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华为5G网络解决方案概述—原理、产品、组网、规划.pptx

    • 资源ID:12121662       资源大小:5.69M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华为5G网络解决方案概述—原理、产品、组网、规划.pptx

    1、华为5G网络解决方案概述,目录,大带宽更大子载波间隔&FFT size,15k,15k,30k,30k,30k,20MHz,100MHz,FFT点数2048,FFT点数4096,LTE,NR,120k,120k,120k,400MHz,NR,相比LTE典型网络容量提升至15x,单用户体验提升至5x,x5,3D MIMO,x15,水平/垂直多波束所有信道窄波束Native MM Design,5G NR首商用阶段构筑的断代优势:大带宽、极致eMBB容量与体验,4,uRLLC,mMTC,Peak Data Rate,User Experienced Data Rate,Spectrum Effic

    2、iency,Mobility,Latency,Connection Density,eMBB,多类型业务的网络要求,Area Traffic Capacity,NetworkEnergyEfficiency,5G 网络将提供20倍于LTE的小区容量,10倍的用户体验,10分之1的空口时延5G网络需要同时满足eMBB(超大带宽),uRLLC(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和mMTC(超大连接)业务的需求,5G 网络目标与三大业务,Option 3x/7x in NSA,Option 2/4 in SA,CP 锚点,UP 分流,Option 3,EPC,LTE,NR,S1-C,S1-U,Option 3a

    3、,EPC,LTE,NR,S1-C,S1-U,S1-U,Option 3x,EPC,LTE,NR,S1-C,S1-U,S1-U,Option 7,Option 7a,Option 7x,Option 2,Option 4,5GC,eLTE,NR,NG-C,NG-U,Option 4a,5GC,eLTE,NR,NG-C,NG-U,NG-U,NSA Option3x,SA Option 2 正逐步被接受为优选方案.Option 7x/4 会在18Q4冻结.,优选,5G NR组网方式:NSA信令锚点在LTE基站,SA信令锚点在NR基站,5G NSA方案,为5G网络规划单独的新的PLMN;LTE同时广播

    4、两个PLMN信息;LTE根据UE上报的selected PLMN将UE转发到不同的网络。4G用户走4G核心网,5G用户走5G核心网。,eNodeB,已有核心网,新核心网,gNodeB,PLMN:4G,PLMN:5G,PLMN:5G,4G Only UEPLMN:4G,4G&5G双模 UEPLMN:5G,PLMN:4GPLMN:5G,Option 3x,LTE,S1,EPC+,5G NR,控制面,用户面,5G基站作为数据分流控制点根据无线情况制定分流策略,性能最佳4G作为控制锚点,信令面走4G网络,数据面走4G和5G双连接,主要适用于eMBB场景,用于提升用户速率,架构方案,E2E部署方案,CI

    5、,UBBPd/e,UBBPfw1,960/970,960/970,PTN7900,PTN7900,5GNewCore,4GEPC,标准NSA3X,S1-C,4G 5G X2-U,S1-U,4G5G X2-C(Xn),协议要求Xn 之间单向25ms,UMPTe(N),UMPTx(L),LTE BBU,5G BBU,NSA组网,组网原则:针对此次验证区域新建一套RAN网管、核心网网管以及新核心网和NR基站新建的5G站点,建议都割接到5G的网管新建测试PLMN,NSA组网:OSS网管、核心网割接方案,L/NR频谱共享+NR上下行解耦,促进黄金频谱平滑演进,增强NR上行覆盖能力,使能NR规模连续组网,

    6、现网密集城区LTE FDD上下行PRB利用率比例约为1:3,热点的区域上下行PRB利用率差值越大。若上行开启预调度,上行话务量占用的上行PRB利用率应再减少2050%,上下行PRB利用率降到1:4,LTE FDD 上行,LTE FDD 下行,LTE FDD 上行+NR 上行,LTE FDD 下行,LTE/NR上行频谱共享,充分利用Sub3G FDD上行空闲资源,为NR提供上行频谱,LTE FDD网络上行PRB利用率,LTE/NR上行频谱共享,由于NR上下行时隙配比以及UE/gNB上下行功率差异大等原因,导致3.5G/4.9G等频段上下行覆盖不平衡,上行覆盖受限成为5G部署的瓶颈。,NR上下行解

