数比S2.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2m,第四秒内的位移是2.5m,那么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2.25m/s B.第三秒末即时速度是2.25m/sC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m/s2 D.质点的加速度是0.5m/s2S3.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1:2: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应的运动距离之比一定是x1 ? x2 ? x3:=1:4:9: B.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一定是x ? x ? x ? =1:3:5: C.相邻的相同时间内位移之差值一定是,其中T为相同的

    19、时间间隔.D.以上说法正确都是不正确的S4.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 )A. B.C. D.S5.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 t 内的位移为 s ,设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v1 ,这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 v2 ,则( )A.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1 v2C.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1= v2 D.匀加速运动时,v1 v2S6.火车刹车后 7 s 停下来,设火车匀减速运动的最后 1 s 内

    20、的位移是 2 m ,则刹车过程中的位移是多少米?五.学后反思2.5自由落体运动学习目标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学习重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理解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及规律应用。学习难点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问题。一.自主学习1.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 请举例说明?2.(实验小探究)取两枚相同的硬币和两张与硬币表面面积相同的纸片

    21、,把其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在下述几种情况下,都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下落快慢情况。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一枚硬币和一个与硬币面积相同的纸片,可以观察到谁下落得快?两张完全相同的纸片,将其中一张卷紧后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可以观察到谁下落得快?一块面积较大的硬纸板和一枚硬币(纸板比硬币重),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可观察到谁下落得快?结论: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物体 无关。(实验演示)“牛顿管”的实验将羽毛和金属片放人抽去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是 的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 。二.探究点拨1.阅读课本P

    22、43并回答:(1) 叫做自由落体。(2)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特点? 按照教材第43页的图251装置做实验,将一系有纸带的重物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在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图象法求物体运动的加速位置0123456时间(s)0v(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推论:在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v1=(x1+x2)/2T, v2=(x2+x3)/2T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由加速度的定义:a=v/t计算出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或选好计时起点作v-t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在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可知:自由落体运

    23、动是 运动。2.阅读教材p43完成下列问题:(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它的方向如何? (2).看教材第44页列表,尝试从表中寻找规律三.总结升华四.高效训练S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S2.一个铁钉与一个小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A.铁钉比棉花团重 B.铁钉比棉花团密度大C.棉花团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得多 D.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大S3.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象应是图2-5-2中的( )五.学后反思2.6

    2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学习目标1.了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了解伽利略的推理、猜想和实验过程。2.掌握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培养质疑、求实的科学精神。学习重点掌握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学习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一.自主学习1.两千多年前的_认为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2.伽利略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求,这些要素包含对现象的一般观察:_ _、_ _、_ _、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等。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_和_和谐地结合起来。二.探究点拨1.用自己的话说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2.研究自由落体的价值在哪里?3.一位同学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一片纸从空中某高处自由

    25、落下,发现这片纸缓慢地落到地面上;把这片纸揉成一个纸团,再和一块石头仍从原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发现纸团和石头几乎是同时落地的。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由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做出一个什么样的合理外推?4.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对落体运动的观察、研究,得出“物体下落快慢由物体重力决定”,即“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举例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5.伽利略是如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三.总结升华四.高效训练S1.自由落体运动在任何两个相邻的1s内,位移的增量为 ( )A.1m B.5m C.10m D.不能确定S2.甲物体的重量比乙物体大5倍,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

    26、与甲物体同时自由落下,在它们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B.下落1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C.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S3.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 )A.保持不变 B.不断增大 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S4.长为5m的竖直杆下端距离一竖直隧道口为5m,若这个隧道长也为5m,让这根杆自由下落,它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 ) S5.甲、乙两物体分别从10m和20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27、 )A.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1/2 B.落地的时间甲是乙的2倍C.下落1s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 D.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相等 S6.从高h处自由下落的物体,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是t=_,落地时的速度v=_,物体落下 h/3时和落下全程时的速度之比是_,各自所经历的时间之比是_.S7.物体从高270m处自由下落,把它运动的总时间分成相等的3段,则这3段时间内下落的高度分别为_m、_m和_m;若把下落的总高度分成相等的三段,则物体依次下落这3段高度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S8.一物体从45m高处自由下落,在最后1s通过的高度是_s,最后1s的初速度是_m/s,最后 1s内的平均速度是_m/s。五.学后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物理必修第二章教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