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docx

    • 资源ID:1212233       资源大小:29.40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docx

    1、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道 德 经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夷道若纇,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質真若窬, 大方無隅,大器晚(免)成,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白話譯文: 上士之人聽聞大道,勤勉而行、戮力不懈; 中士之人聽聞大道,將信相疑、時存時亡; 下士之人聽聞大道,訕然大笑,要是不笑就不叫大道啊! 因此古來成語說:光明之道,像是暗昧;前進之道,像是後退; 平坦之道,像是崎嶇;高尚之德,卑如山谷; 大功彰著,像是受辱;廣博之德,像是不足; 剛

    2、健之德,像是偷惰;質樸真實,像是空虛; 方正廣大,便無棱隅;宏偉器識,不必期成; 大道之音,無聲可聞;大道之象,無形可見; 大道隱微,無名可識;就只此大道善於助長萬物、成就萬物!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白話譯文: 大道之生,渾淪為一、不可言說, 不可言說,分裂為二、轉為可說; 既為可說,參合天地、成就為說; 說必有指,指向對象,構成萬物。 萬物存在載負陰柔而環抱陽剛,養其虛靈之氣以為調和。 孤、寡、不德這些話

    3、頭是人所厭惡的,而王公偏以此自稱,為的是調和其氣。 如上所說,存在事物雖或減損,反而增益;雖或增益,反而減損; 這道理是前人所留下的教示,我也同樣的教示你! 矜強自恃的人,不得好死,我將以此做為教示世人的綱領。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無間,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白話譯文: 天下間最為柔弱的,往往能夠馳騁在最為堅固的事物之間。 沒有形體的東西可以透入看似沒有間隙的地方, 我因此明白到無所造作、自然而為,是真切有益的! 不經言辭的教導,不執著造作、自然而為,這樣的智慧,普天之下,很少 人能及得上啊!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四章 名與

    4、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是故甚愛必大費, 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白話譯文: 名譽與生命,何者可愛? 生命與財貨,何者貴重? 獲得與失去,何者有害? 因此過分的貪愛必造成更大的耗費, 更多的積藏必造成更重的損失。 知其所足,不受侮辱;知其所止,無所危險;如此便能長久存在!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辯, 躁勝寒,靜勝熱, 清靜為天下正。 白話譯文: 大道之成,若有所缺,它的作用,永不衰敗! 大道滿盈,若有所虛,它的作用,永不窮歇! 大道平直,像是屈折;大道巧妙,像是愚拙; 大道善辯,像是口訥, 行動可以

    5、克服寒冷,安靜可以克服暑熱; 心神清靜方可以君臨天下。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白話譯文: 天下有道,國泰民安,戰馬退回田野,耕種農作; 天下無道,戰亂不息,懷胎牝馬,只得生於郊野; 最大禍害莫過於不知足,最大罪咎莫過於貪欲掠奪; 由此看來,能迴心向內,體會原本富足,這才是永遠的富足!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白話譯文: 不出門戶,知得天下大道; 不窺窗牖,見得天理自然; 那出離自身愈遠的,對大道的體會

    6、也就愈少; 因此,通達自然大道的聖人不往外追求,心中自有體會; 不往外窺探,言說自然明白;不造作執著,活動自然天成。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 取天下常以無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白話譯文: 為學旨在日益增進知見,為道重在日漸減損執著! 減損再減損,減損到無所造作,無所執著的境地; 無所造作、無所執著,便能無入不自得,自然而為。 順著自然常道,安寧無事,便能得到天下; 若是生事擾民,那便無法得到天下。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聖人在

    7、天下,歙歙為天下渾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白話譯文: 聖人守著恆常大道,不偏私其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良善之人我良善待之,不良善之人我亦以良善待之,我只直心行善罷了! 信實之人我信實待之,不信實之人我亦以信實待之,我只直心信實罷了! 聖人居於天下,翕合他的意志,天下渾合,其心自然無為。 百姓都敬畏而專注地聽聞,聖人當成孩兒般的呵怙著他們! 老子道德經第五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白話譯文: 出而為

    8、生,入而為死,生存之途徑,十之有三, 死亡之途徑,亦十之有三;人為了謀生,行動而墮入死地的,也十之有三。 這是何故呢?因為他為了生命謀生太豐厚了! 據聞善於攝養生命的人,在陸地行走不會遇見兕牛老虎,入軍作戰也不會 為甲兵所傷; 兕牛用不上牠的角,老虎用不上牠的爪,士兵用不上他的刀刃, 這是何故呢?只因為這個人不露殺機,沒有致死之地啊!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遵道而貴德。 道之生,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蓄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生而弗有,為而弗恃,長而弗宰,是謂玄德。 白話譯文: 自然大道,創生天地, 內具本性,蓄涵其中,