    7、耦定义了新的频谱配对方式,使下行数据在3.5G/4.9G等频段传输而上行数据在1.8G等低频传输,从而提升了上行覆盖。,NR上下行解耦&L/NR上行频谱共享,目录,5G解决方案由产品功能模块(BBU、AAU/RRU)和配套设备(天馈系统、机柜、电源系统、监控单元等)组成。,产品介绍总体,产品介绍 BBU5900框,BBU5900与BBU39X0 主要差异-外观变化,BBU39X0:盒体为紫灰色,BBU5900:盒体为黑色,丝印华为红和华为Logo,BBU5900与BBU39X0 主要差异-槽位号编排变化,BBU5900单板槽位采用横向排布,BBU39X0单板槽位采用竖向排布,BBU5900 支

    8、持最多3块全宽基带板基带板槽位配置优先级:全宽板:从上往下(slot0 slot2 slot4);半宽板:从slot4开始,顺时针旋转:(slot4 slot2 slot0 slot1 slot3 slot5);优先级:全宽板 半宽板;,BBU5900与BBU39X0 主要差异-BBU支持的单板类型有差异,BBU5900:Main control board:only support UMPT series,not support GTMU/WMPT/LMPT;Baseband board:only support UBBP series,not support LBBP,WBBP;Trans

    9、mission Extension and BB radio interface board:Not support URTP and UBRISatellite card board:not support USCUb22Fan/Power/Environment monitoring module:only support FANf,UPEUe,UEIUbInterconnectin board:not support,RRU/RFU:only support V3 and later version,*RRU/RFU V1&V2 version will be supported in

    10、next version(not finalized),BBU5900与BBU39X0 主要差异-BBU 电源模块供电差异,影响:1,BBU5900新建,每个电源模块需要两路空开;2,BBU5900 替换 BBU39X0时,每个电源模块需要新增1路空开。在安装之间,需要确定站点是否有足够的空闲空开。,部件介绍5G NR BBU单板功能介绍,部件介绍5G NR基站BBU5900单板槽位配置原则,5G NR典配 S111_64T64R,槽位满配,说明:1、UPEUe电源环境监控模块根据功耗来配置,大于等于2块基带板时配置第二块UPEUe。2、典配BBU功耗:1000W,满配BBU功耗:2100W,

    11、部件介绍FDD 1800M上下行解耦5G NR与LTE共框部署BBU5900单板槽位配置原则,5G NR典置 5G NR S111_64T64R+5G NR 1800M S111 4R/2R+FDD 1800M S111 4T4R/2T2R/2T4R,2个BBU框基础互联,分离主控配置2个BBU场景,需要配置基础互联,UMPT_L,UMPT_NR,AAU5612 整机技术规格,背面,正面,AAU5612 天线技术指标,天线阵列示意图 8(H)*12(V)*2,垂直1驱3,水平1驱1,12行,8列,垂直1驱3,AAU5612站点配电方案,平台站点配电方案总体策略,AAU5612拉远配置规格说明,

    12、AAU端安装电源线(快速安装型母端(压接型)连接器),EPU02D-02供电方案组网图,DCDU-12B供电方案组网图,AAU5612 安装件、安装间距和空间要求,安装件2:调角安装件(发货默认),2.AAU5612安装间距和空间要求AAU5612安装间距和空间要求:AAS水平安装间距至少=300mm,吊装点高于天线安装点300mm;考虑到天线底部出线要求,其底部安装空间要求=500mm。AAU5612安装间距和空间要求参见下图所示:,AAU5612安装件安装件1:抱杆竖装安装件(发货默认),单AAU抱杆时,适配的抱杆杆径为60mm114mm;超过杆径需增加辅杆或者提需求采用大抱杆安装件解决。

    13、,部件介绍EPU02D-02(升压配电盒),机框,Vin,升压模块2路保险丝30A升压到57V,管理模块,升压模块2路保险丝30A升压到57V,4路30A电压等于Vin给BBU供电,部件介绍:OPM50M(220V AC转-48V DC),OPM50M Ver.B,部件介绍交流RRU防雷盒(SPM60A)(MINI SPD),SPM60A防雷规格和老SPD60规格一致;SPM60A除兼容老SPD的安装方式外,更可以嵌入到刀片式AC/DC中,外观更优;,SPM60A,SPM60A嵌入AC/DC示意图,AC/DC模块,方案介绍-AAU5612 电源线拉远方案,直流场景方案一(推荐):升压配电方案,