    9、 存在事物,形著其體, 事物相接,造成時勢。 如此說來,存在萬物沒有不遵從自然大道,而以內具德性為貴的。 自然大道的創生,內具德性的蓄涵,不經賦予與命令,就只是自然無為而 已! 正因自然大道,創生天地, 內具本性,蓄涵其中, 就如此生長、如此發育,如此結籽,如此成熟, 就如此養育萬物,懷養萬物。 自然大道生育萬物,而不據為己有; 自然大道助成萬物,而不矜恃其功; 自然大道成長萬物,而不主宰控制; 這就叫做玄遠幽妙之德啊!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10、, 用其光,復歸其明; 無遺身殃,是謂習常。 白話譯文: 天下有其本源,並以此本源做為天下的母親。 既已體會得此天地的本源,便可憑藉此來認知萬物。 既已認知萬物,又回來守著那本源;直到老逝都不會有什危險! 阻塞那向外追逐的感官,關閉向外執著的認知,終其一身都不會困竭! 打開了向外追逐的感官,促就了外在紛擾的事物,終其一身都難以救治! 見得隱微之幾,才叫智慧;保守柔弱,才是強者; 用得外現的亮光,當得歸復內在的靈明; 才不會遺給自己禍殃,這叫做習於常道,因任自然!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貨

    11、財有餘, 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白話譯文: 要說我有清楚而明白的認知,那是:行走大道,最所擔心的卻是歧出邪路。 大道何等平坦,但人民總喜歡險僻的小徑。 朝廷宮宇,何等華麗;田園郊野,何等荒蕪!糧倉國庫,何等空虛! 身穿文綵華服,手帶銳利寶劍,饜足了山珍海味,財貨蓄積有餘, 像這樣叫做強盜頭子,不合乎大道的啊!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餘; 修之於鄉,其德乃長; 修之於邦,其德乃豐;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白話譯文: 善於建立功業的人,必立下

    12、不拔之基; 善於抱持理想的人,必結成不解之緣,子子孫孫的祭祀永不中輟。 自然大道,用來治理自身,內具德性,日漸真實; 自然大道,用來治理家庭,內具德性,充實有餘; 自然大道,用來治理城鄉,內具德性,日漸長成; 自然大道,用來治理邦國,內具德性,日漸豐盛; 自然大道,用來治理天下,內具德性,日漸普遍; 如此看來,這叫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我何以知道天下是怎麼樣的呢,就用以上所說的大道之觀啊!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毒虫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晙作,精之至也。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物

    13、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白話譯文: 蓄涵內具德性的豐厚,可好比嬰兒一般; 毒蟲不來螫他,猛獸不來害他,鷙鳥不來傷他; 他的筋骨柔弱,但拳頭卻能握持的緊密,他尚且不知道男女兩性交合之事 ,卻會天生自然的勃起,這純然是乾元之氣啊! 他終日號哭而不傷嗓子,這是太和之氣所使然啊! 體會得這個太和之氣,就只是常道常理,體會這常道常理,就得智慧明白! 貪求生活享受,必遭禍殃;力求事物壯大,必然老逝; 這叫做不合乎自然大道,不合乎自然大道必會早逝!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兌,閉其門, 挫其銳,解其紛, 和其光,同其塵。 是謂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

    14、得而害,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故為天下貴! 白話譯文: 智慧之人,不夸夸而談; 夸夸而談之人,多無智慧。 阻塞了貪取,關閉了執著! 挫掉了銳利,解開了紛雜, 柔和了亮光,和同了塵世, 這就叫做玄妙之同啊! 玄妙之同,故不親亦不疏, 不利亦不害,不貴亦不賤, 能夠因應兩端,處其環中,所以為天下所貴!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人多利器,國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溢彰,盜賊多有;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 我無事而民自富, 我無欲而民自樸! 白話譯文: 用正道來治國,用奇巧來用兵,

    15、用無為之事來治理天下; 我何以知道該當如此呢!正因為這樣! 天下顧忌禁令多了,人民也就跟著貧窮窘困; 人民的戰爭利器多了,國家也就跟著愈為昏亂; 人民的技巧機心多了,奇怪邪惡之事滋然而生; 刑罰政令繁瑣複雜,偷盜竊賊卻有增無已! 基於以上的反省,聖人說:我自然無為,而人民自得其化, 我喜好寧靜而人民自得其正, 我無事無擾而人民自其富 我無所貪求而人民自得渾樸!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孰知其極,其無正。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白話譯文: 當政的人看似悶昧