    14、拉远距离小于100m,EPU02D-02,电源线(6方)100米,AAU5612,客户直流配电箱,双路4方,直流场景方案二:DCDU双路供电,拉远距离小于100m,DCDU,电源线(6方)100m,电源线(2m,6方),AAU5612,ODM03D,电源线(6方)100m,电源线(2m,6方),AAU5612,AAU5612,BBU5900,BBU5900,交流场景(室外),2.5方,客户直流配电箱,OPM50M内置防雷,不需要配置防雷盒;OPM50M支持独立安装;OPM50支持备件。,单路35方160A空开,双路25方100A空开,单路35方,双路16方,接地线6方,接地线16方,接地线16

    15、方,接地线16方,接地线16方,电源线(4方)70米,ETP48100-B1,AC Input,ETP48100配置1PCS 3000w整流模块,支持一个BBU5900,交流场景(室内),目录,场景一:只建NSA(无LNR上下行解耦)场景,只建NSA(无LNR上下行解耦),场景1.1:存量有LTE,新建NR,场景1.2:存量无LTE,新建NR,场景1.1:只建NSA(无LNR上下行解耦)场景,如已有LTE,新建NR,RRU(FDD),天线,RRU(FDD),天线,AAU,RRU(FDD),天线,RRU(FDD),天线,RRU(FDD),天线,RRU(FDD),天线,AAU,AAU,当前,目标,

    16、场景1.2:只建NSA(无LNR上下行解耦)场景没有LTE,周围LTE已连续覆盖时只新建NR,AAU,PTN990,10GE,AAU,AAU,场景二:上下行解耦场景,场景2.3:上下行解耦,存量1800M是GL:GL和NR两框CI互联,场景2.1:上下行解耦,存量有1800M 为LO:L1800挪到和NR共框,场景2.2:上下行解耦,存量有1800M 为GO:调整为GL共框,GL和NR两框CI互联,场景2.4:上下行解耦,存量无FDD1800:新建LNR 1800,LNR共框,LNR CPRI MUX,场景2:上下行解耦场景,分框-双星型连接,宏站场景:新增6根 单模LC光纤(3*2芯)-RR

    17、U3根 多模短距MPO头光纤(3*8芯)-AAU集中BBU场景:新增6芯 单模长距LC光纤(6*1芯)-RRU(采用单纤双向光模块)6芯 单模长距LC光纤(3*2芯)-AAU(采用长距光模块),CI,BBU5900,BBU3900/3910,AAU,C-band,FDD1.8G,共框-背板连接,存量,新增,BBU5900,AAU,C-band,FDD1.8G,宏站场景:新增3根RRU3根 多模短距MPO头光纤(3*8芯)-AAU集中BBU场景:新增3根RRU6芯 单模长距LC光纤(3*2芯)-AAU(采用长距光模块),存量,新增,上下行解耦组网,场景2.1:上下行解耦,存量有1800M 为LO

    18、:L1800挪到BBU5900和NR共框,RRU(TDD),天线,RRU(TDD),RRU(1800),天线,天线,AAU,RRU(1800),天线,当前,目标,场景2.2:上下行解耦,存量有1800M 为GO:调整为GL共框,GL和NR两框CI互联,RRU(1800),天线,AAU,RRU(1800),天线,RRU(900),天线,RRU(900),天线,当前,目标,RRU(TDD),天线,RRU(TDD),RRU(1800),天线,天线,AAU,RRU(1800),天线,当前,目标,场景2.3:上下行解耦,存量1800M是GL:GL和NR两框CI互联,场景2.4:上下行解耦,存量有LTE,

    19、无FDD1800:新建LNR 1800,LNR共框,LNR CPRI MUX,RRU(TDD),天线,RRU(TDD),RRU(1800),天线,天线,AAU,PTN960,GE,PTN990,10GE,当前,目标,AAU,RRU(1800),RRU(1800),GL CPRI MUX,EPU02D-02,增加BBU互联,NSA站点:1、H8*499 xxx大厦;2、H8*465 xxxx楼;3、H7*562 xxx宾馆,某市实验网站点(xxx大楼)目标上下行解耦方案,AAU,RRU(1800),RRU(1800),GL CPRI MUX,EPU02D-02,NSA站点:1、H8*499 xx

    20、x大厦;2、H8*465 xxx大楼;3、H7*562 xxx宾馆,某市实验网站点(xxx大楼)517方案,目录,5G网络规划主要内容,信息收集,规模估算,仿真规划,内容:建网策略 网络指标 地理环境 业务模型 区域划分 现网工参 备选站址 特殊需求,5G建设基于现网升级,规划时应充分利用已有站点,输出:无线网络规划信息采集表,内容:估算参数确认 传播模型选择 覆盖估算 容量估算 现网站距信息确认,输出:单站的覆盖半径在现网基础上需增加的站点数规模,内容:基于现网的已有站点仿真 根据估算结果和初始仿真结果初选站点 加站后仿真 实地勘测,站点选择 输出最终仿真结果,输出:覆盖仿真结果容量仿真结果

    21、站点工参,参数规划,内容:邻区规划PCI规划PRACH规划RF规划波束规划TAC规划时隙配比规划,规划报告,C-band 3.5G 穿透损耗,来源于3GPP 38.901,基于上述High loss公式计算 3.5GHz穿透损耗为:5-10*LOG(0.7*10(-(23+0.3*3.5)/10)+0.3*10(-(5+4*3.5)/10)=26.85dB,10cm&20cm厚混凝土板(concrete slab):1620dB1cm镀膜玻璃(0度入射角):25dB外墙+单向透视镀膜玻璃:29dB外墙+一堵内墙:44 dB外墙+2堵内墙:58dB外墙+电梯:47dB,混凝土板(暗室测试),结合

    22、测试结果和协议定义,3.5G密集城区穿透一堵墙损耗考虑26dB,城区和郊区场景基于LTE经验按照4dB差值考虑。,来源于R-REP-P.2346,镀膜玻璃(楼内测试),来源于HW测试,对于5G高频树衰影响不可忽视,28GHz一建议取17dB作为典型衰减值,可根据规划场景实际情况做调整。,植被损耗(28GHz),对于WTTx场景,链路预算中无需考虑人体损耗。eMBB场景,参考如下测试结果,高频人体损耗受人和接收端、信号传播方向的相对位置、收发端高度差等因素相关,人体遮挡比例越大,损耗越严重。对于28GHz,典型人体损耗值约为15dB左右。NLOS场景下,因为信号多径传播,所以实际人体损耗会减小,

    23、人体损耗值约为8dB左右。,图2-8 典型室内LOS场景下人体损耗测试结果,典型室内LOS场景下,人体损耗测试结果为:轻微遮挡5dB,严重遮挡15dB。,图2-9 典型室外LOS场景下人体损耗测试结果,典型室外LOS场景下,人体损耗测试结果为:较重遮挡18dB,重遮挡21dB,严重遮挡40dB。,人体遮挡损耗,链路预算示例-基于边缘速率评估小区覆盖半径,基于ISD评估吞吐率,Massive MIMO作为5G的主要特性之一,实现波束赋形,形成极精确的用户级超窄波束,并随用户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将能量定向投放到用户位置,相对传统宽波束天线可提升信号覆盖,同时降低小区间用户干扰。Massive MIM

    24、O天线波束分为静态波束和动态波束,SS Block及PDCCH中小区级数据、CSI-RS采用小区级静态波束,采用时分扫描的方式,PDSCH中用户数据采用用户级动态波束,根据用户的信道环境实时赋形。5G 静态广播波束采用窄波束轮询扫描覆盖整个小区的机制,选择合适的时频资源发送窄波束,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配置不同的广播波束,以匹配多种多样的覆盖场景,这里就涉及到如何根据不同的场景规划合适波束的问题;业务波束采用动态波束赋形不支持波束定制。另外MM波束和传统宽波束下倾角规划也有较大的区别。,5G Massive MIMO波束介绍,5G方位角定义:按照外包络3dB水平波宽中间指向定义。拉网路测场景5G建网

    25、初期可能覆盖目标主要是拉网路测,拉网路测场景的目标是街道覆盖最优,由于存量3G/4G站点的方向角均为瞄准连续组网设置,因此不能简单和3G/4G共方向角,方向角规划需要专门瞄准街道覆盖。连续组网场景对于已有3G/4G网络运营商,预规划时共站比例都很高,初始方位角设置一般客户都要求参考现网3G/4G天线指向。对于预规划时共站比例低的已有3G/4G网络或新兴的运营商,初始天线指向考虑标准指向(三叶草形状)。方位角初始考虑采用 30/150/270的天线指向,以尽可能避免长直街道带来的波导效应。天线方位角的设计应从整个网络的角度考虑,在满足覆盖的基础上,尽可能保证市区各基站的三扇区方位角一致,局部微调