    16、不明,其實自然無為,因而大眾人民富足親睦,民風淳樸。 當政的人看似精明能察,其實苛刻剝削,因而大眾人民疏隔匱乏,民風澆薄。 災禍啊!往往就伴隨在幸福邊;幸福啊!往往也就潛隱著災禍! 這樣的相伴,又何所止呢?那恐怕沒有一所謂的正道。 正道往往轉成了奇變,良善則又轉成了妖異; 人們迷惑的時日已經很久了, 正因如此,聖人立了規矩,不敢以之殺人; 廉潔自持,不敢以之傷人; 正直自守,不敢以之誇人; 反躬自省,不敢以之耀人。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 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白話

    17、譯文: 治理人民,事奉上蒼,莫過於儉嗇之道; 唯有用儉嗇之道才能回到先天大道的本源。 回到先天大道的本源可以說深厚地累積其德, 既已深厚累積其德,那也就沒什麼事是不能克服的。 既沒什麼事是不能克服的,那也就無法估計其力量。 既無法估計其力量,那就可以擁有國家; 若能擁有國家之本源,這樣就能天長地久。 這就叫做:深紮其根、固實其柢,長遠其生,永久存在的自然大道啊! 老子道德經第六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白話譯文: 治理大國就好像烹煎小魚一樣,不可輕易去攪動它! 以自然大道蒞臨天下,就連鬼怪的

    18、作祟都不靈驗了; 非但鬼怪不靈驗,而是它所顯現出來的神氣不傷人; 非旦它所顯現出來的神氣不傷人,就連統治者亦不會去逼害人; 鬼怪以及統治者兩者都不來傷害人,因此人內在的本性就得以陰陽和合歸為一體了!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 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白話譯文: 大國應居於眾流之下,天下眾流才能匯集於此,天下萬物才能安息於母懷! 母親常安靜的關懷卻勝過了父親的躁動的責斥,因為安靜才能謙下的去關 懷這個世界! 正因如此,

    19、大的國家應謙下的去關懷小的國家,這樣就贏得了小國的信服! 小國應謙下的去禮讓大國,這樣就贏得了大國的信任! 因此,不論是謙下以取得信服,還是謙下以取得信任。 大國不過想要領導諸小國,而小國不過想要能恰當的入事大國而已! 這兩者都能各得他們所要的,就此而已,大國更應該謙下的去體貼小國的心聲!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 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白話譯文: 自然大道是萬物所歸趨的奧秘之所。 善人懂得去寶愛它,而不善

    20、之人則因為有它,所以方得和合保育。 合於至道的美言可以得到別人的尊崇,合於至道的美行可以提高人的形象。 即使人會做出不善之事,但自然大道企怎又忍心拋棄它呢? 因此要是你立為天子,並置設了三公,即使是擁有了兩手相拱的璧玉,並 且乘坐駟馬所駕的華車,這都不如進入到這自然大道之中,好得安歇! 古先聖人之所以特別尊榮自然大道,這又為什麼呢 ? 難道不是說:只要真心探求,必有所得,即使獲了罪,也可得大道之保育 而豁免,正因如此,自然大道是天下人所尊榮的。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圖難於其易,圖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

    21、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白話譯文: 無所造作,自然無為,而勇於有為;不生事擾民,自然無為,而勇於任事 ;不嗜厚味,自然無為,而仔細品味! 大事看小,多事看少;面對怨懟,要有大道包容之德。 要去做難事,就從易處做起;要去做大事,就從細處做起。 天下難事一定得從易處著手;天下大事一定得從細處下手。 因此,聖人始終不敢自稱為大,正因如此,所以才能成就其大。 輕易應諾的人一定少了些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一定會遭到更多的困難。 因此,即使是聖人對任何輕易的事也謹慎而莊嚴的像是難事去面對它,所 以到頭來,天下事也就都不困難了!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四

    22、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白話譯文: 安定才容易維持,還沒有徵兆才容易謀策。 脆弱容易被分化,微弱就容易消除。 在還沒發生前就要去做,在還沒亂以前就要整治。 就像兩人合抱的大木,是從毫末般萌芽長成的; 九層樓的高臺是一畚箕一畚箕堆累起來的; 千里的旅程是從足下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太造作有為,往往會失敗;執著不放,反而會失去了機會。 因此之故,聖人自然無為,因而不會失敗,沒有執著不放,因而不會失去先機。 一般人做什麼事常常是快要完成了,反


    注意事项

    本文(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