    26、。城郊结合部、交通干道、郊区孤站等可根据重点覆盖目标对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天线的主瓣方向指向高话务密度区,可以加强该地区信号强度,提高通话质量;演示场景,天线主瓣方向尽量指向街道,提升拉网信号质量。异站相邻扇区交叉覆盖深度不宜过深,尽量避免对打;一般同基站相邻扇区天线方向夹角不宜小于90。为防止越区覆盖,密集城区应避免天线主瓣正对较直的街道。,5G RF参数规划-方位角规划,Page 50,5G RAN1.0目前仅支持64T64R AAU,暂不支持32T32R AAU和8T8R RRU。5G RAN1.0 64T64R AAU支持7种波束配置,垂直面波宽有6、12、25三种,其中,基本波束宽度

    27、为6,波宽12的波束由两个基本波束合成;波宽25的波束由4个基本波束合成。,5G RF参数规划-MM广播波束规划,5G下倾角基本概念:LTE传统宽波束小区只有一个宽波束,下倾角仅分为机械下倾角和电下倾角两部分,LTE机械下倾+电下倾的规划原则是波束3dB波宽外沿覆盖小区边缘,控制小区覆盖范围,抑制小区间干扰。5G MM波束下倾角和LTE传统宽波束不同,分为机械下倾、预置电下倾、可调电下倾和波束数字下倾四种,最终下倾角是四种组合在一起的结果。5G下倾角的定义:垂直法线刨面外包络3dB垂直波宽中间指向;传统天线:只有小区倾角的概念,倾角的调整同时对整个小区所有信道同时进行调整5G MM:公共波束下

    28、倾角:由机械下倾角和数字下倾角确定,调整公共信道波束,影响用户在网络中的驻留,优化小区覆盖范围业务波束下倾角:由机械下倾角和可调电下倾确定,调整业务信道倾角影响用户RSRP和速率,控制信道/业务信道覆盖,5G 下倾角基本概念与定义,机械下倾:由机械调整决定的下倾角,同时对公共波束和业务波束进行调整,5G RAN1.0版本机械臂支持的机械下倾角调整范围为:-2020。预置电下倾:考虑典型的应用场景,为支持更大的有效范围范围,5G AAU单元阵子会考虑预置一定度数的下倾。天线预置下倾角是单TRX预置电下倾,对于广播波束,预置下倾仅影响数字倾角调整范围和最大增益,不影响实际控制信道倾角度数(仅取决于

    29、数字权值);对于业务波束,影响影响可调电倾角调整范围和业务包络最大增益;5G RAN1.0版本单TRX预置下倾角为3。可调电下倾:电下倾角是通过改变天线振子的相位,改变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幅值大小,进而改变合成场强的强度,从而使天线的方向图整体下倾;对于广播波束,可调电下倾仅影响数字倾角调整范围和最大增益指向,不影响实际控制信道倾角度数(仅取决于数字权值);对于业务波束,可调电下倾决定了业务信道倾角指向;当数字权值导向矢量、可调电下倾和预置电下倾指向相同时,业务信道包络获得最大增益5G RAN1.0不支持可调电下倾。波束数字下倾5G RAN1.0 AAU波束数字下倾角功能仅支持广播波束下倾角的

    30、调整,不支持业务信道动态波束下倾角的调整。通过参数配置调整控制信道波束下倾角度,支持以1为粒度,整体调整控制信道波束下倾角。对于场景1、4、5的波束支持数字倾角调整,其它场景波束由于垂直扫描范围已经达到上限,不支持远程调整数字下倾角。,5G 下倾角基本概念与定义,5G下倾角规划原则原则1:以PDSCH覆盖最优原则,PDSCH倾角最优原则原则2:控制信道与业务信道同覆盖原则,默认控制信道倾角与业务信道倾角一致原则3:新建5G站点时,以波束最大增益方向覆盖小区边缘,垂直面有多层波束时,原则上以最大增益覆盖小区边缘。原则4:对于已有3G/4G网络运营商,预规划时共站比例都很高,LTE下倾的规划原则是波束3dB波宽外沿覆盖小区边缘,以控制小区覆盖范围,抑制小区间干扰。5G站点时,以波束最大增益方向覆盖小区边缘。业务信道下倾的规划原则:4G机械下倾+电下倾=5G机械下倾+可调电下倾(5G RAN1.0无)+2 控制信道下倾的规划原则:4G机械下倾+电下倾=5G机械下倾+数字下倾+2 原则5:倾角调整优先级:设计合理的预置电下倾-调整可调电下倾(5G RAN1.0无)-数字下倾-调整机械下倾。,5G RF参数规划-下倾角规划原则,


    注意事项

    本文(华为5G网络解决方案概述—原理、产品、组网、规划.ppt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